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53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53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说: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所以说:耳目口三者有机协调,按照统一的计划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

  语言纷繁不会乱方寸,翱翔天空不会迷失方向,事态变化后不会危险,所体现的始终是适度、得体、合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

  所以看不明白的人就不能让他看,听不明白的人就不能对他说。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

  没有开窍的地方不可以前往游说。

  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别人不接受你的观点的地方,不可以来。

  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

  不通事物规律的事,圣人决不会去做。

  古人有言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

  古人说:“口用来吃饭,不用来说话”,因为语言里有很多别人忌讳的东西,言多必失。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遭到众人指责的人,一定是他的观点错误。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施外交谋略。

  “嘴”是关闭情意的机关。自己不说,别人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什么也不说的人是“哑巴”,人不可能不说话。关键是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即不能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要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要揣测出别人的内心世界。

  “耳”“目”是心灵的辅助。眼睛的所见和耳朵的所闻,都是传送到大脑的信息,大脑可以把这些信息加以归类分析,从而发现事务变化的征兆,想方设法引导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大脑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把事情发生前后的现象进行类比,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可以分析出哪些信息源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源是虚假的,“忠”与“奸”一下子就变得明朗了。

  耳、目、口三者要有机协调各司其职,按照统一谋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自的使命。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乱方寸。在错综复杂的事务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迷失方向。这样,在事态变化后,不会陷入被动局面,始终掌握主动权。始终体现的是沉稳、平静、适度、得体、合理。

  所以,在外交事务中。那些看不明白的人,就不能强迫他们看。那些听不明白的人,就不能强行让他听。没有开窍的地方,不可以勉强陈述见解。不接受你的观点的人,千万不要贸然说服。那些,不通事物规律、不通常理的事,圣人决不会去做。古人说:“口用来吃饭,不用来说话”,因为语言里有很多别人忌讳的东西,言多必失。遭到众人指责的人,一定是他的观点出现了错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苏秦秦国碰壁
苏秦秦国碰壁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补遂,黄帝*涿鹿、擒获蚩尤,尧*驩兜,舜*三苗,禹*共工,商汤*夏桀,周文王*崇国,周武王*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鬼谷子说:“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苏秦在秦国受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合适的时机,没有揣测出秦王的真实意图就盲目出击,问题就出在盲目自信、急于事功上。后来苏秦挂六国相印,富贵之极,也不是天山掉下来的,没有在秦国遭受挫折,承受沉重打击,他是不会沉下心来反思自己,刻苦学习,研究实事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张仪楚国碰壁
张仪楚国碰壁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

  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就是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五体棱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

  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们又回到魏国,再进入秦国。

  鬼谷子是一代纵横学说宗师,他的学生苏秦学业期满以后,踌躇满志,自以为可以说遍天下,位极人臣,结果在秦国大受挫折。而另一个学生张仪出师以后,比苏秦还不如,非但没有富贵,反而还被冤枉得遍体鳞伤。

  鬼谷子说:“古人有言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是不能轻易开展“游说”活动的,否则就会陷入“众口铄金”的被动境遇。

韩信郁郁不得志
韩信郁郁不得志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

  年轻的时候,韩信混得很不如意,家里比较穷,平时品行一般,也不太注意人际关系。尽管有不错的才华,但是没有办法被推举为官。然后别的方面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谋生手段,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更不会做生意。这样,韩信就只好在别人家骗吃骗喝,导致几乎所有的人都很讨厌他。

  韩信一度在某位亭长家里面住了几个月,亭长老婆非常不高兴,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开饭的时候稍微烧些稻草,弄点炊烟出来,等韩信过来准备白吃的时候,又不开饭。如此一来二去,韩信已经预感到别人不欢迎他,只好离去。

  韩信没饭吃了,只好在城边的小河里面钓鱼为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在这条河河岸上有一群中年妇女,她们依靠给城里的大户人家洗衣服为生。有一位大妈看见韩信很可怜,就用洗衣服赚到的钱给韩信做饭吃,让他白吃了好几十天。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妈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的谢你!”结果那位洗衣服的大妈顿时大怒说:“大丈夫不能依靠自己吃饭,我是看你像个有才能的人暂时落魄而帮助你,难道是指望你将来报答我吗?”

  淮阴城中有个流氓看不起韩信:“韩信长了一个大个子,身配宝剑,其实是心中害怕,壮壮胆子而已。”然后当众侮辱韩信:“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来砍我;如果怕死,就钻我的裤裆!”韩信抬头仔细看看对方,就从这个流氓的裤裆里钻过了过去。在场所有的人都狂笑不已,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这个典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跨下之辱”。

  秦末,天下大乱,项梁率领楚军渡淮河攻击秦军,此时韩信就投入了楚军中,干一些跑龙套工作。后来楚军在定陶败于秦军章邯,项梁阵亡,韩信归属项羽,当了一个“郎中”的小官。韩信多次向项羽提一些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韩信预感到在项羽手下不会有什么前途,就投靠了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

  韩信与萧何数次谈话,萧何对他有深刻的印象。到达南郑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有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萧何闻讯,认为韩信这样的将才不能轻易流失,于是萧何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为了韩信?”萧何于是推荐韩信给他,认为韩信是一个无人能及的人才(“国士无双”)。刘邦接纳萧何的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的总司令。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向刘邦提出其分析和战略。刘邦同意,并依照韩信的计划作出部署。

  韩信年轻的时候,走过一段坎坷的郁郁不得志的人生路,正如鬼谷子所说:“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终于有一天,韩信能够与刘邦交谈一次而大获成功。 。。

浪子回头的胡林翼
浪子回头的胡林翼

  胡林翼,清朝政府的一位功勋卓著、赞誉交口;被朝野倚为南天柱石的名臣;年轻时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  

  胡林翼出生于官宦家庭;且为独子;自小便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他的衙内恶习也便因此而养成。饮酒豪赌、冶游狎邪;是胡氏青年时代最喜欢的活动。此习直到娶妻成家;做了陶澍的女婿后仍没多大改变。据说新婚之夜,婚礼仪式完毕后,他不入洞房,直入青楼,真是风花雪夜,夜夜欢歌。

  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老丈人,有人将胡林翼的丑行报告给陶澍,老丈人竟哈哈笑过,说现在就让他玩个够吧,胡林翼是干大事之人,今后有得他忙的。

  他的父亲胡达源看不过去了;在一次胡林翼花酒夜归时;胡达源不顾众人的泣劝;关起房门;将儿子打得死去活来,命令他一年之内不得出大门,在家好好温习功课,以应明年的乡试。胡林翼既不能与父亲作对,又深知功名的重要,遂发愤苦读。第二年果然乡试高中,翌年又连捷中进士点翰林,时年仅25岁。 

  真正使胡林翼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是四年后的江南乡试案。那一年,文庆任主考,他任副主考,一同主持江南乡试。不料,他们违规携带别人入闱阅试卷之事被告发。结果,文庆谪戍新疆,胡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此事对胡的父亲打击很大,第二年便因郁病去世。胡氏为此深自悔恨。父亲的去世,也使他顿觉家族的重任将压在他一人的身上。丁忧期间,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下决心再不像过去那样荒废年月了。

  胡林翼在平定太平天国中所起的作用,不在曾国藩之下。曾国藩当时与太平军角逐于长江中下游时,胡林翼作为湖北巡抚,牢牢控制了后方湖北,并调兵筹饷以为支援。平定太平军之基础,实乃曾胡所奠定。 

  左宗棠、李鸿章之被重用,多由于胡林翼之重用。而曾国藩当时在乡下守孝,之所以得以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