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白居易传 >

第7部分

白居易传-第7部分

小说: 白居易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初年,诗圣杜甫倡导一种不拘音律的诗歌“新题乐府”。新体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元稹、白居易在新体乐府创作中成就斐然,以致江南士女,但语才子,无不“元白”,元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用新题写时事,入乐与否概无所谓,杜甫的这种主张,为元结、顾况等所承,各有建树。而元稹、白居易对“新题乐府”更为推崇,一再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之——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在长安,所闻所见,有令人悲痛不已者,于是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即“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者也。

  蚕农辛辛苦苦把土地耕耘,种植桑麻,本来是要用于一家人的温饱,温饱之外可以缴纳征赋,供奉皇上。国家所定的税务,本意也是为了防备灾荒,税收之外,妄自增加即是违法,可是年深月久,贪官污吏们谁还因循呢?蚕农挣来的劳动果实,在“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什”时,就被掠夺一空,蚕农岁暮寒冬时衣不蔽体,过着悲惨的生活。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重赋》所指贪官的掠夺和盘剥的残酷怎不使人扼腕长叹。

  《伤宅》,谁家所建高门朱户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主人高坐在金碧辉煌的堂第之内,十年来世世代代都做着大官,过着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生活,“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世上那么多穷贱的生命,竟忍心视而不见。民穷财竭,国势濒危,达官显贵却只顾贪图享乐,置民生国计于不顾。

  只觉得好话越多越高贵,千言万语犹嫌太少。歌颂功勋都是英明太公,叙述德操全超过了孔子仲尼。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为官时广施仁政;体恤百姓,即使死后没有树碑立传,也像江县令曲信陵一样,永远活在人心里。《立碑》告诫:歌功颂德的碑文,多是阿谀不实之辞,不管多么堂皇;后人总要怀疑的。即使你的“德政碑”高耸入云,碑文天花乱坠,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记。

  《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那些权臣、将军们吃得脑满肠肥,在白居易痛骂“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的时候;大旱之后的农村正在发生人吃人的惨剧: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在秦中岁暮,大雪纷飞的日子,退朝的官僚们服朱戴紫,只有风云兴致,全无饥寒忧虑。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歌舞》中那些执法的朝廷命官,整天对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不管狱中的囚犯已被冻死,而那些囚犯又常常是冤屈的。

  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奢侈豪华,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在春暖时节争相《买花》,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而“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他们的杯中酒,哪一点哪一滴,不是劳力者的血汗?他们的盘中肴,哪一块哪一片不是劳力者的收成?

  《伤友》,势利之徒,一旦飞黄腾达,便忘却旧交。《议婚》,嫌贫爱富,人心不古,婚姻靠买卖达成。《不致仕》,有些人年已七十,还不肯“悬车”。《五弦》,音律肤浅,“好今”而无韵味……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由于“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而进入黄金阶段,《秦中吟》十九首以讥讽笔触描写耳闻目见,平易浅近,上至王公妾妇,下至牛童马走,均喜歌之,因而广为流传。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白居易传 二十二 规风正气
二十二 规风正气

  白居易例仿《诗经》的《新乐府》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五十九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 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经,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质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一诗一事一题一意,阐述细致,针对明确。从大唐初年开始,直到贞元元和之际。大至朝政,小至人事,差不多都有涉及。其显著特色,就是在每篇的命题下,直接爽快地标示明白所指所摘,所斥所刺。

  白居易的《新乐府》实际上是在一个时期之内密集推出的感时讽世、规风正气的一系列诗作,朝廷事,民间情,广为涉及——

  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二王後,明祖宗之意也。海漫漫,戒求仙也。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胡旋女,戒近习也。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捕蝗,刺长吏也。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百链镜,辨皇王鉴也。青石,激忠烈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八骏图,戒奇物,惩佚游也。涧底松,念寒俊也。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卖炭翁,苦宫市也。母别子,刺新间旧也。阴山道,疾贪虏也。时世妆,警戒也。李夫人,鉴嬖惑也。陵园妾,怜幽闭也。盐商妇,恶幸人也。杏为梁,刺居处奢也。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官牛,讽执政也。紫毫笔,讥失职也。隋堤柳,悯亡国也。草茫茫,惩厚葬也。古冢狐,戒艳色也。黑潭龙,疾贪吏也。天可度,恶诈人也。秦吉了,哀冤民也。鸦九剑,思决壅也。采诗官,鉴前王乱亡之由也……

  白居易对《新乐府》的写作目的毫不掩饰,堪为前所未有的大胆创例。

  《采诗官》希望皇上开壅蔽,达人情,自己愿意做一把剑,“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即使牺牲也无可惜也。

  隋炀帝荒淫无道;挥霍无度,南幸江都,恣佚冶游,海内财力已经耗竭,舟中歌笑却无休止。朝政荒颓,社稷贫困,龙舟未过彭城,义旗已入朝廷。萧墙祸生,人事遽变,晏驾也不得归回秦中。土坟数尺,葬在何处?吴公台下,至今还在吹着悲风啊。《隋堤柳》借炀帝故事向宪宗提出忠告和启示: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白居易传 二十三 讽君喻上
二十三 讽君喻上

  白居易一贯反对君王佚游,因为“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饫暮有赐;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八骏图》借周穆王乘八骏马西游,赴王母瑶池之会,把王朝大业弃若尘土,只顾自行其乐,败坏了朝廷风气。

  宪宗性喜佚乐;尤其爱好狩猎。每一出门,前呼后拥,践踏庄稼,凌辱百姓。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背地里斥他们是强盗。白居易由是痛心疾首地感叹:“一人荒乐万人愁。”

  宪宗为道所惑,向往神仙,服用所谓“金丹”,希望能求得长生,谁知服药以后,反而喜怒失常。《海漫漫》以史实告诫时君,不要想入非非,求什么长生不死之药。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服了可以羽化成仙的不死之药是没有的,方士的本领只不过是欺骗。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而终不能延年益寿。

  白居易希望宪宗对于欺君瞒上的现象深思详察。劝皇上不要偏听偏信,刚愎自用,不要把敢于直言不诲的官员看作犯上;不要被“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的现象所迷惑。“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千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荫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一位新任宰相,为了自己的马蹄不至于被污泥弄脏,一车车地把黄沙从灞河岸边拉到槐树荫下铺成沙道。承相的马蹄子是干净了; 却苦了老牛,颈项都快拉出血来了。

  《官牛》讽刺为政者的自私自利,专横跋扈。新任丞相不为所想,先想着自己的坐骑,一匹马就那么溺爱,却不惜官牛,更何况黎民百姓了,怎不令人触目寒心。

  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恣欢无所愧!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保卫边疆重任的镇守将军,面对国土的沦丧、外敌的侵犯,不但不图收复,反而恬不知耻地和敌人一同欣赏沦陷区的民间舞蹈。《西凉伎》所写狮子舞,斥责了手握重兵,却养敌患的封疆大臣。

  百姓遇到水旱灾害或者疫病流行时,以为是上天的旨意,或是鬼怪在作法,就到黑龙潭求救于“黑龙神”,请求帮助降妖除怪。

  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丝毫不恤民生疾苦。利用进奉的名义,残酷压榨百姓血汗,中饱私囊,而求神保佑、驱灾降福之事,又被“林鼠山狐”利用,百姓所奉酒肉供品他们尽情享受。

  《黑潭龙》揭示,比占受酒肉香火,只图醉饱的狐鼠的严重得多的,是那些榨取百姓用来进奉的贪官污吏。

  生长在深山涧中的松树,高百尺而有余,几个人不能合抱,是“天子明堂”的最好的栋梁之材。但因生长在没人发现的深涧底,就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出身世家贵族的,没有什么才能,但由于袭荫制度和家庭、社会关系纽带,往往能得到高官厚禄;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常常受到前者的歧视、排挤甚至打击。

  虽官面上说“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事实上往往“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涧底松》沉重抨击门阀观念,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之见,对不得志的寒俊深表同情,为朝廷不能物色贤俊以致埋没英才而沉痛叹惜。

白居易传 二十四 怜民惜下
二十四 怜民惜下

  妻子诉说丈夫变了心,不能与她白头偕老:“君心好恶苦不常,好生羽毛恶生疮。”她还并不是那种古人所说的“年长色衰为人弃”,而是容颜未改,丈夫的心变了。有苦难言的她,终日以泪洗面,慨叹此生不幸而成为女子,这辈子的苦乐都得由着别人掌握……

  《太行路》在剖析中笔锋一挑,犀利指出:“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伴君如伴虎。

  国君好恶无常,反复多变,做臣子的不但苦乐不由自己,稍有不妥,便会被贬被处,甚至有“朝承恩,暮赐死”的情况发生。夫妻不终,罪过多在丈夫,君臣不终,责任多在皇上。

  天宝五载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玄宗末年选入宫中的老宫妃,入宫时年方十六,而今已六十九岁,她入宫以后,还未被皇帝宠幸过,被杨贵妃远远地瞥见,随即暗地里打入上阳宫,因而她这一生都是独自一人度过的。“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

  上阳宫内,残灯照壁,冷雨敲窗。老宫妃,春天闻莺啼惊心,见双燕生羡,秋夜听寒风落泪,望冷月生悲。

  《上阳白发人》明说玄宗,实谏宪宗。

  《陵园妾》中陵园妾的命运更加悲惨,她们面貌像春花一样可爱,而命运却如同秋叶一样凄凉。一奉寝宫,无年无月。“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生不令出”。可怜美丽和青春,日夜陪伴着帝王的尸体度过。

  宪宗时后宫宫女就相当多。民穷财竭的时代,后宫里养一大批不事劳动的宫女,要花费很大财力、物力,而且后宫怨女越多,世间旷夫也势必增多。

  白居易一直对历代皇帝在后宫里养着无数良家女子非常反感,元和四年,他曾乘大旱求雨之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