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

第16部分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第16部分

小说: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1',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

  '1' 醯(xī):醋。

  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1'?”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

  '1' 盍(hé):何不。

  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篇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1'。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2'。”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

  '1' 粟(sù):谷子、小米。  '2' 庾(yǔ):古代的容量单位。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1',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

  '1' 骍(xīng):赤色的牲畜。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1'。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

  '1' 闵子骞(qiān):孔子的弟子,鲁国人。费(bì)城:今山东省费县内。

  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1',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

  '1' 牖(yǒu):窗户。

  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1',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

  '1' 箪(dān):盛饭的竹器。

  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1',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

  '1' 澹(tán)台灭明:孔子的弟子,鲁国人。

  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1',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

  '1' 祝鮀(tuó):卫国的大夫。

  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1'。” 

  【注】

  '1' 罔:不正直。

  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5

  子曰:“觚不觚'1',觚哉!觚哉!” 

  【注】

  '1' 觚(gū):古代的酒具,喻指礼乐。

  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

  '1' 畔:畔(pàn):同“叛”。

  8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2':“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

  '1' 南子:卫灵公的夫人,有淫乱之名。'2' 矢:同“誓”。

  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1',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

  '1' 中庸:中正平和。

  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1',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

  '1' 燕:同“宴”,安闲。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注】

  '1'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成王平定了天下,并且制定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后受封于鲁国。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1',吾未尝无诲焉。” 

  【注】

  '1' 脩(xiū):干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则不复也。” 

  【注】

  '1' 悱(fěi):想说却说不出来。  '2' 隅(yú):角落。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1',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

  '1' 冯(Píng):徒步过河。

  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子之所慎:齐,战,疾。 

  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1'?”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2'?”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

  '1' 卫君:卫出公,姓蒯(kuǎi)名辄(zhé)。卫出公是卫灵公的孙子,他的父亲蒯聩(kuì)是卫灵公所立的世子,因谋杀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未遂,被迫逃往晋国。卫灵公死后,晋国的赵简子率军送蒯聩回来争夺君位。  '2' 伯夷和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互相让位,都不愿做国君。武王伐纣时,他们曾经拦住武王的车马劝阻。商朝灭亡以后,他们不食周栗,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提倡“礼让为国”,不赞成父子争夺君位。

  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1',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

  '1' 肱(gōng):上臂。

  6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0

  子不语怪,力,乱,神。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注】

  '1' 桓魋(tuí):宋国的司马。孔子经过宋国时,他曾领兵要来害孔子。

  3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6

  子钓而不纲'1',弋不射宿'2'。 

  【注】

  '1' 纲:拉网的总绳。  '2' 弋(yì):带绳子的箭。

  7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8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0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4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1':‘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

  '1' 诔(lěi):哀悼死者的文章。

  5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

  '1' 孙:同“逊”,谦让。  '2' 固:鄙陋。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篇第八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

  '1'泰伯:周太王的长子,他把王位让给了三弟季历(周文王的父亲)。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1',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 

  【注】

  '1' 葸(xǐ):害怕。  '2' 绞:伤人。  '3' 偷:刻薄。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

  '1' “战战兢兢……”出自《诗经·小雅·小旻(mín)》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1'。笾豆之事'2',则有司存'3'。” 

  【注】

  '1' 倍:同“背”,背理。'2' 笾(biān)豆: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品的竹器,形状如豆。'3' 有司:小官吏。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1',不可使知之。” 

  【注】

  '1' 由:顺从,听从。

  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

  '1' 见:同“现”,显露。

  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

  子曰:“师挚之始'1',《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注】

  '1' 师挚(zhì):鲁国的乐师,名挚。始:乐曲开始的一段叫序曲,古时叫升歌,由乐师演奏。

  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1',悾悾而不信'2',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