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 >

第16部分

相忘于江湖-第16部分

小说: 相忘于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有小序,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只影向谁去?(3)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我查了不少书,也不知元好问这位鲜卑族拓跋氏的少年才子有没有荡人心魄的爱情,史书记载,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21岁前,他过着优裕的公子哥儿生活。虽然随着叔父迁徙奔波于任上,学习一直都搞得不错,而且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和大多数文学天才一样,虽然学习好,他还是没能考中科名,结果反而染上了大多数文学天才的通病,嗜酒。
  我由此得出元好问先生肯定是个性情中人。少年不得意,那必定是敏感多情的下场。从这个角度,他的两阕《摸鱼儿》也就师出有名了。爱情好像是一杯光怪陆离的鸩酒,由不得你不品尝,结果穿人肺腑。
  全词句句发难,直指人心,少年醇烈的爱情信仰让他的文字有扑面而来的劲力。
  白衣如梦的诗人站在水岸上,朗朗的星目中弥漫了疼痛和惋惜。碧绿的湖面上,一朵一朵娇艳的并蒂莲花盛开。元好问没有看到水里的倒影,猜不出来沉默相对的花瓣是幸福还是悲伤。他那么难过,是触动了他纤细的心事了吧?
  他也爱一位姑娘,翩跹摇曳的绿色的荷叶,盛着天上落下的泪珠。
  还是喜欢这首词,相信一个传说,或者相信一个神话,我们的生活就慢慢变成了美丽的梦境。尽管是悲伤的。
  这阕词里面多用比兴的语法,“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无非是作者感慨不已,率性的文字就是这样。莲心是苦的,人心也是苦的,生死相许,四个字纠缠成今生来世,成全自己那段奢侈的爱情。
  愤怒有什么用呢?沉水之后,两双手还紧紧地握在一起,誓言如水草早已经把生死穿起来,藕花开了,春天来了,再一次醒来看这个世间,遥远的凡世湖岸上,依依伫立的少年人眼圈红红的。纯真的诗人拍着殷殷作痛的胸口,到底只是心潮难平。
  不要流泪。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得到的只是这样相依终老的安静的爱情。
  词中的“谢客”指南北朝时的谢灵运,据说他出生后就被寄养在钱江一位道士家中,直到15岁时他父亲过世后才被接回,继承父亲康乐公爵位,家人因此称其为客儿。每当夕阳西下之际,在若有若无的虚无缥缈的山岚烟黛中,富贵奢华却又屡屡被朝中权贵排挤而怀才不遇的谢灵运,常常命随从夫役数十乃至数百人一起登山临水,赋诗游宴,以抒遣自己内心的感伤和寂寞。
  “湘妃”是个传说,说尧禅位于帝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来舜到长江一带巡视久不归家,两位夫人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却得知舜已经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二女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哭流涕,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叶上,斑斑泪痕不去,竟成“斑竹”。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两个故事都是忧愁的,可是怎么有这两个辛苦的少儿女让人痛心呢!
  这阕词中,我最爱的偏是最末一句: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这是元好问的心事。年轻的元好问虽然才华出众,却科场屡试不利,直到32岁那年才得中进士。这年诗人16岁,春上离家赴京赶考,在莲花盛开的初秋返回,这次依然是失意而归。人生之事,十之###多不如意。更何况是这娇贵易折的爱情。
  落花流水相逢,少年心乱。
  元好问经过莲塘时听说了这个故事,便令舟子停下来,望着一潭碧水,并蒂莲花绽放,风雨流年,怕再来的时候,荷叶衰败,莲花已经是穿不起来的寂寞红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只影向谁去?(4)
我有些徘徊,不肯上岸,在夕阳下的河水里,痴痴地等着,等待神启:
  童贞的爱情到底是不是唯一的爱情呢?
  孩子的心态到底要不要继续保持呢?
  这一辈子就这样淡淡地走向尽头。回头看见的是夕阳,还有身后那个人熟悉的脸庞。你能给与她的只是一个微笑。然后就是寂灭。八百年的时间如一朵花开花落,转眼间。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像古人那么迷信上天了。
  还是回到古代好,那时候迷信,还相信来生。奈何桥上,孟婆的那杯忘情水不喝。就会有幸福等着。
  忘记,长大,坚强,快乐,明朗,健康。都应该是美好的。所以我必须学会忘却。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它永远不觉得无聊,因为7秒一过,每一个游过的地方又变成新的天地。它可以永远活在新鲜中……
  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就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所以我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我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我无法忘记相思的痛……鱼看不到相爱的人流泪,却可以感觉到对方的心痛,这一生,我们都无法做只自由的鱼。
  对于我的女孩的死,我始终不得要领。甚至不知道她死的时候是否真的感觉到了幸福,她死的时候,是流着泪的,那双纯净的眼睛望着我,一遍又一遍地说:
  我依然记得那条小巷,记得你。
  我祈祷那个瞬间永远不会逝去,那条小巷的尽头,她望着我,向我伸出了手。
  可是现在,我却依然是孤身一人,站在这里,瑟瑟的秋叶落满街头。所有的一切都仿佛是昨日的,我也是……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可是现在我才发现,那所谓感情的极致,不过是一包毒药。如果可以选择,我会拒绝拥有这种爱情。我选择的是安静和平缓。一种相依为命的日子,平静而从容地生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风满袖,月侵衣(1)
踏莎行/姜 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姜夔的词时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初甚不为意,后再四复读,细细品味之,方有所悟。白石道人此二句境界高超、寓意深远,不愧是词中高手,他人难以企及。
  王老先生所说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他有一个精辟独到的诗说叫 “意境”。所谓“意”大概就是说把人的感觉经验形而上化之后,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地步。简单地说就是要善于用几句话,把你的感觉用文字凝结起来,然后再用技巧突然释放这种感觉。让读者看到你的文字被突然冲击一下,心中的感觉一下被激活了,和作者瞬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领会了作者的感觉,你自己的经验被强化,被提炼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时“境”也就具备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有意境”。
  王国维总结自己的意境理论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所谓得意已忘言。就比如修炼武功,最上乘的功夫绝对不是金刚罩铁布衫这些蠢笨的硬功夫,而是无招无式,四两拨千斤的内功心法。
  回来再看看王国维老先生对姜白石的品评:“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这是批评姜夔沉迷于花架子,不修炼内功,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像跟人比武,打着打着,紧要关头,姜白石突然含而不发。出来的拳头软绵绵。内力不能如江水滔滔一泻千里,不爽。
  故,王国维审判姜白石为花拳绣腿,武功下乘。
  总而言之,姜白石的词隔着皮鞋挠痒痒,一辈子憋出一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无敌于天下。
  我无语了。喜欢大笔一挥,横扫寰宇的壮士王国维先生的高论保留。我继续喜欢姜白石的隐忍。
  这首《踏莎行》不算是姜词中最好的,而“淮南”一句也确是其中最最出色的。我珍惜的是他文字后面的真心。
  他用自己一生的遗憾酿制的十几首情词怎么也不会被我们几句话轻易地化解开的。
  燕燕、莺莺也好,绿萼、红萼也好。现实中已经见不到了,他现在拥有的就是梦。分明又向华胥见。“华胥”是个典故,就是梦的意思。(《列子·黄帝》: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华胥之梦是个美好的故事,里面的人没有忧愁,没有贫富,无欲无求,是个仙境。姜夔这里用这个典故,不是没有用意的,对于现实他有些灰心,失望。
  他的词书卷气太浓。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虽然不如柳永的明白好懂,没有李煜的自然流丽。也没有纳兰容若那样泛滥恣意。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躲在玻璃瓶子中的孩子,目睹悲剧发生,而无能为力的穷书生。
  诗词文章不是他的资本,而是他的痛苦。虽然他从来不说。在他的诗词中你看不到他瞩目歌儿舞娘的纤腰雪胸,也看不到娇言嗔语,也没有幽会野合。有的只是他欲言又止的相思和怀念。他把一切都覆盖起来了。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姜夔的词是写给自己看的。虽然他是个清客,要靠这些音韵精美的小词博取别人的欢心。可他绝对没有谄媚过任何人。
  他用暗语描写着自己的初恋。那是他们自己的心灵密码。
  事情如此简单,他爱她们,深深地爱着,四十年从来没有忘记。她们也爱他,等他,甚至躲着他。因为他们贫穷,一无所有,连自由选择幸福的权利都没有。
  

风满袖,月侵衣(2)
他并不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尽管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更含蓄,更沉静。
  无望的人能珍惜的除了回忆,还有梦。梦是他唯一的奢侈品。在那里,他才有短暂的幸福。
  他为她们写歌谱曲,她们给他缝补衣裳。她们的心和魂魄追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在江湖上漂泊,流浪,更远,更久,能做多久的梦,就有多长的幸福。
  我还是忍不住会掉下泪来,为了这三个苦涩的人,也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贫穷的东西更值得我们珍惜。因为你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多余的钱来哄她开心,没有精力花样翻新制造浪漫逗她一笑。你只剩下了自己,还有自己的这颗心,给她。让她拿去。
  一生一世,海枯石烂,根本不需要什么誓言。
  他在自己的梦里流浪,寻找,明月千里独照他的身影。
  就是不说,你也会知道他有多伤心。他的爱找不到了。
  佛语说,色即是空,尘世的一切都在无常轮回中缘起缘灭。如果你认真,太认真这就是一种信仰。信仰爱情,信仰美,信仰生活,或者信仰宗教,道,佛,基督,再或者信仰民主,自由,理想,大同世界等等这一切需要的就是认真。
  遗憾的是我们不认真,或者是没有能力认真。我信仰的是心。有心,有情,有义,有肝,有胆。而且这一切都是空——你并不能从这些信仰中索取什么。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原谅,一种包容。有了这个认真的心,至少我们不会空虚。
  文字游戏让人厌倦,我不知道中国封建帝国时代的这些文化精英们到底有没有信仰,除了那个忠孝节义的桎梏,很多人用家国之大事来衡量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说他们生活圈子狭窄,艳羡诗酒风雅的士大夫小资作风。文人向来是社会的良心,文人们也以社会良心自居。可是文人们的下场还是免不了空虚二字。我从来没有见过得意的文人。
  姜夔清高,荦荦不羁。当初他与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受其资助十年,可他依然保持着箪食瓢饮,几乎从来不进将军府,这是他仅有的一点小尊严。张鉴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多旅食杭嘉湖之间。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朋友称他为白石道人,他回答人家说: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仙人食罢腹便便,七十二峰生肺肝。真祖只在南山南,我欲从之不惮远。无方煮石何由软。佳名赐我何敢辞,但愁自比长苦饥。囊中只有转庵诗,便当掬水三咽之。
  从此他自号白石道人,用以自解其清苦。颠沛流离一生,愁苦以终穷。姜夔在《自叙》中写到:“嗟呼!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
  他一生四海奔走,却没有一个功名。生活中的他定然是处处碰壁的,所以,晚年的他才会哀叹:“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