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荷莲论创作 >

第2部分

荷莲论创作-第2部分

小说: 荷莲论创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就已经被网络写手们强占了地盘,我们再也没有力量争夺我们的地盘了,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面对现在火热的网络文学与网络出版,我们当然不甘寂寞,也时常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虽然这声音有些微弱,那也是生命的律动。

  我们的写作已经到了率性而为的时代,而我们还在坚守着我们传统文学的写作手法,好像我们已经成了老古董,我们所写作的作品已经被大多数媒体所拒绝,我不是一个写应时作品的写作者,否则我早就出来了,我没有写出来,一是自己的原因,二是时代的原因。我已经说过我写的不是应时的作品,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这种声音太微弱,微弱到几乎听不到的地步,可是我仍然在发着这样的声音,它也是生命的律动。

  要写经典作品不要写应时作品,一些应时作品不仅可以发表、出版而且可以为发表者、出版者和作者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经济效益,可是这些作品都是昙花一现,虽然热闹的很,可是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在里面,不能给人以启迪,不能给人以教益,我仍然喜欢那些开卷有益的好书,那些能让人在思想上产生的共鸣的著作,那些厚积薄发、倾注了作者毕生心血的经典之作,当然我也承认我现在没有这样的能力,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可是我们每一位写作者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哪怕我们一生不能达到,也会在写作上得到提高,也许我们没有名、没有利,甚至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正是这颗心让我经历了四十个春秋,至今还保持着当初的那份热情,不言放弃。

  我要写经典之作,不写应时之作,应时之作还是让那些想吃文学饭的人、那些想借文学出名发财的人、那些急功近利人去写吧。

  我还将坚持着,虽然我走的路太过艰难,然而我热爱文学痴心不改。

  张辉

  2010年4月14日

我对《收获》刊发郭敬明小说的看法
我今天中午在京报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收获》刊发郭敬明小说《临界。爵迹》的反映报道,很多读者对此很有争议,我现在也借此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要向郭敬明表示祝贺,毕竟这是他取得的又一个佳绩,值得祝贺,也应该祝贺。其次,我觉得对于严肃文学刊物能发表玄幻小说,这说明了一个好的现象,说明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关注当下的新小说创作了,我对此还是表示支持的。同时,我也感到这是不是说玄幻已经为传统媒体甚至是严肃文学所认可了,是否可说明这是对于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的样式的一种肯定,我觉得应该可以认为是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

  但是反过来讲,以我个人的感觉,我觉得郭敬明的小说还有再提高的可能,他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也不能全部否认,毕竟他是有才华的,对于他个人我没有看法,对于他的作品我真诚的希望他能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深刻,我建议郭敬明在适当时候要做好调整工作,他应该会出现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一旦抓住了,他一定会成熟起来,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郭敬明还是要沉下心来多写一些与社会贴近的作品,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郭敬明是作家吗?
我在光明网的文化观察中,看到一篇文章《文学“多样性”不能徒有其表 》署名陈佳冉。此文涉及了郭敬明的新作《爵迹》,文中引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的话说“认为小说语言:‘臃肿杂沓、用语不当,暴露了作者只顾陈列不知安排、只顾炫耀不懂含蓄、只顾堆积不知选择的暴发户的趣味。’而《爵迹》里的打斗情节;基本还是古龙、金庸、温瑞安的老手段;‘无非原地拔起;飘然飞掠;来去无踪’。至于小说的思想内核;他诘问:‘倘若郭敬明和他的粉丝们真有一种我看不懂的青年亚文化;那它的核心究竟为何?’一言以蔽之;像郭敬明这样的所谓‘新文学’;只是披着婚纱的老妪;徒有其表罢了。 

  我读到这些文字不能不佩服了,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所说的话我不能不相信,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认为郜教授所说的已经很到位了,而且也很全面,从这段话里我已经看出了郜教授的文字功底的深厚。他已经将郭敬明说得很透彻了,我也无话可说了。可以说郭敬明既无语言的驾驭能力也没有思想体系的形成,可以说他凭着这样的一篇习作而进入了《收获》的殿堂,我认为是不能服人的。虽然《收获》提出发表不等于认可,那么这一句话就将我们这些八十年的文学青年搞糊涂了,为什么我们写二十几年得不到发表(认可),他一个郭敬明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要知道我原本也是对他持旁观的态度的,也曾经撰文向他表示过祝贺,可是当我看到郜教授的这些话结合我身边的文学爱好者的反映我不能不对其表示怀疑了,他凭着什么得到了这些荣誉?我们八十年代的文学爱好者,当时写下的作品可以说都是思想的承载,没有得到认可;可以说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也没有得到认可;我们利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精心创作,写下的作品可以说时代的产物,我们歌颂真善美,我们甚至引导人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信奉“文以载道”与道德文章,这些都没有得到认可。今天一个名不见经传写手——郭敬明成为作协会员、长江文艺副总编、作品被收入《收获》,你们说这一切能让我们心服口服吗?

  多少业余写作者,默默无闻,不计名利得失,以一颗热爱文学的真心,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神上的安慰,心灵上的寄托,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也什么都没有失去,他们很多人就这样写作了一生,我不相信郭敬明能将文学创作当成他的终生事业,因为他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一个作家首先自己的境界要高,才能引领读者进入那种高境界,首先自己要达到精神上的高度,才能引领读者进入那种精神上的高度。郭敬明达不到,他承担不了这一切,他也承担不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伟大的称谓。用郜教授的话说他是“披着婚纱的老妪;徒有其表罢了”。
  作者题外话:此文首发于作者的光明网博客。。 最好的txt下载网

21世纪作家的责任
前言

  时代已经进入到21世纪,在前十年的历程中,我们的文学事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网络文学与网络写手的突现,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它与传统文学一起成为当今文坛的靓丽风景,令世人瞩目,但是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网络文学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缺乏一种对人生的深层次的思考,缺乏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等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以为从以下四点予以注意或可解决之。

  一、            我认为21世纪作家的责任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净化社会风气,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作家要为净化人的心灵与提升人的精神做出我们的贡献。我觉得“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至高无尚的荣誉与称谓,是完全可以为此而自豪的。它迫使我们扪心自问,我的人格达到了吗?我的作品达到了吗?那么纵观当代的网络文学,我个人认为没有达到这个高度,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特别是当代网络写手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得到提升,要知道文学是可以净化心灵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个写手也好,一个作家也罢,如果自己的心灵不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不高,我看很难去净化他人的心灵与提升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我在这里一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另一个意思是,净化社会风气,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我认为歌颂真善美就必须批判假恶丑,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净化社会风气。一切真善美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肯定、去赞扬,一切假恶丑也都必须由我们去揭露、去否定、去批判。

  二、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这是毛泽东同志确定的文艺发展方向,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直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仍然是作家们创作的动力和思想根源。到了21世纪的今天,面对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与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当代的网络文学与网络写手的大量涌现,成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在本着“双百”方针给予积极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要求与希望,就是希望中国的文学越来越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越来越发达。

  我始终认为“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仍有重提和进一步加强的必要,我对于那些玄之又玄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些个人呻吟的病态创作是非常鄙视的,认为这些还不是文学,是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不吻合的,我提倡创作那些能够表现我们的党与政府的光辉形象、表现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真实的老百的生活。文章要写老百姓,就要懂得和熟悉老百姓的语言,像老舍同志的小说就是最好的典范,在作家中存在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虽是个别现象但是对于作家的形像也有所损害,对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有所损害。前段时间,作家协会组织作家们体验生活,我认为这非常好,作家只有生活在群众之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好群众。

  三、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我认为就是实现了“三个贴近”。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反映人民群众的的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作家们深入其中,需要作家们用心体会,人民群众的这些现实生活是我们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必须从这些真实的生活当中去挖掘、去提炼、去加工,成为我们的创作素材。如果脱离了实际,我们的作品就会浮泛;脱离了生活,我们的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群众,我们的作品人物就不饱满、不形象、不生动、不感人。如此看来,“三贴近”的提出既是“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延伸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实的体现,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广大作家要永记之。

  四、            坚持“文以载道”,注重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社会导向性。当代的网络文学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没有思想,不讲艺术,缺乏社会导向。我认为“文以载道”并不虚无,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社会导向性就是“文以载道”。

  我最看重的就是作品的思想性,我认为没有思想的作品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作品,正如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一个行尸走肉一样。不讲艺术性的作品还是文学吗?文学本身就是艺术,文学是在用艺术的手法表现我们的生活、反映我们的生活,艺术作品当然要有艺术性,否则不称为艺术品了。社会导向性,是很重要的方面,一篇作品要歌颂什么要批判什么,读者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作家要有社会的良知,自己的作品对社会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构思时就应该想一想。比如柯云路在八十年代气功热时,为很多所谓的气功大师著书立说,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这就是说作家的作品有一个社会导向性的问题。

  我认为只有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导性完美统一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只有三者都具备了才可以达到标准。

  后记

  此文的写作是要发表我对于21世纪作家的责任的一个思考,我认为对于当代文学的现状,主要是对于网络文学的强劲的发展势头,要有一个表态,我文中所提出的意见只代表我的一个思考、一个观点,正确与否尚需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