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法兰西印象 >

第32部分

法兰西印象-第32部分

小说: 法兰西印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如,谁也拿不出对策的失业问题。不管政府采取什么宏观经济政策,任何一届政府都不能解决源于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横向发展所导致的失业问题。佩雷菲特曾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对话》中叙述马戛尔尼眼中的“中华帝国”,就是因为偏安一隅,不愿意接受变革的心态而导致发展的停止。法国人有一句名言:“改革很好,但最好从我邻居家里开始”。的确,在我所接触到的法国人,不拥护改革的几乎没有,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作强烈反抗的也几乎没有。因此,政府往往不改也不行,改也不行,处于两难之中。因此,无论是砸了麦当劳的法国农民博韦,还是街头*队伍里愤怒的公务员们,他们心中抑郁的怒火全要撒向经济全球化、撒向美式资本主义,因为是美国人搅乱了法国恬静的生活。
  这种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导致了法国今天特殊的政治文化。首先,左右翼都对目前的福利经济体制“情有独钟”,谁都不想改,也不能改,害怕引至选民的反抗。难怪希拉克在争取2002年第二届总统连任时最担心别人把他当成是企业家的知己。可见,这种选举政治制度本身使政治家很难开展严肃的改革。与我驻地一河之隔的阿尼埃(AsniereSurSeine)市市长阿希尔曼(Aeschilimann),他同时也是国民议会人*动党团全国法律书记,就亲口对我说过多次,法兰西*是低效率的,而中国目前的体制是高效的。法国要做事,需要从中国借鉴经验。他本人甚至表示,如果中方需要,他可以在法国公开场合宣传这种观点。类似这种评论我听的还有很多;其次,对复杂的经济生活,各派一头雾水,没有良药,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造成左派不左,右派不右,这使我们用传统的政治学和政治分野法看法国社会各阶层已很困难,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共有16位被国家宪法委员会确认的正式候选人参与,创第五共和国之最,表明了法政治多元化和后工业化治理时代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名不经传的邮递员贝藏什诺(Besancenot)和“工人斗争”运动候选人拉吉耶等托洛斯基派候选人获得10%的选民的支持。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首轮投票中极右翼政*民阵线主席勒庞获得的的选票,与现任总统希拉克只差两个多百分点,在当时法国社会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地震”。选举结果一公布,整个法国社会群情振奋,人人高唱着《马赛曲》走上街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拯救共和国。但从极右抬头可以发现,选民有病乱投医,是对若斯潘社会党政府忽略治安、高失业率等现实问题的惩罚;最后,法国政治文化呼唤政治强人。同所有欧洲福利经济国家一样,法国的种种社会问题呼唤着一位像戴高乐那样的政治家来解决,但由于法国政治人物自身的丑闻不断,公信力不够,加上没有明确的政纲,老百姓将政治看得可有可无,影响了决策的可信性。尖刻的财经部伯盖司长认为,与市场经济理念不同的是,法国的政治还未达到像经济竞争那样的白热化。应该让那些落选者像商海中的企业那样走向破产,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参与各种竞争,去兜售他们那些被抛弃了的主张。
  

桀倔不傲的法兰西(5)
实事求是的讲,围绕法国社会的改革左右政府都做了不少工作,但相比之下,右派要包袱轻些,希拉克起用拉法兰,目的就是通过以务实著称的拉法兰重造法国。然后,拉法兰改革步履艰难,有许多法国特殊政治文化原因,也由刚性化的既得利益,也有管理体制的问题。许多法国人对我说,法国不是政治家统治,而是公务员专政。在法国立法机构国民议会的554议席中,三分之二是公务员背景。因此,不仅执行国家政治意愿的是公务员,搞政治的也是公务员。让公务员来改革公务员体制,仍是一种理想化的体制内革命,收效甚微在所难免。与英美体制相比,法国强化公务员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做法,虽然有利于国家稳定和政策连续,但也造成官僚主义和缺乏进取心的体制性弊端。70年代,佩雷菲特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法国病》(又译《官僚主义的弊病》),在法国社会引起震动。此书当时就对法国过分依赖集权于巴黎的教条主义式的官僚机构来治理国家提出了警告。最近几年,法国社会对培养精英政治的“国立行政学院”(L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的批评越来越尖锐,一些国民议会议员公开上书总理要取消该学校。欧盟委员会前负责统一货币事务的委员德西尔基(YvesThibaut de Silguy),也就是当时启动欧元的那位“欧元先生”,作为前校友,他被政府责成起草一份有关“国立行政学院”在今天法国社会作用和前途的报告。在法国企业运动协会欢送吴大使的宴会上,我问他报告的结论是什么。德西尔尔基丝毫不犹豫地答道:“立即解散国立行政学院,越快越好!”
  诚然,与世界各国一样,法国无疑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勒庞现象”为人们拉响了警钟。然而,我们是否就此可以断言法国在走向衰落呢?苛刻的法国知识分子是如此批评政府的。对于这样的言论,不了解情况的读者朋友很可能以为法国在衰退,法国和老欧洲将在国际社会的地平线上慢慢远去。其实,平心静气地想,有关法国衰落的议论并不起源于今天,从拿破仑滑铁卢战败以来,历史上法国知识界对法国前途的批评不绝于耳。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夏多布里昂、司汤达等法国作家的著作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如同代沟一样,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但是,法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不管财富的分配方式如何,法国从未像今天那样富有过。
  2004年1月,法全国6170万居民,国泰民安,男性活到756岁,女性 829岁 。他们每月最低工资1090欧元,每小时工资7块1毛9欧分。在上班的人中,做职员的占三成,工人二成半,中介行业二成,干部与其他脑力劳动者占一成,而手工业者、商人、企业主远不到一成(仅占就业人口的),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经营者更少,仅为,也就是说,仅为的农业就业人口解决了全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可见法国农业生产力之高。按收入看,职工一年平均工资 20440欧元,自由职业者年收入 70126 欧元,干部 39360欧元,技术人员21190欧元,农业工人 21114欧元,技术工人14960欧元,职员14850。此外,只要你上班,就能每年享受5星期带薪假期,因此,七成的上班族要外出度假。2003年,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5510亿欧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交通、如核能、军工、电子技术、从大亚湾到岭澳、中法核能合作15年之久,双方合建的四个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多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为法中技术人员正在做技术交流。(2003年9月)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医药、能源开发、电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制药和银行、保险、旅游及传统的奢侈品业等国际上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想,先不谈法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列车和飞机、拥有世界最好的核能技术和世界一流的卫生和社保系统,仅教育开支一项就达千亿欧元以上, 相当于其GDP的7%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四成。据经合组织统计,法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达30%,高于德、英等国。我在前面讲过,法国科研经费几乎占GDP的3%,拥有33万人的科研队伍,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是意大利的倍,英国的倍。根据我国家专利局2002年的统计,在国外职务、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受理量中,法国是仅次于美、日、德的第四大国家。所谓职务发明,就是上班时间,利用单位所在科研设备的发明。在2002年全球26万多起专利申请存量中,法国占4%,为11146件。在所有非职务发明中,法国占,仅在2002年一年就占当年非职务发明,为249件。不为国人所知的是,正是由于法国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经济活力的国家,它还是世界上第四大接受外资的国家。截止2002年, 约有16000家外国企业在法投资,在法外国管理人员达13万人,占企业员工总数的8%。需要指出的是,法国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外资,并不是靠转让土地或出让市场的方法,而是由于其发达的研发体制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最近,拉法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投资促进的政策,简化各种手续,效果十分明显,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赞扬。如今,在法国创业非常容易,一年约有20多万个公司诞生。法国甚至还有一天就能办好公司的政策。此外,一人公司等灵活的投资公司也层出不穷。
   。 想看书来

桀倔不傲的法兰西(6)
我想,相当于1%世界人口的法国,给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5%,法国是否衰落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再将法国一年仅工作1587小时作为考量,再看一下法国在教育和研发上的投资,法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也就不言而喻。面对全球化,法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已越来越大。10年前,法国大学里外国学生比率很少,现已达到10%以上,有些大学的实验室甚至高达30%。过去中国学生来法留学很少,现在一年就有5000—6000学生来法学习。我曾多次听到过前外长德维尔潘等法国领导说过,要努力使法国再次成为世界知识分子的“灯塔国家”和培养各国精英的摇篮。法国人素有抱怨的习惯,好批评、爱挑剔成了一种民族文化。这种忧患意识,盛世危言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意识,法国不可能,也不应该衰落。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总理拉法兰本人就是法国为数极少不是“国立行政学院”出身的总理,他长期做地方和企业的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锐意推进改革,希望通过鼓励竞争、降低劳动力成本、激励创办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等,使法国经济再现活力。我想,虽然改革要得罪一部分选民,2004年的法国地方选举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改革是必须的,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总理府的朋友明确告诉我,拉法兰总理将改革为己任,不管困难多大,推进改革的决心不变。我想,只要政策得当,人民支持,法国的经济改革一定会成功的。其实,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改革轨迹。〖〗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法兰西印象 第5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法两国心目中的对方(1)
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
  19世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说过:“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的确,从许多方面看,中法两国是有惊人的相似性。首先,在文化上,中法两个民族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2000多年来,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摇篮,对亚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历史虽然没有中国长,但从中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中心,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上很少像中法两个民族那样给人类贡献出如此众多的思想家、文学家、发明家,更不用说两国给世界带来了顶级的烹调艺术。当一个中国人和法国人见面时,他们可以纵论世界文化,也可以大谈生活艺术。法国人爱吃喝,中国人离不开吃喝,就餐桌上的话题就可以讲三天三夜。中国人喜欢开玩笑,法国人也一样,玩笑没有边。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法国喜欢群众节日,尤其是法国式的庙会,各种露天市场川流不息。来到中国的法国人常常对中国街头行人走路不看红绿灯,骑自行车者横穿马路印象深刻,而到法国的中国人常常发现,法国人反对循规蹈矩,在大街上随意穿行者也随处可见。因此,两国老百姓都给人有点随意的印象,体现在行为模式上就是灵活变通的处事方法。在法国,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被称之为“D系统”,D是法文débrouiller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意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法国人常说,如果从门里进不去,就从窗户外跳进去。
  其次,从国家治理的政治模式看,中法两国都是奉行国家至上政策的中央集权政府,治国理念相同。在使馆工作期间,所有来法访问的中国代表团均对法国的行政模式兴趣浓郁,认为法国经济运营方式及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独特管理对我国借鉴意义较大。朋友们还发现,作为中央集权传统的象征,同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与巴黎,其结构和布局也有众多相似之处。两城的帝王之派头,宫殿气势之宏伟,在世界其他城市中仅见。此外,中法两国在民族统一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无论是法国的科西嘉,还是中国的台湾问题,两国政府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最后,从民族性格方面看,中法两国的民族自尊心极强,珍视其光辉的过去,骨子里都有那么一丁点自傲。中国的老祖将自己比作“中原帝国”,将皇帝叫“天子”,法国人则将自己视为“世界的肚脐眼”,天下最好的国家是法国,最聪明的人是法国人。中国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鸦片战争前,中国的GDP曾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其国力堪称名副其实的中央帝国。但鸦片战争后,中国急剧衰落,成为西方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踏上民族振兴之路。但由于经济底子太薄和强大的人口压力,其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从法国方面看,法国在16世纪便成为欧洲强国,拿破仑曾横扫欧洲,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但二战后,法国国力式微,被迫沦为二流国家,因此,恢复大国地位一直是法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尽管中法在国际舞台上表现的形式不一,两国老百姓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某种程度的大国梦情结。法国人似乎更张扬些,中国人更含蓄,更韬光养晦些,但他们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理念是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