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

第11部分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第11部分

小说: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联赛的进入方式不同,门槛不同。新联赛取消了升降级,采取准入制的方法扩大联盟成员,摆脱了竞技篮球成绩至上的束缚,提出并强化了“三个服务” 的办赛理念。一个准入制就把职业篮球与竞技篮球做了明确的“区割”。
  第三,联赛的管理运作模式不同。以前是篮协一家又管又办,现在则明确联赛委员会是联赛的最高管理机构,成立了联赛办公室,体现了*管理、专业化运作的理念。这是篮协实现“管办分离”的重大举措。
  第四,以前CBA俱乐部的属性五花八门,有在工商注册的企业法人,有在民政注册的社团法人,还有保持原有的体工队形式。通过构建新联赛,要求俱乐部必须是在工商注册的独立企业法人,实行股份制运作,按《公司法》管理。推动了职业俱乐部建设,也为未来股份制的CBA联赛公司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五,赛制不同。2004年前的联赛都是实行主客场双循环的赛制,常规赛仅有22轮,季后赛三战两胜;而新联赛则实行南北分区,同区四循环、对区双循环,季后赛五战三胜,总决赛七战四胜的赛制,大大增加了比赛场次。
  第六,新联赛明确构建利益共同体,实行以“集约化、专业化”为运营特点的新型商务开发模式,统一经营,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第七,强调文化建设,实施以和谐篮球为目标的“篮球文化建设模式”,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篮球文化。
  从这些方面看,我认为新旧联赛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联赛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制度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未来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至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原因在于新联赛是脱胎于旧的甲A联赛,许多问题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还不能彻底解决,但它毕竟在前进,至少在我的任内,CBA联赛每年还是在不断进步的。
  准入制是分水岭
  要说新旧联赛有什么不同,其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准入制的实施。取消升降级,实行准入制是构建职业篮球联赛的核心,是职业篮球区别于竞技篮球的分水岭。
  在东莞会议上,我曾经这样描述竞技篮球的表现:“我们对篮球比赛的认识就局限在一场篮球赛上,胜负是最重要的。比赛可万万不能输,尤其是在主场。我们的赛制是以升降级为核心展开的,认为非此不能保证比赛的精彩激烈。于是我们的运动队、俱乐部将主要精力都用在确保球队不掉级上,无暇顾及其他,否则企业退出,俱乐部无法生存。于是不惜花大价钱请外援、从其他球队挖人、做裁判的工作、收买对方球员等消极、*的行为都出现了;赛场秩序、观众情绪无法控制等情况层出不穷、不一而足、花样翻新,搞得竞赛的组织者、参与者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这确实是以前联赛存在的弊病。
  以前我们对俱乐部建设有要求但没措施,而俱乐部由于多方面原因也不重视自身建设,存在运作不规范、经营项目单一、重成绩轻品牌、缺乏发展潜力等问题。我们推出的准入制,对俱乐部建设提出了具体、量化的要求,通过评估和规范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有关职业俱乐部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使俱乐部成为产权明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能自我经营、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实体。各俱乐部在近几年的运作中,逐渐认识到市场开发与经营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改变无所作为、单纯等靠要的思想,开始走上自主经营的轨道。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参与俱乐部的投资,给篮球俱乐部带来了公司制的经营理念,一批实体化的民营俱乐部正在崛起。从另一个方面讲,对俱乐部要求的同时,也对篮协官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进了联赛办公室的专业化建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品牌打造:形象内涵一个都不能少(12)
准入制不仅是一个进入职业联赛的标准和门槛,也是推动俱乐部建设的手段。在每年一次准入评估的压力下,俱乐部的职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遭受来自俱乐部方面的敷衍和抵制,但最终的结果是都在往前走,几年下来,俱乐部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然,CBA准入制的实施过程,与理想的目标有一定距离,这是与我们的国情和体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的。这正应了一句老话,中国的事情急不得,不能太理想化,但方向是正确的,俱乐部是在压力下进步的。至于有人只从球队进入的数量看,认为“俱乐部准入制想得很美,做起来大走样。开始时似乎没几个俱乐部能通过,最后却一个不落全部达标”,我们也只能笑笑。评论总是很容易的,因为不用负责任,不用探究一项措施的目的,也不用考虑应对复杂的形势和矛盾,只要脱口而出就行了。而我们却不能这样,我们就是要按照职业联赛的设计,逐步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地往前走。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经过准入评估,确定新赛季参赛的15支球队均由转制为职业化的俱乐部建制,拥有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格、独立的注册资金和商标,比赛以市场化模式运作。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八一转制
  2006年12月22日,宁波雅戈尔体育馆,八一富邦俱乐部正式成立。这一消息在外界看来可能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在篮球业内人士看来却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载入史册,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准入制实施的第三年后取得的重大成果。日后,总政文体局局长宋晶大校在他的书里如此表述:“八一富邦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军队专业体育队伍积极适应国家体育改革的需要,在朝着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是军队体育改革的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八一队与富邦公司合作成立符合准入制要求的俱乐部,也意味着中国CBA职业联赛中将不再有徒有虚名的挂名俱乐部。一个全俱乐部形式的CBA职业联赛从此走向规范和有序。”我认为他讲得准确到位。
  八一男篮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八一队驰骋篮坛数十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曾8次获得CBA联赛总冠军,为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并且在探索中国篮球技战术风格方面也作出过重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在八一男篮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和作风,为广大业内人士所赞扬和认同。坦率地说,在CBA联赛改制的前几个赛季,如果不是八一男篮进入总决赛的话,那几个赛季的总决赛就不会那么扣人心弦。2000年6月八一男篮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团结拼搏的体坛劲旅”光荣称号。2006年6月,中国篮协向全国发文,要求各俱乐部、运动队认真学习八一男篮的拼搏精神,这是新时期中国篮球界的宝贵财富。
  八一男篮的辉煌有其历史根源,受益于部队的传统、作风、体制、基础和几代领导人的厚爱。然而历史的辉煌也造成了现实的困境。这个困境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体制,二是外援。
  在俱乐部转制问题上,中国篮协和八一队都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对于部队来说,军委有规定,部队不能经商,因而不可能到工商部门注册成为独立的法人俱乐部;而对于中国篮协来说,参加职业联赛的俱乐部必须具备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按照《公司法》管理,不能有所例外。考虑到部队的特殊情况,我们从一开始设计准入办法时就没有打算一步到位,而是设置了一个逐年递进、三年实现目标的过程,现在已经临近这个期限了。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按照规定就要将八一男篮挡在门外了,这是谁也无法轻易做到的事情。

品牌打造:形象内涵一个都不能少(13)
八一男篮不参加顶级篮球联赛,恐怕在当时没人会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不能将八一队拒之门外,因为有那么多球迷喜爱八一队,而且八一队的精神作风也是CBA的一笔宝贵财富。怎么办?总要有个解决的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宁波富邦集团董事长宋汉平挺身而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八一男篮落户宁波已经8个年头了,宁波人民已经把八一队看成自己的球队了。宁波富邦集团下属的双鹿电池十余年来一直赞助支持八一男篮,为这支球队提供了很大帮助。面对这样的困境,宋汉平和他的团队开始与部队进行长期艰苦的谈判、磋商和斡旋,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是一个创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篮球,而对整个中国体育和部队体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我看,如果不是宋汉平的历史(具有现代意识的儒商,干部下海的典型),宁波富邦集团的性质(脱胎于国企,办事符合主流意识和观念),双方多年合作建立起来的信任,换任何一个其他人都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里面宁波人温和、大气、明智、灵活的处世方式,起了很大作用;而八一体工大队的积极配合、总政文体局和部队高层的眼光、魄力和开放的意识起到决定性作用。
  转制给八一男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和动力,使他们焕发出更强的斗志和获胜的欲望。然而职业联赛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随着联赛职业化改革的推进,八一男篮在CBA赛场上尽管拼搏依旧,但已显得力不从心,2008~2009赛季止步于八强之外。而2009~2010赛季也是困难重重,最后凭借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常规赛的最后时刻力克群雄,拿到了最后一张季后赛门票,过程可谓惊心动魄。这是又一次铁军精神的爆发,创造了又一个令人尊重的战例。在人们赞叹的同时,也展现出球队的无奈:相对于八冠王而言,仅进入八强,显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可以说,目前八一男篮面临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时代造成的。大家都清楚,外援是八一富邦俱乐部的瓶颈,能否突破这一瓶颈,将决定俱乐部的前途。八一男篮在专业体育时代已经达到了其他篮球队所不能企及的巅峰,但在职业篮球时代,最终也是要拿成绩说话的;因此突破瓶颈,保持竞争力还需要新的眼光和勇气,需要观念转变和进一步创新。
  在外援使用的规定上,球迷们都在质疑中国篮协对八一队的特殊政策。我要说,这是完全必要的。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给八一队时间,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八一队的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这里夹杂着诸多历史和现实的考量因素,作为管理部门要“讲政治”,这是必须顾及的一环。
  职业元年
  在这个赛季,照样有很多日子值得记录:
  ——2005年12月8日,中国篮球庆祝自己110岁生日,从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的第一次篮球表演,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100多年来,篮球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CBA赛场则成为很多球员、无数篮球迷寄托梦想宣泄情感的地方。
  ——2006年4月19日晚,广东宏远主场88∶81再次战胜八一双鹿队。这样,本年度CBA联赛全部结束,广东宏远以4∶1的总比分获得2005~2006赛季CBA联赛总冠军。这也是广东队连续第三次捧起至尊宝鼎。自八一队后,广东宏远成为第二支获得三连冠的球队,一个新的王朝就此诞生。

品牌打造:形象内涵一个都不能少(14)
易建联不仅刚刚获得了本赛季CBA总决赛MVP的称号,2005年他还以180万元的收入进入福布斯中国财富榜,成为耐克、可口可乐、**、伊利牛奶四大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让易建联不仅红遍CBA赛场,而且在大街小巷、电视电台也到处都有易建联的身影。
  ——2006年3月18日晚,2006年CBA全明星赛在上海体育馆打响,南方明星队最后一节实现大翻盘,以93∶90战胜北方明星队。赛后,来自云南队的乔恩·史密斯获得全明星赛MVP的称号。而“超女”张靓颖也作为本次特约嘉宾出演,使得赛场更多了一份轻松和愉悦。
  在这年联赛的总结中,我们认为第一个职业化的CBA联赛是一个健康正面、积极进取的联赛。
  不仅如此,在这个赛季,经济状况也开始回暖,有8家俱乐部门票收入高于上一赛季,6家俱乐部的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比上一赛季增加了3家;电视转播由上赛季的13家增加到19家,国内转播观看人次累计为21467亿;ESPN和NBA…TV在上赛季有选择地转播联赛的基础上,本赛季从季后赛开始全面转播,收视人次累计达到14593亿,两项收视率相加达到3亿多人次。本赛季在保持赛制不变的基础上,合理编排,在历时5个月的赛期内,15支参赛球队经过44轮308场常规赛、19场季后赛和5场总决赛,共进行了332场比赛,是继上赛季307场比赛后,CBA联赛11年来场次最多、历时最长的一届联赛。
  严肃赛风
  在联赛一帆风顺的时候,一些问题的苗头也显现出来,特别是在赛风问题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裁判问题是一大困扰,执法CBA第26轮福建队主场对上海队比赛的两名裁判,由于在场上出现多次不正当判罚,中国篮协对他们开出“禁赛”重罚,做到了防微杜渐。
  联赛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标准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有些球队和球员缺乏一拼到底的精神。联赛季后赛“八进四”、“四进二”的比赛之所以不够精彩,主要是因为球员的职业意识过于淡薄。篮协在当年的总结中这样警示各家俱乐部以及球队:“季后赛如果缺少精彩、经典的比赛,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会对联赛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大家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不能让我们苦心吸引来的球迷群体对联赛失去信心和兴趣。”
  既然是职业化,一切环节都必须按照职业联赛的标准一板一眼地进行。在联赛总结会上,篮管中心负责联赛工作的副主任王渡强调了两个微小细节,以证明联赛职业标准不达标的现状。一是出现记者席被占用的问题,尤其是季后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