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朝鲜战争备忘录 >

第14部分

朝鲜战争备忘录-第14部分

小说: 朝鲜战争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在他辉煌的一生中都在不断超越自己,向别人所认为的不可能挑战,并且以此为乐趣。经过国内革命战争锻炼的毛泽东军事艺术将在另一个战场上得到检验,并上升到一个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同美国在朝鲜战场的较量过去很多年之后,美国人才终于承认,他们曾经面对的是多么伟大的对手。尼克松写道:“他的思绪显然像闪电一样敏捷。”基辛格则写道:“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这是一个值得美国敬畏的人,没有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毛泽东或许永远也不可能赢得世界对他应有的尊重。
  从朝鲜战争爆发那天起,身在中南海的毛泽东以他特有的战略敏感一直在关注着战争的进展,他要求总参谋部随时向他汇报朝鲜半岛的战况进展。
  丰泽园的菊香书屋内,毛泽东伫立在窗前,手中衔着一支点燃的烟,望着院内的几株老树和地面上的斑斑树影,凝神沉思。他在想,6月上旬,担负攻台战役的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刚进京汇报了攻台的准备情况,朝鲜内战就突然爆发了,美国出兵干预朝鲜事务,还毫无道理地派出第7舰队公然侵犯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太猖狂了!
  一幕严峻的景象在毛泽东的脑海浮现,那就是一旦朝鲜战局恶化,北部,蒋的部队和美军便从鸭绿江逼入东北;南部,在第七舰队的海空力量支援下,蒋可以*。所有这些,使毛泽东唤起一种隐隐的警觉:反动势力试图南北对应,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此不能不防。
  于是,1950年7月7日,在毛泽东指示下,周恩来(此时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国防会议,会议决定:火速从中南军区调13兵团开赴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付朝鲜战局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国防会议上,*、罗荣桓提出,将15兵团司令员邓华替换黄永胜担任13兵团司令员。13兵团司令黄永胜是*的爱将,虽然打起仗来又猛又狠,但却有个”击鼓冲锋,鸣金玩妓“的臭毛病,而邓华不仅是一员骁勇的战将,而且善于动脑子,是个有勇有谋的儒将,自然比黄永胜更适合应付极其复杂的朝鲜战事。

毛泽东决断出兵朝鲜(2)
简短高效的国防会议仅仅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会后,周恩来、聂荣臻连夜整理出会议决议呈批件,交毛泽东审阅。
  午夜,毛泽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习惯夜间工作的毛泽东一面仔细审阅着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的呈批件,一面在迅速地思考着,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是不讲任何信誉的,要准备同美国打。军委采取这些措施都是未雨绸缪之计。13兵团这几个军到辽南,颇为合适。必须把能战斗的部队放到前沿。当时整个东北只有一个42军在搞生产,13兵团必须尽快开赴东北,抓紧进行战前训练,再不能拖延。于是,毛泽东在一页信笺上龙飞凤舞地批示:
  荣臻同志:
  本日会议决议事项同意。请即按此执行。原件存我处。
  毛泽东7月7日24时后来的事实证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毛泽东早早地在东北投下的13兵团这一枚棋子,对以后扭转朝鲜战局起了关键的作用。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动员的号角就此吹响,解放军历史上空前的南北大运兵开始了!
  一切都按照总参的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在千里铁道线上,兵车嶙嶙,穿梭不息,几十万大军不分昼夜从全国各地同时向东北进军。
  最先动起来的是位于广州市东山的15兵团总部,邓华的15兵团机关与黄永胜13兵团机关对换,率领原13兵团的3个军迅即开往东北,并改番号为13兵团。原13兵团3个军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38军号称四野的”天下第一纵“,40军则是赫赫有名的”旋风纵队“,39军也是善打硬仗的精锐之师。在解放战争中,这三支劲旅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被民间俗称为”*三只虎“,此时,这支具有光荣战斗传统的王牌部队又增加了年轻的42军,更是如虎添翼。
  40军不久前创造了”木船渡海解放海南岛“的奇迹,正从海南岛撤回,在前往广州的急行军路上,接到了开赴东北的命令。于是,40军指战员火速从广州坐火车经武昌向东北进发。
  38军、39军正在河南大搞生产,一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景象,甚至已将部分装备改成了农具,由于长时间未充分训练,有的炮筒里麻雀都做了窝。此时接到命令,很快以雷厉风行的速度做好准备,分别从信阳、漯河上火车,日夜不停一路绿灯地向鸭绿江边奔去。
  此时,又出现了几个意外情况,在东北边防军的领导之中,粟裕将军因身患重病,在青岛疗养不能到职,萧劲光任刚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上离不开,萧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总政日常工作,也分不开身。因此,这三位边防军主要负责人都不能到职视事。7月23日,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军委对第13兵团的领导也进行了加强和调整。
  7月19日,中央军委再次颁布命令,正式任命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25日,中央军委决定,北上兵团仍然使用第13兵团番号,并升任第40军军长韩先楚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此时,邓华又想到了被广东军区留下任副司令的洪学智,这位共事多年的老战友不在身边,他老觉得是一个缺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毛泽东决断出兵朝鲜(3)
于是,邓华找老领导*帮忙,把由广州来北京中央军委请示工作的洪学智留在兵团。到了8月,根据邓华的请求和*的建议,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洪学智为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至此,第13兵团的主官和指挥机构配备在高层的精心筹划下宣告完成。这一北上兵团指挥机构汇集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久经百战的名将,不仅使边防军部队的战前准备得到了切实保证,而且为志愿军出国作战后,在紧急情况下,以第13兵团部为基础组建志愿军总部奠定了基础。
  1950年8月,朝鲜战事正酣,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直逼洛东江,”联合国军“龟缩到釜山防御圈,胜利的天平似乎倾斜到人民军这边。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仍保持冷静的头脑。当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开会,分析研究朝鲜局势,并做好迎接战争的准备。
  ”朝鲜战争有短打、长打、大打、原子弹打等几种可能。“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他要军委电告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加紧准备,一定要在8月底,最迟不得超过9月底做好一切战备工作。他提醒说:”不要事到临头来不及哟!“8月中旬以后,朝鲜的形势已经变得不可乐观。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已发生明显的变化,人民军和”联合国军“在朝鲜东南隅的洛东江形成僵持局面,美军在大批轰炸机的掩护下,实施迟滞攻势,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战术,继而拼死扼守洛东江,沿大邱、马山、釜山、庆州的铁路四边形地区建立了环形防御圈,扼制了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因之,正如13兵团给中央的报告所分析,”北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成过去“。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
  毛泽东还分析了美军的长处和短处,概括起来是”一长三短“。他说:”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尽管如此,毛泽东并没有轻敌大意。他在讲话里提出要防备美帝国主义乱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他说:”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些简而言之的话,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不惧怕任何敌人和任何困难的革命气势,而且已经作了最坏可能性的准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同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强国直接较量。
  但是,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为了支持苏联代表在联合国的提案,8月7日《人民日报》以《拥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议》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指出:”我们中国人民愿与全世界一切正直的政府和正直的人士联合一致,共同支持苏联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议,并使联合国及其安全理事会从美国侵略者的魔掌下获得自由,使它回复其原来的和平保卫者的光荣地位。“8月20日,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当月的主席、苏联代表马立克和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宣布中国完全支持马立克提案。。 最好的txt下载网

毛泽东决断出兵朝鲜(4)
但是,美国政府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抗议和谴责,也不理睬中国和苏联等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和主张,而继续扩大战争。8月下旬,美国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多次”误入“中国领空,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辑安、临江、安东等地的火车站、机场等建筑物,杀伤大量无辜平民。对此,周恩来外长致电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提出严重抗议。同时,致电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制裁侵朝美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的严重罪行。
  为了准备朝鲜战局可能的逆转,8月下旬,根据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调在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和在西北地区刚刚结束剿匪作战的杨得志、李志民指挥的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分别集结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以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地区,也作了防止台湾国民党部队登陆袭击的部署。8月26日,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再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各种准备情况,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加速空军、装甲兵、炮兵(包括高射炮兵)的建设,以便适应我军一旦参战后的需要。9月6日,50军被编入东北边防军,从而使其增加到5个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毛泽东以惊人的战略嗅觉洞察到了中国可能面临的危险,作出了组建东北边防军这样一个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由于当时国内几乎末建立战备物资的储备,运输条件又非常困难,东北边防军从动员到入朝参战用了3个多月时间,许多准备工作还感仓促。可是美军凭借其高速的机动力从突破三八线到进至鸭绿江边只用了十几天。假如*中央不是从最坏的结局设想,提前组建东北边防军,待朝鲜战局恶化再临时准备,战争的进程如何就难以想象了。
  隔了6年之后,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代表团时讲起这件事,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3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5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过来了。“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还惋惜地说:”可惜那时候只有5个军,那5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7个军就好了“。
  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1950年9月15日晨5时,毛泽东、周恩来认为对人民军最为不利的情况终于发生了。麦克阿瑟亲自导演的仁川登陆作战击破了人民军的软肋。美军在次日控制了仁川,又占领了汉城,将人民军置于南北夹击之中。战争形势对朝鲜人民军越来越严峻了。
  在美、南朝鲜军攻占汉城,进逼三八线,以战略速决吞并全朝鲜、危及中国安全的紧急时刻,北京通过各种渠道,发出了正义的警告之声,但美国却置若罔闻。
  朝鲜求援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国庆之夜,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盛大的焰火晚会。大片升腾而起的焰火把夜空点缀得多姿多彩,明亮的探照灯光柱,在空中欢快地跳跃,广场上,欢声笑语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天安门城楼上,红灯高悬,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和人民共度第一个国庆狂欢之夜。他们高兴地交谈着,不时被奇光异彩的焰火所吸引……广场上沉浸在节日欢庆气氛中的人们没有想到,就在10月1日这一天,从朝鲜传来消息,所谓的”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 。 想看书来

毛泽东决断出兵朝鲜(5)
夜深了,毛泽东走下天安门城楼,乘车返回中南海。
  在菊香书屋,毛泽东习惯性地点燃一只烟,凝视着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目光良久地停留在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台湾。这些在面积上的弹丸之地,注定要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还要无数生命为之流血牺牲。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桌上,放着两份电信。一封是朝鲜党和政府关于中国出兵给予援助的请求信,另一封是斯大林关于建议中国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的电报。
  斯大林在电报中沉不住气了:”朝鲜同志们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在汉城地区,朝鲜同志没有任何可以抵抗的部队,可以认为通往三八线的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