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法兰西印象 >

第14部分

法兰西印象-第14部分

小说: 法兰西印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震撼法国社会的中国在法文化年(1)
我与文化年活动结缘
  2004年10月11日晚,在浦江彼岸灯火通明的上海会议中心上海人民政府欢迎宴会上,我与希拉克总统及其爱丽舍宫班底的主要顾问及法各界朋友别后重逢。是晚,东方明珠塔披挂成法兰西红、白、蓝三色,就如同2004年元月胡主席访法时埃菲尔铁塔为伟大的中国映红一样。而就在前夜,古老的紫禁城内雅尔浪漫的激光音乐与中国抒情的民乐水乳交融,象征中华文明的正阳门在优雅的音乐声中变成红、白、蓝三色。我与总统政治顾问莫诺德、外交顾问莫里斯、总统府发言人博纳丰、总统典礼官布达德大使等宴会同席,中国文化年在法的圆满结束和法国文化年在华隆重推出成为我们宴会上的共同话题。与这些权倾一国的总统顾问在一起,谈论我们在巴黎熟悉的生活,一种参与历史和谱写历史的神圣感油然而生。我想,文化年如同是朋友间的一场友好对话,在上海我们又得以继续在巴黎的同一话题。悠扬的民乐、熟悉的面孔、共同的语言,我又觉得中法文化年更像一出晚会,巴黎是上半场,上海是下半场,不同的是分成了中文和法文两个版本。
  作为外交官,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中国在法文化年的开幕式和胡主席访法、香榭丽舍大街春节大*等所有重要活动。2004年7月,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国事务顾问,我又专门飞回巴黎,参加了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活动和上海在杜勒伊(又译都日丽)公园的上海日活动。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在法文化年的全过程。回想起文化年的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当时经常加班加点,但这一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记得在使馆筹备会议上,赵进军大使、何世德武官、韩铁城商务公参等许多六七十年代就曾到使馆工作的老外交官们十分感慨,认为文化年是中法建交40年来一次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双边文化交流。同事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对祖国外交事业,还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参加这样的活动都是受益无穷和终身难忘的。
  国内媒体对中国在法文化年均作了大量报导,这也是一次盛况空前的中国在海外的文化活动。此项活动是*和希拉克总统最早在1997年就达成的协议。从一开始,我就感受到法国高层对中国在法文化年的高度重视,并向我们建议中国文化年的主题是:“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中法政府均希望通过互办文化年,使两国人民更加了解、更加友好、更加合作,从而开创中法关系的新未来。
  2003年9月16日,在中国在法文化年的前夕,邓榕女士率领的中国爱乐乐团率先拉开了文化年的帷幕。是晚,中国爱乐乐团在著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加尔尼埃宫(PALAIS GARNIER)进行了文化年的首场演出,这是歌剧院有史以来迎接的第一个中国乐团,同时也是第一个亚洲乐团。当年轻的指挥家余隆风度翩翩走进乐池时,全场1000多名嘉宾爆发出热烈的掌声。120位中国音乐家演奏的曲子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 Mahler)在上世纪初创作的大型交响乐《大地之歌》。这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的诗作编写的交响作品。在号称西方音乐圣殿的巴黎歌剧院选择这一曲目足见邓榕的一片苦心,但演奏这样中西合璧的“交响上品”难度很大。中国音乐家试图通过这样的演奏,显示其整体实力和推动中法文化交融。香港歌剧院院长、著名男高音独唱演员莫华伦和著名男低音、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分别担任当晚《大地之歌》男高音和男低音。指挥家余隆的戏剧性指挥,刚柔相济的艺术手法,对每一个乐章、每一个音符一丝不苟的处理和中国艺术家的精湛演出,使《大地之歌》犹如一架品质非凡的音乐机器,令全场法兰西观众如醉如痴。
  中国爱乐乐团在巴黎卡尔尼歌剧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作者与邓榕女士及其令爱合影留念。(2003年9月)“一流的演出,一流的指挥,一流的乐器及其表达的内容。”陪同邓榕出席晚会的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如是说。赵进军大使感谢乐团的精彩演出,使法国公众提前强烈感受到中国文化年即将开始的浓厚气息。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夫人、中法文化年混委会法方主席昂格雷米、华裔法兰西文学院士程抱一也都对演出作了很高的评价。我当时陪同邓榕向各界来宾致谢,邓榕很兴奋。她不仅为今晚的演出而兴奋,她也为中国艺术家自豪,为自己为中法友好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而高兴。这次演出本身是歌剧院方面商业运作的,但非常成功,可以说是我在文化年期间看到的最好的节目之一,这对于我们文化交流和文化企业走出去都极有借鉴意义。
  中国在法文化年历时一年,活动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图书出版、体育和旅游等300多个项目,举办地点从巴黎到外省,覆盖法国全境。活动有助于法国公众揭开古老中国的神秘面纱,领略多彩中国的风采神韵,见证现代中国的勃勃生机。这次活动之所以搞得有声有色,包罗万象,还在于我们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级政府的热烈响应。我在使馆双边组,经常会碰到地方上的各级领导,希望为他们安排节目,展示他们的地域文化。此外,文化年搞得好,还有一个理念创新问题。像上面提到的中国爱乐乐团商演,用市场的手段,让法国人自己买票,确实比大使馆送票的效果要好得多。类似的商演还有由老佛爷百货公司组织的现代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由格吕贝尔歌剧芭蕾舞演出经纪公司组织的金星舞蹈团“上海探戈”,以及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红星歌舞团、广州杂技团、北京现代舞蹈团和广州芭蕾舞团等商演均十分成功。理念创新还包括聘请法国媒体广告公司皮布里西斯公司(PUBLICIS)做文化年公关顾问。该公司专门抽出12个人负责这项活动,其中还包括1名中国实习生。文化年开幕前一天,从戴高乐机场到协和广场,从大拱门到凯旋门,中国文化年广告和展演海报遍布巴黎。其中,中国文化年标识广告牌格外醒目,它由法国女画家法比安·维尔迪埃设计,上半部分是一个黑色的狂草汉字“中”,代表着中国,在朱红底色的映衬下,神秘中透着灵气。下半部分为黑底衬托的金属银色汉字“法”,象征法兰西的朴素与严谨。这是一款设计独特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标识,其形状恰似一枚中国传统的印章,这次“盖”在法国,下次“盖”在中国。
  

震撼法国社会的中国在法文化年(2)
应该说,法国各界对中国在法文化年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们始终热情高昂地参与了所有的活动,同时也给中方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担任中法文化年法方主席的是法兰西院士昂格雷米,总协调人是阿兰·隆柏,加上秘书索尼娅女士,他们在复杂的中法文化年组织工作中进行高效和游刃有余的协调。在爱丽舍宫,希拉克总统的文化顾问瓦莱丽·泰拉诺瓦女士还专门代表总统在国家权力的最高层次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了中国在法文化年的顺利进行。像举办“康熙时期的艺术展”这样的活动,将康熙和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中法文化交流安排在凡尔赛宫展览,不仅很有创意,也特别珍贵。像卢浮宫、奥塞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等法国著名的艺术圣殿均举办了一次又一次有关中国的展览。一些中小展馆、剧场也不甘落后,与以李军同志为首的我文化年办公室频繁联系,主动寻找展演机会。成立不久的中国在巴黎的文化中心,在侯湘华主任领导下,通过举办各种生动活泼的展览,成为巴黎人了解中国文化不可多得的窗口。法国总理拉法兰夫人率数位部长夫人专门观看在此举办的“彝族服饰展”,前总理巴尔夫妇和法国企业巨子老达索、法电总裁鲁斯里、家乐福总裁贝尔纳等在此欣赏了青年音乐家、肖邦钢琴一等奖得主李运迪的精湛演出。
  因为我在法国看到了这一切,我必须告诉读者朋友,中国文化年是如何深入法国人心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4年的新年伊始,法国知识大学(Université des S*oirs)在巴黎七大举行系列中国文化讲座,700多人的阶梯式礼堂场场爆满。善于经营中国文化和旅游的“中国之家”老板娘帕特丽夏适时办起了中国麻将班,报名的法国人之多,始料未及。由巴黎精品企业组成的“科尔贝委员会”所属路易·威登、纪梵希、伊夫·圣洛朗、香奈儿、迪奥、古奇、卡地亚等成员商店都披金挂红,推出了中国文化系列商品。是的,从太阳王路易十四至今,法国人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中国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整个巴黎,人们谈论的是中国、看的是中国,中国成为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还要数我亲眼目睹埃菲尔铁塔如何为伟大的中国映红。
  元月24日晚,在香街大*后,我应邀出席了巴黎市政府在埃菲尔铁塔上举行的招待会。也许是天意,我比规定的时间晚来了几分钟,大约19时25分,正当我在铁塔下出示请柬时,只见“唰”的一下,铁塔自下而上,慢慢变红。其变红的过程有点像水波似海浪,徐徐的向前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为伟大的中华而变红。(2004年1月24日)涌去,一直涌到塔尖,使整个铁塔变成红色。从塔下往上看,一排排巨型灯组构成的红色光束将320米高的铁塔映得通红,铁塔似乎刚刚从锻造车间出炉,使下面的我感觉到全身上下热乎乎的。我随着电梯来到了招待厅,朋友们一派喜庆,居然法国人穿中装的要比中国人穿中装的多,特别是红色唐装。从塔上往下看,夜巴黎十分迷人,长长的车流尾灯,把巴黎勾画出无数红色的线与点。我被眼前随处可见的红色陶醉了,因为,这红得实在太美。同往常一样,昂格雷米主席又戴着他最喜欢的红色围脖来到了招待会。他对我说,将铁塔变成红颜色实在太好了。红色是中国的吉祥色,寓意美好,也是中法两国人民幸福、喜庆、欢乐、繁荣的象征。用映红的铁塔来反映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硕果累累,也是中法两个世界文化大国互办文化年的初衷所在。法国电力公司基金会(Fondation EDF)总干事布克歇耶夫(Pouxief)得意地告诉我,是法电承接的这项工作。法电工程师们深知,埃菲尔铁塔这座历史建筑物首次向一个外国文化表示敬意,这个伟大的文化就是中国。工程师们不仅为自己提供的技术方案感到很自豪,还希望在法国在华文化年时,再替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染成法兰西红、白、蓝三色。
  我走在春节香街大*的人流里
  2004年元月24日,举世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大舞台,7000多华人,包括北京市的一支700多人的大型演出团走上了香榭丽舍大街,为法国人民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节目。往日宽敞的香街,被*队伍和马路两旁围观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我慢慢走在春节香街大*的人流里,同70万人法国观众激动的心情一样,心里充满了一种自豪感。我毕竟对香街太熟了,它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是法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法国人一年一度庆祝共和国生日的*之路。今天,这条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让给了伟大的中国,这让我蓦然想起了长安街,想起我孩提时北京每年一度的国庆大*……
  这是个难忘的日子,一个神奇的时刻。是日下午14时,正好是*开始前半小时,断断续续下了大半天雨的巴黎突然放晴,天变得湛蓝湛蓝的,缕缕阳光从云彩里透射到大地,给人一种清新和亲切之感。16时*结束后,曲尽人散,天上又重新飘起小雨。在我边上兴奋的华侨热情的法国少女正在为中国春节香街大*彩排。(2004年1月24日)不断对我说道“天佑中华”。在这两个小时左右内,在老天爷的厚爱下,中国文化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从凯旋门至香街环形广场的公里距离内,由北京市720人演出团和法国当地6000余名华侨华人组成的18个表演方队,簇拥着4辆高4米、长13米的大型彩车*,为法国人民奉上一份富有中华民族文化大餐。整个*共四个板块:
   txt小说上传分享

震撼法国社会的中国在法文化年(3)
一、 “北京的祝福”,彩车主题为拜年,表达北京市民向巴黎人恭贺新春佳节,内容有杂技、扭秧歌、划旱船、抖空竹、中华武术、舞龙舞狮等;
  二、 “多彩的文化”,彩车主题为友谊金桥,象征北京与巴黎之间友谊,内容有红扇舞、军乐队、川剧变脸、中华龙等表演;
  三、 “奥运精神”,彩车主题为奥运之光,内容有新秧歌、中华武术等;
  四、 “华侨风采”,这一板块全部由巴黎的60多个侨团6000余名华侨组成,他们手持鲜花,载歌载舞,尽情歌颂中法两国友谊并将*活动推向高潮。
  这次大*从北京来了大批人马,他们当中有农民、中学生,也有专业文艺团体。但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绝大多数人没有来过巴黎,他们走在香街上,掩纳不住激动的心情,频频向马路两旁的法国人挥手示意。一些中学生干脆拿出数码相机,把这眼前的美景尽量留下来。路边的法国朋友也不时迎上去亲吻他们,似久别重逢的亲人。同北京来的*队伍相比,旅法各华人社团构成了本次*的主体。他们从国内专门定制了彩车装饰、彩旗、唐装、锣鼓等所需物品,并为此次*活动开了无数次侨团协调会并进行了多次严格的排练。他们要通过*来充分展示旅法华人的风貌,向法国人民致意。一些老华侨盈着眼泪走完全程,从心里不断向外喊出“祖国万岁”。
  组织这次活动的中方总导演叫李继诚,是北京旅游局的一位处长,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他是北京最优秀的大型活动策划人,曾在北京多次组织平安大街的国际大*。李继诚为了这次大*呕心沥血,数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