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65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65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善于肯定别人的成绩,自己虚心静听平易近人就可以得到反面意见,这就是身居高位的为官之道。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身居高位的人的为官之道。

  大凡有作为而又身居高位的人,他们往往都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是非常平易近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都会安静、稳重、有礼有节,而不会轻浮张狂没有教养。他们往往自己有高尚的情操,而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肯定别人的成绩。他们自己虚心静听别人的意见,就可以得到反面意见。他们作出的决定往往都是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所以,他们所做的事往往成功率很高。这就是身居高位的为官之道。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这个结论恐怕大家都不会反对,换言之就是中国人聪明智慧。但是,因为担心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所以放到企业管理上就变成对人不放心了,这就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担心被人算计”。据我了解,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人盯人上打转转。宁愿增加人手、增设部门,也绝不放过任何自己认为可疑的部门、可疑的人。员工在做工作的时候,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有的企业领导者,有意挑拨员工或者部门之间的矛盾,还美其名曰:“这样可以掌控全局。”这样一来,有很多聪明才智就被压制了,代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活力受到了压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在企业界工作过的“仁人志士”都有这样的感触。

  很多企业管理者,以管理严格为荣。惩罚措施越严密、越严厉,就代表越会管理。他们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制定惩罚措施,惩罚的力度越到位,员工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就被他们管理得越井井有条。的确如此,采用这种管理方法管理的企业,的确井然有序,但是,是一种死气沉沉、没有朝气和活力的井然有序。没有哪一个员工愿意在重罚之下去创新的,因为创新有可能会失败。没有哪一个员工愿意在重罚之下勇挑重担的,因为多做事情就意味着会多犯错误。在这种企业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成了员工的“座右铭”。在过去的老国营企业里这种现象就非常普遍,而在今天的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里也照样普遍存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宅心仁厚的刘备
宅心仁厚的刘备

  曹操召徐庶说:“我本打算踏平樊城,考虑到众百姓之性命。你前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执迷不悟,玉石俱焚。”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刘备、诸葛亮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徐庶说:“曹操使我来招降使君,是假买民心,他现在分兵八路,填平白河而进军。樊城可能守不住,应该考虑撤退之计。”刘备想留徐庶。庶说:“我若不还,为天下人笑。”刘备不敢强留。

  徐庶辞回见曹操,说刘备并无降意。曹操大怒,即日进兵。

  刘备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说:“应该速弃樊城,去襄阳暂避。”刘备说:“百姓随我许久了,哪里忍心放弃?”诸葛亮说:“应该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派关羽到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说:“今曹兵将到,孤城不能久守,百姓愿意跟随的一同过江。”两县的百姓齐声大呼:“我们虽死也愿随使君!”

  于是百姓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一片。刘备在船上望见,大哭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还活着干什么!”想要投江自尽,左右慌忙救止。百姓被感动得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的,望南而哭。刘备急令关羽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刘备勒马大叫说:“刘琮贤侄,我只是打算救百姓,没有别的意思。快开门吧。”刘琮听说刘备到,害怕不出。蔡瑁、张允来到敌楼上,命令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都望着敌楼而哭。刘备说:“本打算保百姓,反而害了百姓!我不愿入襄阳了!”诸葛亮说:“江陵是荆州要地,不如到江陵去。”刘备说:“好。”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很多乘乱逃出城来,跟刘备而去。

  刘备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的不计其数。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兵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很快就要渡江赶来。”众将都说:“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带着百姓数万,日行十余里,像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江陵?如果曹兵赶到,如何迎敌?不如暂时放弃百姓。”刘备哭着说:“要成大事必以人为本。今百姓归顺我,为什么要舍弃他们?”百姓听到刘备的话,莫不伤感。

  刘备带领十多万百姓,缓缓而行。诸葛亮说:“追兵不久就会到来。可派关羽前往江夏求救于公子刘琦。教他速起兵乘船在江陵会和。”刘备答应,即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令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刘备的家眷;其余全部都照顾百姓而行。每日只能走十余里。

  探马报曹操说:“刘备带领百姓,日行止十数里,计程只有三百余里。”曹操教各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大军陆续随后而进。

  刘备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进程缓慢的往江陵进发。赵云保护老小,张飞断后。诸葛亮说:“云长往江夏去了,绝无回音,不知如何?”刘备说:“烦劳军师亲自走一遭。刘琦感你昔日之教,今若见公亲至,事必可成。”诸葛亮答应,便同刘封引五百军往江夏求救去了。

  当日刘备与简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间,忽然一阵狂风就马前刮起,尘土冲天,平遮红日。刘备惊问:“这是什么兆头?”简雍懂得阴阳,袖占一课,大惊说:“此大凶之兆。应在今夜。主公可速放弃百姓而走。”刘备说:“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我怎么忍心放弃他们?”雍说:“主公若恋而不弃,会遭大难的。”刘备问:“前面是何处?”左右答:“前面是当阳县。有座山名为景山。”刘备便教就此山扎住。

  正是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刘备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敌。曹兵杀到,势不可当。刘备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张飞引军到,杀开一条血路,救刘备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刘备大骂:“背主之贼,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张飞保着刘备,且战且走。奔至天明,听到喊声渐渐远去,刘备方才歇马。看手下随行人,只有百余骑;百姓、家眷和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人,都不知下落。刘备大哭:“十多万百姓,都因为追随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都不知存亡。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痛不欲生!”

  从而演绎了“赵子龙单骑救幼主”“张飞大闹长坂桥”“刘备摔阿斗”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刘备不仅仅做到了鬼谷子所说的“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更重要的是刘备爱民如子,深得人心。

宁可负天下人的曹操
宁可负天下人的曹操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县,被守关军士抓获,捆绑来见县令。曹操说:“我是客商,姓皇甫。”县令仔细看看曹操,沉吟半晌,说:“我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你是曹操,怎么隐讳得了!暂且关押,明日解去京师请赏。”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

  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问:“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为什么自取其祸?”曹操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你既然抓住我,只管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县令屏退左右,对曹操说:“你不要小看我了。我不是一般的县令,没有遇到明主。”曹操说:“我祖宗世代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有什么两样?我屈身事卓者,打算寻找机会为国除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县令说:“孟德此行,打算到哪里去?”曹操说:“我将回家乡,发檄文,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县令听完,亲自解开捆绑曹操的绳索,扶他上坐,再拜:“你真是天下忠义之士啊!”曹操也拜,问县令姓名。县令说:“我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都在东郡。今被你感动打算弃官与你一起去。”曹操大喜。当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各背剑一口,乘马而去。

  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天色将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说:“哪里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结义弟兄。我们去问问家中消息,住一晚上如何?”陈宫说:“好。”

  二人到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说:“我听说朝廷遍行文书,捉拿你,你父亲已避难到陈留去了。你如何到这里来了?”曹操把经过告诉他,说:“若不是陈县令,我已粉骨碎身了。”伯奢拜陈宫说:“小侄若不是你,曹家就灭门了。你们今晚下榻我这草舍。”说罢,起身进屋。很久才出来对陈宫说:“老夫家无好酒,我到西村买一樽酒回来,款待你们。”说完,匆匆上驴而去。

  曹操与陈宫坐等良久,忽然听到庄后有磨刀之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此去有些可疑。”二人悄悄入草堂后,听到有人说:“捆起来杀他,何如?”曹操说:“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与宫拔剑闯入,不问男女,全部杀死,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看见捆绑一猪欲杀。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了!”急忙出庄上马而行。

  行不到二里路,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说:“贤侄与使君何故要去?”曹操说:“带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说:“我已分付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难道还不能住一晚上吗?赶快回去。”曹操策马便走。没走多远忽然拔剑回来,叫伯奢,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陈宫大惊:“刚才已经误杀了别人一家,为什么还要杀人?”曹操说:“伯奢会到家,见杀死他全家,怎么肯罢休?如果率众来追,必遭其祸。”陈宫说:“故意杀人,大不义啊!”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沉默不语。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原以为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狗肺之徒!今日留他,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

  曹操与刘备相比就是少了一点“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叫曹操把“奸雄”的恶名背了两千多年。到如今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曹操的时候,还是大多把曹操当作反面人物。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缨会
绝缨会

  公元前606 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前591 年)一次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

  这时,天已经黑了,外面刮着大风,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大厅中烛火通明,轻歌曼舞。忽地,从舞女中转出一位绝色佳人:她,上着白藕丝对衿仙裳,下穿紫绡翠纹裙。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地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脸蛋如三月桃花,纤腰似春之杨柳,说不尽的体态*,丰姿绰约。

  这美女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此刻,她奉庄王之令为群臣斟酒。她轻盈得燕子一般,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群臣一个个着了迷,疯狂的喧闹声一下子全没了。

  突然,一阵风扑到大厅上,吹灭了所有的蜡烛。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顺手牵羊地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轻地告状,要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庄王想了想,却高声喊道:“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全摘下来吧!”

  当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员都把帽子摘下后,庄王才叫点烛。这样,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

  散席后,许姬责怪起庄王来。

  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就都会说我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拚死效劳呢?”

  许姬听了,十分佩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玉要厚赏唐狡。  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末将已感激不尽了!”

  庄王问:“为什么呢?”

  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末将今日才舍命相报啊!”

  庄王大喜,还是重赏了他。

  鬼谷子说:“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内。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就是如此,不光是能够虚心静听别人的意见,就连别人调戏了他的爱妃,他也能容忍,由此换来的是政令畅通、将士用命。

陶妻远虑
陶妻远虑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陶答子的人,派到陶这个地方做大官。三年下来,陶地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儿改变,可他家里却暴富起来,财产超过了先前的三倍。这件事引起了他妻子深深的忧虑。有一次,陶答子回到家里,神采飞扬地交给妻子一颗珍贵的夜明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