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24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24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7年的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万亿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近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进一步普及,电脑、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法定节日假期增加,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消费明显增多;医疗保健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2002年达岁,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时任总理的###同志颇为自豪地说,“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由小康转向富裕,农村人口由温饱转向小康。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反映了不同收入、不同价格水平下各国居民的生活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到60%为温饱,40%到50%为小康,30%到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般为20%左右。
从中国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处在贫困阶段;1989年降至,由贫困转向温饱,2001年则进一步降至,开始步入小康。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仅能维持温饱,1989年略降到,仍在温饱上徘徊,进入90年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4年首次跌破50%大关,开始进入小康,2001年降到,由小康转向富裕。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迅速更新换代。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变化情况看,农民家庭经历了从“老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转变。1989年前,农民的主体选择是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和收音机等“老四大件”;1989年前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新四大件”成为农民追求的新宠。而城镇居民家庭则经历了从“老四件”到“新六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再追求轿车、电脑的转变。
2、中国近九成居民对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2003年3月,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中国中、东、西部比例均衡的近20个大、中、小城市及农村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的中国居民对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必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其中,的居民认为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63%认为基本可以实现。
调查同时显示,城市消费者们对所在城市的发展也给予了积极肯定。但从城市规模看,大城市消费者对所在城市的评价情况好于综合水平,小城市接近综合水平,中等城市则差于综合水平。
专家认为,大城市基础设施牢固全面,信息资讯丰富快速,专业人才流动自由,各类投资持续涌入,明显的优势带来快速发展;小城市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城市经济颇具特色,借助棋盘小调控灵活的特点,遇有好的思路比较容易在经济开发和建设上显出效果;而中等城市既少政策扶持,又兼基础偏差,还嫌人员众多,在发展中尚未完全找准定位,以至面临略为尴尬境地。
从分布地区看,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对国家经济总体良好运行的感受深于中部城市,原因在于东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地理位置又迎合贸易交流的需要,强大的政策及环境优势迅速加快了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逐步带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西部在近年的大开发战略部署中受益匪浅,政策扶持使西部人民感受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喜悦。
3、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居亚太之首
2003年2月,万事达卡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低落的今天,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却表现出对未来强烈的信心,从而使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3年内的6次调查中第4次登上榜首。
本次调查中国居民对未来六个月(2003年1月至6月)在就业前景、国民经济、固定收入、股票市场和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的看法。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为,比半年前的上升了10多点。
从五个调查方面来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就业前景(从到7)和股票市场(到)。从城市来看,上海受访者期望最大(信心指数为),北京()和广州(80)的信心指数均超过80。
万事达卡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亚太地区最具权威的信心指数,被公认为亚太地区最全面、持续时间最长的该类调查。
我们想问:如此高涨的经济信心对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是福还是祸?
经济信心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最终的决定因素,经济信心之于经济增长,犹如投资信心之于股市。如果股市中的投资者没有投资信心,股市必然下跌,但超出理性的狂热信心必然导致股市的泡沫,最后总要忍受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亏损和痛苦。
高涨的经济信心容易导致经济泡沫。日本在80年代后期就因过度高涨的国民经济信心导致了经济泡沫,在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用了10多年的时间来清理经济泡沫时期留下无数问题,日本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衰退。
中国目前高涨的经济信心是否超出了适度的理性范围?高涨的经济信心是否会催生经济泡沫?
日本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目前高涨的经济信心对于经济的意义,谨防中国经济过热,乃至出现经济泡沫。 
                  
 “中国的经济威胁”
 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目前还不大,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按中国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人民币3624亿元增加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个百分点;1997年至2001年间,在亚洲各国陷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仍达到,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快7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如果以美元来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期间增长3倍,同期贸易额增长4倍。按照购买力平价基准,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目前中国是世界钢铁、粮食、纤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商品的主要生产大国,中国是世界上吸引海外投资最多的国家,是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国,也是亚洲经济的牵引车,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加入WTO之后,这些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如果需要,中国可以尝试在众多领域控制国际市场价格,或使国际市场物价不稳定。
1、“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挑战”
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第7期,发表了现任耶鲁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藤的一篇题为《当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时候》的文章,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关注。该文分析说,当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制造厂,将面临巨大的供货中断风险。美国经济已受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全球供货链的影响,如果发生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荡或者自然灾害,美国乃至世界将遭遇大规模供货中断的威胁。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将类似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美国政府应该成立一个政企联合工作组来研究这一问题和采取对策。
如果我们循着这一逻辑推理下去,当然也可以得出对美国更不利的结论:中国可以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要挟和制约美国。如果中国不给美国供货,美国的许多大企业高端产品的生产将陷入瘫痪,美国民众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将大幅度上升且缺货,美国的经济和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一结论对美国政府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作为世界唯一超级霸主的美国决不可以受到任何它国的威胁。
2002年10月20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华人民产品共和国》的文章,描述了中国正在快速成为世界工厂,虽然美国从中国获得了廉价的产品,美国消费者从中获益,但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
文章分析说,中国的低工资是促进制造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13亿人是廉价劳动力取之不尽的来源,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为每小时40美分,为墨西哥工人的1/6,美国工人的1/14。
中国2001年的进出口总额为5100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近15倍。其中41%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对美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2001年,美国进口中国产品的金额比中国进口美国产品的金额多出830亿美元。
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特公司2001年从中国进口了140亿美元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13%。为此,该公司在中国深圳设立了一个拥有300名雇员的全球采购中心。
中国制造的产品向洪流一样流入美国市场。要买一双鞋吗?美国市场上近80%的鞋是中国人的巧手做出来的。电脑呢?位于香港以北50英里处的东莞的各家厂商在2001年生产了全球37%的光盘驱动器、10%的电脑显示器和成千上万的扫描仪、打印机、DVD等。如果东莞一堵车,世界电脑马上就要涨价。
中国企业正在为全世界的消费者生产冰箱、微波炉、彩电等。
根据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测,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中国最终将在诸如飞机制造、半导体生产之类高技术和高价值产品领域与美国公司展开竞争,这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美国人来说不是件好事情。如果政治###或外交争端引发商品供应中断,美国经济将受到损失。这种危险已经在最近(2002年10月)的美国西海岸港口发生的罢工事件中凸显出来,当时,来自中国的电脑配件、圣诞节玩具等商品供应中断引起价格大涨。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美国为中国廉价的产品付出的代价是美国工人就业机会的丧失。一个接一个的行业,从服装、家具到轻型电子产品等,美国的制造商因无法与中国廉价产品竞争而被挤出市场或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去。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自1992年以来,美国制造业至少有76万个就业机会被中国夺走了。
在9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自行车有50%以上是由美国工厂自己生产的,美国生产商战胜了来自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竞争者。但在短短的几年里,美国市场上到处是中国制造的自行车,2001年美国共销售1680万辆自行车,其中约85%是来自中国,美国产的自行车所占的份额已下降到2%。美国公司在价格上根本无法与中国企业竞争,由于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美国市场上自行车的价格下降约60%,平均每辆仅77美元,美国的消费者因此节省了数不清的美元,但美国自行车行业丧失了大约8000个就业机会。
索伊制造公司是一家生产轻便工业用加热器的企业,两年前,它还生产了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所有的加热器。如今,它已不再自己生产,转而向中国进口然后在美国销售。该公司的老板说:“以前,我们的工艺水平很高,我们一直作为低成本的生产商而自豪。后来我们发现,我们不仅不具有竞争力,而且跟中国人相比差得很远,他们的价格低得惊人。”
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企业家乔治·托马斯在芝加哥附近拥有一家有40多个雇员的生产电脑网络设备的企业。他在参加了中国的几个交易会后,对中国充满了兴趣,其配件大都从中国采购。他认为中国在制造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他算了下列一笔账:中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为1美元,伊利诺伊州工人每小时工资为12美元;中国厂房的租金每平方英尺为2美元,而伊利诺伊州则要美元,如果在中国生产,他的公司离供应商的距离缩短了,运费就能降下来。不仅如此,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也非常高,他曾对中国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表示怀疑,于是他向中国一家工厂发出定做一套网络设备的要求,几天后,他收到了一套完美无缺的样品,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于是,他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苏州,除了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外,苏州还向外商减免两年税收,提供廉价的厂房,现成的供应商和消费者网络。
在过去的两年里,一度向美国出口高尔夫球棒、牛仔裤、门锁等商品的数千家墨西哥工厂倒闭了,因为他们的业务被中国企业取代了。
中国的一些企业,如长虹彩电、联想电脑、海尔冰箱和康佳电视等已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信誉,目前正在向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进军。
中国还在投入巨资发展一些可以使中国进入一流经济大国行列的尖端行业,如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技术等。
中国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制造领域打败美国的企业,最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供应国。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工厂主要为世界市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袜子、服装、体育用品和其他日用消费用品,但在90年代,随着大批世界领先技术公司向中国转移,中国产品升级换代加速。在中国的出口构成中,办公设备和通信设备从1990年几乎为零份额增加到2000年的,这类出口单仅2000年就猛增了44%,达435亿美元,使中国进入全球一流技术大国。中国大陆现已成为成套设备和运输设备的世界主要出口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增加了一倍以上,从1990年的增加到2000年的。
2、“中国已成为美国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持有国”
2002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发表的季度报告中,首次用专门的篇章分析了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使用情况。报告称,1999年到2000年,中国投资800亿美元购买美国债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