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农历养生法 >

第28部分

中国农历养生法-第28部分

小说: 中国农历养生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季要“神藏于内”(7)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黑色食品除其中所含三大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外,还含有特别重要物质——黑色素。黑色素能清除体内不断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胆固醇,抗肿瘤;黑色素对性功能有促进作用。
  采用“吹”字音吐纳法护肾
  要在冬季护养人体的肾,还可以用发“吹”字音吐纳法来进行养护。即用鼻子缓慢的深吸气,用口发出“吹”字音呼出。先大吹30遍,然后再细吹10遍,这样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如果有腰膝冷痛、耳鸣、烦热的话,也可以用此法进行治疗。
  防治冻疮有妙法
  冻疮主要是寒冷(10℃以下,冰点以上)长时间作用于皮肤所致,受冻后皮下动脉血管收缩,久而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组织营养不良,甚至发生组织坏死。《诸病原候论》上记载:“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壅涩……便成冻疮。”
  中医学认为,冻疮患者身体多为阳虚,加上冬季不注意保暖,寒邪外袭,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冻疮反复发生。冻疮常发生于暴露或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如手指、手背、颜面部、脚趾、足背、足缘、足跟、鼻尖及耳廓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痒痛的症状,个别严重者可能起水疱,甚至坏死。冻疮多发生于体质相对较弱的人身上,有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严重疲劳或贫血者发病率更高。此外,长时间接触冷水和工作环境潮湿者,也易患冻疮。换句话说,冻疮虽然只是一种物理性皮肤病,但其发病却和体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关。
  那么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如何预防冻疮呢?
  注意保暖:冬季气候寒冷,要及时增添衣服,必要时外出戴口罩,防止冷风刺激。要注意对身体的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身体耐寒力。运动可以加速气血运行,提高抗寒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对冻疮的防治很有帮助。在寒冷环境中作业和接触冷水的人要适当增加手脚的活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避免久坐或久站。
  调节起居: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衣服鞋袜保持宽松干燥,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机体热量散失更快,这也是手足多汗的人更容易患冻疮的原因。从室外返回时,切忌立即烘火取暖,应先慢慢活动一下手足,然后再取暖,否则冻处易溃烂。受冻后皮肤瘙痒时,不可用手抓,否则易使表皮破溃感染。
  合理饮食:适当选择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平时要多吃富含烟酸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这类食物能扩张末梢血管。此外在冬季还可以适当多吃些牛肉、羊肉等温阳散寒的食物,以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不幸已经发生冻疮,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按摩法:因为按摩能促进手脚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使血不淤滞,从而加速痊愈。具体做法是:①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摩擦共15~20次(一左一右为一次);②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擦15~20次,然后右腿同样做15~20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冬季要“神藏于内”(8)
食物外敷法:生姜15克,辣椒15克,白萝卜30克,水煎洗患处;鲜山药捣烂,涂擦于患处,干即更换;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用醋煮热,趁热湿熬患处,每日3次;以上办法是用于冻疮初起时。
  若是冻疮溃烂,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每日2~3次;蜂蜜60克,加入猪油15克,调匀成膏,涂敷患处,每日2~3次。
  热洗患处:把一钱黑胡椒研成粉末后,加水适量煎煮,然后趁热洗患处。
  局部加热法:冻疮初起时,可用电吹风直接吹患处,使其局部加热,每次5~10分钟,吹3次后冻疮即见好转。涂上冻疮膏后用纱布包好,再用电吹风向患处加热,可加速冻疮的治愈。
  外用药法:可用“十滴水”外擦冻疮部,每天数次,对于冻疮未溃破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如果冻疮面积较大较严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感染,使病情恶化。
  嘴唇干裂的防治
  冬季常在室外工作的人,口周围及嘴唇会出现干裂,或者少量出血,医学上称之为口角炎。发生的原因是由嘴唇组织的特殊性引起的。因嘴唇小半部是皮肤,大半部是黏膜组织,而黏膜的柔韧性不如皮肤,加上又很薄,所以一干就容易裂开;此外,每天嘴唇与水打交道很多,个别人还有爱舔嘴唇的习惯,水分蒸发,局部湿度就会降低,加上冬季气候干燥,故嘴唇就很容易干裂。此外,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冬季新鲜蔬菜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而嘴唇粘膜细胞的健康与维生素关系密切。要多吃新鲜蔬菜,如油菜、小白菜、黄豆芽、白萝卜等;有嘴唇干裂病史者,应尽可能戴上口罩,以保持嘴唇的温度和湿度。
  手脚裂口的防治
  手脚干裂,在医学上称之为“手足皲裂”,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皮脂腺,经常分泌油脂,保持皮肤滋润、光滑、柔嫩,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而手掌、脚掌处却没有皮脂腺,不能分泌油脂,皮肤缺乏脂肪的滋润,手掌、脚掌的角质层(皮肤最表面的一层)又较厚,缺乏弹性,因而很容易干燥、粗糙、裂口。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
  除了上面这些生理上的原因外,手足皲裂还同外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手脚暴露于外界,容易受寒风侵袭,或因工作关系经常用碱性较强的皂类、洗涤剂等洗手、洗衣物,或经常接触能够溶解脂肪和吸收水分的物质,或因长期不断的机械摩擦、外伤等刺激,使皮肤逐渐变得肥厚、干燥和粗糙,失去固有的弹性和伸延性,当遇到机械性的损伤时,便容易发生裂伤。农民、水泥工人、渔民、牧民、洗染工人、炊事员和户外工作者易患手足皲裂症,称为“职业性皮肤症”。
  另外,手足皲裂也可能是某些皮肤病的症状,如鱼鳞病、皲裂性湿疹、角化干燥型手足癣、绝经期角化病、对称性掌跖角化病等患者,都可有手足皲裂现象,称为症状性掌跖角化症。
  预防手足皲裂一是要经常注意保护皮肤,冬季外出或在室外工作,应穿戴厚暖的鞋袜和手套;二是要尽可能减少洗手次数,洗手后要及时擦干并涂擦无刺激性的液性油脂或护肤膏,如凡士林、羊毛脂、鱼肝油膏、硅霜、植物油类或市售护肤油膏、油包水剂型的乳、霜、膏等;三是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潮湿或有刺激性的物品时,应事先涂擦上述油膏,以保护皮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冬季要“神藏于内”(9)
对已发生的手足皲裂,可以使用中药10~20%白及膏、紫草油膏、甘草红花油搽剂(红花油15毫升,青黛5克,甘油50毫升,白酒或75%酒精30毫升调匀)外擦。同时,小剂量长时间(3~6个月)服用维生素A,也可使手脚皮肤逐渐恢复正常。
  皮肤瘙痒症的防治
  冬天气候寒冷,机体为防止体温的散发,皮肤及皮下的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加上气候干燥,寒气侵袭,因而使皮肤会更加干燥粗糙,而常引起皮肤发痒,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有些人在冬天里洗澡换衣的次数减少了,皮肤和内衣上的污垢增多了,增多的污垢不仅刺激皮肤,还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从而引起皮肤瘙痒。原因之三是冬天如穿过紧的毛织品和尼龙之类的内衣,接触皮肤时,也会导致皮肤痒感。在搞清皮肤瘙痒的原因时,就不难找出预防的措施。
  一是内衣裤要清洁、柔软、宽松、舒适,最好是纯棉织品。冬季使用电热毯取暖时,温度不可太高,使用时间不要过长。
  二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和豆制品。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物,不饮浓茶、咖啡,戒除烟酒。
  三是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浸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洗后最好擦些润肤霜。
  四是忌用手用力搔抓皮肤。皮肤干燥者可日服三次鱼肝油丸,每次一粒。
  五要局部用药,鱼肝油软膏、尿素软膏等皆可选用。
  冬日话说关节炎
  随着天气日渐转冷,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常见的关节炎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其中以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也称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是风湿病的一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寒腿”,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骨性关节炎可以在任何关节发病,好发于指间关节、髋、膝和脊柱,可以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原发性骨关节炎预后一般良好。如手的骨关节炎一般只发生中度疼痛,很少影响功能,但对于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却容易发生活动受限甚至致残。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发热和疼痛等。与骨关节炎不同的是,该病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如今不少爱美女性宁要风度不要温度,天凉也不懂得添衣并给关节保暖,结果患上关节炎。宅男宅女们久坐吹空调、平日里既抽烟又喝酒,饮食不加节制,致使年纪轻轻关节就出了毛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关节炎患者趋向年轻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关节炎的“侵袭”呢?
  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呆在寒冷环境里,避免全身和关节部位的保暖尤其是病变部位要特别加强保护。爱美女性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关节炎患者可以每天对病变部位进行1~2次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水温一般保持在50~70℃,每次热敷15~30分钟。注意在急性期(红肿期)应禁用,因为热敷虽然当时感觉挺舒服,但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饮食应注意补钙: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要控制蛋白质、胆固醇的摄入量,少饮酒。
  适量运动:运动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使病变部位血运得以改善,减轻关节疼痛症状。因此,关节炎患者冬季应经常到户外参加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但运动强度及时间应适量,因为运动过度反而会造成关节的磨损,关节长时间劳损,也有可能造成关节疼痛的发生。
  此外,还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避免因这些疾病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加重。
  

冬季谨防心脏病
这里所说心脏病,主要是就最常见的冠心病而言。所谓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范畴,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究其病因病机,或年老体弱、久病而致心阳不足、心血虚少、心失所养;或阴寒凝滞痹阻胸阳,络脉不通;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酒酪;或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痰浊内生,痹阻脉络;或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淤阻,均导致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因此,调养心气、疏通络脉为其主要原则。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加上血管本身严重粥样硬化导致内在损伤,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因而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冬季心脏病突发事件要比其他季节高出2~3倍。因此,在冬季,老年人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加强防范。
  那么在寒冷冬季,心脏病患者如何能安然过冬呢?
  自我监控:天气转冷之前,应进行一次正规体检,总体评估身体情况和疾病危险程度,内容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等,评价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情况。
  保暖防寒:“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出入时要随时添加衣服,不可嫌麻烦,还要注意手足不要受冻,因为四肢受冻可反射性地使血管收缩,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避免用冷水洗脸和泡脚,以减少对血管的急剧刺激。注意防寒保暖,寒温适宜,以护心阳。
  合理膳食:冬天热量散失快,应注意多吃些热量高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鱼类和鸡蛋等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饮食过度,特别是晚餐过饱,对心脏病患者也不利。冬季也要多吃一些水果、新鲜蔬菜,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并保持肠胃顺畅而防止便秘耗伤心气。
  适当锻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坚持动静适度,以使经脉畅通,但应避免劳累过度。
  心态良好:《黄帝内经》曰:“喜伤心,恐胜喜。”中老年患者应该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态,不要大喜过望,也不要狂妄自大。《内经》中还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对于心脏病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非常重要。
  同时提醒广大心脏病朋友应随身携带常备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以备不时之需。
  只要心脏病人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定能益寿延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