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

第21部分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第21部分

小说: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绥(suí):安抚。

  尧曰篇第二十

  

  尧曰:“咨'1'!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2',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3',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4';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5',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注】

  '1' 咨:赞叹。  '2' 躬:自身。  '3' 蔽:遮掩。  '4' 万方:各地。  '5' 赉(lài):赐予。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注】

  '1' 屏:同“摒”,去除。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历史的春秋
“春秋时期”是指从周平王元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7年的历史。孔子根据鲁国史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

  春秋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王室逐渐衰落,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日益缩小,中原的各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周王述职和纳贡。一些实力强盛的诸侯开始争夺天下的霸权,出现了号令天下的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春秋早期,青铜主要被用来制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品,农具以木器和石器为主,较少使用青铜农具。春秋晚期,铁制农具开始取代木、石农具,牛耕技术被广泛地应用,许多荒地得到开垦。这时候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井田制,各诸侯国开始实行新的田税制度,即根据土地的面积征收一定的实物税,以取代井田制下的徭役租。

  春秋时期,旧的礼乐制度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在许多诸侯国,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政权,不再听从诸侯的号令,以下犯上、弑君篡位的事情时有发生。诸侯国之间长期的战争加重了百姓的苦难,而各国的统治者也更加贪得无厌。许多民众不堪忍受压迫,只能铤而走险,春秋后期在各个诸侯国都曾爆发民众的反抗。

  春秋以前的礼乐制度保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法律不成文也不公开,采取临时议罪的形式,具有神秘性和随意性。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开展和成文法的出现,反映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限制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落和激烈的王位争斗,造成了王室典籍的扩散,楚国、宋国和鲁国开始成为三大文化教育中心。同时由于私学的兴起,打破了以前“学在王官”的局面,使广大的平民也能够“下学而上达”,从而造就了一个独特而活跃的士阶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老子》和《论语》的出现,实际上开启了 “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