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15岁考上清华大学: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

第18部分

15岁考上清华大学:快乐女孩成长笔记-第18部分

小说: 15岁考上清华大学: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涵养,要能忍耐。
  这的确很难做得到。比如前面讲过,南南三岁半时跟我去大连,丢了,终于找到后,我怎么也忍不住,劈头就打了她一耳光;去内蒙古海拉尔,南南和一个大哥哥闹崩了,我也是狠狠教训了南南一顿。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南南并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哪里错了。后来我不得不再次找机会专门平心静气地跟她谈心,南南的思想问题才慢慢得以解决。因此,我们认为,单纯的严厉并不好,但单纯的和善也许效果也不佳,最好是两者结合起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3)
在家里,我和南南爸爸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多数情况下,爸爸比较严厉,有时候南南做错了事,爸爸会板起面孔凶她,甚至扯起嗓门吼她,吓得南南不敢作声。爸爸从未打过南南,但南南很畏惧爸爸的威严,每到爸爸生气,南南就吓得大气不敢出,常常是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就是不敢哭出来,只好乖乖地听从爸爸的指令。我在旁边看到,觉得南南好可怜,不过,这时候,我一般不会去帮着南南说话,不会去埋怨爸爸;也不会落井下石,趁机指责南南。我一般不作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这给南南一个讯号:自己确实做错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南南不会有恃无恐,不思悔改;也不会使南南觉得,爸爸训她训错了,找妈妈做靠山。等事件过后,我再找机会跟南南谈,刚才错在哪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使南南真正认识到错误,而又不致于让她太难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统一思想,不能一个让孩子这样,一个让孩子那样,更不能你认为这样对,他认为这样不对,或者家长中的一方联合孩子与另一方作对。这种情况在有老人共同生活的家庭里更容易发生,父母教育孩子,老人总会护着孙辈。不仅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明白是非曲直,也容易使孩子助长与大人作对的“歪风”。
  不过,南南一直不怕我。尽管我也训过她,并且有时还十分严厉地训过她,甚至还打过她几次,但南南就是不怕我;爸爸从未打过南南,可南南就怕爸爸那种威严,只要爸爸一生气,南南就大气不敢出。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爸爸对南南还是很和善的,是个慈祥的父亲。特别是每当南南学习上有了进步,两人在一起攻克了数学难题,爸爸会对南南大加赞赏和鼓励。不过,爸爸一般不会跟南南没大没小地疯闹,也不会许诺什么,但南南很敬佩爸爸,也很信任爸爸。
  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严厉,使孩子不得不敬而远之,有什么心里话都不愿跟家长说。本来有很好的想法,但在父母的威严面前,被吓回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心里太受压抑,自信心不强,处处小心谨慎。
  也有些家长对孩子又太顺从,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如果做错了事,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既不纠正,也不讲明道理,使孩子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不管是严厉,还是和善,都要对孩子讲明道理,这至关重要。
   。。

后记(1)
由于没有整块的时间,这本并不太厚的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同时,由于一开始女儿坚决反对写,至今也并不太同意,因此,我也没什么写作的动力。
  但是,许多朋友听说我们要写这本书,都认为很好,有的多次问我何时写完。他们希望越快越好,使他们能早点看到,早点用到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的甚至说,你写一段就给我们发电子邮件过来,我们好尽早照着做。有的还开玩笑说,你要是出书晚了,我们孩子长大了,就学不到了。正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和鼓励,才使我得以写完本书。
  女儿反对写这本书,主要是担心把她过分“吹嘘”,给她树碑立传。她认为自己还不是太成功,与有的同学比起来,也不是最好的。为此,我在本书里只好用她自己起的化名(南南),请读者见谅。
  女儿是误解了。有个别朋友听说我要写这本书也有相同的误解。在此,有必要向女儿和个别朋友作一个解释,同时说明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其实,我写这本书,并不是想吹嘘自己的女儿有多么优秀,多么聪明,多么了不起,应该说,我基本没有这样的炫耀的成份。到现在,我和南南爸爸也不认为女儿就已很成功了,她今后能不能成才,成大才还是成小才,还靠她今后的努力。女儿能够在这么小的年龄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我们觉得她只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只能说她站到了较高的起点上。只能说明,我们前期对她的启蒙教育是较为成功的。我们不希望她像有的所谓“天才”一样,早早成名,却也早早夭折。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把她从一只“丑小丫”或“小毛鸡”变成了一只能够振翅高飞的凤凰,至于她今后能飞多高、飞多远,就要看她的造化了,看她自己怎么努力了。她今后的路还很长。
  我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想以我们的切身体会,告诉年轻的或已届中年的家长,以及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还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大多数孩子是可以培养得很好的,关键是要教育得法。因此,在写作中,我完全用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实实在在的实例,用的几乎完全是白描式的笔法,一如我平常工作中所用的新闻写作的笔法,纪实性的记录,实事求是,客观地叙述,完全没有任何夸张和不实的成份,更没有丝毫编造。我想通过我们的具体实践,和有些孩子的成长作一些比较,得到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能让其他家长和孩子得到一些启示。
  说实在的,过去我们对女儿的教育并没作过什么总结,甚至也很少思考。直到女儿14岁时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605分,许多人开始觉得我们对女儿的教育很成功,要我们介绍经验。渐渐地,我们觉得,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子女的成长感兴趣。我对此有很深切的感受:多次出差或外出采访,凡是有几个人聚集的场合,只要有人问起我孩子多大、上几年级,我如实告诉他们,并谈及教育方法,结果周围的人全都竖起耳朵听,并频频发问。当时我只有38、39岁,作为一个较为年轻的妈妈,就有了上清华大学的女儿,这很让一些父母羡慕不已,也增添了他们的好奇。
  后来我们渐渐意识到,我们的确很幸运,因为女儿的成长总体说来一是相当省心,二是相当省钱。女儿免去了小学考初中,省掉了初中考高中,而直接进入了重点中学,最后又进入了国内的好大学;女儿的教育可以说没有花一分冤枉钱:既没上过贵族学校,也没请过家教,更没花高价择校。而我们身边有不少同事、朋友为了孩子上个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每次都要花费数万元……幼儿园3万,小学5万,初中3万,高中3万,甚至8—10万,有的没考上大学,还要花3、5万。如果每次都择校,加起来就是10多万元甚至20万元了。而且,说实在的,花了这些钱未必就真管用,有的孩子成绩照样不好。
  我们女儿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就近入学,从来没有择校。当然,好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但我们当时没这个条件,一是没钱,二是麻烦,若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好学校上学,早晚接送都是大问题。同时,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关系。现在,看到周围许多同事、朋友,整天为孩子的学业操心,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找门子,托关系,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巴不得人家收下他的择校费,我们觉得,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他们的挚诚确实令人感动,但他们太累了,不值得。每每想到这一点,我们就很欣慰,我们几乎没有为此操过一点心。此外,由于女儿锻炼得好,也没得过什么大病,从没住过医院,不像有的家长,就怕半夜孩子发高烧,跑医院。前面讲过,南南的眼睛没有问题,省却了许多烦恼;而且南南的牙齿没得过蛀牙,也没有因为异形而校正。因此,我们觉得把女儿养大,送进清华,没有费太多心思,挺轻松的。这样说来,我们还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后记(2)
其实,学校好是一个方面,关键要孩子肯学、爱学。我们家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培养了孩子爱学习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别的家长和孩子,我们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俗话说三岁看大,确实,从小养成的爱学习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终身,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好胜心。
  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我们的女儿天资较高,是超常儿童,自己的孩子是一般人,比不了,自然也就学不了。其实,所谓的天才,大都是后天培养的,如果启蒙不好,再好的天才也会被埋没,天才的天资得不到挖掘,也将沦为庸才。
  也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再怎么教,都不喜欢认字、读书;或说,让他(她)玩够了,他也累了,困了,学不进了;还有的说,我们家的男孩不比你们的女孩,要淘气很多,更坐不住,谈何学习!其实,我们觉得,这有个方法问题。也许是家长太着急,非要孩子学什么,或者定个什么目标,达不到就很恼火,甚至打骂孩子。
  我们认为,教孩子要慢慢来,同时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不要在他(她)累、困、乏的时候教,跟他讲道理、培养好习惯也一样。在他感兴趣的时候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并把道理(原理)讲透。许多情况下,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跟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就可不经意地教给他一些东西,慢慢积累,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了许多东西。并非一定要正襟危坐才能教和学。在此,我们希望家长们结合自身情况综合理解书中所谈及的方法,不要盲目套用。
  我们愿意把我们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如果这本书使家长、老师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教育有一点点启示作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将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也欢迎家长、老师和读者同我们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联系方法:E…mail:jialing@
  本书有关少儿班的章节,得到北京八中少儿班、特别是王竹颖老师的大力支持,相关照片也由少儿班提供,在此向王老师和北京八中致谢!
  彭嘉陵
  2005/9/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南感想(代后记)
这篇后记很难写。可能是因为它需要我提取回忆,还要求归纳总结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我并不太具备,就随便写点感受吧。
  “超常教育”现在成了个热门话题,当然社会上的评论和它刚产生时一样,褒贬不一。可喜的是,褒扬和认可的一面似乎在逐渐增多。从我的角度来讲,应该算是它的受益者,当然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比大多数人少上了两年学,而是幸运地在某个时段内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已。我想这个事实已经能构成这本书产生的理由。因为我的理解是,虽然不可能对每个人因材施教,但在一定范围和规模上,具有可选择的教育模式却是教育成熟化的标志。我想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的妈妈才不辞辛劳地坚持了三年把这本书完成,因为它的目的既不是吹捧某种教育,也不是一味夸赞自己的女儿,而是比较客观地介绍一种教育模式,可以算是一种信息共享吧。
  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而不可复制的,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方面。不过依我看,本书的侧重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早期,如何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个兴趣是各方面的,而且应该是比较自发的而非强加的;二是在学龄期间,家庭教育如何配合、补充学校的教育。就这两点来说,有很多地方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讨论。
  我的成长过程,如同书名所说,大体上来说是快乐的。因此我觉得,我更大程度上是“快乐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我感觉到学习快乐,我从小就喜欢学习;因为感觉到快乐,我在许多时候觉得生活得幸福。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从小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几乎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我很少被强迫去做某一件事。从这点来说,我可能比许多孩子幸福。此外,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爸爸,总是竭尽全力抽时间陪我学习。爸爸给我念艰深的奥数题的情景,至今让我回想但起来,都觉得温馨和感动。爸爸给了我赶超别人的力量。即使是那段“打数学翻身仗”的艰难时光,我也觉得挺快乐的,特别是当我在爸爸的陪伴下一次次地解答对了奥数难题的时候。
  前一阵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还说起,我的人生理想并没有多么远大,只是希望过快乐的生活。我并不认为这浅薄,然而快乐的含义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千差万别:小时候每天放学可以玩一阵子就是快乐;中学的时候由于对英语的兴趣,听听英语磁带也很快乐;现在的我,可以没有烦心事地看一下午的书或赢一场球赛,就是快乐;我也时常想起未来,我猜想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件作品的问世也一定会给我快乐感。因此我想,本书的意义在于,在目前中国的教育背景下,在大多数学生、家长质疑孩子“快乐成长”的可能性的时候,分享一种观点,提供一种思路——即使有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孩子也可以快乐地成长。
  本书终于即将付梓,我的妈妈当然是最辛苦的。我觉得如果书中的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的话,将是她最大的欣慰。
  南南
  2006年3月27日
  

作者简介
彭嘉陵
  1962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现就职于人民日报经济部,高级记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