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子博客 >

第6部分

老子博客-第6部分

小说: 老子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世无争 临别赠孔丘(2)
庄子:我看你们都没有认真了解李老的思想。李老说的是道,但是从来也没有否定仁义。依我看来,天下任何情感都可能背叛动摇,但是有两种情感,恐怕是谁也逃脱不得的。一种是子女对父母的情感,这可以说是命;一种是臣下对君王的情感,可以说是义。这一命一义,谁也躲避不开啊。李老从来也没有反对这些,只是认为,这种普遍规律,一拿出来说事就显得很虚伪啦。
  ①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被曹操杀害。
  ②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南宋爱国军事家。
  ③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力强盛,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叶向高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叶向高眼见黑云压城,自己又独木难支,遂于同年七月离职。思宗(崇祯帝)即位,在诛杀了魏忠贤后,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为文忠。
  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改革的主持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龙凤阴阳 笑看我与孔丘的互补
庚辰年五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丘回鲁国转眼一个多月了,今天有人从鲁国来,也捎来了孔丘对我的问候以及一封他的亲笔书信,看来他是真准备把礼仪之道发扬光大了。听说最近鲁国不怎么太平,想必他回去以后也有很多事情缠身。孔丘在信里说得很诚恳,现摘录两段:
  “时隔十四年,再次见到李老,心情激动。上次见面时我才十七岁,李老虽然和我说了不少道理,可惜我也没记下来。这次当面聆听李老教诲,真是领悟了很多。
  “今天上午,鲁国颜路、公冶长他们几个都跑来问我洛阳之行怎么样。当听说我和您一起畅谈了几天之后,他们也都很兴奋,非要我讲讲您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就对他们说:‘天上的鸟,我知道它们会飞;水里的鱼,我知道它们会游泳;地上的兽,我知道它们会奔走。可是这李老,我根本就说不清他到底会什么,更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他不会。地上跑的走兽,我可以下夹子、设陷阱逮住;天上飞的鸟,我用射程远一点的弓箭也可以打到,到冬天甚至弄个筛子撒把米就捉住了;水里游的鱼,也可以用网捞。可是李老这人简直就是一条龙啊,真是高深莫测。
  ’”
  看完孔子的信,虽然谈不上反感,但也感觉他拘泥于礼仪之道,说了很多过分客气的话。至于说龙,我更是不敢当的。不过说起这样的比喻,我倒觉得孔丘这小子自己有点像凤。古书上记载说在南方有一种叫凤的鸟,据说这种鸟“戴圣婴仁、右智左贤”。从我对孔丘的了解来看,“圣仁智贤”这四个字他是具备的。
  再细想想倒有些意思,这凤鸟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过,谁也不知道,但是根据鸟类都向阳的特征,倒也不难理解传说中又把凤鸟称为“太阳鸟”。本来嘛,既然鸟类都是向阳的,凤鸟又是百鸟之王,当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太阳鸟了。而龙是生活在海里的,自然也就属阴了。这样一来,孔丘把我比为龙、我把他比作凤就再恰当不过了。世间事物总是有阴有阳且阴阳互补,孔丘在鲁国讲学,倡导“有为”,也算是阳;而我向来主张“无为”便是阴了。也许天地之间的道本就如此,有我李聃崇尚无为,就有他孔丘宣扬有为,也是互补啊。为一笑,吃饭去!
  点击(923) |  评论(4)
  有点明白:孔子提倡“有为”是为阳;老子提倡“无为”是为阴,这是“凤阳龙阴”的本来组合。因为凤朝阳而阳、龙近水而阴。但是后来,龙凤套在男女的身上,便颠鸾倒凤,阴阳错置。孔子说李老是龙,李老说孔子是凤,那你俩就龙凤呈祥了,有趣有趣。
  刘向①:这几篇博客真是珍贵啊,赶紧记下来,写书有用。关于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关系,最近还一直在考证呢,独家材料啊。
  孟子:刘向你也去看看孔老的博客,别在这听老子一面之辞。
  慈禧:嗯,我同意龙是阴凤是阳的说法,我打算把紫禁城的台阶都换成凤在上龙在下。
  ①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道废,有仁义(1)
  大道废,有仁义 面对混乱的一点怀疑
  辛巳年十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自从上次孔丘回去以后,洛阳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春天的时候景王不幸去世了,因为他的长子姬寿早夭,就立了次子姬猛为太子。可是我知道,景王在世的时候很疼爱小儿子姬朝,他临死的时候叫大夫孟宾立姬朝为帝。谁料景王才死,刘卷、单旗就杀了孟宾,最后还是姬猛继位了,就是周悼王。
  姬朝当然不服气,就纠集了许多人叛变,打败了刘卷和单旗,跑到皇宫里劫走了悼王,幸亏晋顷公派人救了悼王。可是前几天听说,悼王已经在洛阳东北郊区病死了。昨天上午朝中的文武大臣们都聚在一起,大多数人都要立悼王的弟弟姬匄为帝,不过也有人觉得还是让姬朝回来当皇帝好了,否则恐怕他又要打回洛阳来。
  这些争夺王位的种种混乱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只是有点想念景王。现在还不好对景王做成败评价,但是从私交来说,他与我关系不错。从治国才能来说,他倡导变法虽然失败,但是毕竟在做积极的尝试,这一点比现在这些只顾着争夺王位的王子们强多了。
  而景王变法的失败也让我对自己的“无为”和“道德”思想能否解决当前大周面临的问题产生了一点怀疑。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宋襄公靠“仁义”打仗的荒唐故事来。
  据说宋襄公在打郑国的时候,楚国出动大军来帮助郑国。当时宋襄公手下的公孙固就跟他说:“楚军是为了救郑国而来的,现在我们已经从郑国撤兵了,他们也没有理由再追击我们了。我看楚国人多势众,而咱们这次带来的兵马却很少,不如就和他们讲和吧。”
  公孙固的话说得没错,但是宋襄公却不爱听了,他说:“楚国确实人强马壮,可是他们是不义之师;我们人虽然少,但却是仁义之师。他们的不义之师怎么可能打胜我们的仁义之师呢?”说完,宋襄公还叫手下人绣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仁义”二字,随后就在原地等楚军来。
  楚军很快就追上来了。就在他们渡河的时候,公孙固又向宋襄公献计说,现在楚军正在渡河立足未稳,我们不如杀过去,一定能取胜。公孙固这算是一招“以逸待劳”了,不可谓不高。哪里晓得宋襄公听了连连摇头说:“那怎么可以,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着人家渡河的时候动手呢。还是等他们渡河完毕摆开阵势,我们再去打吧。”
  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了,宋襄公就在原地摆开阵势。等楚军渡河完毕,一战便将宋军杀得大败,而那个满口“仁义”的宋襄公也差点丢了性命。事实上,宋襄公乃是假仁假义,自然落得失败的下场。当年齐桓公一死,宋襄公就约会几个诸侯共同立公子昭为齐国的国君,就是齐孝公。宋襄公由此便想接着齐桓公做霸主。但人家不同意,尤其是楚、郑国君,联合反对,当面侮辱了他。宋襄公由此记恨,一定要报仇。楚国是大国,兵力强,郑国小,兵力弱,宋襄公便决定先伐郑。
  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援,由此才引发上面所说的宋楚之战。这样的战争,谈得上什么“仁义”呢?
  今天我想起这个故事,倒不是想要嘲笑宋襄公,只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存在: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就会盛行;家庭出现了纠纷,才需要强调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会要求臣子的忠心。孔丘所提倡的正是这些,然而这些都是末学之道,只能使人民陷于更加混乱和不仁,社会就会更加堕落,人心就更远离了本性。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担忧的啊。
  点击(1102) |  评论(6)
  宋襄公①:仗打败了又如何?我起码没有留下不仁不义的骂名,要是我听了公孙固那小子的话,趁着楚军渡河的时候就去打他们,就算取胜了,老百姓会臣服吗?要以德服人,你们根本就不懂!
  

大道废,有仁义(2)
郑国国民:我看宋襄公也是满口仁义的伪君子!你整天说仁义,当初诸侯没推选你做盟主的时候,瞧你那德性。再说,你为什么要打我们郑国?还不是看我们跟楚国关系好,没有巴结你们宋国就急眼了!你还不是想做个霸主么!
  晋文公②:我舅舅子犯曾经告诉我,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但是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
  若不是听了他老人家的话,城濮之战我哪里胜得了?
  韩非子③:宋襄公也好,周景王也罢,都已经远去了,倒是李老这个反思很好,其实先前很多人都觉得李老的思想太过于缥缈虚无了,我倒觉得可以再务实化一点,否则其中很多闪光的观点都要被埋没了,真是可惜。
  吕不韦:韩非,我这些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你的书我也看了一些,好是很好,不过你没有治国的实战经验,还是我的《吕氏春秋》好。
  游客:李老说的是世间的普遍规律,他是哲学家,不是政治家,要把哲###用到治国安邦中去,当然还要靠政治家努力。李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作品帝王也可以读,大臣也可以读,咱普通老百姓看看,也能修身养性。
  ①宋襄公(?―前637),本名子兹甫,宋桓公次子。宋国第二十任君主,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②晋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③韩非子(前275―前221),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兵者不祥之器(1)
  兵者不祥之器 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辛巳年十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光阴似箭,转眼就到了秋天,洛阳的天气慢慢凉下来了。今天一早就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鲁国发生政变,昭公下落不明。
  这消息来得过于突然,让我不由得一惊,持续几个月的鲁国内乱终于以昭公的失败而告终了。这鲁国之乱由来已久,很多人也都晓得。在鲁国,十几年来都是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人专权,俗称“三桓”,鲁昭公日子过得一直不是很舒心。这下好了,“三桓”杀了昭公的亲信郈昭伯,把昭公给赶跑了。说起来这“三桓”和昭公本都是一家人,却不料今日有了这样的兄弟杀戮。我从鲁国政变又想起当今天下大乱,不由得生出些感慨来。想一想,世间的变化真是可怕啊!万年前的上古时代,天地之间还都是荒芜一片,到处充满着荆棘杂草,到处都是野兽出没。那时候的人数量还很少,整天被豺狼虎豹追着到处跑,动不动就被吃掉。后来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在树上筑巢,活得跟鸟一样,还得时刻提防着天上的老鹰。那时候人被称为“有巢氏”,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这样一直到了神农时代,人类都过得很好,人和人之间不会有什么战争,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对那些没有攻击能力的动物也很友善,大家在一起也没什么害人的心机,整个世界堪称和谐。
  可是后来呢?到了黄帝时代就不行了。他跟蚩尤在涿鹿打仗,死伤无数,生灵涂炭。再后来尧舜称帝,人与人之间就不像以前那样平等和谐了,而是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有做帝王的就有做文武百官的,有做官的自然就有老百姓,相互之间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再后来夏禹商汤,包括本朝的武王,都是继承了先人的这种方式,一部分人利用职权统治天下已经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到如今,看看鲁国,兄弟手足之间也要互相残杀,真是道德败坏啊。说到底原因何在?还不是人的私欲膨胀!都看着当帝王好,富甲天下,万民朝拜,多风光,多威风啊。只是我担心,要是天下人都抱着这种心理去做帝王,不知道他们当了帝王之后还会不会真心为老百姓着想,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啊。
  自从本朝幽王以来,各路诸侯并起,年年战事不断,也有很多人都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比如前些年曾经来过洛阳的孔丘吧,他也是一片好心,想要拯救天下苍生,只是现在说那些所谓道德,都是枉然啊。连兄弟都互相残杀了,何来道德可言?依我看来,说句不客气的话,还是神农时代才是道德的鼎盛时期啊!就连那黄帝,谁又敢说他没有私欲呢?他要是没有私欲为什么一再发动战争非要天下臣服呢?
  而说到底,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