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 >

第13部分

相忘于江湖-第13部分

小说: 相忘于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肯屈己以逢官佞。
  秦观每一次也都参加科举,只是没有中过。直到二十六岁,仰慕东坡的大名,求谒东坡,却没有结果。后来听说东坡先生谪守密州,便在他必经之路扬州的寺庙里,模拟苏东坡的手笔在壁上题诗一首。苏东坡见到这首诗,无论是语气还是书法都让他非常惊讶。
  这样秦观终于得识苏东坡,在东坡的荐引下中了进士,成了东坡门下的四学士之一。
  这是文坛上的佳话。然而他结识苏东坡并没有让自己得到富贵,而是随着东坡的官场失意而一再遭到贬谪,以至于死。
  中国士人,道无非两途,一是求仕做官,这样也就是卷入宦海斗争。起起伏伏,无非是你死我活,多数人的结果只能是心灰意冷。二是隐居名山大川,求得一世快活。但名声必然销匿于江湖。这是多数人都不甘心的,所以中国文坛上的纯正的高士,寥若晨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月迷津渡(2)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文,大多就是不如意的文人们倾吐不快的心迹,而且越是美妙的诗文,越是作者倒霉的记录。或许正应了一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逆境的锋刃才能刺破人生的虚华,剥离得意带给人的错觉。
  生命的真意在孤独和清醒中显现。爱和恨,愤怒和悲悯,安慰和坚守同时流露,无助的时候,幻想和希望显得如此的珍贵。
  心被刺伤了,疼痛深入了灵魂,溅落在纸笺上的血,那些词句作为祭品,放在缪斯的神坛之前。
  秦观的心不是勇士的心,这和苏东坡,和黄庭坚都大不相同。同样是遭到贬谪,苏黄虽有伤感却决无委顿之象,而少游却把男儿的刚性化为了绕指柔。
  动人的是他的缠绵清冽的情意,蕴藉在诗词之间,这样后人把秦观列入了花间诗人。他细致安静地深入了人世沧桑的雾霭中,孤独地吟唱。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高斋诗话》载:少游从浙江绍兴到开封,见到了苏轼。苏轼说:“分别以后,您的文章写得更好了。只是没想到,你却在学柳永。”少游回答说:“我虽然没有学问,也不至于学他。”
  苏东坡说:“‘销魂当此际’不就是柳七的言语吗?”
  秦少游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们还是看不起柳永啊!
  苏轼微微地笑着,谁知道这个才华盖世的士大夫心里又想起了什么?文字到底是不是他们的游戏!被放逐在命运边缘的书生,苦苦地挣扎着,其实他们心里所眷恋的那些美丽,那些逸情,那些悄然飘落的时光,都经不起美人歌伎鲜红的啜唇温暖地一呵,像一层冰凉的霜迹,旋即便融化了。
  爱上那些同样飘落在风尘中的美人吧!那些美丽的落花。
  青楼歌酒,垂爱轻语,能让你暂时忘却心中的伤痛。
  我是能理解少游的,他写这阕《满庭芳》时,是三十一岁。
  孔子云:“三十而立。”这时的秦观却还是个白衣。
  他感伤的是自己的身世。所谓的希望,是那么渺茫。
  哲宗元祐初,因苏轼的推荐,少游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执政,他连遭贬斥,绍圣元年(1094年)调任杭州通判。秦观仅当了一两年的国史院编修;就被诬篡改《神宗实录》,御史刘拯弹劾:“秦观浮薄小人,影附于轼,请正轼罪,褫观职任,以示天下后世。”朝廷于是贬斥秦少游为处州监酒税。没有多久,朝廷又以别的罪名把他削职流放郴州了,之后又除去了秦观的名籍,继而贬到横州编管。元符二年(1099年),贬徙雷州。一连串的贬谪打击接二连三地落在了他的头上,没有让他喘一口气。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就是写于被贬谪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期间,差不多应该是绍圣四年(1097年)春天的时候。秦少游被朝廷驱赶着像一条丧家之犬,终于心力交瘁。他很累很累,心里满是辛酸和苦楚,月色迷离,他走进了弥漫的大雾里面,越走越深。
  这阕词语境凄迷哀恻,让人心摇神动。
  据说苏轼很是喜爱结尾“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十九则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文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其实这首词对于东坡的意义不完全是字句美丑而言的,苏秦两人遭受同样的境遇,一起遭受宦海沉浮,一贬再贬,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苏东坡爱其尾两句,好像是“愣愣地出神”之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月迷津渡(3)
后来听说少游死了,东坡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把这两句书于扇面上,永志不忘。
  我非常喜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幽思独处,虽然清冷寂寞,可是依然觉得自己很美。长身玉立在夕阳里,看着阳光一点一点退掉光泽,天空变得悠远。
  下雾了,烟气越来越浓郁,一抹淡淡的凄迷月色,掩没了楼台和渡口的影子,那一时间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好像迷路了。
  登高远眺看到的却是归路茫茫。离开这里,到一个无忧患纷争的乐土去处,可是自己还真的有力量找得到那个世外桃源吗?
  不知道。疲倦的鸟儿啼鸣,黄昏薄如鸟翼,敛起雾霭,沉重得无法飞起来,太阳生病了,少游厌倦地闭上眼睛,喘息着。
  如果说上片着重以景传情的话,那么,过片三句则改为借典喻情。
  “驿寄梅花”句化用南朝陆凯寄梅的故事:陆凯与范晔交好,一次就从江南寄了一枝梅花给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谓长存友谊的雅事。
  “鱼传尺素”句则化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些句子。袭用其中有客自远方带来消息的意思。这些天涯飘零的知己,互相牵挂的心意,依然无法暖热他心中的寒意。他中毒太深了,胸中的愤懑郁结太多,已经无法排遣,所以,知己们不但不能驱散着浓浓的愁云,反倒更勾起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迁谪沦落之恨。
  萧瑟秋风中他如一只折翅坠地的孤鹤的哀唳,读后使人低回不已。
  被贬到雷州的时候,秦观就自作挽词,也许是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者,已经决定,要离开这个无可留恋的世间?就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贬谪的路上,诗人累了,坐在一棵树下休息。他对随从的家人说:“我口渴,给我弄点水来。”家人到溪边,打了碗水递给他,诗人看着碗里的水,笑了,在笑容里,就寂寂寞寞地溘然长逝了。
  少游时年52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人的诗意江湖(1)
青玉案/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字方回,和温庭筠一样都是奇丑无比的诗人。宋史说他身高七尺,头发稀少,面色铁青,眉目耸拔有英气,以至于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贺鬼头”。不过他的诗词文章甚是了得,特别是填词,文思精到,不能被忽略。
  贺铸在北宋词人里,堪称是一个异类。他与苏轼交游甚好,政治上也倾向于保守,却不入苏门;他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出身贵族,家道中落。他的词风分为两类,一类婉约,颇似小晏,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不似小晏孤高自许,沉溺于自我;一类豪放,独树一帜。贺铸出身皇后家族,才兼文武,门第高贵而屈沉下僚,开始担任武职,后经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人生际遇可谓奇特。
  贺铸的相貌虽然丑陋,但身材魁伟,五官线条硬朗,英气逼人,又一副好汉的气质,当时人们说他有剑客风范。这种作风,在他的名作《六州歌头》一露无遗,时人称为“雄姿壮采,不可一世”: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这首词是他自叙生平之作,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血涌动。但过片到“似黄粱梦”,笔锋一转,万千豪气凝固,转而低沉紧促。自己离开京城之后,孤舟扬帆,顺水漂流,唯有明月相伴,而自己所供的新职,官品卑微,无非是略供驱使武士。他感叹,当今北方国事吃紧,强虏压境,自己却无能为力。
  独立寒秋,寂寞蚀骨。自己虽然更改了武将职衔,为文职,亦还是“落尘笼,簿书丛”的闲置小吏。国事颓萎,人事迷茫,漫长的消磨没有尽头,这一种郁积实难言说。
  他的知己程俱,为他的诗集作序,曾说贺铸身上有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矛盾个性,他年轻时侠气逼人,驰马走狗,狂饮纵酒,意气风发。然而到空闲下来,常常坐在窗下埋头读书,善写一手秀气精美的小楷,雌黄不离手,一副苦读圣贤书的书生模样;他仪容甚伟,形貌有如剑客道士,但是偶尔戏作长短句,却都写得雍容妙丽,极尽幽闲思怨之情;他平时慷慨激昂,性格豪迈,问策论道,无一不擅长,似乎不是个无意用世的人,可是每到赌博游戏时,却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如同未出阁的闺女一样胆怯。
  这样的一段描述,确实让人不可理解,只能认为,贺铸是个双重性格的人。他既粗犷又精细,既豪迈又拘谨,既冲动又沉静,既狂放不羁又婉转深情,写诗作文,常常风格迥异,判若两人。
  《宋史》记载,贺铸“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他一辈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好朋友,一辈子交好的也就是程俱一人而已。他的内心应该是孤独的。其实从他的文字,例如《青玉案》,可以知道贺铸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内心纤细,可是他从小习武,相貌也很粗豪,多少会有一个反差,恐怕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平日里纵酒行乐,那不过是自己安慰自己的变相手法而已,有些人就是这样。你看起来他在笑,在市井的表现自己,其实他的内心一直在孤独地喊叫,只是你听不到而已。这样看来,贺铸就应该是一个貌似外向而实则内倾的人,既骄傲又自卑,既狂放强悍,又忧郁脆弱。
  也许在他喝酒的时候,在他欢笑格斗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的是不安的空虚。一个人静下来,他细细地品尝自己的孤独和悲伤,敏感的内心阵阵疼痛。所以他表面上狂放不羁,其实不过是为了平息过分细腻的内心的动荡;正因为骨子里的自卑,这自卑也许来源于没落的家世,甚至是丑陋的相貌,才更加强烈地激发了他外表的骄傲,激发了他的好斗,以至于他 “与人语不少降色词,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狂妄强悍的作风,充满了一种歇斯底里的反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人的诗意江湖(2)
细细体味他的文字,渐渐走进他的内心,你会发现,这个孤芳自赏的人的心里面,一直蕴含着寂寞的渴望,而且,他知道,一阕《踏莎行》,他的内心的挣扎,历历呈现: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白雨斋词话》评这首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词中与其说是感叹荷花,可怜闺中怨女,还不如说是诗人自况,文字流露出的那种寂寞惆怅的情绪,很多人都有过,好像是错过了什么!我们仅有的一生,来不及细想,已经失去了很多。这样微妙的文字里,我们看见的是贺铸那颗孤寂的心灵。
  贺铸是寂寞的,他是宋太祖孝惠皇后的第五代族孙,其六代先祖亦有广平郡王的封号,这是个值得夸耀的高贵门第,但是中道没落的境遇只能让他仰人鼻息地过日子。做武官时他爱好雅致,多写文章,恐怕同僚之中真能与他有共同语言人寥寥无几,不过后来就算转为文官,他身上原有的粗豪放纵之气恐怕又和读书人格格不入,虽然大家偶有唱和,终究不能交心。所以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似乎都是人群中的异类,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孤独感。他始终是不得意的,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太个性,太随意,太艺术。政治这种事情,不是他能玩得了的。所谓的机会,并没有给这样的人做过准备。晚年贺铸寓居于苏州横塘,一个并不见得很美丽的地方。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日他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匆忙之间只能看到那人曼妙婆娑的身影,让他怦然心动,等他回过神来,人已经没了踪影。不胜怅然,想入非非。心怀惆怅,回到家里,低徊不已,就写下了这首小词。这样的心情当真是幽微,起始就拈用了曹植《洛神赋》里的“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句意。怅惘之情溢于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