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妖师鲲鹏传 >

第69部分

妖师鲲鹏传-第69部分

小说: 妖师鲲鹏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官跟随,同至太师府,到银安殿上,各依次坐下。闻太师问道:“列位大夫,诸先生,老夫在外多年,远征北地,不得在朝,但我闻仲感先王托孤之重,不敢有负遗言。但当今颠倒宪章,有不道之事。各以公论,不可架捏,我自有平定之说。”

这时,有一大夫孙容,欠身说道:“太师在上,陛下听谗远贤,沉湎酒色,弑忠阻谏,殄来彝伦,怠荒国政,事迹多端。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不若众位静坐,还武成王大人从头至尾讲与老太师听。一来老太师便于听闻,百官不致搀越,不识太师意下如何?”

闻太师说道:“孙大夫之言甚善。武成王还请直言,老夫洗耳恭听。”

黄飞虎欠身说道:“既然如此,那末将就从实道来,天子自从纳了苏护之女,朝中日渐荒乱。将元配姜娘娘逼死,杀子绝伦。废司天监太史杜元铣,与上大夫梅伯。囚姬昌于羑里七年。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造鹿台广兴土木之工,累死百姓,填于台下。上大夫杨任谏阻鹿台之工;将杨任剜去二目,至今尸骸无踪。前者鹿台上有四、五十狐狸化作仙人赴宴,被亚相比干看破。后来在内庭私纳一女,不知来历。昨日听信其言,诈言心疼,要玲珑心作汤疗疾,勒逼亚相比干剖心,至今尚不知亚相比干的生死。国家将兴,祯祥自现;国家将亡,妖孽频出。谗佞信如胶漆,忠良视如寇仇,惨虐异常,荒吟无忌。即不才等屡具谏章,视如故纸,甚至上下阻隔。正无可奈何之时,适太师奏凯还国,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黄飞虎这一遍言语,从头至尾,细细说完,就把闻太师气得厉声大声说道:“竟然有这等反常之事!只因北海刀兵,致天子紊乱纲常。我有负先王,实乃老夫之罪也!众大夫、先生请回。我三日后上殿,自有条陈。”

太师送众官出府,唤徐急雨,令封了府门,一应公文不许投递。至第四日面君,方许开门应接事体。

闻太师三日内造成条陈八道。第四日入朝面君。文武官员已知闻太师有本上殿。那日早朝,聚两班文武,百官朝毕。

纣王说道:“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左班中闻太师进礼称臣道:“臣有本。”他说着将本铺展御案,让纣王御览。

闻太师臣闻仲上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吟近佞,逆治惨刑,大干天变,隐忧莫测事。如今陛下继承大位,应当行仁义,普施恩泽,惜爱军民,礼文敬武,顺天和地,则社稷奠安,生民乐业。岂知陛下如今却是近吟酒,亲奸佞,亡恩爱,逼死皇后,杀子嗣,自剪其后。此皆无道之君所行,自取灭亡之祸。臣愿陛下痛改前非,行仁兴义,远小人,近君子;庶几社稷奠安,万民钦服,天心效顺,国祚灵长,风和雨顺,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带罪冒季天颜,条陈开列于后,第一,拆鹿台,安民不乱;第二,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第三,贬喜媚出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第四,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第五件,开仓放粮,以赈民饥;第六,遣使命招安于东南;第七,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第八,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

闻太师立于龙书案傍,磨墨润毫,将笔递与纣王说道:“请陛下批准施行。”纣王看八款之中,头一件便是拆鹿台。

纣王说道:“鹿台之工,费无限钱粮,成工不毁。今一旦拆去,实是可惜。第三,贬喜媚,今喜媚德性幽闲,并无失德,如何加以谪贬?此事也再议。第四,中大夫费、尤二人,素有功而无罪,何为谗佞,岂得便加诛戮!除此三件,以下准行。”

闻太师奏道:“鹿台功大,劳民伤财,万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隐恨。亚相比干因喜媚而摘心,乞速贬喜媚,所以消在百官之幽怨。勘斩费仲、尤浑,则朝纲清净,国内无谗,圣心无惑乱之虞,则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愿陛下速赐施行,幸无迟疑不决,以误国事,则臣不胜幸甚!”

纣王无可奈何,只得说道:“太师所奏,朕准五事,其它三事日后议。”

闻太师说道:“陛下莫谓三事小节而不足为,此三事关系治乱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过。”

君臣立辨,只见中大夫费仲还是不识时务,出班上殿见驾。闻太师认不得费仲,问道:“这员官是何人 ?'…99down'”

费仲说道:“卑职费仲是也。”

闻太师说道:“先生就是费仲,不知先生上殿有何话要讲?”

费仲说道:“太师虽位极人臣,但不按国体,持笔逼君批行奏本,是非礼也,本参后宫,是非臣也,令杀无辜之臣,是非法也。太师灭君恃己,以下凌上,肆行殿庭,大失人臣之礼,可谓大不敬!”

闻太师听到此言,当中神目睁开,长髯直竖,大声喝道:“费仲巧言惑主,气杀我也!”当下将手一拳,把费仲打下丹墀,面门青肿。

这时,只见尤浑怒上心头,上殿说道:“太师当殿怒打大臣,即打陛下矣!”

闻太师问道:“汝是何官?”

尤浑说道:“吾乃是尤浑。”

闻太师笑道:“原来是你!你们两个贼臣表里弄权,互相回护!”说着联太师趋向前,只一掌打去,把那奸臣翻筋斗跌下丹墀有丈余远近。

只听闻太师又唤左右道:“将费、尤二人拿出午门斩了!”当朝武士最恼此二人,听得太师发怒,将二人推出午门。

闻太师怒冲牛斗,纣王默默无言,他口里不言,心中却不由暗道:“费、尤二人不识时务,自讨其辱。”闻太师复奏请纣王发刑旨。

纣王怎肯杀费、尤二人,只听纣王说道:“太师此三事,待朕再商议而行。费、尤二臣,虽是冒犯参卿,其罪无证,且发下法司勘问,情真罪当,彼亦无怨。”

闻太师见纣王再三委曲,反有兢业颜色,自思道:“吾虽为国直谏尽忠,使君惧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

闻太师想到此处跪而奏道:“臣但愿四方绥服,百姓奠安,诸侯宾服,臣之愿足矣,敢有他望哉!”

纣王传旨将费、尤发下法司勘问。五道条陈限即举行,另三条再议。纣王说完起驾回宫,百官各散。

第一百二十章节 太师远征,文王夜梦

天下兴,好事行;天下亡,祸胎降。太师方上条陈,事已好将来了,不防东海反了平灵王。飞报进朝歌来,先至武成王府。

黄飞虎见报,不由地叹道:“兵戈四起,八方不宁,如今又反了平灵王,成汤江山何时方能安定!”

黄飞虎把报差官送到闻太师府里去,太师在府正坐。堂候官报道:“武成王差官来见老爷。”

太师命差官将报呈上,太师看罢,打发来人,随即往武成王府里来。武成王迎接到殿上行礼,分宾主坐下。

闻太师说道:“元帅,今反了东海平灵主,老夫来与将军共议,是老夫去,还是元帅去?”

武成王说道:“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行,一切但凭太师主见。”

闻太师想一想,说道:“武成王,你还是随朝护驾。老夫领二十万人马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归国再商政事。”

闻太师停顿了片刻,又说道:“不知武成王可知那妲己是否迷惑陛下为恶?”

武成王说道:“这妲己却是不曾为恶,也有数次解救过贤臣,不过此人性格软弱,陛下说什么她便做什么,如今那喜媚得宠,她也不与之争斗。”

闻太师听到此言,摇了摇头,明白后宫之中恐怕已是喜媚的天下,自己也无可奈何,只听他又说道:“不知武成王可有亚相比干的消息?”

武成王叹道:“实不相瞒,自亚相离开鹿台之后,一家人在一瞬之间全数失踪,府中下人俱不知他们的踪迹,如今亚相是死是活皆不知晓!”

闻太师听到此言不由叹道:“陛下此举已失去人心,成汤江山危矣!如今我等也只能皆尽全力相护,成败如何一切都看天意。”

武成王说道:“太师言重了,陛下不过一时被惑,终有一日会醒悟的!”

闻太师叹道:“武成王有所不知,这次我去北海讨伐败军,却是遇上了大事,也正是如此我方才说成汤气数已尽!”

武成王听到此言不由地问道:“是何大事,竟然让太师如此气馁?”

闻太师说道:“北海一事,我先是见到了圣师鲲鹏,之后在圣师的指点下发现,北海起事的源头竟然是圣人,而如今陛下又做出恶了圣母与圣师之事,你说这成汤天下如何能不败亡?”

武成王问道:“不知是那位圣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竟然支持他们叛乱?”

闻太师叹道:“是西方二圣中的准提圣人,如果不是有圣师相助,恐怕我至今也不能平定北海叛军,可如今陛下竟然毁坏圣师法像,你说日后再有劫难圣师又如何会助我殷商一臂之力?”

武成王听到此言,心中也甚敢凉意,陛下先是得罪了圣母女娲娘娘,之后又开罪了圣师鲲鹏,如今就连西方二圣都插手人族之争,如此情况之下成汤又如何能不灭亡!

武成王想到此处不由地叹道:“我等受先帝大恩,也只能誓死效忠,之于结果如何,也只能听从天意。”

次日早期,闻太师上表出师。纣王惊问道:“如今平灵王又反,该如何处置?”

闻太师奏道:“臣之丹心,忧国忧民,不得不去。今留黄飞虎守国;臣往东海,削平反叛。愿陛下早晚以社稷为重,条陈三事,待臣回再议。”

纣王听到此言龙心大悦,他巴不得闻太师早去,也好不在自己面前搅扰,心中甚是清净,于是纣王连忙传谕:“发黄旄、白钺,即与闻太师饯行起兵。”

纣王驾出朝歌东门,纣王命斟酒赐与太师。闻仲接酒在手,转身递与黄飞虎。只听,太师说道:“此酒武成王先饮。”

黄飞虎欠身说道:“太师远征,圣上所赐,黄飞虎怎敢先饮”

闻太师说道:“将军接此酒,老夫有一言相告。”黄飞虎依言,接酒在手。

只听,闻太师说道:“朝纲无人,全赖将军。当今若是有甚不平之事,礼当直谏,不可钳口结舌,这非人臣爱君之心。”

接着闻太师回身见纣王说道:“臣此去无别事忧心,愿陛下听忠告之言,以社稷为重,毋变乱旧章,有乖君道。臣此一去,多则一载,少则半载,不久便归。”太师用罢酒,一声砲响,起兵径往东海去了。

文王自逃回西岐之后,听散宜生之言,出示谕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孤因羑里羁縻,蒙恩赦宥归国。因见迩来灾异频仍,水潦失度,及查本土,占验灾祥,竟无坛址。昨观城西有官地一隅,欲造一台,名曰‘灵台’,以占风候,看验民灾。又恐土木工繁,有伤尔军民力役。特每日给工银一钱支用。此工亦不拘日之近远,但随民便:愿做工者即上簿造名,以便查给;如不愿者,各随尔经营,并无逼强。想宜知悉,谕众通知。

西岐众军民人等一见告示,大家欢悦,齐声说道:“大王恩德如天,莫可图报。我等日出而嬉游,日落而归宿,坐享承平之福,是皆大王之所赐。今大王欲造灵台,尚言给领工钱。我等虽肝脑涂地,手胼足胝,亦所甘心。况且为我百姓占验灾祥之设,如何反领大王工银也。”

一郡军民无不欢悦,情愿出力造台。散宜生知民心如此,抱本进内启奏。

文王说道:“军民既有此意举,随传旨给散银两。”

众民用心,着意搬泥运土,伐木造台。正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又道是:行见落花红满地,霎时**绽东篱。

造灵台不过旬月,管工管来报工完。文王大喜,随同文武多官排鸾舆出郭,行至灵台观看,雕梁画栋,台砌巍峨,真一大观也。

文王随同两班文武上得灵台,四面一观。文王默然不语。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道:“今日灵台工完,大王为何不悦?”

文王说道:“非是不悦。此台虽好,台下欠少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合配阴阳’之意。孤欲再开沼池,又恐劳伤民力,故此郁郁不欢。”

散宜生说道:“灵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况于台下一沼,其工甚易。”

文王因在灵台观看时间较长,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回驾不及。文王随文武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席散之后,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台上设绣榻而寝。

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喨,火光冲宵,文王惊醒了,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三更。

此时,文王不由地暗忖道:“不知此梦是主凶还是吉?也罢!待到天明,再作商议。”

次日一早文武上台,文王说道:“大夫散宜生何在?”

宜生出班见礼道:“大王有何宣召?”

文王说道:“孤今夜三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霄,一声响亮后被惊醒,才知乃是一梦,就不知此兆吉凶如何?”

散宜生躬身贺道:“大王此梦乃是大吉之兆,主大王得栋梁之臣,大贤之客,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问道:“卿何以见得此是大吉之兆?”

散宜生说道:“昔日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煅物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煅;煅炼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到散宜之言,齐声称贺。文王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

第一百二十一章节 文王渭水请子牙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这一日文王与文武闲居无事,见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争妍,韶光正茂。文王说道:“三春景色繁华,万物发舒,襟怀爽暢,孤同诸子、众卿,往南郊寻青踏翠,共乐山水之欢,以效寻芳之乐。”

散宜生近前说道:“主公,昔日造灵台,夜兆飞熊,主西岐得栋梁之才,主君有贤辅之佐。况今春光晴爽,花柳争妍,一则围幸于南郊,二则访遗贤于山泽。臣等随使,南宫适、辛甲保驾,正尧舜与民同乐之意。”

文王听到此言心情大悦,随传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