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趣谈 >

第13部分

趣谈-第13部分

小说: 趣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尔逊去世时,民众十分悲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文森特伯爵和18名其他皇家海军上将却拒绝参加他的葬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造成18世纪海战伤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炮弹 搏击 碎木片
  与好莱坞电影演绎的场景不同,从军舰上发射出的加农炮弹并不会爆炸,它们只是猛冲向船体,造成大量的木片以高速度在甲板上四溅,从而刺伤波及范围内的敌人。
  那时,英国军舰大都破烂不堪,经不起风浪。许多军官是用钱买来的官职,他们不知道如何航行、作战和领导士兵。士兵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由于要控制巨大的湿帆布,很多士兵得了疝气,以至于海军不得不发放疝带治疗。更有甚者,整个一百年,士兵的军饷都没有提高过。
  一个千克重的炮弹,近距离可以穿透60厘米厚的木板。而防止木片四溅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槲树,一种产自美国西南部的木材,它不会产生小木片。
  槲树不仅是最坚硬的木材之一,它还是美国乔治亚州的州树,它象征着南部联邦的强大和坚韧。在电影《飘》中,槲树与苔藓相互辉映构成了美丽的场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哪一场战争中英国士兵死亡人数最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642—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战
  1642—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7年间,大约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3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倍。
  1642年,英国总人口数大约为500万,其中约200万男子到了服兵役的年龄,85000人死于战场上,100000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这场战争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动员,四分之一达到服役要求的人加入了军队。
  爱尔兰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场内战最终转变为了一场争取独立的战争。一些历史学家估计,到1653年,克伦威尔远征结束后,约有一半爱尔兰人死亡。
  2004年,由英国的BBC(英国广播公司)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布里顿人说不出英国内战的名字,80%的人不知道1649年被议会处以死刑的国王是谁,67%的学龄儿童从来没有听说过奥利弗?克伦威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是什么让拿破仑感到最耻辱?
滑铁卢战役 兔子
  滑铁卢战役无疑是拿破仑一生中最惨重的溃败,但是,这并非他最耻辱的一次。
  1807年,拿破仑兴致很高地签署了《蒂尔西特和约》,那是法国、俄国和普鲁士三国间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和约。为了庆祝,帝国猎杀之首亚历山大?贝尔蒂埃元帅为拿破仑安排了打猎活动,其中包括科西嘉人最喜欢的猎兔活动。贝尔蒂埃渴望给拿破仑留下深刻印象,颇费周章地买了上千只兔子。
  活动时间到了,狩猎开始,活动组织者放开了猎物,但是,灾难发生了,贝尔蒂埃买的是驯养兔子,而不是野兔,兔子们以为它们将被喂食,而不是被猎杀。
  兔子们不但没有慌忙逃生,它们看到了一个戴着大帽子的矮个男子,反而错以为他就是即将给它们喂食的主人,以每小时56千米的最快速度成群结队地径直向拿破仑跑过来。
  狩猎活动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中,没有人能够阻止兔子。拿破仑只有逃跑,赤手与这些饥饿的兔子搏斗。但是,兔子并非温顺可欺,即使拿破仑属下用马鞭疯狂地抽打,它们还是把狼狈的拿破仑赶到了马车旁。
  据当时关于这场惨败的记载,这位击败了数万多俄奥联军、取得辉煌战果的法国皇帝驾上马车狂奔,他被完全地打败了,并永久地蒙上了耻辱。
  

谁毁坏了埃及斯芬克斯像的鼻子?
某些军队 拿破仑 一个###教士 大风等天气
  斯芬克斯,在希腊语中是拉紧的意思,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斯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有着女性的头部、狮子的身体和鸟的翅膀的怪物。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这座矗立在金字塔旁,距今6500年前的巨大雕像没有鼻子。
  几百年来,出于不同目的,英国、德国和阿拉伯人的某些军队和个人被指责为故意损坏了斯芬克斯像的鼻子,最后,拿破仑成为了众矢之的。
  所有的指责都是无稽之谈。实际上,我们能确定的唯一一个破坏者,是个###教士,名叫赛伊姆?代海尔,1378年,他因破坏罪被处死。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和德国军队都是无辜的。照片显示,从1886年开始,斯芬克斯像就没有了鼻子。
  拿破仑也是无辜的。1737年的一幅素描中,斯芬克斯像已经没有了鼻子,这比拿破仑的出生还早32年。当身为将军的拿破仑,在29岁第一次看到斯芬克斯像时,它的鼻子已经遗失了几百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是为了阻断英国与印度的联系。在那里,他进行过两次战役:金字塔战役和尼罗河战役,它们并非如字面意思那样,发生在金字塔和尼罗河。拿破仑携带了155名文职专家,随55000人的大军远征。这实际上是对埃及第一次专业的考古探险。
  纳尔逊击沉法国舰队后,拿破仑返回了法国,但是这个皇帝把军队和专家都留在了埃及,调查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他们出版的《埃及记述》,是欧洲第一本准确描述埃及的书。
  尽管如此,今天的金字塔导游还是告诉旅游者斯芬克斯像的鼻子是被拿破仑偷走了,并被保存在了巴黎卢浮宫里。
  导致斯芬克斯像鼻子遗失最可能的原因是,6000年来大风等天气作用对脆弱石灰岩的侵蚀。
  

罗马大火时尼禄在做什么?
拉小提琴 唱歌 易装
  可以肯定,他没拉小提琴,直到15世纪才发明了这种乐器。
  另一种说法是,公元64年,罗马发生大火时,尼禄在唱歌,内容是焚毁特洛伊城。这个故事暗喻是尼禄自己纵火,目的是建造一个新的罗马城。
  事实上,当罗马大火蔓延的时候,尼禄正在56千米外的海边别墅中。获知失火消息后,他立即赶回了罗马,亲自主持了灭火工作。
  关于尼禄想焚毁罗马的猜测,源于他曾野心勃勃地宣称要重建一个新的城市。火灾后,尼禄最终认定基督徒就是引起大火的罪魁祸首。
  尼禄肯定做过的事情有:他有易装癖好,所以喜欢穿女人的服装、唱歌、弹奏音乐、纵酒狂欢,他派人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尼禄对自己的音乐才能很自负,据记载,他的临终遗言是:“这个世界又少了位天才艺术家。”
  据说,他经常用西萨拉(近似于七弦琴的乐器)为自己伴奏,他也吹风笛。公元100年左右的希腊作家戴奥?克瑞索托写道:“传说尼禄善于写作、雕刻塑像,他在奥罗斯(古希腊乐器)下装上特制的气囊,这样他可以用嘴和腋窝一起吹奏它。”
  6世纪早期,希腊历史学家普罗可比指出,罗马的步兵使用风笛,而骑兵使用喇叭。
  尼禄还发明了冰激凌(由跑腿者带回山上的雪,加以果汁调味)。劳葛斯达是尼禄私人的专业下毒师,她是文献记载的第一位连环杀手。拉丁语中,劳葛斯达是个多义字,可以指“龙虾”或者“蝗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伦敦大火中有多少人丧生?
5人 500人 5000人
  尽管大火蔓延到伦敦80%的城区,烧毁了13200间房屋、87座教堂、47个办公厅,但据记载只有5人死于火灾。
  死者包括:引起火灾的面包师的女仆;舒尔大街上的钟表匠保罗?洛厄尔;一个老人,他从圣保罗教堂中抢救出了一条毛毯,却被烟雾呛死;还有两个人,他们试图抢救出谷物和财物,却倒霉地被困在地窖中。
  丧生于大火的准确人数,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约翰?伊夫林曾提到“有一种来自某种生物遗体的恶臭味道”,而现代法医学显示,高温可以导致尸体蒸发,所以无法把它们登记在案。
  由于大火蔓延速度较慢(它燃烧了5天),所以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疏散。上面提到的5人,依然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死亡人数。
  权贵们对火灾的反应相当迟钝。梅厄勋爵托马斯?布拉德沃斯在发生火灾的第一天晚上回到了床上继续睡觉,他嘲笑道:“女人都吓得要尿裤子了。”塞缪尔?佩皮斯甚至还有时间妥当地处理了他的宝贝,他把一大块“帕尔玛”奶酪埋在了后院里。
  前一次“伦敦大火”发生于1212年,那时共有3000人死亡,1664年发生的瘟疫造成了65000人死亡。凑巧的是,1666年的伦敦大火把黑老鼠都烧死了,并烧毁了它们的繁殖地,从而中止了瘟疫的传播。不过,大火也造成了大约1000万英镑的经济损失。当时伦敦市的年收入是12000英镑,理论上说,灾难损失需要800年才能弥补。
  火灾后,超过1万人无家可归。许多难民临时居住到穆尔菲尔德的棚屋中,或在他们烧毁的房屋旁建造个简陋小屋。不过,灾后重建工作非常快速,到了1672年,几乎所有的市民都迁入了新居。
  大火开始于普丁大街上的国王面包房,托马斯?费里劳是面包房的主人。当时,费里劳就否认了对自己纵火的指控,但是一个叫罗伯特?休伯特的法国钟表匠鬼迷心窍地指认就是费里劳放的火。因此,尽管有证据显示费里劳并没有纵火,人们还是把他吊死。
  直到1986年,事件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面包师联合会正式声明为火灾负责,并向公众道歉。
  

罗马皇帝如何判处角斗士死刑?
吹响号角 拇指向下 跷起拇指
  无论是罗马观众呼吁处死角斗士,还是皇帝判处角斗士死亡,他们从未用过“拇指向下”的手势。实际上,罗马人根本就不使用“拇指向下”的手势。
  如果想要角斗士死亡,罗马人会跷起大拇指,看上去就像拔出的剑。如果赦免失败者的死,拇指就会塞到握紧的拳头里,就像宝剑入鞘。这种方式用拉丁语表达就是“policepressofavoriudicabatur”,意思是藏起拇指表示善意。
  里德利?斯科特同意导演《角斗士》之前,好莱坞的制片人给他看了19世纪法国画家简?利恩?杰罗姆的作品《伸出拇指》。画中,皇帝向下伸出了大拇指,一个罗马角斗士绝望地等待死亡。斯科特被震惊了,当场决定他必须导演这部影片。
  斯科特并不知道这个激起他热情的素材是完全错误的。绘画反映了近200年来最大的历史误解之一,即“拇指向下”就意味着死亡。
  历史学家认为,杰罗姆把拉丁文中的“伸出拇指”错误理解为“向下伸出拇指”,而事实上,其真正意思是“跷起拇指”。
  1997年,在法国南部发现了一枚公元2—3世纪的罗马奖章,它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奖章上有两个刚刚结束战斗的角斗士,一个裁判正把拇指塞到握紧的拳头中。上面的铭文释义为:“那些站立的角斗士应该被释放。”
  现代社会中,使用拇指表达意愿,仍然十分混乱。在中东地区、南美洲和俄罗斯,“跷起拇指”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西方,这种手势意味着赞许。这在伊拉克可是个大麻烦,那里的美国士兵无法确定当地居民究竟是欢迎他们,还是想把他们炸个稀巴烂。
  《裸猿》的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指出在中世纪的英国,“跷起拇指”的意义比较含蓄,它表示达成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种手势又引申出新的含义,美国空军飞行员借用这种手势,向地面空服人员表示即将起飞。
  里德利?斯科特后来曾被告知“拇指向下”是错了,但是,为了使观众容易理解,他不得不让康孟德斯在赦免马克西姆斯时跷起了拇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