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古陶瓷鉴定口诀 >

第7部分

古陶瓷鉴定口诀-第7部分

小说: 古陶瓷鉴定口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下显得器身秀美。

元足
92。元足(1)

  元底无釉有旋纹,个别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弯曲褐红浑。

  注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无釉但有用粗釉浆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纹痕,有粘沙这是烧前垫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显不精细,刀法不好,足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迹,接底弯曲,有褐红色的火石红、火烧红(民间叫法)。

  93。元足(2)

  上身大来足小沉,铁红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齐,足浅宽厚不修粗。

  注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点,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铁红斑,足浅,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连续用刀给人不整齐的感觉。足修的粗糙。元底特点,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润。。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元代纹饰
94。元代纹饰

  元代纹饰层满器,口嘴内外纹饰细。

  六七八层不算多,线条流畅古画气。

  写意画写韵都足,成对器件难同的。

  焦叶独梗莲瓣分,仰莲瓣散花蕊立。

  注解

  元代的纹饰层多有八、九、十层,有些器件口内也有纹饰,写意写实的画法都有,成对的器件,纹饰及形体都有差异,达不到一致,这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95。元代纹饰工法

  蕉叶独梗莲瓣分,如有双梗填色样。

  元代纹饰特点多,浓艳泛黑各料分。

  画工工匠古朴风,画工流畅一笔真。

  涛浪势猛浪头粗,写意带实画工深。

  浪珠纹饰向蝌蚪,独梗浪猛粗纯真。

  注解

  元蕉叶独梗,莲瓣分开,料浓艳有铁斑,画工古朴,无重复笔,一笔点画多,涛浪头线画的粗,涛头的圆形水浪珠像蝌蚪,浪头显得猛,线画的是独股单线,不画双框浪,总结起来应是:独梗、浪猛、线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龙八长
96。元龙八长

  元龙脖细伸的长,下发少粗立发长。

  元龙蛇身爪轮型,三四爪儿腿须长。

  元龙要以一腿定,纹粗发长脖也长。

  角长腿长腿毛长,云火纹饰身体长。

  看准纹粗和八长,九长相比立发长。

  注解

  身、脖、角、腿、发、毛、云、火的纹饰都比较长、比较粗,飘。这是元代龙、云、火的特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梅瓶对比
97。元明底足辨别

  元代挖足样子多,深浅都有平足多。

  明代挖足不太平,但比元代好得多。

  底上无釉有釉滴,明代滑润认同说。

  糙底刷遍护胎釉,护胎釉红也很多。

  注解

  元代挖足,陶车削足修足都有,由于瓷器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各种足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平足,有修足的起点和收刀尾点,有手抓迹,底上多无釉,但刷有釉浆渣汤,并且多有像作记号的白色釉点的大滴面,没有明代的底那么滑润,比明代的足平。有的有红褐色护胎釉。

  98。元明瓶类区别 

  元代梅瓶口梯痕, 明代直形稍翻唇。

  元代曲线器修长, 明代曲小轻不沉。

  元代器根多外撇,明器直根钴料纯。

  元代特殊玉壶春,少数底上薄釉寻。

  胎薄虽轻却坠手,看泡恰似鉴别魂。

  注解

  元代梅瓶口梯形而明代是唇口圆润,胎部也少有梯形,元代瓶体曲线大,即大胸大腹,底沿外敞、外撇,明代直下,即使外敞也是明早期而且敞得不那么大。明早期玉壶春有少量是元代青花纹饰釉的,要注意的是看泡和提重量。

  99。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代梅瓶嘴梯形,胸腹大来底儿小。

  曲线夸大很分明,明代梅瓶唇口找。

  器件曲线不分明,梅瓶清代梯形少。

  深浅钴料用珠明。

  注解

  元代梅瓶见胸大、正体曲线型强,底足小但器形下部外撇。元玉壶春脖大、明梅瓶口开始向唇口发展,器曲线度不强,一般是以粗细直线下来多,清代梅瓶明显是圆口型,以唇口为主,基本没有梯形口。画纹饰繁密,用珠明料多。

  100。元青花器的特点

  元代青花钴料供,器大胎厚多体重。

  色泛青白称卵白,刻划印堆贴镂空。

  植物人物层次美,主次分明纹饰正。

  注解

  元青花有灰青色国产料,也有苏料、也有回青叫西域料的,器件大,厚重,白釉色泛青称卵白,刻、划、雕、印、堆、贴、镂用了各种工艺,绘画人物层次突出,主次分明纹饰很正统不花梢。但以苏料青花瓷为上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明釉里红
101。元明釉里红特点

  线绘线画易飞红,涂绘铜料一片红。

  拔白留白后抹铜,最易晕散釉里红。

  注解

  即:线绘易飞红(即高温挥发),产生断线或线不清楚。涂绘一大片,拔白后涂。就是先涂绘后留出白地,再在白地上画出纹饰为拔白。线绘部分易飞红,涂绘,抹绘部位易晕散。

  102。注意画工上的真伪

  历史发展有过程,笔黑釉料有不同。

  一笔一画要分析,画风工艺各有情。

  每个时代有不同,写意动笔要分清。

  人物山水花鸟验。深浅工艺色料成。

  记住关键和对比,眼观脑析自从容。

  注解

  在漫长的陶瓷发展过程中用的笔、墨、釉、色料在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和不同,一笔一画,画风,施釉工艺都有它的时代特点,如:是写意,还是工笔?人物、山水、花鸟每个时期都不同,深浅釉色,这一切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

  103。龙凤图注意事项

  螭龙应龙和夔龙,爪子多少各不同。

  立发披发须长短,腿上毛鳍朝代情。

  凤凰单双尾几条,头冠立卧飞苍穹。

  注解

  龙的画法很多如:有三爪、四爪、五爪,有的带毛,有的不带毛等几十种,但主要分三种,那就是螭龙、应龙、夔龙,在龙中有披发、立发,龙须也有长短,腿上的毛,背上的鳍都要看。在凤中有凤有凰,有单双尾,头冠也不一样。这一切都有时代特征,对断代有参考价值。

  104。元代釉里红说泡

  釉里红瓷元泡杂,大亮稀少红釉夹。

  大小都有小密多,少有开片层次杂。

  小泡贴胎干又密,红釉当中大泡查。

  釉子灰红闪青飞,看型看底纹饰查。

  常有红泡和绿渍,元代工艺粗中答。

  注解

  元代釉里红釉中泡比较杂乱,釉泡大小中都有,大泡在红釉中央,小泡是干泡,在白地子中,釉开片多,泡上、中、下都有点杂乱,大泡亮而稀少,红釉显灰红,白釉闪青,有飞红,有的有绿痣和红泡,元代工艺粗但胎却滑润,绿痣斑内常藏土沁(绿痣斑显黑泛绿)。

  105。元代明代釉里红看泡说泡

  元代小泡密干多,明代中泡亮的多。

  元泡小像元青花,明泡确是比元多。

  元泡多小都贴胎,元明分清条件多。

  注解

  元代釉里红像元青花干泡小密多,大泡少而亮,明代泡比元多而亮,元泡小泡贴胎,像元青花那样干涩贴胎多,明泡中型泡不贴胎而亮,开小碎片、元开片大而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106。元代瓷器看泡胎专论

  元泡比明干涩硬,多见胎泡黄污重。

  元泡型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不群聚。

  大泡零星亮晶晶,单个三两不群遇。

  注解

  元代瓷比明的泡干涩,瓷胎不如明代滑润,元泡像小米粒,元泡多密但不成群,大泡零星单个和三两出现,一般大泡不成群,胎面略发黄。

  107。元泡简句

  元泡干涩密无光,青釉偶亮大微光。

  注解

  元泡比较干涩或干涩的泡多,无光,偶尔有亮泡时光泽也不太亮。

  108。釉里红用料及温度产生的变化

  釉里红来色灰红, 釉下绘画用的铜。

  铜烧红绿用温控, 红色釉器多用铜。

  低温烧绿高温红,不知温度难烧成。

  注解

  釉里红瓷器是用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用三十倍数放大镜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老瓷的浓重线画,涂绘部位是可以看出绿色或深绿色,老瓷釉里红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虾青色,由于用铜做色釉的原料,在过去对釉的厚薄和温度掌握不标准(那时没有测温的温度计),对釉里红的处理不均,又因用铜做釉时在红和绿时烧制温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现泛绿的斑点。那时的技术釉里红非常均匀是不可能的。

  109。釉里红瓷出现年代与绘画方法

  釉里红用铜烧造,釉下彩瓷要知道。

  唐代出现元烧成,高温还原铜红造。

  装饰方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到。

  有款多写至正款,元代明初图同套。

  仔细可分元明器,断代器形纹饰靠。

  纹饰认证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确很多,元明清朝断代妙。

  注解

  釉里红在长沙窑发现,是唐代产品,到元代才成功,属釉下彩高温烧成,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有款的在元代多书至正,1330~1339年元末顺命帝的年号为至正。明代早期的产品和纹饰是以元代延续而成,不易区别,要靠器形、纹饰区别。元明的釉里红纹饰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样的,可以借鉴,如:元代足粗而滑润,有滴釉。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细辨别才行,润度也好。

  110。釉里红纹饰的窑变

  瓷窑出彩常用铜,低温出绿高温红。

  釉厚釉薄影响色,红釉底色米汤情。

  注解

  釉里红用铜在千度以内可以出红绿色等色,高温出红色,过去不易控制,因没有测温设备,如:没有温度计ˇ。足有火石红,有多数产品红中泛灰。有的釉厚泛黑绿。常有红釉器足口显绿,也有米汤底的器件。釉里红非常均匀的要注意,假的多。

  111。明代元代纹饰辨认

  明代纹饰少于元,莲瓣联体环连环。

  蕉叶梗空浪头变,永宣苏料器值钱。

  元画似莲瓣涂分,永宣莲瓣多相连。

  宣德双圈款遍身,永乐篆款无款传。

  注解

  明代纹饰不像元代画那么多层,莲瓣不是一瓣一画,而是一瓣连一瓣,蕉叶也多画空心梗,浪头不那么波涛凶猛线条画的比较均,蝌蚪型水涛珠不明显,元代的水珠画的像蝌蚪,但苏料在永宣时期比元代提的纯,用绘涂工艺也比元成熟得多。永乐器多篆款,其他写法很少。

四、明代瓷器鉴别应知应会
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是一个在二元烧制法基础上又创新的瓷器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对钴料的应用,对烧制的制度都有了理性规定。斑痕瑕疵比元减少。

  在明代,不但对进口料(苏料)(回青)有了阶段性的不同,也有了严格控制和要求,在明中期大量发展了彩瓷,如:三彩、五彩、斗彩、单色彩等等,这给人们生活增加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使中国瓷器不但供给国内而且也出口外销。这样也就产生了以国外审美观作为瓷艺生产的要求。

  世界受着中国瓷的影响,中国也因瓷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国际交流。因此这时的瓷器造型产生了变化。有*的军持、执壶,也有梵文和佛教的用品纹饰,大口径的劝盘就是这时的产物。在鉴别中要博学才能领悟其瓷器的作品和时代特征。

  112。纹饰元明之别

  器形纹饰元明分,蕉叶元独明空芯。

  卷草元繁明稀疏,莲瓣元分明联姻。

  元纹层多明却少,浪涛元粗明较均。

  元代卷草单线绘,明代卷草单双伸。

  元画牡丹厚又肥,明画牡丹瘦又均。

  元画扁菊一层瓣,明画扁菊两层分。

  葫芦叶子用百花,明代葫芦不像真。

  元代龙爪三四五,明代龙爪五见真。

  元用瓶件曲线美,胸大腹大五块拼。

  根部外闪体修长,明代不闪色料晕。

  明代也是五块对,曲线不明论假真。

  注解

  元朝              明朝

  蕉叶:     独                空

  莲瓣:     分                联

  浪涛:     猛粗            不如元代的猛

  卷草:     单线瓣一刺毛        单、双线

  牡丹:  厚肥、珠边圆圈     肥瘦珠边成小半圆细腻、珍珠连贯

  扁菊:  扁菊单层               双层

  葫芦叶: 像葫芦              不太像

  龙爪:  五爪少               五爪多

  瓶形:  曲线性强             不如元

  瓶根:  后外撇                 收缩

  色料:  浓重                   均匀

  画面层: 多                    少

  元代三四五爪都少,大部分三爪,到明代规定五爪龙,元代瓶类曲线大,大胸梅瓶、大腹玉壶春、大件都是五块拼接成器。瓶类梅瓶根部外撇,明代外撇度数小,有的不外撇,明代及其以后也有五块拼接的。

  113。明代及洪武釉里红瓷

  开片洪武釉里红,虽画元纹五爪龙。

  泡杂大泡比元小,落笔中灰边确红。

  绘画三法提高快,明代釉厚查飞红。

  白地中泡浅又亮,可见护胎釉色红。

  底部刷纹显粗糙,高温釉下釉里红。

  注解

  洪武釉里红有小开片,纹饰像元,但画五爪龙,涂抹红釉中间色泛灰,边沿确红,绘画中的线绘、拔白、涂绘三法已成熟,明代因釉厚、泡亮,泡也就比元代的泡多,但没有温度计不好控制,有飞红现象,底有的有护胎釉,釉呈红色的,有明显的刷迹,有的是糙底。釉厚处有黑绿色斑迹。

  114。洪武瓷器的画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