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古陶瓷鉴定口诀 >

第13部分

古陶瓷鉴定口诀-第13部分

小说: 古陶瓷鉴定口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4。看接口

  古瓷定要看接口,特别要看足和口。

  元器平足刀削差,乳突跳刀随圆走。

  四接五块是常规,竖接横接曾都有。

  眼看手摸别放过,细心不错是高手。

  八棱六棱属拼对,若是模出请后瞅。

  注解

  古器因受当时的加工工艺限制,对练泥和制坯等工艺不发达,因此要注意:过去接口多、刀削的口、足也不一样,如:元代平足多,有乳突和跳刀槽的多,刀削不规则,明代比较滑润,六、八棱的器件是拼对的,清后有用模具成型的。

  235。用重点快速法识瓷

  一看器形光纹饰,二看复光蛤蜊光。

  三看釉料和画工,四看款帮底口胎。

  注解

  首先看器形和纹饰的代表时代和窑口,如:器口厚薄是否挡手。二看有没有复光和蛤蜊光。三看釉料和画工,如彩釉部位有蛤蜊光一般是老瓷器,画工指的是不同窑口和时代的画工工艺。四看款识和胎对不对,器口对不对,以上这几项内容有时一看就看出,如:一眼应该可以看到器形状、色料、纹饰、浮光等。再仔细看一下器形、底、接口就全知道了,有经验的人整个过程只用几十秒钟。

  236。紫金土应用与辨别

  紫金土即紫金砂,古瓷化妆常用它。

  掺它釉层很规洁,当今鉴瓷也靠它。

  有它气泡褐色出,像似云母油泡花。

  注解

  古时作瓷胎内含有紫金土即(紫金砂)。用这种土化妆白细。但使用它后,烧成的瓷器下常出现少量的褐色泡。像豆油中的泡色。特别是乌金釉。汝瓷、龙泉、祭红、祭蓝等常用紫金砂作化妆土。由于泡色的特点,所以这种气泡可以成为鉴定的依据,并且比较准确。

  
  237。看底要明白各种底

  苹果绿底清代吹,涟漪小波绿泛灰。

  耀州窑足釉边红,足内确是胎色灰。

  砂足滑底明代有,著名就是压手杯。

  宣德盘子塌底多,工艺原因在于坯。

  郎红糊米又开片,宣德釉青挂釉积。

  看底还要看圈足,元代乳凸刀痕愚。

  糟底元未明洪武,均瓷护胎划数坯。

  蟹甲绿色灰黑胎,各种红釉查绿依。

  火石红色各朝有,兼看形胎釉显期。

  注解

  在古瓷器的鉴别足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如何看确是一个能否识别真假的技术上的功夫。

  在古瓷的底部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因用料、用火情况都不一样,涂釉、修足技术、用釉也不一样。因此就要了解古瓷制作底的时代特征,这样对断代、断窑是非常好的。如:苹果绿是清代用吹釉技术吹的,而釉面有涟漪波纹,耀州窑足釉边有火石红,压手杯砂足滑底,宣德盘子中心多塌底。均瓷有蟹甲绿,有一、二、三,……,为数字款。红釉常在底足部有泛绿或灰微绿,苔绿。这些底的内容要记住,对鉴别有好处。

  除了看底足还要看器体画工、形、胎、釉,因为每个时期形、胎、釉的特征不一样,这些特征都代表生产时期的工艺及技术标准。

  
  238。表看、内看、手摸

  
  表相:看表层气泡,形态,新旧,彩料,款识,画工,笔法,用料,成分,刻划,堆雕,刀功,口底,砂底,色泽,橘皮,棕孔,窑裂,斑痕,接口,接底。

  内相:看深泡,形态,多少、大小、高低、扁平、光亮、色泽、圈环、鼓粒、腐蚀、钻胎。

  手摸:提重、摸起伏、凹凸、滑润、涩麻挡手、棕眼、流釉、修补、钻胎(钴料渗入胎呈度)、接痕。

  
  239。新旧老瓷表面釉辨别

  浮亮平纹釉色苍,退亮斜照蛤蜊光。

  土锈质地艺断代,描金旧彩釉下伤。

  注解

  从表面看有浮亮是新瓷,老瓷是从釉底发出的光,没有那种浮光,对着光线斜看时在彩釉面和彩釉边上可见蛤蜊光(即:蛤蜊皮里面有一种紫蓝的光泽),还要看土锈和胎质老化,质地的情况,制造绘画工艺,这样可以初步断代,如果有描金的地方要看器物保护情况,看画面釉子是否掉、色泽对否,因为鸦片战争前在瓷器上涂金是用镪水(民间叫坏水或王水的)作为溶剂涂的,时间长就会掉,而且金色也不是特别亮,这是鉴别瓷器涂金的一个标准界限。如果见到款识或釉面下面有旧的痕迹,那就是在旧件上后涂釉重新烧制的,是旧件伪造年款或伪造典型器件ˇˇ。

  240。新老瓷釉面之光

  新瓷浮光是火光,造旧失亮釉面苍。

  古瓷发光釉底出,温润神射透宝光。

  注解

  新瓷指只有几年或几十年的瓷器,发出的光是表面发出的一种很亮的光,称为浮光或火光,给人以贼亮、浮亮之感,不那么柔和。旧的、老的古瓷给人感觉光是从釉里发出的,有一种像老珠宝从里发射光的神韵之光泽。所以说老瓷的浮光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被消耗掉,只有从釉底发出的光才能是老瓷。老瓷的底足是滑润的,不像新瓷那样干涩,这是因为古瓷的烧制工艺和胎土有关,这是每个时代都不同的工艺造成的。如果造旧就会出现釉面苍白或存在人为腐蚀点,腐蚀面。老瓷釉面是正常老化,不是人工造出的。 。。

古瓷鉴定应知应会(二)
241。老(旧)瓷泡

  玻璃下面铺塑布,泡泡生在塑膜中。

  注解

  242。新瓷泡

  玻璃下面很清澈,看胎见釉没旧过。

  注解

  新的看起来很透彻,老瓷像有一层塑料布蒙着似的,即一层膜下有泡,新的泡完整,老瓷泡有开裂,表层泡碎裂,像冰糖或像玻璃压碎一样,这种泡影响了泡的亮度,泡虽然破了,但都是有它的圆形痕迹,如果是多边形的坑点那就是打击成的造假的。新的瓷器不但泡完整而且胎釉层间也很清澈。看泡是断瓷器的重要手段,不可缺少。

  243。何为蛤蜊光

  蛤蜊光即紫色光,恰似蛤蜊皮里光。

  绿釉易出蛤蜊光,好似云母出莹光。

  注解

  在识别古瓷中常常提到蛤蜊光这一词,蛤蜊光就是在瓷器上表现出的一种像云母发出的莹光,像蛤蜊皮里面的紫蓝色,一般来说老的瓷器色釉上出这种光,特别是绿釉出这种光的多,这是含铅造成的。

  244。釉色名称来历

  三色绘画谓三彩,只紫黄绿素三彩。

  素三彩者黑釉贵,窑变三彩自然彩。

  紫红绿色窑烧成,彩地加彩叫夹彩。

  先施圈栏谓开光,彩釉凸浓为硬彩。

  青黄赤白黑全染,早有通名叫五彩。

  粉彩淡雅似水稀,青料勾廓再填彩。

  互相争艳称斗彩。

  注解

  色的名称中有三彩,三彩中含黑釉的贵重,因当时烧制出黑釉比红绿釉还难。有窑变釉,有夹彩釉,有开光纹饰即先画个框,在框内再画山水、人物等叫开光,单独用彩不含深浅度的为硬彩,如有五彩、有深浅度的为粉彩,先用青花勾廊,然后再填彩的为逗彩,也称斗彩。

  245。古釉青蓝绿鉴

  古绿必有氧化铜,各种绿青紫蓝红。

  氧化铜为熔料剂,细观气泡再观铜。

  注解

  古瓷有氧化铜可烧出绿、青、蓝、紫、红色的釉,氧化铜是产生这几种色主要原料之一,细看气泡和闪亮点都可以发现铜的痕迹——黑绿色的斑点。色釉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时,在型、色、胎上有时代的老化特征,每个时代其程度是不一样的。

  注解

  古绿是氧化铜烧制而成的,青蓝紫红也有用氧化铜的,细看釉层可见金黄色(铜色)而铁红则看出是锈红,像红砖末和成的泥。在这本口诀中任何一处用镜看都是指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

  246。瓷釉的贵重

  釉色黄釉宫中用,红釉也是釉中重。

  祭器就是供器件,老中见新更为重。

  注解

  古时候黄色釉是宫廷用的,红釉也是很珍贵的,老百姓用不起,祭天祭地老瓷器看起来,像新的,但又不是新的,那就是保留下来的老的好瓷器。

  247。观瓷釉色要点

  过手观瓷不走眼,区分气泡和亮点。

  青绿红蓝釉里红,铜铁锰铅很明显。

  注解

  区分各种气泡和亮点要从不同的釉中看,这样才能不走眼,釉色都是铜、铁、锰、铅、金等矿物质烧成的,在用釉中有因时代不同,用料不同的情况,如:钴料就是瓷器断代中典型的辨别色,因为钴料产生的青色每个时代都有它用料的时代特征和它的特殊性。

  248。彩瓷的部份种类名称叫法

  单彩三彩和五彩,釉上釉下釉中彩。

  霁红矾红胭脂红,色地粉彩和斗彩。

  祭红铁红郎窑红,黑彩黄彩红绿彩。

  描金乌金豇豆红,锦黄霁蓝珐琅彩。

  百花落地雪盖蓝,留白仿漆和墨彩。

  注解

  颜色上,从彩釉的利用及色彩的综合利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如:是不是珐琅彩,还是普通彩瓷的,如颜料的配色上。对彩色的名称都给予了色彩的定位和命名。通过色彩的名称,可以准确地叫出器物的颜色基调和感观,这对什么年代出现的这种色彩也是有鉴定价值的;依据色彩可以作为定朝代的标准。

  249。软硬彩的区别

  五彩烧制八百度,粉彩烧制七百度。

  八百硬彩七百软,粉彩深浅均匀部。

  五彩色单无深浅,软硬彩瓷可记住。

  注解

  硬彩,粉彩为软彩,这是从两方面讲的即:烧制温度高的为硬彩——800℃也叫五彩,烧制温度低的为软彩——700℃为粉彩,另一方面是粉彩有深浅度的变化比较柔和,而五彩就是五种独立的色彩在深浅度的情况下画的彩瓷显得硬朗,所以为硬彩。 

  250。一道釉浅说

  一道蓝釉唐烧成,黄釉唐烧永乐成。

  孔雀蓝绿元代出,紫金酱釉宋已成。

  金彩宋出嘉靖好,珐华明华出晋城。

  注解

  几种一道釉的出现朝代,蓝釉是唐代烧成功的,黄釉也是唐代烧成,但烧的成功是明朝永乐时期。孔雀蓝是元代烧成的,紫金釉,酱釉是宋代烧成的,描金是宋代成功的。明嘉靖出现描金好的产品。

  珐华釉是明代在山西晋城烧成的。

  251。几种彩瓷的出现年代

  青花钴料起源唐,元代成功技艺强。

  釉下铜红起于元,五彩洪武出时忙。

  万历五彩很成功,斗彩宣德彩瓷扬。

  成功应属成化时,最早康熙瓷珐琅。

  勾对粉彩出康熙,胶水勾白不均强。

  雍正色正玻璃白,均匀深浅登大堂。

  黄绿蓝红唐宋元,二元成瓷瓷更强。

  明烧珐华在晋城,各色釉料因缘长。

  注解

  青花中的钴料的应用最早起源于晋唐时期,但在瓷器上的大量应用,独立应用是在元代,元代不但创造了二元制瓷法,而且对青花的应用也很广泛和独到,到明永宣是应用高潮。(注:随着出土瓷的增加发现有些已定的瓷器历史年代被改写,在这一点上要尊重史学界的看法)。

  最早用铜红釉的釉下彩是元,所以釉里红是和元有关,到明洪武时已出现五彩,到明万历已成功用五彩瓷。斗彩瓷在明起源于宣德,但明成化时期才烧制成功。康熙时应用珐琅料成功。对粉彩创造出了很好的纹饰,但因没用白粉(玻璃白)所以彩色的深浅度不是太好,到了雍正时因用玻璃白在彩色的深浅度上非常成功,而且色彩也多。由于元代对瓷的工艺烧造成功和白釉瓷的成功,给后来的彩瓷才打下了白纸一般的绘画地面,给上彩釉创造了条件,明代宣德时在山西晋城烧出了无高岭土为胎的珐华瓷,也可称陶(因胎100%是无瓷,但器面釉彩华丽)。

  252。五彩

  五彩火温超粉彩,青红黄绿一次画。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贯天下。

  注解

  青、红、黄、绿、黑为五彩,五彩的烧制温度超过粉彩30℃~60℃。因此也称硬彩,玻璃质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种色是没有深浅的过渡色。先烧青花后又烧五彩时叫作青花五彩。对红、绿、黄三彩白瓷,从广义上也叫五彩一种,细分时叫红绿黄三彩,这是针对粉彩、五彩的软硬彩的区别上古瓷界长期的叫法。

  253。无光亮橘皮色釉

  瓷有一种橘皮釉,光亮不足橘皮重。

  褶皱似绞很明显,多出清代乾后用。

  注解

  乾隆时期出了一部分橘皮釉器件很重要,带有小褶皱的瓷器,在这些瓷器上透明釉很少,几乎不见透明釉,民间称为鸡皮釉或橘皮釉,用四十倍放大镜见很像绞胎釉,釉中旋涡及涡的多变很明显,但几乎无泡。但这部分瓷的绘画,制作水平很高。

  254。哥釉加彩

  哥釉加彩看哥釉,古瓷哥釉老艺重。

  看了哥釉知*,再看彩釉真假透。

  注解

  只要是开片器又罩釉的,不管是一道釉还是多色釉的、开光的、ˇˇ都要看开片的哥釉部分,哪怕是局部,也要认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一下,因为老瓷应该是用老技术烧的哥窑坯。

  255。说釉层

  胎表有釉五六种,各自不同透种种。

  釉层老化透明变,环境变化有多种。

  釉层随变有不同,釉变不亮折射影。

  高亮显光釉层新,釉厚釉好新旧懂。

  注解

  瓷器的表面涂的釉子有五、六种,如透明釉、混浊釉、泛黄釉。但是要想鉴别新老一定要用镜看釉层与釉之间的老化程度,釉与胎面的老化可引起对亮透釉的折射,因此老的没有浮光,而胎釉之间也有变化,即:不那么透彻。

  256。釉色真假辨

  青釉红釉锰铁展,过手观铁难走眼。

  低温熔釉用青铅,铁高锰少洋色显。

  百分之一百分三,钴料氧化斑和点。

  有铁有锰又有铅,假货拙劣细看边。

  注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