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博客 >

第10部分

老子博客-第10部分

小说: 老子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多么美好啊。
   。。

小国寡民(2)
点击(1345) |  评论(5)
  河上公①:我倒认为,要是现在的帝王都能够还是以小国的思想来治理,倒也未尝不可。比如天下民众现在已经是神农年代的千万倍,但还把他们想象成很少,不要轻易让他们去劳动,更不要想着要从他们身上攫取,而是像神农氏一样多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害,则天下大安啊!汉文帝:小王一贯受李老影响,坚持用李老的思想治国,只是苦于朝中大臣似乎不太赞成,我也束手无策。早就听说了河上公的大名,知道你就在我朝,今日不想在李老博客巧遇,改日必当登门求教!
  姚鼐②:赞同李老观点,上古时代都是小国寡民,民风淳朴,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现在国家越来越大,想要回到那样民风淳朴的年代就很难了。
  李涵虚③:其实李老在苦县的早晨和在洛阳的早晨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您老的心境不一样而已。另外我最近才从老师张三丰那里得了绝密的炼丹法,我还是潜心研究这个去,配合修身,日子过得倒也很充实。
  隐者某甲:一丘一壑,自谓过于人间也。一春一秋,宛若忘于壶中也。爷爷母母康永寿,夫夫妇妇长相随。兄兄弟弟吹埙篪,子子孙孙调鸾鹤。又何异洞天福地,极乐世界哉?
  ①河上公,传说中东汉时期的道家人物,从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
  ②姚鼐(1731―1815),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
  ③李涵虚(1806―1856),原名元植,字平权。四川乐山县人。道家西派初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知雄守雌 想起一个君王的错误爱情(1)
丁亥年六月 天气  今日心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我在苦县的这些日子,倒也不是整天就在家里待着,偶尔也会出去走动走动。其实我非常喜欢大自然,我喜欢那些天籁,没有沾染丝毫人类的气息,带着原始的质朴之美,让人心醉。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现在已经是初夏了。想想柳树抽芽、桃花盛开的日子,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转眼又是一季春天从手中溜走了。
  中午饭后,习惯性地去村后的山中林间散步,不想太阳已经有些毒辣了。走了一段路,只觉得身上有些出汗,便找了一处阴凉,坐在石头上打盹,听着林中的鸟儿鸣叫,十分舒服。
  可是就在我听得入神的时候,却听到有人在吟唱一首歌曲:“维桑与梓,毕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我不禁有些纳闷,这首歌我很熟悉,这是当年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写的。多年前镐京陷落的时候,这首歌一度在镐京一带和后来的洛阳都很流行。现在,在这样偏僻的乡下,竟然有人唱起这首歌,令我有些惊异。而我起身寻找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唱歌人的影子了。回去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歌曲的旋律,而心中也不由得想起周幽王的一些故事来。幽王是我朝历史上一个具有转折性标志意义的国君。他和他之前的大周被称为西周,因为京都在西边的镐京;而后来因为他的昏庸,镐京被敌人占了,大周只好迁都到了洛阳,因为洛阳在镐京以东,后面的周朝便叫东周了。两百多年前的镐京非常繁华,那时候大周势力也很强大。
  有一年,褒国进贡时给幽王献了一个美女名为褒姒,十分漂亮,也深得幽王的宠爱。不过这位褒姒美女有个特点,就是很少会笑,不管是音乐歌舞还是山珍海味,都很难让这位美人一笑。后来幽王采纳了别人的一个建议,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一天,他带着褒姒去行宫,晚上就传令叫人点起烽火。各地诸侯看到京城镐京方向烽火点起,以为是有敌人入侵京城了,于是都急忙连夜点兵,带领人马赶来镐京。等到大家都来到镐京,却看到幽王和褒姒在饮酒作乐,并没有什么敌人。各路诸侯大老远跑过来,劳军伤财,结果被告知什么事情没有,都很气愤地离开了。而褒姒看到这样的情况,却觉得很有趣,不由得大笑起来。幽王见自己“烽火戏诸侯”赢得了美人一笑,自然心里也很高兴。幽王对褒姒特别宠爱,就废了原来的申后,立了褒姒为王后。这样一来原来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自然也就被废了,褒姒的亲生儿子伯服成了新太子。宜臼被废以后,就住在外祖父申侯的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大周的前途都很担忧,就写了刚才我在山里听人唱的那首歌,大概意思是:“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毕恭毕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此后过了几年,申侯联合了猃狁人,带兵打到了镐京。当镐京的烽火再次燃起的时候,诸侯们以为又是幽王在戏弄他们以取悦褒姒,便不再出兵了。于是申侯很顺利地率领人马冲进王宫杀了幽王,西周也就从此灭亡了。
  今天听到宜臼写的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幽王的许多往事。很多政治家后来评说这段历史,都说幽王昏庸所以有了这样的下场。而在我看来,幽王对爱情的态度,倒也是他有此下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幽王在爱情上的错误,首先就在于不能专心。记得在给景王撰写的律文中,我曾经写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我这里说的“一”,其实就是道。一个人,不管他是平民百姓还是将相帝王,其实都应该要“得一”。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如此,在对待爱情婚姻上,都应该如此。试想,要是幽王始终如一,不废申后,何来宜臼出走、申侯联合猃狁之患?
   。。

知雄守雌 想起一个君王的错误爱情(2)
当然,幽王还犯了纵容自己情感的错误。在对褒姒的感情上,幽王也太过于放纵自己了,如果他能够克制自己一些,也不至于有那样的下场。
  此外幽王也没能明白爱情中的阴阳之理。世间万物都是有阴阳之分的,而要想保持良好的状态,就必须要阴阳互补调和,不能互相干扰。比方说幽王和褒姒吧,本为阴阳,如果幽王一心在外理朝政,褒姒安心伺候服侍幽王,也很和谐。真正能够经营好家庭的人,应该懂得“知其雄、守其雌”。可惜幽王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竟然利用自己在政治军事上的权势来取悦褒姒,博得美人一笑,最后当然要落得那样一个下场了。
  一个君王错误的爱情导致了一个辉煌的朝代的灭亡,而一个普通老百姓要是不懂得这些道理,恐怕也是要伤害到自己、家庭和亲友的。
  所以说,人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要考虑到其反面的结果。居安思危,处荣要知其辱,多考虑不利的事情将会怎样发展,时刻防患,做到富而不淫,贵而不骄。这样做才能让事业处于不败之地,长期发展。
  点击(1567) |  评论(7)
  司空图①:李老对这也有研究?高手高手!看来李老的这些阴阳思想也是放之四海皆准了,我也在我的《二十四诗品》中套用一下,才写到诗的劲健,这劲健表面看来是知雄,其实内在也应该要有一种守雌的品质吧。
  某诗人:楼上的道理说的是那么回事,不过对于真正实践来说,恐怕是知雄容易守雌难啊。知雄守雌,阴阳互补调和,这大概也是李老心目中理想的圣人吧。
  韩信②:李老说得有理,俺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也算是守雌吧。
  刘邦③:韩将军那也将就着算是个守雌吧,不过我在鸿门宴上向项羽那厮称臣,才叫窝囊呢。赵佶④:都说李老和儒家相互对立,我倒觉得其实是共通的。比方说李老这里说阴阳,还有好些地方说“冲”、“天之道”,好像和儒家的中庸是一致的。再比如说前面李老博客里说的三宝,什么慈啊俭啊,不敢为天下先啊,好像都能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呼应。仔细体会,其实是一体的。不过因为老子和孔子两位大师所处的思想阶段不一样,造成了一些差别而已。
  江徵⑤:楼上这话我赞同,我向来觉得老子之道与儒家之道只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就拿知雄守雌这个道理来说,有无不可分离,道德不可偏举,那么有极和无极也就是互相统一的了。无极类似于道之体,是不可言说,难以体会的;有极类似于道之用,即“德之见于事”者,那么,当无极之道体现出它的作用时,就是“中庸”了。
  蔡京⑥:万岁爷也在这里?老臣正在研究您的“瘦金体”书法,实在是好啊,佩服佩服!
  ①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
  ②韩信(?―前196),江苏淮阴人。汉初军事家。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经丞相萧何力荐,成为刘邦手下大将。
  ③刘邦(前256―前195),即汉高祖,西汉第一个皇帝,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④赵佶,即宋徽宗(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在位),宋神宗十一子,画家,书法家。著有《御解道德真经》。
  ⑤江徵,清朝学者,著有《道德真经疏义》。
  ⑥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历任户部尚书、右仆射、后至太师,他虽是遭世人憎恨的奸相,然书法颇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