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 >

第10部分

相忘于江湖-第10部分

小说: 相忘于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个阳关,就是《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著名的送别流行曲。源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此以后“阳关”就代表送别了。
  李清照念念难消的忧愁不难理解,和上一片一实一虚,吞吞吐吐,让人同感。
  时隔多年想起来,倘若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是在午后,那眼看这一天将要过去的时候,我是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从没有经过什么不幸。毕竟一件事情将要结束的时候,所能回忆起来的大多是欢乐,那欢乐也一定是浅浅淡淡的,浮光掠影。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雁过旧时(4)
但是很可惜,我喝了茶,丝毫没有睡意。黄昏过后,夜色缱绻,我已久坐在那里,没有丝毫事情可回忆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件事来。
  想起我们分别的那个清晨,茶炉轻轻地沸响,其中飘散出来的清淡的香气,我睡得那么温暖和安逸,丝毫也感觉不到所谓生离的痛苦和死别的戚哀。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一个人了,我再没见过这样善良的一个人,绝对不会让人为他有一丝一毫的伤心。他那样的好,没有人不喜欢他,他的死也注定要许许多多的人流下悲哀的眼泪。于是他悄悄地打理好一切,原封不动的,刻意精心留下一种错觉,他没有离开,就算离开了,也有回来的一天。于是爱着他的人就不停地等待,等待的过程里又渐渐地把他忘记了。他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别人忘记他的时候,让人拆开他留下的那封信,泛黄的信笺上墨色已经淡了,那上面若无其事地说出一件事来:他死了,很久以前,所以也不会再回来了。
  我也是人,也会忘记。当记忆渐渐消亡,我听到他的死,也感觉不到痛,日子太久,我也忘了应该怎样悲哀。此后的日子,应该怎样呢?
  那时候我都没想过,喝着他最后一次亲手煮的茶,我坐在回廊前面:那里风和日暖,中庭弥漫了树叶沙沙摇动的声音,不急不徐,不紧不慢,一点痛苦也没有。好像有一种感觉,明诚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但是因为我没有亲自跟他告别的缘故,那一天风和日丽,浅浅地啜一口他豆蔻连梢煮开的茶,只勾起心中淡淡离愁,就是那种无比奢侈的感情,就是它。
  就是这样的一个早晨,他走了,死了,再见不到了。而我仍旧无知无觉地喝着茶,无知无觉地活在那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让我想起了,冰封在琥珀中的鲜活的生命。
  那一瞬间,叫人实在无法怨恨他的残忍。
  因为这种死亡一点痛苦都没有,死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还活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能想到当我的生命悄然逝去,悄然逝去,仿佛静夜里黯然萧索的黄沙,茫茫地铺在清冷的月光之下。而这小小的庭院,也终将荒芜到无可寻觅。那时候我身归何处,那时候是否还能看到他?明诚,那时候,四季悄然地轮回着,当初夏再度降临,池塘中绽放着梦一般的白莲。
  这样的景色对我是多不相宜,如梦,只是梦已经醒了,我想起那时,与君相醉,与君同舟,与君畅游……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惊飞的水鸟和安静醒着的莲花,它们,会记得我的故事,我的思念么?
  莲花好美,它们,依然无知无觉地开着,好像那时的自己,不知尘世的悲欢。
  季节回旋流转,能安静地在一处,开落,我终于懂了守候的含义,或许它们真的是幸福的吧?可它们还是不会长大啊。冷雨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忧伤和寂寞,旦复旦兮。它们终也不明白离合中的欢乐,终也不能如我一般,再不问那么多的为什么。它们永不知道自己究竟错了,还是从没有错过。
  其实,怎么能再问为什么?
  无奈人世间的阴差阳错,死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是时间的尽头“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阕《武陵春》题名《春晚》,还有一个题目叫《暮春》,1134年金兵又一次南侵,李清照沿着赵构皇帝逃跑的方向避兵“抵金华”,这已经是李清照第二次避难到金华了,据载这首词应是绍兴五年,也就是1135年的作品,那时候她已经52岁了。词里说的双溪据《浙江通志》卷十七《名胜志》:“双溪,在浙江金华城南。” 是著名的胜迹。但是风景再好,对于当时的李清照来说,那种年少出游的欢乐,早已经随着家国零落而颓败了。
  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我很是喜欢,李易安的词向来别具一格,自开生面,善于口白。这一句短短十三个字,看似简单,却有海涵地覆之力。“愁”被赋予了质量,如山压来。也正是这一句,让人想起了更多,这不是伤春的闲适之作,由此人们想到了国事家事,风霜剥蚀的容颜下,她那颗心早已经孤寂到了极点,我试着把《武陵春》和《如梦令》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是因为我并不想把她的武陵春说成是“感愤时事之作”,我宁愿相信这首词不过是此人想起了自己的伤痛,华年与君同舟的一幕历历在目。泛舟春水,要寻找的是快乐,美,还是记忆呢?易安阅尽人世悲欢,她自己的伤痛她自己知道,其实每个人心中的创痛是很难和人共享的,用语言和诗词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面对现实,不要说她一个女人,就算是须眉英雄也是无可奈何的,更何况,转眼之间人已经老了。我们大约都记得,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童年几乎是永远也过不完的,可是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才发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你感叹,时光总是太短。
  风过回廊,一如低沉的咏叹。那声音里浮动着的莲花脉脉的清香,仿佛晶莹的微笑,流光溢彩。多少年前,那个风神俊朗的太学生到来的那个早上……
  这怎么会忘得掉呢?仿佛那慌乱的心跳,还没有完全平复下来,再鼓一曲《点绛唇》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仿佛可以看到,那一幕,初相识时,那花容不整让人怜爱的样子,那回廊的尽头梅丛下不解悲欢的女孩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
学会淡淡地回忆过去却不被忧伤缠住,学会在他离开的日子,代他好好地爱自己。
  年少时的诗作,我再也不忍卒读,那安然明丽的快乐,如今只是一段隐隐难消的伤痛,那神秘的爱意缠绵也只剩下我知道,明诚,你真的已经抛下了我吗,那个洁净如莲的女子,在一个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的早晨,朦朦胧胧地问?
  如梦,如梦,如梦。
  昨夜雨疏风骤,沉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啊,才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是吗?被衾冷暖的分别让我恍惚,那个被宠爱着的女人疏懒的样子被你怎样取笑呢?像词一样活着,那时候就是这样想,你明亮的眼神里在笑什么!撇了撇嘴哼了一声,翻身又睡她的午觉去了。明诚,明诚,明诚。这名字越来越凉了。
  庭前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着。
  应是绿肥红瘦的,已经风雨的花萼香销,真正属于春天的还是这浓郁的绿色,这草,这芭蕉,这海棠树,而花儿只是一场为一个人准备的梦。
  雨珠沿着长草的脉络滑下。卷了叶子的芭蕉已经是一片湿润浓郁的翠绿,冷雨中那一朵朵莲花像是梦醒了似的,挺翘的花瓣上现出淡青色的纹络,丝丝络络的,像是花儿细腻也易摧折的心思。那花儿捧着一颗娇黄嫩白的心,仰面对着淡灰色的天和那淡灰色天里落下的冰冷雨丝,痴痴地望着。也或许闭着眼,任丝丝冷雨淋淋落落地飘下。
  唉,只能用文字来述说了,留给自己,或者自己也不看了——那些早年的文字,真是: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房间里潮湿么?冷么?冷冷的月色弥散,美艳动人的脸上,心事浮现,她想起了什么吧?家人看着这个美好的女子,月移花影,约重来?这是温馨的回忆,特别是许多年以后,她再想起来那时候的相思春心,和现在的境况相比,你不能不觉得人生若梦。
  古旧的木器在水气氤氲的雨季里散发出略带腐味的檀木香。我从不点灯,一个人倦意慵慵的依偎着过去的回忆,隐约中能够看到他的幻影吧?
  他独自长久地坐着,微湿的黑发披在两肩上。他脸上似乎没有神情,淡淡的有点冷,像是秋天里覆盖了薄霜的木兰花。他那么美,让人禁不住自己的心,想伸出手去轻轻触摸那薄白的冷色,那轻轻一触的诱惑,甚至不惜让他永远融化在自己手中,就此消失不见了。
  不怕的,只要一次就够了。人的一生又那么短,从禁不起什么长相厮守的诺言……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或许这句词句里还留着他更多的期待,和更深的爱。但我,只能读到这里。我将见到他,因为自己的任性被他静静的目光责备,然后被他更深地爱着。
  我依然在毫无希望地等待着,那句古老的诺言里,我知道我应该站在何处!
  还是我们曾经说过的,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下去。
  就算是只是为了安慰自己。明诚,我再次仰望长天,你能看到我的容颜么?
  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习惯一个人,静静地等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样的文字和这样的心情留存世间,我仿佛看见你的影子,忽然有一刹那的惊异,你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是不是?
  那些水面上的落花,好像从没有见它们开得那样绚烂的洁白,树叶筛下的阳光斑斑驳驳地落在你精致细腻的脸庞上,好像细碎的欢乐,好像明媚的眼光。
  哦,心有些疼。
  其实,被忧伤和思念禁锢的,一直都只有我一个人。
  

斜倚熏笼坐到明(1)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因为“人比黄花瘦”这一句而显名。依依如弱柳扶风的身段妩媚养眼,很能让人回味。据说这首词是易安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日无聊的相思。
  燃香,失眠,饮酒,写词,一派宋代贵族小夫人的疏懒闲愁的雅致生活,那时,燃香正是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淡淡的香气中醒来,一天开始,也在淡淡的香气中入眠,一天结束,或者因为淡淡的寂寞,看丝丝缕缕飘渺的香气,想入非非。
  词中说的“金兽”即兽形铜香炉;“瑞脑”就是龙脑香,在医学上又被称作冰片。
  李清照家属贵族,加上她和赵明诚两个人对古玩颇为上心,自然对于这些雅致的东西更为偏爱讲究。燕居焚香原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方式,从词中来看,李清照闺房里“薄雾浓云”就是香气缭绕的境况,她用香的方式就是熏香。
  为了避免烟火气,古人常常不直接点燃香品,而用精炭之类的发热的物什间接熏烤香品,一来没有了烟气,而且散发出来的香气释放得更为舒缓,此类香品古称“熏香”。熏香的使用方法颇有讲究:通常使用熏香,简单的办法是直接点燃,此类香品在古代称为“焚香”、“烧香”。这种办法燃出来的多数是香烟,缭绕缥缈,虽然有情致,但是也有烟火气的弊端。没有清静的意境。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诸般雅事如入生活日常,生活变得艺术化了,这是我们的先人睿智的妙处,这些赏心的技艺东渐日本,被人家玩到了道的高度,注重仪式,潜化心性,如今已经成为他们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孜孜以求的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可惜的是我们,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典雅的生活艺术,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心中飘动的只是越来越浑浊的灰尘,实在让人心疼。
  现在看古书,其实我们看到的那些古人飘逸动人的情致,多数都不过我们心中幻影,太过遥远,无法体味其中的韵味了。白居易的一首写款款幽怨的《宫词》小诗,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温软朦胧的印象: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好像是发黄的往事,在淡淡的香气里,追忆不再的往事。
  人生总是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徘徊,其中唯一能让自己一蹶不振的不过是自己的心性和智慧能不能支撑自己。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所谓的解脱,没有人能做到。
  所谓的智者只是比我们更加能品味创痛。
  我从来不认为嗜酒的人是因为他喝的酒是香的,而是他需要酒精的刺激。这和人生一样。快乐的人并没有得到更多上天的眷顾,只是他善于把痛苦酿造成知足而已。
  焚一炉香,慢慢看清自己,看清往事,看清那所有不在身边的遗憾,你微微地笑着。真美!
  喜爱若有还无的淡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