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虎将卫立煌 >

第46部分

虎将卫立煌-第46部分

小说: 虎将卫立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卫立煌离开洛阳之后,胡宗南就一直盯着第一战区的兵力。何应钦一到洛阳,胡宗南认为有机可乘。4月12日他向何应钦发去一纸电文,挖第一战区的墙脚。电文是:

  何总长大鉴:

  抗战以来,第十战区担负着护卫河防和陇海路之重任,最近委员长又下达封锁延安之命令,我部兵力已达捉襟见肘之地步。一战区兵力雄厚,望支援一两个军为盼!

  胡宗南

  当时胡宗南虽是第十战区的副司令长官,但掌握着兵权,没有他的命令,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连一个团的兵力都调不动。胡宗南不仅是蒋介石的宠臣,也是何应钦的爱将。现在胡宗南有求于他,当然应该支持。何应钦想,在第一战区杂牌军居多,杂牌军的将领,都害怕胡宗南并吞他们的部队,况且这些部队战斗力也不行,要调就调一个中央军的嫡系部队。想来想去,何应钦看中了刘戡的第93军,于是他给刘戡发去这样一份电文:

  刘军长麟书兄勋鉴:

  为限制*发展,确保抗战胜利,着你部第93军调入第十战区战斗序列,归胡副长官直接指挥。接电后立即向西安报到,并移防陕北阵地为盼

  何应饮

  何应钦与胡宗南在*这个问题上,一拍即合,这样第一战区又少了一个主力军。

  4月13日何应钦得到张雪中送来的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近日与延安联系的情报,心中十分不安。他找来第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商量说:“寄峤兄,第4集团军频频与延安方面联络,委员长震怒,要我与你协商解决,你看如何是好?”

  这是个事关大局的事,何应钦把皮球踢给郭寄峤。郭寄峤并不傻,他知道何应钦早就对第4集团军有意见,想把它调离中条山。郭寄峤心想,你何应钦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也不能把意见强加于我,我决不能说出这句话,这样是要负责任的。于是郭寄峤笑笑,又把皮球踢给了何应钦。他说:“总长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在战役指挥上是个大手笔,这个事情我倒很想听听您的高见。”

  何应钦见郭寄峤如此圆滑,没办法只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说:“第4集团军的防区在中条山的西段,这里是晋、豫、陕的交界处,去延安也很方便,这个部队人员复杂,有许多*分子,他们在这个地方我很不放心。”

  “总长的意思是将第4集团军调防?”

  “是的,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天到这般时候,郭寄峤是要说话的,不说说自己的意见,到时候也是有责任的。他想了想说:“何总长,你来洛阳时间不长,有些情况还不十分了解,我若不介绍清楚,那就是我的责任。第4集团军在这个地方驻防三年多了,地理熟悉,军民关系处得也好,敌人多次扫荡,就是找不到指挥部的位置,他们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若是换一个新的部队,情况不熟悉,敌人来攻怎么办,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

  何应钦见话不投机,只好笑笑说:“寄峤兄考虑的还是很周全的,此事以后再议吧!”

  郭寄峤说得也很委婉。他说:“何总长是钦命大臣,是管大事的,有些事该断则断,不必事事商议,我们做属下的一定服从就是了。”他的话说得何应钦满心的高兴。

  4月18日上午,何应钦收到豫东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的电报:日军突破黄河防线,直逼*,郑州告急。

  看了电报何应钦惊了一身冷汗,他将心一横,下达了调第4集团军渡河加强郑州防务的命令。而第4集团军的防地让谁去接?再也找不到合适的部队,最后只得让孔令恂的第80军去接替第4集团军的防务。一个集团军的防地让一个军去接,这样的防务能不空虚吗?

  4月20日,何应钦又收到日军在茅津、铁谢北岸渡口运送渡河器材的情报。这些情报给何应钦造成一种错觉,他认为日军对中条山久攻不下,要改变战略,这一次的战术是先渡河南攻,占领郑州、洛阳一线的城市,切断中条山中国军队的供给,使中国守军不战自乱。何应钦的考虑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日军善于采取大迂回的战术,台儿庄的后期战役是这样,忻口战役也是这样。这时候他才后悔不该把刘戡的第93军拨给第十战区的胡宗南。他再也抽不出机动部队去加强黄河的防务,没办法他只好把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的总预备队——陈铁的第14军调过黄河。

  一个即将作战的部队,没有预备队是绝对不行的,何应钦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竭泽而渔。

(6)蒋介石的担心
4月21日凌晨,墙上的挂钟敲了三下,何应钦仍无睡意。他坐在案前,一连打了几个哈欠,就是睡不着。他跨出住室,在院里踱着方步。

  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院里的树木、花草、假山、建筑变得影影绰绰,似有似无的。如果用春风得意这个词形容何应钦前几天的心情的话,那么这几天他的心情是心乱如麻。卫立煌是他的下属,这几年在中条山连战连胜,在全国声誉是很高的。若是在他手里第一战区败下来,有失他一世的英名不说,还要担当不可推谢的责任。想到这些,他呆不住了,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屋里的电话铃响起来,在深夜非常刺耳。何应钦急步走进住室,想拿电话又有些担心,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消息。何应钦在桌前站了好久,才拿起话筒。

  电话里传出几声粗粗的声音,嗓音有些沙哑:“何总长吗?我是孙桐萱。”

  何应钦答应着:“我是敬之,孙总司令有话请讲。”

  “向何总长报捷,我部与第4集团军合兵一处,围歼*日军,经过激战,歼敌2400人,收复*,这股敌人已渡河北窜。”

  听到这样的消息,何应钦心里一振,又恢复了春风得意的神态,他对着电话说:“孙总司令,*大捷,意义深远,我立即给委员长打电话,给二位总司令请功。”

  放下电话,何应钦舒了一口气,精神好多了,他品一口香茶,正考虑着给蒋介石打电话的措词,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电话说:“请问是哪一位?”

  “敬之吗?我是蒋中正。”

  听出是蒋介石的声音,何应钦马上换一副热情的腔调说:“我是敬之,请委员长训示。”

  蒋介石担心地说:“第一战区的大战一触即发,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是否让俊如先回到洛阳去?”

  “我看就不必了吧,卫俊如这个人傲得很,自以为是常胜将军,连委员长的话都敢不听。叫他休息一段时间,也让他看看第一战区离了他照样能打胜仗!”

  “好,好的。我想问一下战局有什么发展?”

  “有敬之在,委员长尽管放心,4月18日敌人用三个旅团的兵力,突破黄河防线,占领*,威胁郑州。职下调动第4集团军支援孙桐萱部,经过两日激战,歼敌2400名,收复*,大获全胜,现在日军已败逃黄河之北了。”

  蒋介石听说动用了中条山的兵力,大惊失色,慌忙问:“你调动了第4集团军,他们的防地由哪个部队接防?”

  “职下让第80军孔令恂部接防。”

  蒋介石着急地说:“敬之呀,光一个第80军力量太弱,一定要加强中条山的防务。”

  “是的,职下立即调动部队。”

  蒋介石老谋深算,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症结,但为时已晚。

  重庆,黄山官邸。

  蒋介石放下电话,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这时宋美龄走出内室,给丈夫倒了一杯白开水。

  蒋介石问:“大令,敬之在一战区不会出事吧?”

  宋美龄出来是催丈夫休息的,见丈夫有点不放心的样子,便安慰着说:“敬之的为人你不是不知道,他一向谨慎从事,比那个卫俊如细心得多,不会出什么事的。”

  蒋介石随口说着:“这就好,这就好!”

  蒋介石就要休息,电话响了,宋美龄接了一听,就递给丈夫说:“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卫俊如的电话。”

  蒋接了电话说:“俊如吗?我是蒋中正。”

  卫立煌在电话里说:“委员长,我得到情报,太原的日军调动频繁,恐怕有大的动作,我还是回到洛阳去吧?”

  蒋介石说得很热情:“俊如呀,你也是个急性子,你是我的爱将,我应该关心你。既然有病,就慢慢养着,一战区有何总长在那里,你就放心吧!”

  卫立煌听说何应钦到了洛阳,心里别提是什么滋味。但蒋介石不让他回前线,他能有什么办法?

(7)十四军的灾难
中条山历尽沧桑,风雨鹤立。三年多的时间内击败了日军八次围攻,岿然不动。4万多日军的血流在中条山上,敌人称中条山是华北战场的盲肠,而我们称中条山的中国守军为坚强的柱石。国民党*于右任先生挥毫泼墨写下《岳调天净沙》一词,颂扬中条山的中国将士,词曰:

  “中条雪压云垂,

  黄河浪卷冰斯,

  血染将军战史。

  北方豪士,

  手擒多少胡儿!”

  1941年3月,何应钦来到洛阳,调整中条山守军的战略部署之后,中条山中国守军的具体部署是:在中条山的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驻守着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第5集团军辖唐淮源的第3军、高桂滋的第17军、赵世铃的第43军。加上孔令恂的第80军一共四个军。在中条山东部,从垣曲至孟县以东的贾营、南庄一线,驻守着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该集团军辖裴昌会的第9军、武庭麟的第15军、武士敏的第98军,共三个军。两个集团军共有七个军约15万人的兵力。而日军在进攻中条山前就集结了七个师团外加三个旅团的兵力,总人数约计18万人,无论从兵力、武器、装备上

  敌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4月22日至4月25日,郑州、洛阳的报纸上大肆宣扬*大捷的消息,在祝捷的喜庆声中日军做好了进攻中条山的准备。5月2日至5月5日,何应钦才得到日军部队调动就绪,准备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的情报。军情紧急,时不我待,何应钦顾不上召开作战会议,只好将作战方案以电报的形式下达至各军。由于战前准备不充足,国民党军队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步步被动,处处挨打。

  洛阳,第一战区作战室。

  何应钦、郭寄峤仓皇地应付着战事,一封电文送到他们面前。

  电文是:

  何总长钧鉴:

  自5月7日清晨,敌第35师团、第2l师团及骑4旅团一部,从道清、沁阳、博爱一路沿黄河西进,企图占领河岸渡口,断我粮道,攻我侧背。职部在封门口正与敌激战,我兵力、火器俱不如敌,惟恐有失,请派援军。

  刘茂恩

  何应钦抹了一把汗,对郭寄峤说:“寄峤兄,刘总司令的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为好?”

  自从第4集团军南调以后,中条山中便没有机动部队,每个军都有自己的防地,因此郭寄峤也很为难。他苦笑着说:“河北已无有机动兵力,这事很难办,若从河南支援,只有让第14军前往。”

  “好,好,你立即给陈铁打电话,让他增援封门口。”

  黄河北岸的封门口阵地上,敌我双方正在激战,日军的炮火在中国守军阵地上腾起一片烟雾。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举着望远镜观看着敌情,几架飞机飞来,在中国的阵地上投下烟幕弹、毒气弹,士兵们咳嗽着昏倒在地,日本兵叫骂着冲上山头。幸亏一阵清风吹来,驱散了烟雾,刘茂恩一手捂着鼻子,一面高喊着:“撤,向王屋山、邵源以北撤退!”

  接到撤退的命令,中国士兵没命地往山下逃着,兵败如山倒的样子在这里体现得很充分。刘茂恩看着乱糟糟的队伍,眉头皱成一个结。他拔出手枪向天上打了两枪,厉声喝道:“各部长官约束士兵,再若乱跑,军法从事!”

  刘茂恩站着不动,见部队回归建制,才从容下山。

  一队日军一边打着枪,一边冲上山来。他们见一座山头上还飘扬着国民党的*,立即拽下来,撕得粉碎,接着在山头插上日本的太阳旗。

  黄河渡口。

  第14军85师师长陈鸿远站在一个土岗上对岗下的士兵训话:“何总长命令我部增援河北,我不执行命令何总长会枪毙我,你们是我的属下,谁不遵命我也要枪毙谁。欧阳朋!”

  一个军官喊着:“到!”

  陈师长厉声说着:“此次北援你的505团为前部,现在命你立即出发!”

  欧阳团长哀求着:“师长,北岸之战接近尾声,我团过去,必遭重创,请三思!”

  陈师长用手枪对着欧阳朋说:“你若不去,现在就死在我的枪口下,过得河去就是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也落个为国尽忠。我劝你还是过去的好。”

  欧阳朋无可奈何,大手一挥对士兵下达命令:“登船出发!”

  五只大木船在水中飘荡,两个小时以后才到达北岸。封门口一带已听不见枪声,505团的士兵刚走近一处小山,四周的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射击。日军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弹雨里中国士兵尸骨狼藉。505团后面的两个营掉头南逃,日本人紧迫不舍。黄河岸边渡船南去,士兵只顾生命,哪管危险,纷纷跳下水去,浮水逃命,好端端的一个团到达南岸的只剩下营长廖云魁等13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7)十四军的灾难
中条山历尽沧桑,风雨鹤立。三年多的时间内击败了日军八次围攻,岿然不动。4万多日军的血流在中条山上,敌人称中条山是华北战场的盲肠,而我们称中条山的中国守军为坚强的柱石。国民党*于右任先生挥毫泼墨写下《岳调天净沙》一词,颂扬中条山的中国将士,词曰:

  “中条雪压云垂,

  黄河浪卷冰斯,

  血染将军战史。

  北方豪士,

  手擒多少胡儿!”

  1941年3月,何应钦来到洛阳,调整中条山守军的战略部署之后,中条山中国守军的具体部署是:在中条山的西部,以平陆县的茅津渡以东至垣曲一线,驻守着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