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策划中国 >

第10部分

策划中国-第10部分

小说: 策划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亿,却在三年中投资了三个项目。甲的单位成本回报率再高,其最后的收入也无法与乙相提并论,并且乙投资了三个项目,其企业规模也保持同步增长。

五、小商贩算回报率,大富豪算利用率(3)
甲掐算的就是回报率,乙规划的就是资金的利用率。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只有小商小贩才去扳着指头换算单位成本的回报率,这属于“儿科级别”。大老板只考虑资金链如何构建,那些回报率之类的事情,是下面的经理人去做的,这才是“高等数学”。
  【整体分拆盈利法】
  房地产界存在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项目从开发到完成,相对也比较顺畅,但是最后一核算,却发现并没有赚到什么利润?让开发商百思不得其解。类似这种现象,在房地产界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不仅在房地产界出现,在其它行业同样存在。
  周帆在辽宁就碰到这么一个开发商,从最初的拿地,到最后关头的销售,中间没有出现什么波折,可核算利润时,却没有赚到钱,事实就摆在面前。
  针对这种现象,周帆大师做了一番研究,最后发现是利润核算模式与管理控制上面出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帆研究出了一种盈利模式理论,叫“整体分拆盈利法”:
  时下流行的利润核算模式,就是先确定一个项目需要投资多少钱,然后做一个大体上的利润测算,先预估所有成本,然后预测一个销售均价,将总销售收入减去投资成本,再除以100,就得出了盈利率是多少。这种盈利测算是一杆子捅到底,周帆给了一个名词:模糊测算法,或者叫笼统测算法。这种测算法的最大弊端是缺乏控制,也就是无控制测算,所谓无控制测算,周帆的解释是没有盈利保障措施,也就是没有导入控制体系,这就难免会出现销售不错,但却无盈利的所谓“怪事”。
  周帆的“整体分拆盈利法”就导入了控制体系,所谓整体,就是把一个项目的所有环节相加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拆就是将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项目,将每一个环节上升到产品的层面,导入营销意识,模拟销售产品,以此来控制成本,保障利润的顺利实现。
  举例如下:
  比如拿地这个环节,在拿地的时候,就将这个环节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或者产品,并且要确保这个“项目/产品”的投入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假如有一块地,每亩的价格是100万元,这时开发商就要做这样一个模拟测算:如果拿下这块地,每亩110万再卖给自己,自己会不会要?如果自己不会要,那每亩105万元会不会要?如果也不会要,说明这块地的价格有点偏高,拿地个环节,也就是上面说的“项目(产品)”的投入成本高。如果每亩110万元自己仍然会要,甚至提到每亩120万,自己仍然会要这块地,那么说明这块地成本较低,这个“项目/产品”是赚钱的,有较高利润空间,可以大胆地拿下这块地。
  其它环节,依此类推。如策划、规划设计、建筑安装、销售代理、广告宣传、物业管理等,把每一个环节都看成是一个单独的产品,确保每一个环节(产品)都是盈利的,这样最终就肯定是盈利的。
  根据经济学原理,局部优化不等于结果优化。但是每个局部都优化了,结果就是优化的。
  

六、合理残废就是健全(1)
★合理残缺就是竞争力,房地产开发要画国画而不是画油画,该空的地方就要空着,不能填满它,想要照顾到每一方面,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即使照顾到了,整体素质就会大幅下降。
  ★优势不一定要全部利用,只利用好价值最大的优势就可以了。找到最亮的那颗星,包装好她,让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射出几百倍的光芒,成为人们目光的第一落脚点。
  在房地产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开发商在投资开发项目时,追求项目业态的多元化组合,并以此作为项目的竞争能力之一。在向人介绍项目时,总是以炫耀的口气告诉对方,我这项目有什么,还有什么,又有什么。
  这是典型的贪多求大心态,小家意识。
  在这类开发商的心目中,认为多和大才是优势。
  2003年,只要你进入东莞市,你就发现,在东莞的主要街头和路边都树起了一块醒目的大型广告牌,广告上有一幅美丽的巩俐图像,旁边有一行字:星河传说。
  星河传说占地面积1200亩,是当时东莞城区的大盘。其广告投放较为密集,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成了当时东莞的“明星楼盘”,东莞人几乎无人不知。王志纲是该项目投资商联华国际集团的顾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呢?
  是个融住宅、商业、办公楼、文化城于一体的综合性的项目。
  廖老板在与周大师的一次交谈中,就告诉周大师,他这项目在东莞是第一个将豪宅、CEO官邸、高级商业、豪华写字楼以及影视文化城有机融为一体的项目,对项目前景十分看好,等着听周帆大师的赞美或者认同,未曾想到的是,周帆却提出了不同看法:要我来评价的话,星河传说是个四不像的项目,住宅区不像住宅区,商业城不像商业城,办公区不像办公区,文化城又不像个文化城。除了为项目找到一个综合性强的理由外,很难为项目找到一个有别于其它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因为专注于形态的组合,而削弱了项目里每一个单项形态的竞争能力。
  这就正如用一个圆柱体去攻击墙面,墙面的损伤程度不大,而如果改用一个圆锥体去攻击同样的墙面,那么墙面的损伤程度就很严重,甚至完全可能给凿出一个大洞来。
  被周帆不幸言中。该项目后来一度陷入瓶颈之中,直到去年才缓过气来。
  类似这样的项目,在全国无以计数,这主要是开发商和策划人走入了一个误区:把业态的多元化看成是竞争力。
  这和近些年来的城市流行的一种多中心病如出一辙,中国许多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打出多中心旗号,诸如什么文化中心、商贸中心、教育中心等等。一个城市,如果中心越多,等于没有中心,什么都想突出,反而什么都不突出。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俗语云:十八般武艺门门学,门门都不精。
  我曾经认识这么一个人,什么都会去简单了解一下,涉猎面较广,这人争强好胜,死要面子,平时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总认为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自信得过了头,变成自负了。他曾经在多家企业担任要职,但却在每一家企业都做不长,最长一年,小则半载一月就会走人,大多数时候是被炒鱿鱼。我后来给他做了一下总结,他失败就失败在太过争强好胜,在企业里,他总想平衡方方面面的关系,结果到头来,什么关系也平衡不了,反而鱼没吃着,惹了一身腥。

六、合理残废就是健全(2)
【房地产开发应该画国画而不是油画】
  针对项目业态的多元化组合现象,周帆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观点:合理的残缺就是健全,合理残缺就是竞争力。意思很明了,该缺的就要缺,不能去填满它,想要照顾到每一方面,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即使照顾到了,整体素质就会大幅下降。
  当年的万科,什么都做,王石曾戏称万科,除了国防,万科的预算与一个国家的预算差不多。万科在开始阶段,大做加法,不断进入新领域,增加新项目,后来万科发现,这样发展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又做减法,除了留下房地产外,其余所有项目一律砍掉。并且在房地产领域里,又专做住宅产业,万科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不仅在房地界,而且在各行业的影响力也大大加强。事实证明,万科的减法是对的。万科的这种做法,就是在产业结构上有效导入了“合理残缺就是健全”的理念。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述“合理残缺就是健全”的理念,周帆大师提出了一个“国画与油画”理论:做经营应该画国画而不是油画。
  油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色彩,不会有任何遗漏,以此比喻房地产开发中的项目业态多元化现象。国画的特点则是该空白的地方就空白,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就挥毫泼墨,重点渲染。
  当你去欣赏油画的时候,你的视线就会在画布的每一个地方游弋,布满的色彩分散你的注意力,而欣赏国画的时候,由于除了所画的对象外,全是空白,那么你的视线就不会受到干扰,而集中在画家所画的对象物上。
  同样的道理,一个项目业态多了或者一个城市的中心多了,就分散了公众注意力,单项业态会淹没在多业态之中而无法突出。开发商的精力也会分散到每一个业态中,由于每个业态都看好,就像一母生九子一样,手掌手背都是肉,不好偏向哪一方,自然就会均匀地削弱每一个单项业态的竞争优势。
  当我们翻开楼盘的宣传画册或者向开发商咨询楼盘特点时,我们发现或者听到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的配套非常齐全。
  对于开发商来说,配套是不可能齐全的,这是开发商对房地产配套设施的一种错误理解与认识。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配套定位。可能很多策划人和开发商都会发出疑问:配套也有定位吗?
  当开发一个住宅楼盘时,应该配置一些什么样的附属设施?当开发一个商用物业时,应该配置一些什么附属设施?当开发一个写字楼物业时,又应该配置一些什么附属设施呢?时下房地产附属设施,大都是由开发商自行想当然做出决定的,而并没有经过系统策划,有趣的是,众多的策划公司在策划一个楼盘时,也将配套设施忽略不计。开发商总认为配套设施越多越好,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一个令所有开发商十分头疼的问题:会所的经营全面亏损。开发商为了减轻负担,便将会所的亏损强加在业主头上。开发商不断给买家灌输“配套齐全”的观点,加上传媒跟着起哄鼓噪,误导了买家,使买家也错误地认为配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的,配套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路,要与你楼盘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应,要有特色才行。
  现在,房地产开发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配套高档化。尤其是大盘的开发更为普遍。比如在住宅小区里配套高星级酒店、星级娱乐城、文化城、图书馆、教育基地、商务写字楼等等。类似这些配套,越来越高档,酒店配套要达到五星级,甚至有人提出六星级概念,像五星级酒店、文化城、商务写字楼等,这些项目本身就是独立的产业,且不说重复建设的问题,仅就这些配套本身来说,要将其做好,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物、物力和财力,而据笔者所知,目前几乎95%以上的会所都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可面对这样一种困境,开发商依然兴致勃勃地将配套越做越大,向高档化大步迈进,这是一种十分危险也是十分让开发商头疼的问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六、合理残废就是健全(3)
当然,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和生活的方便性方面来说,配套设施一定要有,但并不是像许多开发商和策划人倡导的那样,要齐全和高档。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配套设施的设置也应该遵循合理的残缺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当大家都朝一个方向走的时候,如果你改变走向,那么你就从“人群”中独立出来了,你一个人就独自形成了一道景观。
  房地产开发,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该缺的要缺,关键是做出特色,突出主要功能——实用功能。这样才能形成不可复制的唯一卖点,也就是独特的竞争力。
  相反,盲目的健全是残废,盲目追求齐全,什么都想突出,反而什么都无法突出。就像写文章一样,什么都想照顾到,就会令整篇文章没有中心、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不会有读者。
  【优势不一定要全部利用:找到最亮的那颗星】
  现在许多城市,也犯了齐全这个毛病,不少的城市,打出“休闲中心”、“商务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等等,中国的城市都患有多中心症,而省会城市则基本上都患有“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四症,似乎一个省会城市不同时兼具这四个中心就枉称为省会城市了。
  一些三级城市,则动不动就打出什么“基地”、“总部”、“都”、“发祥地”、“胜地”之类的旗号。比如一个城市如果有一家在某个行业里堪称老大或者老二的企业,立即就会打出该行业基地的称号,假如是生产铝的大型企业,铝业基地、铝都、铝业总部之类的称谓就随便喊出来了。哪个城市有一座神庙,就成了“××发祥地”或者“××胜地。
  早些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改革开放后,除了保住了“政治中心”外,经济中心、交通中心都已经被其它城市给相继取代了,“文化中心”的牌子可能也快保不住了。所谓的中心,并不是可以依靠行政命令可以达到目的的,而要通过城市经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完成和巩固的。
  中心不能多,中心一多,就等于没有了中心,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城市的中心功能也是一样,有一个强势中心就足够了。〖插图5〗〖插图6〗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些世界级的城市,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威尼斯是世界水都,戛纳是电影之都,这些城市都是以某一方面的优势而闻名全球,并不是以多个优势而享誉世界的。
  日内瓦是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却成为国际会议中心,了解日内瓦的人都知道,日内瓦是一个国际型的花园城市,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美丽的日内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市内,公园星罗棋布,湖畔鲜花遍地,美不胜收。无论你住在日内瓦的哪一个角落,10分钟内你就可以步行到公园,开车2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渡假胜地、自然原始山区,在日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