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12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2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银行的巨额坏账
 在房地产价格暴涨时代,银行放出了巨额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巨额房地产贷款成为坏账。
根据1998年的银行统计数据,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已经超过100万亿日元,估计需要做销账处理的不良资产大致为60万亿日元。而美国高盛公司则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的水平,约占日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
1985年以来,日本的利率水平持续走低,1986年1月以来,为刺激国内经济和遏制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中央银行贴现率连续5次降低,由5%降到了1987年的超低利率水平,这是日本战后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这一超低利率水平一直持续了到1989年5月。在这段时间里,日本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的国际政策协调的要求,二是为了支撑美元,因为低利率政策可以引导日本资金持续流入美国,为美国的财政赤字提供资金,防止美元在巨额贸易赤字压力贬值。
正是这一时期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日本的地产和股市大泡沫。
由于日本实施超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量社会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在日本,土地和股票是日本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对象,这两大投资对象之所以值得投资是因为它们的供应量是受到限制的。
对日本人来说,土地和股票是最好的投资对象。
由于股票市场上涨,企业股票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在股票看涨预期作用下,许多公司开始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附带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债券的利率非常低。如果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日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有时还会出现负利率。这是因为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投资者对日元升值的预期很高,导致日元远期汇率远远高于现汇汇价,日元预期升值幅度超过债券利息。实际上,与国内相比,日本许多大企业更倾向于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日元债券融资,因为欧洲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比国内更低。以1994年为例,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总额为108600万亿日元,而日本国内“武士债券”的发行总额为11100万亿日元,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额是国内“武士债券”的发行额的近10倍。
由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融资成本很低,所以许多企业的融资方式从银行融资转向证券市场融资。这些企业从证券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后,除了用于设备投资、土地和股票投机外,也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这使得银行不仅失去了优质企业贷款客户,而且贷出去的钱也被归还。结果造成银行资金严重过剩,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方向。
于是银行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企业和建筑公司。在土地泡沫时期,不管是谁,只要有土地作担保,银行就提供贷款。并且在计算土地担保价值时按土地市场价格的120%计算,这样计算的理由很简单,土地价格在不断上升。这种做法也只有在经济狂热的日本才见得到。
不仅在国内如此,在国外也是如此。由于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银行感到国外所有的房地产都很便宜。只要企业提出贷款资金是用于房地产收购或建造,银行一般都会很爽快地给予贷款支持,审查条件很宽松。
在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泡沫期间,日本国民的资产增加了1000万亿日元,许多日本人成了大资本家,一时非常富有。高级娱乐活动流行,高级观光饭店客满为患。开发商不仅在日本国内开发豪华的观光设施,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到处兴建豪华宾馆、饭店和旅游设施。
在1989年股票泡沫破灭,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股票和地产价格进入快速下跌过程中,许多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银行的巨额贷款也就这样成了不良贷款,出去容易,回来难。
此外,由于房价快速下跌,导致市场房价大大低于在银行的房屋抵押价值,许多日本人选择拒绝还款,把房屋所有权让给银行。如果需要居住,自己再从市场上低价买房。这使得银行大量的房屋抵押贷款变成了价值不断缩水的房屋资产。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以下简称“长银“)是日本大型银行之一,该银行的破产一度引起了日本金融大动荡。在1998年破产前,长银的贷款余额占日本民间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以上,如果长银一下突然被消灭,日本GDP将下降1%,失业人员将增加70万人。
长银是于1952年12月以政策目的成立的制度银行。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各城市银行大都处于“超额贷款”状态,即银行的贷款余额超过存款余额的10%。为了保证日本的重要产业部门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购买设备,重建日本经济,日本政府建立了长期信用银行制度。长期信用银行是一种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然后向重要产业部门的企业发放长期设备资金贷款的专门政策性银行。
在实施长期信用银行政策时,日本从竞争发展的角度考虑,批准了两家长期信用银行,一家是有80多年从事产业金融历史的日本兴业银行,另一家就是新批准成立的长银。1957年又成立了日本债券信用银行。
政府对新成立的长银给予了十分优厚的政策扶持,以认购优先股的投资方式提供了50%的资本金。在成立后的三年中,大藏省资金运作部认购了长银发行的全部金融债券的40%,第一任行长和第二任行长都是大藏省的高级离职官员。此后,在近20年中,总有一位大藏省离职高级官员担任副行长或独立董事。
长银不仅是日本的主要大型银行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性的大银行,LTCB(长银的英文缩写)这个名称在国际金融界的知名度相当高。
1、长银破产过程
由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长期持续下跌,到1997年,日本金融业开始动荡不安,媒体不断传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破产的消息。1997年11月,日本有3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危机浮出水面。
1997年11月,日本大型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出现经营危机,储户纷纷将存款转入其他安全的银行,导致银行周转资金短缺,被迫倒闭。
1997年11月,三洋证券公司因无力偿还短期资金,申请按《更生法》破产,在短期货币拆借市场引起震动,这是二战后在短期货币拆借市场发生的第一起不履行债务事件。
同年,日本大型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因资金短缺而被迫自主停业。
这三起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引发了银行业的危机感,为解决资金紧张的财务困境,银行开始拼命收回对企业的贷款,同时,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新贷款。自1997年11月起的4个月内,全国银行的贷款减少了12万亿日元。企业由于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只好靠出售手中的证券维持企业资金周转。结果,银行股票被大量抛售,一方面瓦解了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银行与企业相互持股的关系,另一方面导致了银行股票的大幅下跌,使得股票市场不断下跌,银行的账外股票资产价值缩水甚至出现亏损。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以下简称“长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危机。
1998年6月5日,日本媒体《现代》月刊发表预测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以下简称“长银”)即将破产的长篇报道。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水平,通过对长银大量的经营数据和具体事例的详细分析,预言长银的破产迫在眉睫。尽管长银出面作了许多解释,但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
6月9日,长银沃巴格公司受客户(国外机构投资者)委托一举抛售150万股长银股票。长银沃巴格公司是长银与瑞士银行(SBC)和瑞士联合银行(UBS)合资设立的一家证券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6月1日开张营业,主要业务是长银的投资银行业务。长银自己的公司大宗抛售长银股票引起市场恐慌性抛盘,当日收盘时长银股价从前一日的181日元下跌到140日元,下跌41日元,跌幅高达,成交量是前一交易日的30倍,达到2900万股。
17日,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和戈德蔓·撒克斯公司分别抛售390万股和270万股长银股票,再次重创长银股价,跌到120日元。
18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把长银的债券等级一举下降三级,定为投资风险最大的“不适合投资”级别。
19日,共同社报道说,据有实力的政府官员表示:在政府主导下,长银将与日本债券信用银行合办。《东京新闻》、《产经新闻》以及许多地方报纸都以头条新闻报道说:长银已经无法自主重建。由于媒体的炒作,长银股票开盘就大跌,在上午交易中跌穿100日元大关。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以向政府部门确认两银行合办消息是否属实为由,下午暂时停止了长银的交易。
当晚,长银方面证实合办消息不属实。但长银大势已去,长银经营者的解释已无意义。
在外国证券公司、投机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抛售打击下,长银已经失去市场信用,股票价格一泻千里,债券价格同样大幅下跌,长银的资金链就此断裂,新发行的债券无人购买,债券融资渠道丧失。
长银的重要客户为避免风险,纷纷与长银解除金融债券合同,长银的营业部挤满了前来解约的客户。女职员面对离去的客户,深度鞠躬,恳切地说:“以后如有机会,请再光临。”此情此景,令人百感交集。
在这种情况下,长银每天流出的资金高达约10亿日元。从《现代》月刊发表长篇报道开始,在国际机构投资者的猛烈攻击下,长银“城堡”不到三个星期就被攻陷。
6月26日,长银与日本住友信托银行达成合并协议,政府亦表示赞同,暗示在合并后实施援助,对长银的债权人给予保护。两行行长分别会见记者,住友信托银行行长强调,长银解体后,只继承优良债权。而长银行长表示,在合并后保证员工的就业。二者见解截然不同,引发投资的担忧,结果住友信托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长银股票的跌势也未终止。最终,两家银行的合并事情告吹。
最后,长银只好宣布破产。
2、长银自救失败
实际上,长银的危机在1997年就已显露。在1997年11月到12月,伴随着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长银的股价就表演高台跳水,从每股600日元跌到200日元。
由于股价大跌,与瑞士银行的合作也出现问题。1997年7月,长银为摆脱经营困境,与瑞士银行达成全面合作协议,长银拿出三块最具发展前景的业务,即投资银行、投资顾问和私人银行业务,与瑞士银行成立合资公司来共同经营。为密切关系,两家银行决定相互参股3%。瑞士银行在获得了这些好处后,承诺认购长银发行的700亿日元的债券和1300亿日元的优先股。
如果两家银行合作成功,则是一个双赢局面。长银的期望是把瑞士银行拥有的先进金融技术与长银拥有的强###人和个人客户基础结合在一起,共同开辟新业务。长银在长期的金融债券发行和交易中,拥有大量企业和个人资产家的名单,在大企业年金运作的投资顾问业务方面也卓有成就,这些优势对瑞士银行很有吸引力。长银目前最希望从瑞士银行得到的是2000亿日元资金的注入,这2000亿资金关系到长银的生死存亡。
但由于长银股价暴跌,瑞士银行以股票市场行情不好为由,推迟认购2000亿日元的长银优先股和债券的计划。同时,要求修改相互参股3%的计划。经过多次协商,最后在1998年4月,确定相互参股1%,但由于此时长银股票已大幅度下跌,长银并未得到瑞士银行的多少资金。同时,长银与瑞士银行的合资公司长银沃巴格证券公司和长银投资顾问公司相继成立。
在与瑞士银行的合作中,长银没有得到事关生死存亡的资金注入,但却把堪称长银生命的客户资料和许多长银花巨资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置于瑞士银行的控制之下,所以此次合作给人的感觉是长银被国际性大银行玩了一把。
此外,在与瑞士银行商谈合作的过程中,长银向对方提供了主要的经营资料,瑞士银行对长银经营状况之差感到十分吃惊。同时,这些内部资料也被泄漏出去,1998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说:“长银是面临危机的银行”。据此,有关长银危险的流言在海外传开,到6月份,长银的股票遭到美国及欧洲机构投资者的大宗抛售,引发长银危机。
3、长银破产原因
长银破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拥有大量的房地产不良资产,随着房地产价格长期持续下跌,导致投资者和储户信心逐步丧失所致。
首先,长银拥有破产企业EIE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EIE公司是东京协和信用组合理事长创办的公司,该公司利用长银和其他银行的贷款在国外收购和建造了许多非常豪华的旅馆、饭店和观光旅游设施,颇受游客欢迎。但由于收购价格和建造成本太高,导致在经营上连年亏损。
长银是EIE公司的主贷款银行。当长银发现EIE经营上有问题的时候,已向该公司贷款约500亿日元。如果此时撤回贷款,EIE必然倒闭,这将给长银带来一大笔不良资产,并且可能得罪其他为EIE提供贷款的银行。因此,长银在其他银行停止对EIE贷款的情况下,继续追加对EIE公司的贷款支持。
在EIE破产后,长银接管了该公司的经营权和债务,并决定追加贷款,完成EIE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观光设施、旅馆和饭店等未完工建筑工程,最后对EIE公司的总贷款额增加到3000亿日元。这些贷款额最后大都变成了不良贷款。
其次,长银系列的非银行公司拥有巨额的不良资产。在长银的直系非金融公司中,日本租赁公司、NIE公司和日本蓝迪科公司等三家公司拥有的不良资产最多,1997年时高达12000亿日元。长银多次想清理这三家公司,甩掉沉重的包袱。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清理问题被一直拖延下来。其一是,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各种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向这三家非银行金融公司提供了贷款,它们都是定期购买长银金融债券的优质客户。由于它们与长银关系密切,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仍继续向这三家非银行金融公司融资。如果长银清理这三家公司,大部分贷款资金将变成死账,长银将失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