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

第121部分

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第121部分

小说: 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裕忙说:“千万不能冒这个险,若杀他不死,那朝廷岂不就遭大难了,你们人少力弱,那斗得过他呀。”
  良弼等欲说服太后,一再声称杀了袁世凯北洋军未必就反,但隆裕是个胆小的妇人,哪敢做这样的主,只是一个劲的求恳他们不要蛮干。
  良弼等四人无奈告退出宫,但心下不甘,就到处传言警告袁世凯,说袁若敢坏了大清的江山,宗社党决饶不了他,又散布言论,说袁世凯便是当今的曹操,表面伪善,内心奸恶无比,请各大臣、王公多多提防于他。
  袁世凯忧心忡忡。这时候孙文提出了解决南北问题的五条办法,由唐绍仪密电袁世凯。五条办法是:一。清帝退位,由袁照会驻京各公使,并电告南京的民国政府。
  二。袁世凯必须宣布政见,表明自己绝对赞成民主共和制度。
  三。接到清帝退位的通知后,孙文即行解职。
  四.由南京的民国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民国总统。
  五。袁当选后须到南京就任,并须宣誓遵守“临时约法”,方能接受事权。
  孙文声称,这五条若袁世凯还不同意,那就表明袁无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此后战争再起,一切后果由袁世凯承担。
  袁世凯将孙文的五条办法翻来覆去看过多遍,先是怒声哼哼,后来却又笑了起来,说:“看来总统的位置是跑不了啦。孙文无奈下把总统位置让我,心里总不大舒服,因此啰里啰唆,要我去南京就职,又要我宣什么誓,孙文呀孙文,宣誓这一套洋人的东西,怎能在中国真的起作用呢!”
  这样一想,袁世凯的心情好了起来,立刻发电给唐绍仪表示同意五条办法,同时吩咐备车,又入宫去见太后,催促隆裕尽快拿定自动退位的主意。哪知隆裕这时有了准备,反驳袁世凯说:“前次议和称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如今国民会议未开,此事还是暂缓为好。”
  袁世凯暗暗恼怒,说:“若等国民会议议定国体,那么优待皇室的条件能否保留,臣就不敢预料了。太后圣明,还请早下决心。”
  优柔寡断的隆裕此刻心乱如麻,却无论如何下不了决心。袁世凯气哼哼的退了出来,束手无策下,想强行逼宫,又怕坏了自己的忠厚之名,坐上马车朝回赶,一路上一会儿恨隆裕不识大体,一会儿恼良弼威胁自己,正自又恨又怒时节,忽然耳边一声巨响,接着一股大力涌来,马车立刻被掀翻在地,袁世凯被扣在了车厢之内,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威势惊人。车下的袁世凯吓得面无人色,一颗心狂跳不已,只是想:“我要死了吗,我要死了吗?”
  

七二 乱世费思量(4)
这时候传来了大批军警的喝叫声,然后马车被人抬了起来。车夫刘二与一个巡警合力将袁世凯从地上扶了起来。巡警说:“总理受惊了。刺客已经逃走,大批军警追下去了。”
  袁世凯强自镇定,点了点头,但一看眼前的情景,不禁又大吃一惊。只见自己随车的四五个护卫亲兵躺倒在血泊之中,侍卫队长袁金标也被炸死了,袁世凯倒抽一口冷气,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两名侍卫又找了一辆马车过来,崔袁世凯快快上车。袁世凯二话不说,快步登车,催赶车的刘二说:“快走,快走,朝锡拉胡同走”。
  刘二乱鞭抽马,马车飞一样的驶入锡拉胡同,一直进了袁府的院子。袁世凯下了车,冷汗满身,对迎上前来的妻妾苦笑道:“今日好险呀,我差点就万寿无疆了。”
  袁世凯自遇刺后,就躲在家中不出,却打发人去巡察局探问消息,看抓到了刺客没有。按他的推测,行刺者一定是良弼的宗社党人所为。但消息很快就出来了,巡警已经抓住了两名刺客,证明良弼和这次行刺没有一点关系,行刺者乃是京津同盟会的党人所为。
  原来汪精卫南下后,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首鼠两端,反复变化,又以兵威胁迫南方,京津同盟会的志士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等极为气愤,遂商定杀袁以助南方党人。那料到袁世凯命大,竟然毫发无损就躲过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袁世凯被炸的消息传到宫中,隆裕太后吓坏了,接着又传来消息,刺客为革命党所派。隆裕叹道:“大家都议论袁世凯是革命党的人,真是冤枉好人哪,多亏袁世凯未死,不然,这乱局可靠谁来收拾。”于是忙派小德张代表朝廷去看望袁世凯。
  袁世凯躺在病榻上,对小德张说:“北京将要大乱了,革命党派遣的杀手纷纷涌进了北京城,专找忠心大清的人来杀。我是再也不敢上朝了,你代我请太后与皇上的安,请他们善自处置大事,也多多保重,不要遭了革命党的毒手。”
  小德张一惊一乍说:“革命党的杀手有多少,宫保可知详情?说出来我也好给太后老人家禀报呀。”
  袁世凯说:“据我估计,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带着炸弹毒药短枪,谁不赞成民主共和,他们便杀谁。我可是害怕得要命,不知太后她老人家怕不怕?”
  小德张一挺腰,瞪着眼说:“我这就回去给她说,非让她害怕不可。”
  袁世凯长叹道:“亲贵子弟骂我是曹操,革命党骂我是保皇派,都想要我的命,如今我里外做人难,只好缩头不出,躲在家里保命,你对太后多说说,请他老人家理解我的难处。”
  小德张说:“这个一定,该说的话我自然全给宫保说到。”
  袁世凯便吩咐家人取五千两的银票,送小德张作辛苦费。小德张接了谢过,意气扬扬的出门回宫,将袁世凯的话又夸张一番,说给隆裕太后听,说到革命党的刺客大举进北京城,更是添盐加醋,描摹得有声有色。
  隆裕太后听得心惊肉跳,又慌又乱,既怕得厉害,又狠不下心来就这样舍了大清的基业,柔肠寸断,只是抱着小皇帝流泪。小德张见太后怕成这样,更加得意,又连哄带吓要太后早拿注意,免得大祸临头。
  隆裕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决断不了这样的大事,只好传话召开御前会议,请王公大臣们讨论决定。
   。。

七三 锦绣河山,临此际,欲哭还休(1)
御前会议在太和殿内举行,除袁世凯称惊吓过度须静养之外,其他王公大臣都到了。隆裕太后苦着脸将袁世凯所请退位之事说了,请众人议论决断。
  殿内先是静了一会,接着赵秉钧、胡惟德等袁世凯的人纷纷发表看法,认为事已至此,皇室早早退位可安定天下,对百姓对皇室都是莫大的功德,但良弼、铁良等宗社党的骨干却坚决反对退位,发誓要与革命党周旋到底,以争取君主立宪,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但是谁也驳不到对方。
  隆裕便问曾任摄政王的载沣意见。载沣说:“以臣之见,还是退位保平安为好,如今民主共和已成潮流,大清是真的保不住了。”
  隆裕周身一震。她原本希望载沣能支持君主立宪,因他不但曾任摄政王,且是皇帝溥仪的生父,如今他也这样说,难道大清的气数真的完了?隆裕感觉心中一凉,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良弼见太后流泪,心中大怒,也不顾礼仪了,指着载沣、赵秉钧等便喝骂起来,称他几人是乱臣贼子,落井下石。隆裕连忙出声制止。良弼不好再放肆,怒气冲冲闭了口。
  大殿上一时间静悄悄的,好半天无人再说话。隆裕就怯怯的叫徐世昌发表看法。徐世昌刚才一直跪在角落里一言不发,隆裕想他和袁世凯交好,在北洋军里有相当的影响,若他能开口支持君主立宪,那么对袁世凯定能施加不小的影响。
  徐世昌却连连叩头,说:“臣不能说。”
  隆裕急道:“大清眼看就不行了,你也算久受皇恩的人,为什么不能说?”
  徐世昌唯唯诺诺,又叩头说:“臣不敢说。”
  隆裕更加急了,说:“朝廷朝不保夕,还有什么话不敢说的,你一切直言便是,不用忌讳。”
  徐世昌欲言又止,颇有为难的样子。载泽、溥伟等就嚷了起来,说:“徐世昌为什么不能说,不敢说,因为他是袁世凯的盟兄,与袁世凯勾结一起,谋算大清的江山。只要杀了袁世凯,大清的江山才能永保安稳。”
  良弼这时也喊道:“臣愿与宗社党所有同仁一起,泣血捍卫大清的宗庙社稷,谁要坏大清的江山,我等便与谁拼命!”
  徐世昌脸色平静从容,面对良弼等人的威胁,毫无反应,似乎他与袁世凯决无关系,心底无私,坦坦荡荡,所以既不恼怒,更不辩解,做出一副哲人智者莫测高深的样子。
  隆裕喝住良弼等人,温言请徐世昌说话。徐世昌推辞了一番,见太后非要他说不可,便长叹口气,继而决绝说道:“太后既然真的要听微臣的想法,微臣不论荣辱利害,那是非说不可了。”
  隆裕说:“你大胆讲,无论讲错讲对,那都是为了朝廷的安危。”
  徐世昌便环顾左右,悠悠然说道:“当日请袁世凯出山,便大错特错了。引虎自卫,终酿苦果,夫复何言!”
  殿中众人一齐震动,将目光投向徐世昌。身为袁世凯的朋友盟兄而出此言,自然人人诧异惊讶,急于知道他下面将说什么。
  徐世昌又叹口气,继续说道:“我在军中与袁世凯共过事,深知其为人。此人素有大志,才略过人,兼且做事决断坚毅,实乃国中第一可畏可怖之人,我比袁为虎,盖因此也。引虎自卫,事出无奈,倒也无可厚责,可是如今猛虎在侧,凶性尚自收敛未发,却有人要玩虎逗虎,激发其凶暴之性!”说到这儿,徐世昌目视良弼等人,从容说道:“袁世凯如今羽翼早丰,内有文才武将供其驱使,外有南方各派力量欲尊其为首脑,一切均靠他收拾残局,要杀他难比登天。即使杀了他,民军北伐,北洋军溃散,那时候何人可以主持大局,扭转乾坤?”
  良弼等一惊,错愕间沉思不语。
  隆裕颤惊惊问:“袁世凯既是只猛虎,如今朝廷可怎么办呢,他这只猛虎真要一口吃掉大清吗?”
  徐世昌说:“袁宫保审时度势,知大势已去,因而无奈,违心要以民主共和避免内战。但对于朝廷,量他也不敢无礼,优待皇室的一切条款袁世凯若有半点马虎之处,我徐世昌首先便与他过不去。”
  隆裕感激的点点头,却又问:“那你是赞成退位了?”
  徐世昌说:“臣是据实而言当今的形势,至于皇室是否退位,臣世受国恩,那敢出此悖逆不道的言语,一切俱由太后明断便是。”
  隆裕叹息道:“你们都不拿主意,却要我明断,我心中又苦又酸,神思早乱,怎能拿了这么大的主意。”
  良弼此时抬起了头,正色说道:“太后,奴才想了,退位之事此刻尚言之过早。我大清精兵还有十多万,若加上蒙藏等处王公的兵力,与南方党人完全有把握一战。请太后暂罢退位之议,只冷眼看袁世凯如何演完这出戏。”
  善耆、载泽、铁良、载涛、溥伟等人齐声附和,请隆裕罢议。隆裕太后本没有主意,至此只好宣布散会,说择日再行商议。
  众人退殿出宫之后,载涛拉良弼到一旁密语道:“太后优柔寡断,我等不如联络各王公,以禁卫军中满族子弟为骨干起事,尽杀北京城中汉人汉官,以振我大清皇威。”
  良弼大惊道:“此举万万不可,若激起全国公愤,不但促大清速亡,且将使我满族惨遭大祸,童稚全灭,难有遗存。”
  

七三 锦绣河山,临此际,欲哭还休(2)
载涛遂止。
  御前会议无果而终,袁世凯焦虑不安。赵秉钧、胡惟德往见,提议说:“兵权在宫保手中,他们既冥顽不化,驱兵入宫就是。清亡已成定局,宫保还忧虑什么?”
  袁世凯满面愁容,说:“我将要当大总统,富贵至此已是极致,可若被后人说我是奸臣逆贼,强夺了大清孤儿寡妇的江山,落下千古的骂名,那怎么行呢!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没有?”
  赵秉钧、胡惟德一个劲儿摇头。
  这时候,南京临时政府已将《临时约法》起草完毕,并迅速通过了参议院的审议,这是部具有宪法性质的###,除对中国的领土、人民的权利义务等有详尽的规定外,还仿欧美之制,将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的雏形也描述了出来,甚至对弹劾总统、审判总统也有专门条款。《临时约法》全文五十六条,虽然简陋粗疏,但将国家的大致形貌勾勒了出来。
  《临时约法》审议通过后,孙文等便催促留在上海的唐绍仪,要他通知袁世凯尽快迫清廷退位。袁世凯心里急得上火,但隆裕死活拿不定主意,弄得他也大是恼怒,但紧接着孙文发电给袁世凯,称二月十五日清廷若还不自动退位,则南北双方以前所议定的优待清室的所有条款全部作废。
  袁世凯接电后坐不住了,他还真对这封最后通牒式的电报感到害怕,若没有了优待条件,要清廷自动退位那可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隆裕哭哭啼啼,就是下不了退位的决心,这可怎么办?
  袁世凯背着手在府内来回渡步,苦思良策。此时忽然张謇发来密电,称自己将秘密赴鄂,策动段祺瑞等将领支持共和,要他们电请朝廷退位。袁世凯见电,猛然心中一亮,立即狠下心来,随即通知段祺瑞等人,要他们通电逼朝廷早下退位决心。
  二月一日,清军将领段祺瑞、王士珍、姜桂题、倪嗣冲、李纯、曹锟等六十四人一齐通电,将矛头指向反对皇室退位的亲贵,杀气腾腾威逼清廷,说:“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事至今日,皇太后皇上欲求以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百姓欲求以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祖宗有知,能不痛乎?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死于非命者何啻数万!
  有鉴于此,吾等谨率全军将士即日入京,与王公贵胄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清军将领通电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宫中,隆裕听说北洋军齐反,威胁说要进京城来与皇族论理,这下她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禁不住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良弼此刻也是忧心忡忡,但他推测这些将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