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3·11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反思: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

第6部分

3·11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反思:日本大地震启示录-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2001年,三哩岛核电站才恢复运行,并开始执行正常的安全标准。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堆心熔化事故,虽然泄漏事故严重,但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原因在于它的围阻体发挥了作用,彰显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虽然此次事故证明围阻体能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但是也大幅地提高了核电厂的成本,此后核电厂的兴建数量大减。
  (2)帕洛玛雷核事故
  在1966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有两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机B—52轰炸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亚里科斯村和帕洛玛雷斯村的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当升至31000英尺高空,两机要联接之时,机翼突然发生碰撞。B—52轰炸机发生爆炸解体,变成一团燃烧奔腾的巨大火球,这时加油机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了一会,也开始解体。重达200多吨的飞机残片,燃烧着、零乱地散布在空中,落向地面,这其中还包括4枚威力巨大的氢弹!
  地面上惊慌失措的目击者看到天空飘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开始准备抢救着陆的飞行员,而这时他们发现,随降落伞着陆的除了人,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在帕洛玛雷斯村东,一件沉重的东西撞在距村民爱德华多·纳瓦罗·波帝略的房子大约75码的地方——番茄梯田的石头护墙上。伴随着一声爆炸,那一部分的护墙和成千上万棵西红柿也被完全损坏。爱德华家所有窗户上的玻璃全部被震碎。
  还有一些在距比利亚里科斯公里的海面上进行拖网作业的小渔船,他们也救起了几个迫降在海面上的飞行员。而后驾驶西莫号渔船的渔民奥尔兹在那片地方作业,他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降落伞正飞快降落,起初他以为是迫降的飞行员,便迅速靠近降落伞准备营救,然而当他靠近时却发现,降落伞下面挂着的是一个闪着银光的圆柱体,并非是一个人。奥尔兹粗略的估算了它落水的方位,并暗暗记下来。
  飞机演习出事的消息很快被马德里以东几英里的托雷洪空军16航空队司令威尔逊空军少将知道,他马上报告给奥弗特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首脑爱森哈特说:“在西班牙的东南折断了箭!”
  “折箭”是他们的暗语,意思是说发生了“核事故”。核武器出现后的几十年里,在此次事故发生之前,美国曾有11次“折箭”事故发生。但是是第一次在国外发生这种事故。
  爱森哈特对威尔逊发出指令,他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收回B—52轰炸机上所载的4颗氢弹!接受任务的威尔逊立即对灾难控制部队下达紧急行动的命令。这是一支由高级军官,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精干部队,他们精通操作、维修、通信、易爆军械处理等技术,而且行动迅速。
  不论在陆地上还是在空中的搜索都十分的紧张和艰难,最后终于在距离一条干河床约500码的地方,由一名国民警备队队员发现了一个很像氢弹的东西。军械专家立即前往现场检验核实,最后证实了那确是一颗完好无损的氢弹。
  几个小时以后,第二颗氢弹由一架直升机在一个墓地后面的一块田里找到,紧接着又找到了第三颗,也就西红柿的梯田上撞坏的那颗。但是,这两枚氢弹的高爆物在弹体撞击地面时已经爆炸,弹体像破碎的南瓜一样裂开了,核弹芯迸出了弹体。
  万幸的是,并没有发生原子裂变反应,所以自然不会释放出核爆炸产生的致命物质。专家们在这一地区,把所有认为需要进行清理和消毒的地方彻底进行了清洗,并且用石灰等物质和成的稀料进行了粉刷。即使有一小撮土带有了极其微弱放射性物质,也被运回美国的核废物处理场。有16辆洒水车平均每天喷洒万加仑的清水,只是为了防止放射性尘埃被大风带到远方。
  搜索人员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对每个角落都连续进行了第二次搜索,但是仍然没有找到第四颗氢弹。于是美国投入了更多的人和装备进行搜索工作。人们根据三颗氢弹的落入位置推算出了它们在空中的飞行轨迹,进一步推测出第四颗氢弹的假定弹道和空气动力轨迹。但随着推算的进行和不断深入的搜索,人们也开始相信渔民奥尔兹看到的那个确实是落入海中的第四颗氢弹。
  据统计,美国动员了近3000人尽心竭力地寻找了将近3个月,总花费近2000万英镑,使用了各种最精密、最古怪的装备还有18艘舰船,才在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之后,也就是4月7日8时45分,把第四颗氢弹拉上船。
  根据统计,仅美国战略空军,因为飞行事故而在空中坠落的核弹就多达数十枚,但万幸的是,所有这些核事故都没有导致核爆炸,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核泄漏之后的思考——是“爱”还是“恨”?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辐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核电产业的声誉,因为很多人从此事中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核电站设计得多么完美,也无论核电技术的应用能为人类带来多大的效益,一旦事故发生,就会给人们造成长期的、灾难性的后果。
  在日本大地震后不久,距离日本较近的俄罗斯消费者保护协会和健康管理局就宣布,因为俄罗斯担心部分日本食品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所以禁止从日本受灾严重的几个县进口食品。为了确保自己国家核电站的安全,俄罗斯的原子能公司总经理谢尔盖·基里科也表示,在日本福岛发生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俄罗斯和美国就商定,共同对两国现行的核电站进行压力测试,以此来检查这些核电站在紧急突发状况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有俄罗斯的专家担心日本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会污染海洋。
  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有核技术,日本只是其中之一。在当今世界上400多座正在发电的核反应堆中,很大一部分位于欧盟。而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14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其中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大概有145座,约占欧盟地区总电力供应量的1/3。而日本核事故也告诉我们,突发事件无处不在。所以这就需要制定标准的应对措施来预防核技术带来的危机,保护各国安全。早在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反应堆爆炸并引发了严重的核辐射污染。在这之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反思核电的安全问题。在核事故发生之后的第二年,欧盟及联合国经过研究,实施了更为强化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并呼吁在核电站建立的地区展开辐射测试,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核安全。
  其实,这些国家对核辐射的防御由来已久,而现今的欧盟国家则表现得更加敏感。在日本福岛核危机事件发生后,德国政府立刻决定暂缓对本国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同时暂时关闭了7座最古老的核反应堆并对其进行检验。德国政府说,根据三个月后的检验结果来决定是否永远关闭这些核电站。而后,柏林、科隆、汉堡、慕尼黑等城市同时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核示威活动,把福岛核泄漏事件比作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的重演,强烈要求政府永久关闭德国核反应堆。据说,当天约有24万人参加了示威游行,这也创下了德国反核历史上的最高纪录。随后,世界第二大核电大国——法国也爆发了近千人参加的反核游行。据了解,当天集会者聚集在巴黎的国民议会前,打着“禁止核能”等标语,浩浩荡荡地走在法国街头。
  后来,中国也加入了这些国家的队伍。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并且危害到了民众身体健康的时候,中国一度达到了谈核色变的地步。尽管每天的报道都称日本核辐射对中国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但是中国政府仍下令对中国大大小小的核电站进行全面的检查,而原计划在2011年开始划核电站的计划也不得不推迟三个月。
  面对这些状况,必须承认的是,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辐射是各国关注核工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诱因,也是反思核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往的核事故早已被人们渐渐淡忘,而今,我们享受的是核电站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能源以及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动力。
  许多国家对核资源的态度向来是慎之又慎的,而核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也必须经过层层的考核。而日本核事故是第一次在民众中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事件,当这根导火线被引燃后,各国的核工业也都从冰点开始持续升温。也许正是有了这次事故,才能唤醒人们对核工业的思考和重视。
  地震后,日本国民对东京电力公司负责人表示不满,同时要求日本政府弃用核电。在某种能源不能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日本强震使日本民众或多内心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的时候,人们对核能源产生了误解,可是产生的影响并没有美国等国家严重。
  同时,日本核事故也提醒我们,若想对一种资源进行保护和充分利用,必须要认识到其会产生的两面性。核能源作为一种资源被人们加以利用,必然可能发生核事故并给人们带来灾难。
  可以说,日本强震引发的核泄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刺激了日本的同时也提醒了其他正在利用或者计划利用核资源的国家:应该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在灾难面前,重要的不是互相指责、追究,而是在灾难来临之后,全人类能够团结一心,因为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一个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
  

概述
空前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跻身世界富国行列的日本在灾难面前 表现得很无助,只能任由灾难无情地吞噬他们的家园。   
  日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辛苦营建的家园会遭此重击,他们被突 如其来的天灾压得喘不过气。有海外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政府似乎被 大灾难击昏了头脑,因为其展现的救灾能力与本国实力极为不协调。   
  在地震发生之后,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关注他们在灾害中的救 援方式,一些国家甚至希望学习日本在天灾面前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些国 家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日本政府在救灾过程中的表现不仅没有让他们学到 有价值的东西,还漏洞百出,有些甚至成为了世界媒体的“笑柄”。这些国家 不禁感叹:“科技、经济都很发达的日本,在天灾面前竟然出现如此多的破 绽!”其原因在何处呢?其实这些破绽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剔除掉这些人祸 因素,日本政府面临的压力可能会减轻很多。细心的人们发现,日本在震后 的表现的确如上述评论所说——“显露破绽”,那么,世界人民就要从日本的 前车之鉴中得到启发,这样才不会重演日本的悲剧。
  

1。救灾速度的最大障碍——日本官僚作风
在日本地震发生后,不断有媒体批评日本政府的消极作为。因为他们发现在日本福岛和宫城县等地震重灾区的政府仓库里,堆满了各种救灾物资。但这些关乎到灾民生命的救灾物资并没有及时分发到位,灾民仍然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甚至不断有受伤者因断药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只能悲哀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除了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媒体还发现,在地震发生后的很长时间内,没有可以提供给灾民取暖的设备,就连饭团和水果都要实行定量分配,一家人一天只能分到一个橙子。更多灾民在地震过去近半个月后仍要饿肚子,即使拥有汽车的人也因为灾区缺少汽油燃料无法去寻找食物。这种局面确实让前来救援的人员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日本人和其他国家的救援人员都认为日本政府的救灾行动会很快。
  日本实际救灾行动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按照惯例,在自然灾害中,当地和国际救援队一般在4天之内就可以顺利抵达灾区,即使是救灾设备和基础设施不及日本的国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从这个角度讲,日本发生如此大的强震之后,救援车队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抵达灾区,可是日本重灾区的救援行动却差强人意。虽然日本首相菅直人命令10万名日本自卫队紧急奔赴灾区,但救援车队却在地震发生一周后才行驶到该地区为紧急救灾车辆预留的高速路上。显然,日本救援车队和救援人员已经“姗姗来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救灾的速度呢?
  国际慈善团负责全球紧急援助事务的官员兰迪·马丁曾表示:“日本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很高,因此一些民间救援团体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而日本的迷宫式的官僚制度也严重阻碍了救援工作。”正如他描述的那样,日本人对官僚作风的热衷确实是阻碍救灾进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宫城县的政府工作人员曾表示:“我们需要对灾民数量以及每个避难所需要的物资的数量进行认真的统计,然后对库房的物品进行归类。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我们才能把救灾物资发到灾民手中,但我们的人手远远不够。”
  日本官员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民众的关注。民众发现政府一方面抱怨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投入大量的志愿者。虽然日本已经有很多人主动要求到灾区参加救援,但日本政府认为,这些经验不足的志愿者自身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如何参加救援呢?因此,在政府的阻挠下,只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救灾团体能够来到灾区参加救援。尽管很多日本民众都希望使用自驾车到灾区为灾民送食物和保暖用品,可根本拿不到日本警方提供的通行证。
  地震发生后,IBM东京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愿意将救灾物资从东京运到重灾区,可得到的答复是“不允许”。对此,这位负责人抱怨道:“在特殊时期,我们不要被法律的高墙挡住一切,应该特事特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救援的价值。”
  同时,日本NYK航运公司也曾表示愿意尽公司的一切能力支援灾区,并提供一艘集装箱运货船用于向沿海直升机的停靠点运输救援物资。可政府却拒绝了这一提议,拒绝的理由是:“该公司没有获得政府颁发作业的许可证。”还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