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

第7部分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张法
  夸张法就是把某事物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的想像方法。这个方法与修辞中的夸张法 差不多,好比用望远境看实物一样。如记“手表、黄瓜、溜滑梯”三个词,可以想像手表挂 在黄瓜上,从溜滑梯上滑下来;记“橡皮擦、手电筒、闪电”三个词,可以想像橡皮擦像电 池一样大,装进手电筒里,一按开关,手电筒里射出闪电。
  运用夸张法应该注意,一定不要把原形混淆了,而要鲜明地突出其特征。你可以把一个 馒头想像为一座山,但这座山可不能是怪石林立的模样,而必须保持馒头的形状。同时,运 用夸张的词语最好与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结合法
  结合法是使甲事物与乙事物有机地或离奇地交接或结合在一起的想像方法。在两个信息 之间进行奇特的想像的时候,它们在大脑中的物象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记“牛、汽车”这两 个词,且不说牛的形状、颜色千差万别,汽车的种类、型号五花八门,单就是它们的相对位 置讲,我们就可以想像为:一只牛站在汽车顶上,一只牛从汽车门上车,一只牛驾驶汽车, 牛拉汽车,牛顶汽车,汽车撞到牛,汽车压住牛,汽车拉着牛跑等等,但如果联想为牛与汽 车并排站立,效果就不好了。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4)
结合法就是打破两个信息物的单独性,使它们互相结合起来。比如上例,牛驾驶汽车、 牛头从汽车窗里钻出来的物象结合的非常好。当然还需要看前后相连的信息是什么,以便与 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几种方法是想像力运用到记忆上的基本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时要灵活,可以把两种或 三种方法结合起来,随意运用,以形成清晰的物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条河隔断两地,如何才能从此岸到彼岸呢?往往通过桥梁来加以联系。要有良好的记 忆效果,就必须在所记忆的内容与记忆结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换句话说,就是在记忆过程 中发挥想像力,运用联想。
  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充当联想这座桥与记忆彼岸的交接口呢?即什么因素使联想与记忆交 汇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在三个基本的联想规律中找到答案。这三个规律起初是由亚里士 多德提出的,后来由阿克纳斯总结而成。
  第一个规律是“ 类似或相似规律”,是指相似于某些方面的其他印象容易记忆。换句 话说,就是两个相似的事物容易通过联想把它们连结在一起。想想看,是不是太阳和月亮、 江河和海洋、伏特与电压比较容易同时进入你的记忆里。
  只要稍微观察一下语言现象,就会发现词语有同义或近声两种类似出现,例如“貌美” 与“冒昧”,或英语中的“bear”与“beer”等,便是近声类的词;而“teacher”与“tut or”、“like”与“love”、“荷”和“莲”,以及“手机”和“移动电话”属同义词。
  第二个规律是“相对规律”,是指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一个是以另一个的存在为前提 。于是,我们便容易由一个想到另一个,如“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和“上行下效”等 ,其中的“黑”与“白”、“是”与“非”、“上”与“下”。
  第三个是“邻近或连接规律”。意思是两个事物在时间、地点或意义上有连续发生或存 在的印象,这样也很容易由某一个联想到另一个。例如“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牛顿 ”和“三大力学原理”、“父”与“子”等等。
  上述的相似、相近及连接或邻近等规律,都属于意义上的规律,即最直接、最根本的规 律。
  此外,还有第二层延伸的规律,如“新近规律”、“ 重复规律”及“趣味规律”等等 。
  “新近规律”指的是最近所进行的联想比更久以前进行的联想有更深刻的印象;“重复 规律”是指反复记忆的次数愈多,记忆得愈牢固,这主要是呈现在背课文或记英文单词上; “趣味规律”指的是愈有兴趣或愈有趣味的联想,可以记忆得愈深。
  联想是我们思维的活动、扩展以及合理的组织,其结果是与某一事物有联系的另一事物 出现在脑海中。例如,在我们小时候学地理时,一定听老师说过澳大利亚地图像一块马蹄铁 的形状,于是我们便把地图的形状与马蹄铁的样子进行联想,这样一来,每当我们看到那张 地图便知道是澳大利亚地图,不再看标题。
  比如说我们常听到人们说自己能够说出水浒108条好汉的名字与绰号,但却很少有人能 说出三国演义中大部分的人名,这就是因为108条好汉都是有绰号的,而且形象生动的缘故 。像豹子头林冲、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等,都很好记。绰号正是联想 的线索,我们很容易经由绰号的含义联想到人物形象。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5)
所有记忆的基础都是在“概念”和“体会”上架起的联想的桥梁。记忆除了要重视记忆 的目的、观念和注意力外,联想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联想与目的、观念等都是相互联系,相 辅相成的。只要能把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进行多方联想,就能增强记忆效果。
  “联想”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创造。如何进行有效的联想依赖于我们平日多多运转思想机 器,多展开想像,善于把学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
  比方说学英语,当你要记忆“Pen”这个单词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它的发音和汉语中 的“盆”发音相似。又比如说,记“Knife”(小刀)这个单词的时候,你记它几遍,再进 行联想就会发现“Knife”的发音相近于“耐斧”。单词的发音经过中文化而有了深刻的印 象,以后进行听力理解时,一听到这样的单词,立即就会记忆起来。
  不过,正确的方法应该用音标来直接发声,除非老是忘掉该单词才用中文的方式来帮助 记忆!
  再来看看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也许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成语的时候,总要 把成语的故事及典故讲一讲。这些故事听起来十分有趣,如“掩耳盗铃”、“五十步笑百步 ”,以及“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等等。
  有时候,老师甚至用画画,或者挂一幅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学习“画蛇添足”的成 语时,便可以见画上的人们正在用树枝在沙地上画蛇,其中一个人正在给画好的蛇添上脚, 而另一个人已经拿起酒壶喝酒了,这样的画面既生动有趣,能深刻地留在记忆中。通过这样 联想记忆的方法,我们便把这些成语记忆在脑中,用起来随心所欲。
  化学单位中的原子非常小,小到要放大几千倍、几万倍才看得见。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 何知道原子的排列情况及结构呢?答案是“完全依靠联想”。他们把一个个原子想像成一个 个的乒乓球,并按科学原理画出他们的排列图与结构图,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形象生 动的图画。
  可以这么说,所有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及天文学家等科学家,全都是联想专家,因为若 没有丰富的联想力,他们是不可能记住浩瀚的科学知识,也无法进行科学幻象及科学研究的 。
  比如天文学上的星象图,把星空里到处散布的星星划分为一个个星座,并使每个星座尽 可能像一个人、动物或其他事物,如勺子、仙女、北极熊等等,这样就好记得多了。今天若 一提起北斗七星、仙女座、猎户座等大星系,你可能马上就可以联想到它们的位置及形式。 然而,你能说出“M30”“M33”之类代表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吗?后者虽然不能用联想记 忆,但天文学家们为星云取了不少名字,比如马星云、玫瑰星云、哑铃星云等,使我们能形 象而准确地记住它们。
  不要看科学家们平常进行科学研究时态度严肃认真,便以为科学研究活动枯燥无味,其 实他们也是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者。以牛顿为例,他坐在树下时,由苹果的落地现象联想到 了地球引力;而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由身体浸入而溢出水的现象,联想到用类似的方法 来测定金冠的含金量是否纯正。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参考科学家们的联想方法,在脑海中架起一座座记忆的桥梁。在 这方面,数学家高斯为我们做了榜样。高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几个同伴违反了纪律 ,在上完课后被老师留下来做一道难题,即1加2、再加3……一直加到100,若单纯这样算下 去,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结果不一定准确。 。。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6)
高斯并没有像他的同伴一样动手加算,他先思考要如何巧算,于是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
  他想:1加100是101,2加上99也是101,而51加上50也是101,这样搭配下来便有50个10 1,那么答案即是5050,于是他便早早回家去了。试想,经过这样的联想活动,若以后再遇 到类似的题目,例如从1加到1000或从2开始的偶数一直加到1000,高斯便可凭借着上次巧算 的记忆来解答上述题目。
  由此可见,联想对于记忆和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联想不失为记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然而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怎么也联想不起来的 情况,此时该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马德华德教授认为“最好要对记忆的事物创造一个 背景,或提供一种环境”。比如说,当你在回想某诗句时,可能一时间想不起来,那么你就 回过头想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用这一句的回忆唤起想要的那一句的印象。因为中国的诗, 特别是古诗,在格律上是对仗的,往往讲起上一句就能想起下一句。
  要想起别人的名字也是一样,不妨想想和他(她)交往的情景,或者分手时的情景,想着 想着,他(她)的名字很可能就在你脑海中跳了出来。
  记英文单词也一样,可以借助它的出处或包含的典故来加深记忆。例如,若你知道“Un cle Sam”和“John Bull”的有趣故事,你便会深刻地记住 “Uncle Sam”代表美国,而“ John Bull”则代表英国,二者都是非正式的风趣的代名词。又如“Go dutch”表示用餐后 各自付账的意思,如果你了解该词组的典故,便能记忆它的意思并加以灵活运用了。
  如果想了几遍都想不起来,那么就暂时抛开不去想它,说不定在偶然的一瞬间,那件事 物就会突然冒出来。因为在那段时间,虽然你没有特意地停下来回想,但大脑实际上仍处于 工作的兴奋状态,一旦受到一定信息的刺激时,那个事物便会立即出现。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 间的联系来记忆。这种方法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力,需要我们平时多进行练习。
  比方说,对“水”这个事物,我们便可展开联想。首先有“潺潺的流水”、“蔚蓝的海 水”、“碧波荡漾的湖水”;再把水拟化成人,它可以是“温柔纯洁的姑娘”,可以是“随 波逐流的流浪者”,也可以是“如飞瀑般充满豪气的壮士”。此外,从水还可以联想到银色 的沙滩,想到水贵如油的西亚及其他干旱地区,想到甘甜可口的饮料、矿泉水……
  以上便是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自由联想。你也可以把上述联想按前面论述过的相似、 相对及相邻或连接规律进行分类,看分别属于哪一种。进一步联想,你还可以联想到“飞流 直下三千尺”、“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泉水”、“井水”、“水车”……
  是否进行联想时,一定要先想到这么多吗?并不是的。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只要你愿意 进行联想,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联想得上的。你不必羡慕那些作家,如果你常常进行类似的 联想,并勤于观察、练笔,你也可以成为作家。
  你不妨把一个个词列出来,先写出联想到的词,之后把各自规律写出来。如下面的例子 :
  联想起源………………联想产物  归类
  士兵……………………武器    相邻或连接
  手………………………脚     相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27)
勤劳……………………懒惰    相反
  计算机…………………键盘    相近
  巧克力…………………朱古力   相近
  跳跃……………………青蛙    相邻
  下面是一些关于联想记忆的实际例子,大家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具体训练自己的联想能力 。
  (一)用联想法记忆数轴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数学有理数知识时,可将数及其概念与数轴形联系起来记忆。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 点联系起来,把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直观化。
  首先明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其中原点相当于温度计的零点, 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二)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与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之一的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 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串就记牢 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下蛋后鸭看守,刘 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中国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 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 。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 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 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转红,冬天变黄。
  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