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刑场1927 >

第9部分

大刑场1927-第9部分

小说: 大刑场192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完全没一点儿问题。郑校长对我可好啦,上回我没上晚课,被值班老师发现,她也……你那朋友的侄女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回头我就跟校长说去。”
  俞志铭找茶楼老板要纸笔,以正楷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苏秀容,十七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1)
从偏僻的山区来到这江南金粉地,千里行程,数不清的曲折。一路走来苏秀容已再不是那个在深宅里望着窗子发呆的乡村少女了,自她跨出苏家大门的刹那她就已经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山乡。她属于这里,她有信心,她会属于这里。
  或是,这里属于她。
  但眼前这位卫少爷仍然陌生。或者说,卫少爷对她的态度很陌生,由始至终,他都没朝她瞧上一眼。
  不过这不要紧,这不影响她对卫少爷心怀感激。起初她以为帮助她插班进入金陵女中的人是俞先生,但后来她知道真正帮上大忙的人物是卫少爷。诚如俞先生所言,卫少爷在金陵城里很有门路,只不过给金陵女中的校长打了个电话,这天大难事就办妥了。虽然卫少爷并不热情,她还是毕恭毕敬走到他跟前去。
  “您好卫少爷,谢谢您,卫少爷。”她朝他鞠躬。
  “唔。”卫少爷还是倚在软椅上,连眼皮也没抬。他的确有些不高兴,俞志铭带着这女子不合时宜地走进来,打断了他欣赏得兴味正浓的评弹。
  “为搭谢卫少爷此番鼎力相助,鄙人摆了点薄酒,请卫少赏光。”气氛有些尴尬,站在门口的苏德信也只好走了进来。
  “小事一桩,我也没出什么力,这就不必了罢。”卫楚恒还是半闭着眼睛。
  “楚恒……”俞志铭也觉得尴尬了。
  “行了志铭,我跟你说过,这是小事,不要张扬。”这几人玩车轮战,弄得卫楚恒是真有些不耐烦了。“你张扬出去,那普天下的人要进学校,都来找我,我可就得忙死了。这样罢,既然苏先生已经摆了酒,也别浪费,你们去找楚楚吧,她和这位苏小姐是同学,同学之间认识一下,吃吃饭,也算是增进友谊。”说到这里他的眼皮总算抬起了一点儿,从眼缝儿瞧出去,他瞧见了苏小姐。
  苏德信和俞志铭站在街头目送载着卫小姐和苏小姐的黄包车走远,这才回过头来。每个月的津贴不多,苏德信的宴席开得也并不隆重,不过礼轻情义重,卫小姐倒是兴高采烈,拉着苏小姐的手问长问短,这总算使他感觉到了欣慰。
  送走两位小姐,他们回到碧玉巷。
  “这个小俞,真是一点儿纪律也没有!”他们一踏入大门,里面就传来一个人的声音。碧玉巷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那是南京的组织机关。方书记背着手从屋子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正说着这句话,就看见俞志铭和苏德信走进来。不过他并未觉得尴尬,反倒理直气壮,皱眉道:“小俞,你明知道下午要开会的嘛……你这是上哪儿去啦?”
  虽然迟到者并不只有俞志铭一个,但方书记的眼睛只放在他一个人身上。
  俞志铭自己也不知道这怎么回事,打自来到南京的头一天,他就与这位方书记龃龉不断。
  南京工运书记方于才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出身,早年在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当童工,铁厂搬迁到上海他就随了来。而现在他已经被高薪聘进了西江铁器公司做了工头,与其他工头不同,他是受苦人出身,所以对治下工人特别同情,当共产党在这个厂开展共产主义基础教育吸收党员发展革命势力时,第一个就把目光瞄上了他。
  方于才没念多少书,就算经过了共产党著名学者兼理论家曲枫同志的亲自培训,就算曲大才子使出浑身本事将共产主义理论讲解得活龙活现通俗易懂,方书记对这场革命一定是共产主义的革命而不是其它什么的革命还是没能有多少透彻的理解。不过这不要紧,不妨碍他最后取得领导枫的信任而成为南京工运的领军人物。在曲枫看来,理论理解的透彻是能力问题,热情是否高涨是是态度问题,两者相较,态度更关键。方于才恰恰在关键问题上做得很好,为革命,他甚至把自己名字都作了些许修改。他名字里的“才”本来是发财的“财”,但参加革命总不能是为着发财是不是,革命需要人才而不是发财,于是他在入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只可惜他的工友们都不大识字,在这些人眼里,只要念起来没分别,哪个“才”都一样。

第三章(2)
所以方书记的革命态度是端正而积极的,革命对象也是分明的,他对俞志铭的看法也不是心存偏见,而纯是来自俞志铭那令人生疑的家庭背景。方于才认为,象俞少爷这种家里开着盐铺米店的资产阶级少爷也拎着脑袋来干革命,若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是另有所图。而同时,俞志铭的种种表现也在似乎在佐证着这一结论。远的不讲,就拿他这两天老是盘算着要介绍他那姓卫的朋友加入革命,那就很是荒唐。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为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这事业是随便拉个人就能加入的么。革命队伍需要纯洁。当然俞志铭的错误还不止这一点。前几天工会搞读书会,组织派他去外围放哨,他却溜到茶楼去喝茶,幸好保密工作做得好,巡捕警察没得知,这才没出事。但那是运气,运气可不是时常有的东西。事后方于才批评他,他非但不低头认错,反倒理直气壮地辩说茶楼坐得高看得远,本来就是放哨的好地方。这叫什么话,这是一个有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能说出来的话么,方于才要不是看在曲枫面子,单凭这件事,就已经给了俞志铭处分。
  “小张,你来说说前方的捷报。”大家最后还是上了阁楼坐下来,方于才还有些生气,把一张纸交给张雁林。
  “是,方书记。”张雁林坐在他旁边,他拿过这张纸粗看一眼,然后抬头道,“北伐革命军第四军在贺胜桥及汀泗桥接连打了两场胜仗,基本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从目前进军的情况看,三个月内我们应该能占领长江之南……”
  “三个月我们‘一定’能占领长江以南!”方于才听到这里又忍不住出声,纠正张雁林的同时他把话接着讲了下去。“同志们,咱们军队眼下在前线那是天天打胜仗,打得反动军阀狼……狼狈逃窜。革命马上就要成功了!”目前形势真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说起这个方于才就浑身带劲儿,所有不快包括俞志铭带来的闷气顿时飞去了九霄云外。“咱们要多多发展城里的工友,让大伙儿都来参加革命,在反动军阀屁股后面放把火。南京城是孙传芳的老窝子,反动势力大,前些日子又征工友去当兵,这可是让工友去充当炮灰的缺德事哪,我们哪能答应呢,哪能让工友受蒙蔽呢。所以咱们眼下的头一件任务就是要揭穿这孙子的把戏,让大伙儿都看清楚他的面目……当然这有,但谁让咱们是革命者嘛,革命者怎能被困难吓倒呢。我们要迎着困难上,把工作做得再深入些,进一步搞大规模的*罢课罢市,只有这样,才能发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革命队伍壮大了,才能让敌人明白到咱们工人是有力量的,是工农的力量推动着革命洪流载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
  “大伙儿知道打仗没兵不能成事,干革命没人怎么行呢?所以咱们还得想法子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队伍里来。同志们放开思想甩开膀子大干吧,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不要有顾虑,亲戚朋友可以,工友同学更好,多多益善嘛。笔厂和纸厂送来的汇报我看过了,不够,很不够哪。百十人的厂子才发展了五个,很不适应当前革命形势滔滔发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方于才打自头回进工人夜校从曲枫口中学到这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就深深印入心灵并成了他每会必说的口头禅,同时扩展出不同的版本。他说到这里端起茶盅喝了口水,嗓子得到滋润之后又继续讲革命形势,直到把眼下的大好形势讲得透透,在场众人都心潮澎湃了,才把目光投向坐在后面小凳子上的一名小伙子脸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3)
“小朱,你来说说,怎么你们面粉厂的工会用了半年都组织不起来,两次*也没人参加呢?”
  “这个……我……”小朱显然又内向又胆小,让他大庭广众之下多说一句话也是难事,现在当众被领导诘问,心慌意乱之下,有些辞不达意。
  “我……是……是我没把事办好……我……”
  “回头写份检讨。”方于才板着脸,果断作出处分。
  “哦。”小朱立刻低头认罪。
  “明天小朱把检讨交上来,大家再开个会,讨论面粉厂的问题。”显然方书记对小朱的表现与面粉厂工会的工作成绩同样不满意,只是一时没工夫深究,只好暂且放放再说。
  “今天的会就到这儿,现在散会……怎么小张,你有意见?”
  “是的,我有点意见,想谈一下。”
  方于才已经站起身子准备走了,坐在对面的张雁林突然阻住了他。其实张雁林受曲枫指派来南京,范围只在*,今天是扩大会议,他才过来参加。他一直沉默着静听各厂工会代表汇报情况并作好记录,直到会议临近结束。他觉得他有必要说几句。
  张雁林将笔帽仔细扣住笔尖再把记录本合拢,抬起头来朝大家笑笑道:“十分抱歉耽搁大家时间。刚才大家各自谈了各工厂的动员情况,看来大家的工作都做得不错,值得肯定。而面粉厂的工作未能很好开展起来,我认为责任并不全在小朱。据我所知,南京的面粉厂很多,但多是作坊小厂,生产规模小,技术单一,也就决定了各厂不可能有多少人员。这样的厂子在南京还很多,比如说毛笔厂、染布坊等等,要发展这类厂里的工友起来斗争,应该另辟蹊径。”
  方于才听到这里心里突然有些不快,心想这工运的事儿你又不管,怎么把水淌到这片河滩啦,但又不便公然表示反对,只好耐着性子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也谈不上什么好办法。”张雁林没觉察人家的心理变化,他只顾陈述自己的意见。“我想既然结症问题在于厂子规模太小,那我就该想法子使它们变大。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以行业为单位把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开展工作,比如说成立‘笔厂联合工会’或者‘面粉厂行业工会’什么的,以这招牌为龙头,也许效果会更好。”
  “嗯这建议不错。”这一建议竟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大家纷纷点头。“团结就是力量嘛……”
  “还有一点,我也想补充一下。”张雁林待大家点头完毕,接着又道,“刚才方书记说要多多发展党员壮大革命的队伍,这是对的,但并非没有前提。我党所发展的党员,是优秀忠诚的革命者,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也不是良莠不分,吸收党员更加不是拉人头。我们必须在对希望进步的青年进行考察,学识品行样样不能放松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教育,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吸纳。这一点牵涉到党的纯洁,革命事业的成败,绝不能忽视……”
  张雁林及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受到了大家的当场认同,鼓励他把另一些想法也说了出来。其实这更不是他的工作范畴,他是负责*的,而且这个问题的敏感程度也远远高于他的想象,果然方于才听到一半就坐不住了。
  “张雁林同志,你要注意你的说法。什么叫做良莠不分?什么叫做拉人头?这说法不妥当,与中央精神有出入。”
  “我知道。”张雁林坦然点头,“我也在考虑,等曲先生下次来南京,就把这个问题正式提出来。”

第三章(4)
“既然是下次再说,那么现在就不要提了。”
  “是……”张雁林迟疑一下。
  “那就这样吧。”方于才见张雁林不说话了,也站起来第二次下达散会命令。他站起来的同时还不忘再度回头叮嘱小朱:“检讨一定要写得深刻些,不能只抱怨敌人的强大,主要还得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想挖掘,知道吗?”
  “噢。”
  “老方……”张雁林欲言又止。
  “我已经说了,这件事要等上级来了再……”
  “曲书记什么时候来说不定,发展党员的事儿却耽搁不得。”远远坐在一旁角落里打盹的俞志铭这时候突然睁开眼睛插上嘴来。开会内容千篇一律,俞志铭参加了两回就已经预知了第三回的内容,所以向来不是打瞌睡就是走神,从来没有发表过意见。今天他插嘴,也不是真有什么高见,主要是不满方于才,故意跟他抬杠。
  “现在大伙儿都在,我说这事就该拿出来议议,还一定得议出个结果才成。”俞志铭别的本事不怎么样,抬杠本事却是与卫楚恒长期练就,属于真正一流。“将来曲老师来了,咱们把结果汇报上去,也算是有点儿成绩嘛。否则,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请示上级,那不是存心让上级觉得咱们南京支部的人全是脑子里装浆糊的笨蛋?”说到这儿他板起了脸,脸上头一回显现出了严肃的表情。“我想过了,上回领导批评得对,发展党员是大事,不能胡乱发展,在街头是个人就拉,见个人就讲,那的确不成话。所以我是真犯错了,也心服口服了,在这里我跟大家正式认错。”
  “你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错误,那么就回去写份检讨,明天交上来。”方于才不耐烦地打断他,一只脚朝外跨出去。
  “正因为我是真认识到了错误,”俞志铭却稳如泰山似的坐着没一点儿要走的意思,“我才深刻地明白发展革命队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方愿意是一回事,但咱们党也得同意是不是,也得看这个人对革命有没用处是不是。这种事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能单方面情愿,必须双方都情愿,就象、就象谈恋爱……别笑别笑,我还没说完哪。发展党员,态度重要,能耐当然也重要。大家想想,如果净找些光会吃饭不会干活的家伙来作咱们同志,你说这革命怎么成功?”
  “俞志铭,你又在胡说什么。”方于才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
  “这事关系到咱们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