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博客 >

第4部分

老子博客-第4部分

小说: 老子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不久听说了一个故事,说鲁国有个叫荣启期的老乞丐,虽然每天饥一餐饱一顿的,却总是兴高采烈的。别人看到都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一天到晚这么高兴?”这位老爷子笑着回答说:“我有三件特别开心的事情:世间万物都是低贱的,唯有人高贵,我生而为人,其乐一也;在人中,男尊女卑,我是男人,其乐二也;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如今九十高寿,其乐三也!”旁人听了也就一笑了之,一则觉得他很能自宽,另外觉得他很自以为是,也就算了。可是类比一下,所谓圣贤们自恃不凡,其实也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荣启期自己高兴一下也就算了,可是圣贤们在自以为是圣贤的同时,还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仁义爱心,实在有些虚伪了。
  其实世间万物,正如我前面说到的,都遵循着“道”。自然规律如此,人其实没必要刻意去改变什么,天地创造人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厚待人类,让你比其他动物高明一截;同样,真正超脱的大贤,也应该能够认识到,谁也没有权力去怜悯其他人,所有一切,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已。
  点击(678) |  评论(5)
  盗跖:哈哈,李老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我每次行动的时候都身先士卒,得手后会让他们先撤而我断后,你说我是不是“义”?回去分赃时,我从来都不欺负手下小弟,自己和他们都拿的一样多,你说是不是“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地不仁(2)
司马迁①:李老此博让我想起我朝初创年间,因用李老思想治理天下,一度曾何等繁荣。只是后来,朝内起了争执,唉,可惜啊可叹!
  憨山大师:此言天地之道,以无心而成物。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感情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李老的话确实精辟独到。
  黄元吉:如果天地间没有生命,只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万事万物都像稻草狗一样,完全不值得珍重。
  庄子: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要高度重视效法天地的自然之“道”,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天地自然,都是大道。
  ①司马迁(前145/前13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圣弃智 认识生命的本善(1)
戊寅年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十九章》)
  昨天终于把律文写完了,松了一口气。
  景王显然已经等得有些焦急了,一听说律文写好了,早朝一结束就跑来问我要初稿看。
  我把沉甸甸的一卷竹简交给景王,他翻了几篇,看上去很满意,回头叫身边的人收起来,说回宫再仔细看,然后就跟我聊起了我的博客。很显然,景王对我那篇稻草狗的议论颇有感触,并且对什么是真正的仁义有些迷茫。事实上,景王的迷茫可能是所有君主的迷茫,这也正是他们常常施政没有头绪的最大原因。
  景王的迷茫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以前齐桓公在的时候,曾有一次问管仲:“我最近看历史书,发现古代的三王都是弑君的。可是现在我们都把三王奉为圣贤,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管仲听齐桓公这么发问,就告诉他:想当年大禹治水,安定了天下,也奠定了夏朝的基础,于是一代代传下来。可是后来到了夏桀执政,残暴无比,商汤起兵推翻了夏朝统治,成立了商朝。说起来,我也是殷人的子孙。殷商一开始也很好,可是后来商纣无道,天下大乱,周武王便领兵伐纣,所以有了周朝。从这些历史来看,都是善者###不善者。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并不能因为现在执政的是君、是帝王,就一味愚忠,拘守什么君臣之礼。
  齐桓公听管仲这么说,又问他,那你说夏桀、商纣为什么会亡国呢?
  管仲就说了,一个君王如果整天只想着去占有多少土地与金银财宝,没有长远考虑,就肯定要亡国。比如对那些诸侯,君王不能整天只想着让他们向朝廷纳贡,还应该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搞清楚他们是不是对朝廷有怨恨反感的情绪,万一有,就要及时想办法去解决。对老百姓也一样,要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着想,让百姓拥戴你,不能光看着他们表面都很臣服,就以为没什么问题了。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景王听了之后,他起初若有所思,但接着又说,管仲的话听上去有些空洞。
  我便回答说:其实之前我说的天地万物发展都遵循一个规律,和治理国家都有共通之处。作为帝王首先应当处理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要认识到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可强求,即使是帝王的权势也不能改变得了。这样就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常心,剔除对浮华的一味迷恋,认识到生命的本善。比如说作为帝王,其实令真正的贤王感到满足的不是拥有多少疆土、多少财富,而是能够让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同时也不计较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抛弃聪明智巧,实行无为而治,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私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那就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心里整天惦记着我要做圣贤,急功近利,最后反而只是追求虚名。不想这些,只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反而会被别人称为是圣贤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贤啊!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达到真正的高尚境界,你就会尊重自然,而不是用自我所谓的智慧去干涉事物,这样就自然会放弃这些智巧、仁义,直接回归到本我的境界。
  点击(692) |  评论(6)
  董仲舒①:最近在研究春秋这段历史。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年,亡国五十二年,细恶不绝之所致也。李老目光敏锐啊,只是可惜当时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君王和诸侯太少了。孔丘:仁义是人的本性,仁义的表现是泛爱无私,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利己;或者说,以利人开始,换取利己的结局。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利关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绝圣弃智 认识生命的本善(2)
李耳:孔丘所说的这种做法是矫情之举,绕了一个弯子,最终还是回到个人生存问题上来,亦即归为生养之道;而生养之道最根本的还是自然。因此,我认为仁义之说实在是迂阔得很,而自然说则直面人生。
  墨翟: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而兼爱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
  孟轲:仁义礼智根于心!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不可能的。何必要去谈“利”呢?(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庄子:我觉得所谓的仁义道德不过是社会的产物,不是自然存在的。我鄙视这种固有的偏见,我希望真正和自然融为一体。我的标准不是仁义,而是天命、是自然规律,不是你们儒家倡导的那套礼仪教条。楼上孟子的那些话毫无意义,你要知道,即使废除了所有制度、规则的约束,完全放任人们的行为,我们也不会自由到哪里去。因为,往往大自然一条最普通的规律就可能比暴君施行的任何一条规则更能约束我们。
  ①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著作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
  

功成身退 姜太公的成功经验(1)
戊寅年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就在我昨晚写博客的同时,景王已经把我交给他的律文删改完毕,然后连夜叫大臣去找一批能工巧匠,准备要造无射钟了。
  今天去见景王的时候,他显得很兴奋,拉着我的手一再说律文写得好,并且向我描述了一番变法后的景象。
  我也很高兴,倒不是说高兴景王对我的褒奖,而是高兴他能够采用我律文中的绝大部分作为新法,我甚至隐约觉得景王像是一个思想上的知己。
  老实说,在我这些年的读书和为官生涯中,我都没有认真写过一篇东西。原因很简单,一则很多道理前人都已经写到了;另外我对写文章向别人讲道理,或者苦口婆心劝说别人,比较不以为然。能领悟的人自然会领悟,不能领悟的人,你跟他说再多也没用。这次写律文,主要也是碍于景王的面子,不过自己确实也写得很认真,写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把这辈子读书处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而已。
  景王的褒奖却让我回府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接下来我的去处。继续留在朝中为官?这显然是景王所希望的。但是我非常明白,变法一旦开始,以我对这次变法所作出的贡献,很可能景王会任命我一个要职,甚至宰相。
  但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按照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很想退休回老家隐居,就算是粗茶淡饭、山野寂寞也不要紧,我本来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几年的积蓄已经足够我回老家盖几间房子,在山林之间颐养天年。本来我就不是一个喜欢高官厚禄的人,而此次为朝廷写律文,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刻意推托固然矫情,但要是倚仗着这点事情加官晋爵,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名利并没有什么欲望。
  何去何从的问题纠缠了我一整天,晚饭后散步时,我突然想起了姜尚。姜太公是我朝的开国元勋了,这在大周谁都知道,他可真算是大器晚成了。据说他出山之前还做过很多小生意,在菜场卖过牛肉。后来大周一统天下,姜太公功劳巨大,在朝野威望也很高,不管是周武王、朝中文官武将,还是民间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尊敬他。按理说他应该理所当然是当朝宰相了,可是他却自己要求,不在朝中做官,而是去了营丘做了齐国的国君。当然了,姜太公去了齐国之后把那里治理得非常好,也算是一方诸侯,但和在朝中为相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以他的功劳,加上那么大的岁数,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跑那么老远去一个小邦而不在朝中为官?很明显,姜太公他太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了。
  我当然不敢自比姜太公,但倒是可以借鉴一下他的做法。
  我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既不能帮助景王打理朝政,也不会领兵去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我不过是个读书人,区区一个图书馆人员而已。律文既然已经写好了,我想我也应该退休了。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不过,功成身退并非一定要到深山老林里去,有的人太过拘泥了。其实,如果你有了很大的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自我膨胀,这样自然后赢得别人的尊重,令大家都还记着你的昔日之功,这也是一种功成身退。
  点击(896) |  评论(3)
  范蠡①:功成身退,真是大智慧!近日我们越国已经打败了吴国,夫差那小子也被逼死了,我也打算退休了。不过临走我还要带上那美人西施,明天就去和勾践大王说说看,嘿嘿!黄元吉:李老恐怕又在思考新的问题了,变法这种事本来就不该是我们道家去做的。W。戈德温②:我觉得老子、庄子的言论很适合解释我的理想。我主张否定一切权威和任何形式的国家政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希望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建立一个没有国家的、完全平等和绝对自由的社会。国家和私有财产是违反人类理性的,必须坚决消灭之,未来社会应该是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
  

功成身退 姜太公的成功经验(2)
①范蠡(前517―?),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②W。戈德温(1756―1836),英国人,无政府主义理论的西方创始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智若愚 今日孔丘来访(1)
庚辰年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博客荒废很久了,也是因为我这个人的散漫。我向来做事都是这样,没什么长性。正如我在开博的时候说起的,博客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只是闲来无事唠叨几句罢了,写与不写,倒也没什么。
  最近发生了不少事情,周朝依旧是战乱不断,景王的变法还在继续,但已经日益艰难了。我毕竟只是一个老朽,读过几天书罢了,不管是打仗也好,变法也罢,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所能做的只是偶尔与景王聊聊天,帮他解除些困惑。而早前说起的关于退休之事,我也旁敲侧击地提起过几次,只是景王都不接我的话,
  也只好暂时先放一放了。
  今天孔丘从鲁国来看我,这倒是我没想到的。虽然在之前的博客里我也批评过他办学的一些思想,但总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