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偷渡阻击战 >

第24部分

偷渡阻击战-第24部分

小说: 偷渡阻击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哟,哟,都一把年纪了,还想着小姑娘呢,哼。”尹秀贞别转脸去。等她再转过来,却发现于飞不见了。

  于飞打开手机一看信息,不待打招呼就拐弯进了旁边的厕所。

  信息是这样的:“飞哥,我还在国内,单独一个人时给我来个电话。”

  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看看厕所里没人,于飞拨通了电话,轻声问:“彪子?”

  “对,飞哥,你旁边没人吧?”丁彪的声音压得很低,有些小心翼翼。

  “没人,你在哪儿呢?”

  丁彪小声说:“东北,小兴安岭这边一个远房亲戚家。”

  “你不是去南美了吗?怎么跑东北去了?”于飞奇怪了。

  “一下子说不清楚,那天军子把我送进候机室后,一个朋友偷偷打电话告诉我,说周雄准备要我的命,已经交代了那边接应的人,有机会就把我作了。我没上飞机,等飞机起飞后就赶紧买了往东北的机票,直接跑这里来了。”

  “他都安排你跑国外去了,干嘛还要对你下手?”

  “可能还是怕我坏他的事吧,估计是吴奇的鬼主意,他那人多疑。就是周雄不下狠手,我也不想出去,我这事儿闹得有点大,边防肯定放不过我,跑出去就别想回来了。我可不愿意一个人孤苦伶仃待那么远,怎么活得下去?”丁彪说着说着有些沮丧。

  “还有谁知道你没走?”

  “我就告诉了你一个人,连真真都不知道。”

  “嗯,好,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钱够花吗?”

  “飞哥,我……”丁彪好像有些难以开口。

  “彪子,你我都是兄弟,有话你就直说吧,别吞吞吐吐的。”

  “他妈的周雄骗了我,那天你也听到了,他说给我的那张卡里有五十万,我想应该怎么着都够花了。谁知去银行一查,里面就几千块钱,还不知道是谁用剩下的卡。这段时间瞎折腾一下,现在我是真没钱了。”丁彪不好意思地说。

  “他都想作了你了,你还想卡里存多少?没给你一张空卡就不错了。我估摸着,他是想有可能你一出去就被作了,根本用不上这个钱;要是万一失手了没作掉你,他还可以用钱来控制你,够狠的。这样吧,你给我个卡号,过几天我就给你汇些钱过去。”于飞说得挺干脆。

  “好,谢谢飞哥,一会儿我将卡号给你发信息过去。”

  “你在那边注意点,人生地不熟的,要保护好自己。”

  “哎。”

  于飞挂了电话,走了出去。尹秀贞还在走廊上东张西望地找他,满脸焦急的神色。

  于飞悄悄地走到她身后,猛地“嗨”了一声,将她吓得弹了起来。

  “找什么呢?钱丢啦?呵呵。”于飞笑着说。

  尹秀贞直埋怨他:“你吓死人了,还好意思笑。刚跑哪儿去了?招呼也不打一个就不见人影了。”

  “瞧把你急的,我能跑到哪儿去,上厕所你也要跟着?一个大活人的谁还能把我给吃了?傻妞。”于飞哂笑道。

  “不跟你说了,就会欺负我。走,回病房去。”尹秀贞推着于飞往楼上走。

  “说清楚了,我在这里天天被你压制,任你打任你骂的,我说什么了吗?到底是谁欺负谁来着?唉,你别推那么快呀,我这把老骨头摔坏了你赔得起吗?唉,唉,你打我干嘛?我哪儿又得罪你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八章  伤痕累累的偷渡(一)
就那点小毛病,硬生生给扣在医院里躺了十来天。看看身体各方面机能都运行正常了,于飞哪里还躺得住?他多次提出要出院,医院总是那句话:“总体恢复得不错,建议再住两天巩固疗效。”

  尹秀贞呢,凡是医生说的都是对的,死活要遵医嘱,不给他提前办理出院手续。这下可真成疗养了,不过每天还得挂上一瓶。

  直熬到第十八天,医生总算同意出院。于飞欢天喜地地搂着前来接他的陈老六和李振军往外走,尹秀贞拎了一大袋药品,没好气地跟在后面。

  于飞没有想到,他这次的住院,实在太不是时候。

  就在这段时间,一条关于偷渡的新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五十个年轻的、伤痕累累的、涉嫌偷渡出境的男女从G国被紧急遣返回来,统一安置在省边防总队的拘留审查所。其中大部分人员都有比较严重的伤病,需要立即安排治疗。

  经联系,省人民医院派出一个专门的医疗组前往救治。

  各类新闻媒体也很快得悉这个消息,纷纷向边防部门提出申请,要求采访遣返人员。

  最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三家新闻媒体获得批准,可以对部分遣返人员进行采访。

  所采写的新闻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属实后,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在各类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以通稿、专题的形式刊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电视专题片中,一个来自内地某省、十六岁的小姑娘阿芳的讲述十分引人注目。应她的要求,也出于对当事人的保护,电视镜头中,她的头像处打了马赛克,侧坐在一束花的后面,同期声也做了变声处理。

  整个讲述过程中,阿芳始终在抽泣,不时地抹眼泪。她是这批偷渡遣返人员中,受损伤最严重的一个,双脚都被严重地冻伤。经过医疗处理,身体其他方面并无大碍,但双脚只剩下光秃秃的脚掌,已经永远的致残了。

  对阿芳来说,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却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一个美丽的梦幻眼看着慢慢成长,似乎都唾手可得了,却又眼看着瞬刻间变得肢离破碎。这个时候,其内心的痛楚远比身体上所遭受的伤害要疼痛得多。

  原来,这批人员是十几天前才被组织偷渡出境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以女性居多,年纪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的十六岁,都是到沿海地区来找工作的。

  大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分别被同一条“大鹏外贸大招聘”的广告所吸引,然后就跟联系人林经理去电话了。林经理告诉他们,他人在滨州市,公司也设在那里,约他们全部到滨州某写字楼五楼参加面试笔试等考核。

  林经理一见面就解释说,广告上的公司名称印错了,他们实际上叫什么“太朋外贸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具体的办事人员等广告都刊出来了,才发现错将“太朋”印成了“大鹏”,还没来得及改,但确实是要招人的。

  公司名称对不对倒无所谓,只要招聘是真的就行了,阿芳他们也就毫不在意。

  太朋公司很快就组织了资格审查(就是看身份证)、面试(看五官位置摆放是否合理,问家里人员组成、经济状况)、笔试(填履历,要求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整套流程都由据说是公司的总负责人林经理一手包办。

  几天后,阿芳接到林经理电话,说经过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她被太朋公司“正式录取”了。 。 想看书来

第十九章  伤痕累累的偷渡(二)
在随后由林经理召集的见面会上,六七十个被录取的同志神情激动地济济一堂,静候总负责人林经理的训示。

  林经理说,这次机会非常好,招的人都是准备送到欧洲某国去务工的,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用工合同一签就是两三年,很有保障,薪水也比在国内的高得多,各方面配套待遇也非常好。其他还有房子车子指日可待呀、家人跟着周游世界享福呀什么的一大堆,说得天花乱坠。

  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条件,竟然给自己碰上了!阿芳他们顿时欢喜雀跃,有几个刚刚熟悉的小姐妹,还高兴地搂在一起哭了下鼻子。

  林经理又说了,大家既然被录取了,以后就是同事相称。只是这国外公司的规矩比较多,办事也十分认真,需要各位同事了解、理解并支持。他们联系好的这家国外公司比较正规,它要求每名劳务人员都要交纳一笔培训费和保证金,另外还必须办理一个保险。数额都不大,三项费用加起来也不过才十五万左右。这点钱,干得好的一年时间,干得差点的最多两年,也就完全可以赚回来了。

  林经理给大家分析说,这培训费交了值,学了本事是自己的,以后到哪里都吃得开。保证金等合同到期,如果不续签的话,就可以凭发票退还。保险这东西是个新兴事物,在国内还不普遍,可人家国外干什么都规定必须要入保,务工人员更是必不可少。虽说也就是买个心安,但这个钱是必须要交的。大家可以跟家人朋友商量一下,凑点借点,十五万也不是什么难事。交了这钱马上报名单过去,近期就可以安排到国外去工作了。以后回来,那就是海归派了,国外镀了金回来的,国内的公司都会抢着要。机不可失,千载难逢,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交了钱就可以马上去国外工作、干得好一年就可以赚回来、正规公司、抢着要、千载难逢……这些词句字眼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深信自己就是干得好的那群人中的一个,因而对“钱景”充满希望乃至毫不怀疑。

  阿芳也不例外,她是个农村姑娘,家境不好,高中才念一年,还有个弟弟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家里送两个小孩读书有困难,而需要重点保障的,是弟弟今后的学习道路。所以,她没有选择,只能辍学,外出找工作以赚钱养家。

  这个理由,在外出打工的年轻姑娘中,是最老套也最常见的,实在无可厚非。生计所迫,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十五万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阿芳听了后,原本想着放弃,另择出路。可又有点不甘心,于是在电话里跟家人诉委曲。有机会,抓不住呀。

  家里人也感觉十分可惜,跟邻居们再一说。一来二去,不消半天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

  这一下,纯朴的乡亲们不干了,一个个都点着阿芳的名字骂:这傻丫头,村里乡里甚至县里,好多人连火车是什么样儿都没见过。她倒好,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在等着,马上就可以飞到国外去赚洋钱了,怎么能因为要交一点钱就放弃呢?

  结果就在一两天的时间里,全村几百户人家积极行动,大家翻箱倒柜、砸锅卖铁、奔走相借,争着将所能收集到的钱送到阿芳家中。连平时最铁公鸡、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肯拔出一毛的村里首富万六叔,都慷慨地一下子将三万块压箱底钱拿了出来。

  阿芳的爹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当面嘱咐儿子一定要记好账,将乡亲们送过来的钱一笔一笔地记清楚,等芳妹子从国外赚钱回来,这些都是要加倍奉还的。

  在场的乡亲们十分生气,坚决拒绝了这一无理条件。都乡里乡亲的,本来就是要相互帮助嘛,怎么能加倍还钱呢?只要比银行的利息稍微高一点点,再就是过一两年芳丫头赚钱回来,盖房买车的肯定不在话下,生活好了,别忘了乡亲们这番帮衬就行。

  芳家自是满口应允。账目零零整整核算过去,真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两天时间里,十五万竟然就凑齐了!

  这速度,这效率,乡亲们对咱芳妹子的这个好呀,没得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章  伤痕累累的偷渡(三)
阿芳接到家里汇来的这笔钱后,没怎么犹豫,就悉数交给了林经理。

  林经理立即召集所有被录取人开会,当场宣布:阿芳同志作为第一个交足费用的员工,马上就可以签订赴欧务工协议。鉴于她勇于走出国门为国家创汇的积极表现,公司董事会决定,奖励阿芳三千元钱,专门用于置办出国服装,后面交款的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董事会还说了,由于这家国外公司确实正规,将报到时间和用工名额都定得很死,所以,大家务必抓紧时间凑钱。只有在三天内将十五万交齐的前五十名,才能获得这个宝贵的出国机会。

  凡事就怕煽动,林经理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大家凑钱的积极性被空前地激发了,亲朋好友全民动员,争先恐后地交款。因为有名额限制,而报名拟录用的明显超过了五十,人人都怕淘汰,因此这场竞争那是相当的激烈。

  有两个人捧了钱争着要先交,竟然由发生口角到扭起架来。直到在旁边眉开眼笑数着钞票的林经理不耐烦地对鼻青脸肿的两个人说,两人都在名额内,争吵才停止下来。

  有五十个人很快交齐了。剩下的十来个人有些是实在凑不上钱,有些则是凑得慢了些的,等他们手捧着钱满头大汗地赶来时,林大经理竟然真的不收了。他们只能满心酸楚地看着别人欢天喜地填写赴欧洲某国务工协议,简直悲痛欲绝。

  人员定下来的第二天傍晚,一辆车身上写着“滨州外事旅游”的大巴车开动了。车上坐着那五十个同事,其中三十八个女的、十二个男的。

  还有两个跟车的人,一个是林经理,另一个姓马的年轻小伙子,据说是林经理的助理,就叫小马吧。驾驶员是何等人物林经理没有介绍,大家也不想去关注。这跟他们的出国完全无关嘛,关注他干嘛?

  在车上,林经理让五十个人都将自己的身份证件交由小马保管,说是方便出境出关时集体验证。

  有道理!大家纷纷将身份证递给小马。

  另外,随身携带的现金都得交上来,由小马一一对应登记好,出境前统一由小马去兑换成美元。大家都是第一次出国,钱带在身上不安全,还是统一保管的好,到国外公司后再发到个人手上。

  大家想想这林经理考虑得实在是周到,到国外去了还怎么使用人民币呀?钱带在身上到了国外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于是纷纷从口袋里、鞋底下、缝住的衣襟内等各种场所,将所带的钱悉数交给了小马。

  还有,好像有人随身带了传呼机,甚至个别还配了手机这类高档通讯工具,这些也得交上来,由小马统一保管。因为欧洲的通讯频率不同,带了也没用。大家到了欧洲后,公司会安排一部专门的亲情电话,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打个国际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