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颠覆曹操墓 >

第6部分

颠覆曹操墓-第6部分

小说: 颠覆曹操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塑造出来。苏东坡写《魏武帝论》、《诸葛亮论》和《孔北海赞》等文,在《魏武帝论》中说:“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曹)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随至不敢加兵者终其身。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苏轼给曹操的评价要比司马光低得多。《孔北海赞》中称“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
  南宋时,用于国难深重,理学渐胜,士大夫主流意识形态强调执政者的道德水准,强化君臣名节,检讨历史经验时自然很容易找上曹操,洪迈《容斋随笔》虽极称曹操知人善任,称其“实后世所难及”,但总体结论得出“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陆游《得建业倅郑觉民书》诗云“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正是反映这种内在里路。朱熹《朱子语类》卷140《论文下》评曹操:“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操)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诗见得人,如曹操虽作酒令,亦说从周公上去,可见是贼。”朱熹成为东晋习凿齿后第一个把曹魏从真实历史中排列到正统外的人,其《通鉴纲目》径改《资治通鉴》,以魏黄初承汉建安纪年改为以蜀汉章武承汉建安纪年。视操为贼,成为南宋共识。而北方的金朝则为了强调统治的合法性则强调曹魏的正统地位。。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6)
据考证,宋元已有叙说三国故事话本,保留至今的各种金院本、元杂剧三国故事剧目就多达四十多种、剧本则有一、二十种。到元末明初罗贯中写定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时,参照、演绎史籍,采摘各种传说,并在流行平话、杂剧的基础上铺陈而成。
  清代否定曹操的仍是主流,现代史学家倍加赞誉的清初三杰中,顾炎武评价:“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王夫之《读通鉴论》评价:“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乾隆皇帝以帝王之尊钦定曹操为“簒”、“逆”,视之为大奸巨恶,以乾隆在清代的至尊地位,这就成为定论。史学家赵翼对曹魏代汉甚詈之,说:“曹魏假称禅让以移国统,犹仿唐、虞盛事,以文其奸。及此例一开,后人即以此例为例,而并忘此例之所由仿,但谓此乃权臣易代之法,盖变本而加厉焉。”
  应该指出的是,在否定曹操的大趋势中,主要原因在于维持社会和文化秩序的统治思想体系中——主要是理学的发展对于个人价值、道德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更加要求个人服从于社会(整体、集体),溯至于历史,曹操做为著名人物就被拿来说事。实际上,很少有人否定曹操的才能,像明张溥编纂《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时,还在《魏武帝集题辞》里称曹操“多才多艺”、“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其“文章瑰玮”、“乐府称绝”;但在评价曹操的道德、为人时便称其“志窥汉鼎”、“称王谋逆”等等。
  章太炎是第一个用近代学术眼光试图为曹操“翻案”的学者,写《魏武帝颂》为其全面辩护,有深度地肯定曹操的事功:第一,高度评价曹操的武功,谓其“宣哲维武,民之司命。禁暴止戈,威谋靡竟。夫其经纬万端,神谟天挺,出车而猃狁襄,戎衣而关、洛定”。第二,赞誉曹操礼贤下士、广罗人才,“登黎献乎衽席,折旄倪乎隍阱”。第三,肯定曹操重视农桑、恤民之政,“务稼穑故民孳殖,烦师旅而人不病”。第四,提倡曹操的俭朴、倡廉,“加之以恭俭,申之以廉靖。廷有壶飧之清,家有绣衣之儆。布贞士于周行,遏苞苴于邪径”。第五,全面为曹操的诡谲之行辩护而给以新的解释,“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
  1917年,胡适、钱玄同对曹操进行过肯定性讨论,引起不小影响。
  鲁迅认为:“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吕思勉是最先全面肯定曹操的少数史学家之一,极力为曹操辩诬。(见《吕着三国史话》)为下一个阶段的来临进行了浓墨重彩地铺垫。
  星转斗移,谁也没料想曹*了一千七百年后,他自己从来没有奢望的好运气从天而降,耀眼红光普照大地。
  大红:飞来鸿运
  红色是最引人注目的色彩,在所有色相中;它对人的刺激度最高,在视网膜上成象位置最深,给视觉以逼近的扩张感,看到红色物体时,容易引起兴奋、激动、温暖、热烈、注意和紧张等感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接近可见长波的极限处,穿透空气时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中轴射的直线距较远,眼睛不适应红色光的刺激但善于分辨红色光波的细微变化,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时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从生理上看;是最强有力的色彩;红色刺激导致脉搏跳动加快;呼吸急促;能引起血液上升、肌肉的兴奋等变化。据测试,红色能使食欲达到高峰。自然界中,血、夕阳、火和不少鲜花、果实、肉类食品都呈现出红色。从古至今;红色始终受到人们重视,是人们普遍偏爱的颜色。红色具有双重象征意义,象征喜庆、吉祥、喜悦、温暖、希望、幸福、热烈、兴奋、欢乐、热情、勇敢、奔放,还象征漂亮,女子盛妆指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女子的美艳容颜指为〃红颜〃等,还象征成功、顺利,得到领导宠信的人叫〃红人〃,热闹、兴旺被称为〃红火〃;繁华、热闹之地被形容为〃红尘〃;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分到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额外钱财叫〃红包〃等;红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血;多用于喜庆、欢乐和庆典场面,至今在婚嫁喜庆中仍然保留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喜〃字及穿红衣、配红花等习俗,把促成他人婚姻的人叫〃红娘〃。喜爱红色的人;多表现为热情活泼;充满活力;富有朝气。近现代以来又象征共产党革命和进步政权,是积极的、前进的和革命的象征,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等等。另一方面,红色有过于暴露、容易冲动、过分刺激等负面问题;如纵火成灾、流血为祸,这样又象征警觉、危险、冲动、野蛮、灾难、爆炸、暴力、恐怖和警告。红色在视觉效果上具有醒目特点;被广泛用于标志、旗帜、广告等方面,成为最有力的宣传色,也做为交通禁令、救火车、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专用或重用色。在色彩配合中常起着主色和重要的调和对比作用,是使用得最多的色。总之,红色是一个具有强烈而复杂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同今天认识大大不同的是,明朝以前的古人并不是特别的关注红色。红色(red)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至于红色的褒义,据考证,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如red—letterday喜庆的日子,theredcarpet隆重的接待等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 想看书来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7)
红色意味着情绪亢奋,热热闹闹,是革命者喜欢的标准颜色。照说曹操和革命、革命家是无论如何也联系不起来的,但历史的内在理路有时就是那么怪异。曹操身上所有的可资利用的地方都被开发出来,曹操甭管身份多高、道德多坏,毕竟在旧时代长期被辱骂,算是受了很大委屈;他的个人霸业、事功可以被称之为统一大业,曹操的屠杀屠城杀人如麻及成功的外在形象可以用统一来看待、掩饰;出身宦官也差可算贫寒家庭,打击政敌却勉强能算成抑制豪门,曹操性格的叛逆、变态和激烈反对当时的传统虽然不能明说他是革命家,但毕竟他搅乱了当时的价值观……当新社会新秩序迫切需要建立新价值观的时候,怎样建立新的体系并使其内容更合理、更有效?不破不立是当时的常见用语,但破了以后怎么立、立什么都未遑深入思考之际,先把旧的颠倒过来成为新社会学术界接下来的一个政治任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提出来要为旧社会中三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曹操、秦始皇、殷纣王翻案,说通常称之为“暴君”的“殷纣王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郭沫若们结果只完成了两个,纣王可能因为材料少,且全都是负面的,以郭沫若之睿智(智商肯定超过*,弄不好会到三百)、专业(先秦史大拿、甲骨学权威)愣是没想出来怎么给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寻找让人信服的翻案理由,毕竟成王败寇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要想颠覆这一社会心理和民族性也实在困难。结果,秦始皇被成功地肯定下来,曹操被最成功地用现代学术语言包装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至今犹然。此背景暂且按下。
  学术界于是围绕着曹操在1959年集中展开了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翻案论战,伟大领袖毛泽东毛主席在幕后直接策划、指挥。要探讨红色曹操问题始末,必须从毛主席对曹操多次评价开说。毛主席对曹操青睐有加,思慕已久,1952年11月1日在安阳殷墟,毛主席就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安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还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在1954年夏天的北戴河,毛主席写《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全面肯定曹操,明确要为曹操“翻案”,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说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毛主席在1958年8月中旬又赞曹操,并在1958年年末两月集中、多次从多种角度全面肯定曹操、赞赏曹操,并旗帜鲜明提出要给曹操翻案。
  1959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专刊《文学遗产》第245期发表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谈蔡文姬的》,提出替曹操翻案。“从蔡文姬的一生可以看出曹操的伟大。是曹操把她拯救了的。”“曹操虽然是攻打黄巾起家的,但我们可以说他是继承了黄巾运动,把这一运动组织化了。由黄巾农民组成的青州军,是他的武力基础。他的屯田政策也是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树立的。他的豪强,抑兼并,济贫弱,兴屯田,费了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把汉末崩溃了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重新秩序化了,使北部中国的农民千百年来要求土地的渴望基本上得到了一些调剂。自殷代以来即为中国北边大患的匈奴,到他手里,几乎化为了郡县。他还远远到辽东去把新起的乌桓平定了。他在文化上更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建安文学的高潮。”“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一位民族英雄。然而自宋以来所谓的‘正统’观念确定了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的一大歪曲。” 。。

何以如此?千古曹操只一人(8)
《光明日报》为给曹操翻案展开讨论,决定设立学术小组向史学、文艺等各界人士征询意见,约写稿件。1959年2月19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史学》专刊第152号发表《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在我看来,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却长期被当作奸臣是不公平的,应该替曹操摘去奸臣帽子,恢复名誉。郭沫若又在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替曹操翻案》文深化其观点,提出:一、曹操虽然打了黄巾军但没有违背其起义目的;二、曹操平定乌桓是得到人民支持的反侵略性战争;三、曹操杀人问题应根据史料重新考证;四、曹操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很大贡献;五、曹操被冤很久,今天要替他恢复名誉。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这两报对曹操的大讨论开始迅速扩展到全国报刊,形成各界人士争谈曹操的盛况,来自全国史学界、文学界及戏剧界的许多知名人士如吴晗、谭其骧、王昆仑、周一良、刘大杰、郑天挺等撰文参加讨论,参与者畅所欲言,许多论点针锋相对。历史学家吴晗3月19目在《光明日报》发表《谈曹操》指出:“这些天来,一碰见人就谈曹操,大家兴致很高,甚至在会场上,会前,会后,中间休息的时候,谈的都是曹操。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是坏人,也有人说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议论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见。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了谈曹操这样一个好题目,学术界也在百花齐放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好得很。”多数人在讨论中都同意郭沬若、翦伯赞的主要观点,认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当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屯田制、压抑豪强等措施以及统一北方、恢复经济的成绩也是符合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