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

第8部分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第8部分

小说: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

  孔子说:“颜回德才兼备,屡次陷入贫困。端木赐不接受命运而去做投机生意,屡次能猜中行情。”

  0

  子张问完善自我的方法。孔子说:“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就不能够登堂入室。

  1

  孔子说:“大谈诚信的人,是真君子呢?还是假正经呢?”

  2

  子路问:“知道以后就能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知道以后就去做呢?”冉有问:“知道以后就能去做吗?”孔子说:“知道以后就能去做。”公西华说:“仲由问:‘知道以后就能去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知道以后就能去做吗?’您说:‘知道以后就能去做。’我很迷惑,想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退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仲由勇猛过人,所以要约束他。”

  3

  孔子受困于匡地,颜渊最后才逃脱。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夫子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做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您问别的事,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的大臣,须用正道事奉君主,不能做到宁可辞职。现在的仲由和冉求,可以说具备了做臣子的才能。”季子然问:“他们会听从于季氏吗?”孔子说:“杀父弑君的事,他们是不会听从的。”

  5

  子路让子羔去做费地的总管。孔子说:“这是害人家的孩子。”子路说:“有百姓相助,有社稷保佑,何必读书之后再去做官呢?”孔子说:“我讨厌那些强词夺理的人。”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孔子的身旁。孔子说:“我只是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拘束。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希望做什么呢?”子路率先回答说:“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到了侵犯,又遇到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可以使百姓勇敢,而且知道礼法。”孔子笑了他一下,又问:“冉求,你希望做什么呢?”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要等待君子了。”又问:“公西赤,你希望做什么呢?”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只是愿意多学习。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又问:“曾点,你希望做什么呢?”瑟声渐缓,铿然而止,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与他们三人的愿望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是各人谈一下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春天的衣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去沂河里洗澡,去祈雨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了一声说:“我的愿望和曾点一样。”其他三人出去后,曾皙留下来。曾皙问:“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如何呢?”孔子说:“只是各人谈一下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问:“夫子为何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讲求礼让,他说话却不礼让,所以笑他。”曾皙问:“冉求讲的不是邦国之事吧?”孔子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就是邦国吗?”曾皙问:“公西赤讲的不是邦国之事吧?”孔子说:“宗庙祭祀与诸侯会盟,不就是国家大事吗?公西赤只愿做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第十二篇颜渊


  颜渊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约束自己遵守礼仪就能够实现仁义。一旦人们都约束自己遵守礼仪,天下就能够实现仁义。实现仁义要靠自己,怎么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礼仪的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机敏,也要照着您的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举行大祭。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不招人怨恨,在家里不招人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机敏,也要照着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仁义的人说话谨慎。”司马牛问:“说话谨慎,就可以称为仁义吗?”孔子说:“事情难以做到,说话能不谨慎吗?”

  

  司马牛问怎样成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问:“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做人问心无愧,有何忧愁有何畏惧呢?”

  

  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谨慎而无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像水一样浸润的谗言,像火一样伤人的诽谤,对你行不通,可以说是明智。像水一样浸润的谗言,像火一样伤人的诽谤,对你行不通,可以说是远见。”

  

  子贡问国家怎样才能稳定。孔子说:“有足够的粮食,有足够的军备,有百姓的信任。”子贡问:“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谁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不得已去掉一项,二者之中谁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不会稳定。”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品质好就行了,为何还要文采呢?”子贡说:“可惜啊!您是这样评说君子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的文采就像他的品质,君子的品质就像他的文采。去掉毛的虎豹皮就像去掉毛的犬羊皮。”

  

  鲁哀公问有若:“今年饥荒,收入不够用,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只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收十分之二的田税,我都不够用,怎么能只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有若回答说:“百姓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用呢?百姓不够用,国君怎么会够用呢?”

  0

  子张问怎样提高品德、分辨迷惑。孔子说:“做人忠诚守信,讲求道义,就能提高品德。爱他的时候希望他长生,恨他的时候希望他早死,既希望他长生,又希望他早死,这就是迷惑了。”

  1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君主要像君主,大臣要像大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如果君主不像君主,大臣不像大臣,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虽然有粟粮,我能安心食用吗?”

  2

  孔子说:“仅凭一方的言辞就可以判案的人,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过夜而不兑现的诺言。

  3

  孔子说:“听审案情我和别人差不多,我要做的是预防案情!”

  4

  子张问怎样从政为官。孔子说:“坚守职位不懈怠,执行政务要忠实。”

  5

  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用礼仪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正道了!”

  6

  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治,就是正直。如果您倡导正直,谁还敢不正直呢?”

  8

  季康子担心盗贼,问孔子应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求财物,即使奖赏也没有人来盗窃。”

  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如果杀掉无道之人,以成就有道之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家,怎么还用杀人呢?您要行善,百姓也会行善。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然倒下。”

  0

  子张问:“士如何才可以称为名达?”孔子说:“你所说的明达是指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在朝廷上有名气,在家族中有名气。”孔子说:“这是名气,不是明达。明达的人,正直而且仁义,善于察言观色,善于礼貌待人。在朝廷上能够明达,在家族中能够明达。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讲求仁义,行为上违背仁义,总是以仁义自居。在朝廷上为了名气,在家族中为了名气。”

  1

  樊迟陪孔子来到祈雨台下,樊迟说:“敢问怎样提高品德、消除邪念、分辨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做事后得利,不就是提高品德吗?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去攻击别人的缺点,不就是消除邪念吗?一时的气愤,忘记了自身,以至于连累亲人,不就是迷惑吗?”

  2

  樊迟问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樊迟问智,孔子说:“智者知人。”樊迟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冷落邪恶的人,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樊迟出来后,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夫子问什么是智,夫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冷落邪恶的人,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话说得深刻啊!舜治理天下时,从众人之中选拔了皋陶,不讲仁义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治理天下时,从众人之中选拔了伊尹,不讲仁义的人就被疏远了。”

  3

  子贡问怎样劝说朋友。孔子说:“忠诚友善地劝告他,他不听从就该停止,不要自取其辱。”

  4

  曾子说:“君子依靠文化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培养仁德。”

第十三篇子路


  子路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以身作则,勤奋努力。”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懈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领导各级官吏,赦免小的过错,选举提拔贤才。”仲弓问:“如何了解贤才并选拔他们呢?”孔子说:“选拔你所了解的人。你不了解的贤才,别人会埋没他们吗?”

  

  子路问:“卫国的君主等您去治理国家,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说:“必先确立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太迂腐了,哪有先确立名分的?”孔子说:“粗俗啊仲由!君子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总是抱着存疑的态度。名分不能确立言语就不能顺达,言语不能顺达事业就不能成功,事业不能成功礼乐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就不能适中,刑罚不能适中百姓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有了名分必定可以发表言论,言论必定可以得到执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是不能马虎草率的。”

  

  樊迟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樊迟请教种菜地。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后,孔子说:“樊须啊,只想做个小人。为官好礼,百姓就不敢不敬畏;为官重义,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为官守信,百姓就不敢不诚心。如果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孩子来投奔,为官的人还用种庄稼吗?”

  

  孔子说:“能背诵《诗经》三百篇,让他从政为官,却不会处理政务;派他出使四方,却不能开展外交;虽然读了很多书,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自己的品行端正,不发号施令百姓也会效仿,自己的品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也不服从。”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

  

  孔子说卫国的公子荆善于居家理财。有了一些家产,他说:“已经够用了。”有了少许家产,他说:“已经齐备了。”有了很多家产,他说:“已经满足了。”

  

  孔子去卫国,冉有做车夫。孔子说:“人好多啊!”冉有问:“人多了之后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问:“富起来之后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受教育。”

  0

  孔子说:“如果让我治理国家,一年就可以见起色,三年就会见成效。”

  1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杀戮了。’这话说得多好啊!”

  2

  孔子说:“如果有圣明的君王,三十年后必定能实现仁政。” 

  3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从政为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够端正自身,如何使他人端正呢?”

  4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何去了这么久?”冉求说:“有政务。”孔子说:“是私事吧?如果有政务,虽然不用我了,我也会听说的。”

  5

  鲁定公问:“一句话便可以使国家振兴,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说话不可以使国家振兴,观念却可以。有人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不易。’如果知道做国君的难处,不就像一句话便可以使国家振兴吗?”鲁定公问:“一句话便可以使国家沦丧,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说话不可以使国家沦丧,观念却可以。有人说:‘我做国君没什么乐趣,只是我说的话没有人违抗。’如果说得对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错了没有人违抗,不就像一句话便可以使国家沦丧吗?”

  6

  叶公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使近处的百姓喜悦,使远方的百姓归附。”

  7

  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不要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贪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做不成大事。”

  8

  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不是这样。父亲会为儿子隐瞒,儿子会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9

  樊迟问怎样实现仁义。孔子说:“在家恭敬,做事认真,对人忠诚。即使到了夷狄,也不可以背弃。”

  0

  子贡问:“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行为不端会感到羞耻,出使四方能不辱君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士。”子贡说:“敢问其次。”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同乡的人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说:“敢问其次。”孔子说:“信守诺言,行为果断,固执起来像个小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