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敖档案 >

第18部分

李敖档案-第18部分

小说: 李敖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李敖几步冲到楼窗前去,掀起窗帷朝下一看,他发现就在他国泰大楼对面的民宅前面,停着一辆带有警备司令部标志的小吉普车。附近可见两三个便衣在小巷里走动徘徊着。那是监视他的便衣特务!他们正用警惕的眼光不时向李敖居住的四楼窗口翘望监视着。一派如临大敌的景象!
  他马上就穿好衣服,亲自下楼去街上买早点。李敖来到国泰大楼门前一看,几个便衣立刻从四面向他盯了过来。李敖与便衣们对峙着一阵,也不搭话,自顾旁若无人地去买了早点回来。在李敖上街的几分钟时间里,小蕾胆怯地俯在楼窗前,担心地望着地面上李敖的身影。她刚才下楼时发现有特务在门前,吓得她立刻就返回楼上来。可是现在她看见李敖那么大摇大摆地在街头上到处走,而便衣特务们虽然跟紧他,却不敢走近李敖。仿佛李敖的身上有令他们惧怕的神威一般。小蕾从楼顶上看见李敖安然无恙地捧着热气腾腾的早点走进楼来,她那颗忑忐的心才放下来。
  在1971年春节将要到来的前几天,台北久雨初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纪事:坐牢与女友小蕾(2)
在患难的日子里,小蕾经常帮助李敖作些事情,有时她还能机智地甩开特务,陪他前往台中和日月潭。李敖的用意就在于每次行动,都预先不与守在国泰大楼门前的军警们打招呼。他想以这种作法来表示他现在仍有人权,让他的小情人也感受到他现在还是个有自由的人。尤其让小蕾担心的是1970年9月3日雷震出狱那天发生的事情,李敖坚持要去迎接雷震,小蕾却劝说:“如果你连雷震这样的人也敢去接,那么后果将会更加激怒当局的!”可是次日李敖清早就作好了前往台北县新店安坑监狱接雷震出狱的准备。李敖知道雷震是台湾最有影响的著名学者,10年前因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并利用这份杂志作为向国民党进攻阵地的急先锋而惹恼了当局。故而,国民党在台湾制造的第一个文字狱就是拿雷震开刀。当年,李敖也曾为这位杰出的政治斗士蒙冤入狱而奔走呼号,现在,他身处逆境,四周每时都有特务和军警监视的身影,可是,当李敖得知雷震先生今天出狱时,他仍然不避风险前去接雷震。显然李敖的这一行动进一步激怒了台湾当局。
  1971年3月19日,台北是个阴天。李敖清晨起床以后,来到临街的窗前,他透过玻璃窗俯视着楼前的动静。他发现正是特务们交接班的时候,每天7点钟,夜班的特务们都要和接班的3个特务在李敖住宅下巡视一周,当他们验证李敖那辆咖啡色的凯莉轿车还停在那里以后,就证明被他们监视的人质此时安然无恙。然后夜班特务们就可以撤岗了。可是李敖发现,今天清早的情况似乎与往日不同。当值夜班的特务与白班执勤者们巡视了一周以后,他们再次回到对面那两间租用的民宅里。许久没有出来,不久,又有一辆特殊的警车从远方驶来,车里走下一个不曾见过的人。便装,却神态威仪,一脸杀气。李敖想起几年前他在遭受警察总部传讯的时候,在那座阴森森的大楼里与此人曾经见过一面。可能是个相当级别的官长。他的突然出现使李敖忽然意识到这是个可怕的信号!
  李敖走进卫生间,发现刚刚晨浴后的小蕾,身披白色的睡袍站在雪白的浴缸前,正面对着那架巨大的梳妆镜用一把绿色的梳子轻轻地梳理着她那乌黑的短发。自从去年夏天以来,小蕾将她的修长乌发剪短了。在她看来是一种行将结束学业,走上社会的象征。小蕾将不再是“铭传商专”的学生了,她将在这年夏秋之交开始从业。所以,她让李敖陪同自己到台北一家高档理发店里去精心修做了头发。剪成短发的小蕾变得更加精神奕奕。李敖发现,那架巨大的穿衣镜里映现出一位出浴少女的倩影。小蕾那张略略有些忧郁的鹅蛋形脸腮显出几分憔悴,但是从她漂亮的大眸子里,李敖仍可寻到3年前与她刚结识时的可爱清纯。
  李敖郑重地对她说:“小蕾,咱们俩在一起已有3年零7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我们虽然多次到各地旅行,拍过不少照片。可是那些都是游山玩水的生活照,没有什么收存的价值。现在,我想咱们就是缺少一张正式的合影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小蕾理解他的意思,这时她忽然从镜子里发现,李敖不知何时已经换上了一件平时轻易不上身的黑色西装,而且又在雪白的衣领下系上一条她送的红色格条领带,就这样他们拍了一张纪念照。
  傍晚时分,一场大雨风消雨霁。信义路在入夜后一片寂静。警车忽然又增加了几辆,国泰大楼四周的昏暗阴影里布下的幢幢鬼影平添了紧张的气氛。那些今晚临时增加的特工人员在楼的前后游荡。虽然外边雨后萧杀,可是李敖的四楼公寓内却灯火通明,气氛温馨。餐厅里的枝型大吊灯洒下银白色的清辉,一桌丰盛的酒席前,并坐着打扮得衣冠楚楚的李敖和仪态端丽的小蕾。他们在桌前碰杯对饮,对这最后的晚餐他和她都泰然面对。虽然气氛有些压抑,可是,李敖尽量表现出一幅全然不在意的轻松。他为小蕾敬酒布菜,小蕾却面对满桌珍馐难以吃下。她预感今晚将会有不幸降临在他们的头上,可是她必须装成毫不在意的样子,尽量满足李敖的要求。就这样,他们的酒直从傍晚7点吃到晚上9点。
  在杯盘狼籍以后,小蕾想进厨房洗碗,可是李敖却一反常态,坚持要帮小蕾去洗。这是从来也不曾有过的情况,就在两人相争不下的时候,忽然响起了轻轻的扣门声!他们发现几个便衣已经将房门包围了,不久就闯进一个便衣。他说:“对不起,李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吧!保安处要李先生现在就去一趟,派黑色轿车来,就在楼下等着!”
  李敖环顾着守在门前的几个便衣,他点了点头,然后他将房门关闭,向着呆立在餐厅吊灯下的小蕾走上去。小蕾已经知道与他在一起的最后时刻来到了!她想哭,想冲向李敖猛扑上来,可是李敖却向她作一个制止的手势。他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向隔壁的卧室,从内室里抱着一只木匣子跑出来。他把木匣子郑重地交给小蕾,说:“我这一去,也许就归期遥遥了!小蕾,这里面是我积存下的10万块新台币,留给你吧!”
  

纪事:坐牢与女友小蕾(3)
她向外推那只木匣子。李敖郑重地再次把木匣子送到她手上,以不容分辩的语气说:“小蕾,不必再说了,这就是我离别时对你的一点心意,这3年多来你对我的情,绝不是这10万元钱所能衡量的!此外,里面还有我给你拍下的几十张照片,都留给你作纪念吧!”小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怆,她猛扑进李敖的怀里,与他抱头大哭。李敖不敢再与悲哭不禁的小蕾缠绵相拥。他忽然将小蕾紧紧拥抱着他的双手分开,给她拭了拭脸上的泪水。然后最后地看了她一眼,转身头也不回地冲门而出了!小蕾大哭一声,扑向门口。门外一片空寂,她只能听到楼梯上那沉重而杂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小蕾抱着李敖留给她的小木匣子跌跌撞撞地冲到临街的楼台窗前,她推开窗子,探身向楼下俯望。在一片漆黑中路灯闪闪,几辆警车都围在国泰大楼前面。其中果然有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周围站满了手中持枪的特务。小蕾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被特务们从楼门口押了出来。有人打开那辆轿车的门,李敖被推了进去。然后,十几个特务都慌忙奔向各自的警车。黑色的小轿车开动了,几辆警车前拥后呼着驶向寂静的大街。不久,被军警控制了14个月之久的信义路恢复了它惯有的平静。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档案
李敖画像:一个人在小屋里,每天不烟不酒、不电视、不养猫、不见客,也不见三分之二的家人(不见几等亲,也不见直系亲属),不午睡,精力过人,遁世(又大破又大立),救世(又悲天又悯人)、愤世(又诃佛又骂祖)、玩世(又尖刻又幽默),当然这种人绝不会出世或厌世。他性格复杂,面貌众多,本来该是好多个人的,却集合于他一身,所以弄成了千手千眼的大怪物。
  精神:好斗、好批、直言、敢言、反邪恶、主正义;
  性格:开朗、乐天、喜静、特立独行,狂狷不羁且敢于反潮流;
  行动:从不参加婚丧嫁娶及一些自认为庸俗的应酬,即便最要好的朋友也难以突破这一人生准则;
  嗜好:文物和古代字画的收藏;
  交友之道:憎恶天下一切伪善之人,崇敬人间所有善良、正直的先哲。
  衣食住行:不穿燕尾服,不事铺张,简单的饮食即可度日,有豪宅两幢,早在青年时就有私家车,堪称文人中的富翁。
  

述评
“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另一方面,他是坦白的思想家、挖黑的历史家,同时是黑白分明的文章大家。”这是外界对李敖的总体评价。他一生中的侠义、嫉恶如仇的为人之道,当然值得称道。然而李敖对生活的执着,在世态炎凉与曲折多变的环境中,他特立独行的从文为人之道,他丰富多彩的人生,他的亲情,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生活中李敖做人做事的感人故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述:《文星》时代的朋友(1)
《文星》时代的朋友
  李敖在服兵役后,经萧孟能介绍进入当时在台湾小有名气的《文星》杂志,在此期间,李敖不仅以雄文杀上文坛,同时他在这家杂志里也结识了许多文友。若干年后,李敖回忆这些朋友时,仍然难免流露出他的率真与友爱。李敖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文星时代,结识了不少人,其中最有趣的首推居浩然。 我早在台大时,马宏祥就对我说:‘居浩然的《十论》大可一看。我原以为这个淡江英专校长是个普通党国###的纨绔子弟,其实不然。此公为文,极有创见,并且文笔清新可读。’经过这一介绍,我把《十论》读了一遍,深觉马宏祥的判断不错,从此对居浩然另眼相看。居浩然死后多年,我为他写过几篇文章,揭发国民党大员张建邦逼妈妈居瀛玖(居浩然姊姊)上吊、逼舅舅居浩然离职等内幕。居太太在澳洲看到,写信给我说:‘甚为欣慰,感谢万分!你替浩然一次次的申冤,他在九泉之下一定感激你这位朋友。’最有意义的是,在《十论》绝版多年以后,我把这书出了新版,为居浩然跟我的因缘,用一本书做了周而复始的句点。
  “居浩然去澳洲前,说他做东惜别,出人意料的,地点竟在北投一家旅馆中。在座有吴申叔、何作歆、李子弋、萧孟能、周群、张继高(吴心柳)等,饭后忽然窜进两个女人,进门即脱,其中之一戴起假阳具,对另一女做势,随着两女易位,做势者人亦做势之,忽前忽后,令人眼花缭乱。我做个鬼脸,对张继高说:‘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继高大笑。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表演令人倒胃之至,自是居大少爷临别恶作剧也。”
  李敖说:“《文星》时代朋友中,张继高最健谈。文化论战时,他从香港写信给我,指出胡秋原文章不行,‘一泻千里,尽见浑水。’他回台后不但相见,且做了邻居,常常深更半夜,从《中国时报》下班后到我家神聊。后来《文星》垮了,他趋向国民党高层,早无往还了。多年后我出狱,在路上碰到,他假意要请吃饭,我含糊过去,自此不复相见。萧孟能诬告我时,找到张继高,挽他出面调停,但他滑头闪躲,以致坐看萧孟能一误再误。后来他跟国民党高层日近,我看不惯,乃揭发他冒充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生的丑闻。我揭发后,他噤若寒蝉,直到死去。死后他的夫人张瑞芝被他的情妇翟瑞沥欺负,求援于我,我请龙云翔律师有以协助。张继高讲风度、讲谈吐,实为一高级骗子,但他只能骗严家淦、宋楚瑜、王惕吾、王效兰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碰到李敖,假玉碎矣。”
  李敖又说:“《文星》时代朋友中,吴申叔是令人哀念的一位。吴申叔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党国###’吴忠信。吴忠信早年的风光,显然在蒋介石之上,他在民国元年就做上首都警察总监,革命历史之悠久,更是先声夺人。肇和军舰起义,据邵元冲《肇和战役实纪》,司令长官是陈英士、参谋长是吴忠信,位在蒋介石之上,这就隐含了祸延自己和子孙的某种‘原罪’。吴申叔在向我谈到他的‘原罪’时候,如怨如诉,颇为感伤。他是学艺术的,在台湾拍了一部名《海浦春潮》的电影,这部影片,其实是一部主题上肯定‘国民党德政’的影片,可是不晓得怎么回事,伪国防部总政治部就是不让他这部片子过关,他弄得一身都是债,困窘难言,在走投无路之时,他说他只有去拜托当时的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经国哥哥’(他是一直用这样的老称呼称蒋经国的),可是没有下文;他无奈,感到吴、蒋两家关系已经非比从前了,蒋经国也许不喜欢这一老称呼了,于是他自行知趣,改用晚一辈的身份,重新提出陈情,可是仍旧没有下文;他又想到,过去吴、蒋两家关系非比寻常,吴忠信手中,有不少蒋介石写的信件,也许这些信件物归原主,会邀得一点垂怜。于是他便把所有的信件都交出了。可是,还是没用,还是没有下文,吴申叔在向我叙述了这些感伤之事以后,最后说:‘李敖兄,最令我不服气的一点是:没有我们吴家替他们打天下,哪有蒋家的天下!如今他们有了天下,却连场电影都不准我们拍,这算什么公道!’可见蒋家父子的凉薄,非局内人不知也!我初识申叔,是1964年1月14日,他请我在台北‘喜临门’吃饭;最后一次见申叔,是1966年4月9日,他约我在他家吃饭。这次饭局中有熊式一、林文奎(熊式一学生)、洪锦丽(林文奎学生)、丁墨南、李湘芬、张继高、萧孟能。熊式一等对我颇称赞,但我因熊式一用英文写过《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