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地主 >

第21部分

大地主-第21部分

小说: 大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王晴岚眼中闪过一丝阴蜇。
  可惜他死得太早了。
  ————
  1,不出意外还有一更。
  2,今天是28号了,这个月最后一次发枝子,下个月初会清零,大家赶紧行动吧!
  ☆、第五十三章 屯粮 (1494字)
  方君萍和郑碧最终还是没能从安子然那里讨到好。
  不过她们也不会真的去吃清粥咸菜,后来她们去找王厨子,不过王厨子早就看她们不顺眼,现在有安子然给他撑腰,腰杆就直了,说话也硬气多了。
  四人没办法,只好用自己的私房钱让下人到外面去买,一连十天,她们又不肯吃清淡的,结果十天的开销比她们一个月的月钱还要多,一下子没了好几个月的月钱,最心疼的就是方君萍,因为她比郑碧多扣了一个月。
  再说安常德那边的情况。
  时间才刚过一天,对方速度再快,这个时候应该刚到永州不久。
  知道他们的计划后,安子然并不着急着处理他们,不管他们准备用什么手段对付他和安家,他已经不需要再费力去想办法应付他们,不枉费他把自己给搭进去。
  “大少爷,我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吩咐下去了。”苏管家刚从外面奔波回来就直奔安子然这里,事关重大,所以每个地方他都亲自跑一趟。
  “辛苦你了,苏管家。”
  安子然让丫环夏兰给他倒一杯茶解解渴。
  苏管家接过茶一口饮尽,“大少爷言重了,一点也不辛苦,要是没其他事,我先下去忙了。”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可能会更忙。
  安子然点点头。
  “王妃,你葫芦里在卖什么药?”这两天一直过得百无聊赖却总是如影随形的跟在安子然身边的傅无天在夏兰也出去后终于开口了。
  安子然本来就没打算瞒他,这件事凭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一力运作,所以最后可能还要请傅无天帮个忙,“之前我们在茶棚里遇到的农民,他们是昌州一平镇的村民,一平镇那个地方经常发生自然灾害,今年虽然才四月份,但是旱灾已经初显,不过具体还有待查证。”
  傅无天瞬间明白他的打算,眼中闪着若有似无的趣味,“所以王妃打算先屯粮?”
  安子然点头:“不错,安远县虽然不是昌州百姓前往枫城的必经之地,但是亦相距不远,每年昌州发生自然灾害,昌州一些谋利的商人都会在附近的城镇购粮屯粮,安远县便是其中一个。”
  安常富之所以向农民收取高额地租,昌州的自然灾害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安家的财产其中有大半是灾难财。
  “那么,王妃的想法是?”傅无天问道。
  安子然安静的看了他一会,似乎想看看他是不是认为自己打算屯粮抬高价格从中谋取暴利,可惜还是看不出来。
  “派人去昌州调查,如果我的猜想确实属实,或许可以提前预防,对你也有好处。”
  最后一句话带着一丝暗示。
  聪明如傅无天,当即知道他后面没说出来的话。
  预防自然灾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纵观大亚的历史就没有过一个成功的案例,而且不说预防,就是事后也总是问题重重,皇室每次都是等灾害发生了再赈灾,然后又发生贪官贪污赈灾银子的事情,如此循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基本没有什么预防措施,所以昌州才会变成自然灾害的频发地。
  傅无天身上战功显赫,如果再加上防灾救灾的功劳,以后就算皇帝想动他也要重新掂量一下够不够底气。
  他虽然是大亚的战神,多年来一直守护大亚的疆土不被外敌侵犯,但是想要让百姓真正记在心里却还不够,除非救他们于危难之中,亲手将他们从泥潭之中拉出来,如此印象才会更深刻。
  傅无天发现他的王妃才刚嫁进傅王府就已经在为他着想了。
  可喜可贺!
  安子然见他表情有异,便问道:“我跟你说正事,你在想什么?”
  傅无天看着他愉悦地说道:“本王在想,真庆幸你妹妹逃婚了,不然本王还得另外想办法才能把你娶进傅王府。”
  安子然一脸黑线。
  这话未免太实诚了,他可一点也没觉得庆幸!
  ☆、第五十四章 收购粮食 (2418字)
  安子然屯粮的计划吩咐下去,冯掌柜几人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照办了。
  冯掌柜几人已经浸淫米行十几二十年,在安常富手底下时间最短的掌柜也干了五六年,当年安常富为发灾难财,曾经指使他们与多个米商接触,如今安常富过世,那路子却还掌握在他们手里。
  大量购买粮食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以安家的情况却没有什么大问题。
  前阵子,安家经过大改革。
  不仅免了安远县百姓的债,而且又重新定制借米的利息,以往高得吓人,令借米的农民负债累累,但是现在却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
  结果不少买不起米,又因田里的水稻还不到收获的时间而没有米吃的农民十分欣喜,于是后面又出现借米狂潮,具体被借走多少米只有安子然自己才知道。
  不过好处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安家各大米铺的存粮不多。
  安子然让冯掌柜他们以补充粮库的名义光明正大的进货。
  这一举动不仅没引起那些米商的注意,反而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个结果确实令冯掌柜几人有些吃惊。
  冯掌柜不禁想到去收粮那日陈老板与他的对话。
  “老冯啊,自从安常富去世后,安家换了个少东家却每况愈下,银子没赚多少,反倒贴出去不少,我真替你感到担忧啊!”大广米铺的陈老板笑眯眯的对前来进粮的冯掌柜说道。
  冯掌柜却是笑笑不说话。
  东家的决定他们无权干涉,只要东家能按时给他们发工钱,他们就不会有异议,何况少东家的决定看起来确实损害了安家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对安家反而百利无一害。
  陈老板以为他略有顾及,又劝慰道:“冯掌柜,安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再待在安家已经没什么前途,与其被一个黄口小儿指使,何不到我这儿来帮忙,你是个人才,我保证绝对不会亏待你。”
  “多谢陈老板抬爱,只是冯某在安家已经做了将近二十年,一时半会有点舍不得离开啊。”冯掌柜感慨的说道。
  陈老板大笑一声,“我道是什么,冯掌柜不必担心,你大可以再考虑一阵子,大广米铺随时都欢迎你。”
  “冯某会好好考虑,对了,不知陈老板的米能卖给我多少?”冯掌柜说着便转移话题,但不等陈老板回答又叹了一口气,面带愁色:“少东家给了我们每人一个目标,若是一次凑不齐,冯某还得再跑其他地方。”
  陈老板犹豫的想了一下,“冯掌柜需要多少?”
  冯掌柜轻轻比了个数。
  陈老板眯起几乎看不见的眼睛,透出奸商的狡诈,“安少东家的胃口未免太大了,这个数目他吃得下去吗?”
  冯掌柜无奈道:“老实说,冯某已经猜不到少东家在想什么,但是他的决定我们也只能照办。”
  陈老板没有多想,安子然接手安家后做出不少在他们看来很荒唐的决定,现在又大肆的收购粮食,数目还高得惊人,他也只当安子然年纪太小,没魄力也没眼光,至于昌州的事情,他到现在都没有收到任何风声,自然没往那方面去想。
  “好吧,我就卖冯掌柜一个面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为了打动冯掌柜到大广米铺,陈老板决定帮他凑到那个数目,大广米铺是万山县最大的米行之一,那个数目还是拿得出来的。
  冯掌柜露出一脸喜色,“那就多谢陈老板了。”
  陈老板笑眯眯地说道:“只要冯掌柜好好考虑我的提议即可。”
  冯掌柜点头道:“冯某一定好好考虑。”
  冯掌柜随后付了一半定金,定金是安子然从安家的地窖里拿出来的,都是真金白银,积累了许多年,用来买粮食绰绰有余,陈老板也保证十天内会将所有的大米送到安远县。
  冯掌柜走出大广米铺,回头看了一眼米铺,脸上堆着的笑容已经消失。
  陈老板这么大方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嘴上说看中他这个人才,实际上看中的不过是他手里的路子,谁不知道安常富当年为了捞财四处疏通路子,现在他死了,知道那些路子的人就只剩下他们几个掌柜和苏管家。
  冯掌柜在安家做得最久,安常富很少亏待过他,对他的信任虽然不如苏管家,但是也差不多,所以他手里掌握的有不少,而且都是最好的。
  陈老板打的好算盘,把他挖过去就等于挖去几条好路子。
  冯掌柜心里清明得很,若是少东家还是原来胖胖的那个,他肯定会考虑大广米铺,但是现在的少东家却比安常富更有远见更有魅力,他想跟着他看看,以后要是出了问题,再离开也不迟。
  其他掌柜的情况没有他顺利。
  倒不是说他们收购不到粮食,而是像大广米铺那么有魄力的米铺不多。
  卖米这一行,不管哪个米行都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不可能全部卖出去,所以几位掌柜只能亲自去跑一趟。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那天与傅无天的谈话结束后,葛谦安便奉命前往昌州。
  此行不是治灾,只是查探而已,按安子然说的照做只需他一人即可,邵飞不是个细心的人,所以他只能留了下来听候差遣。
  午饭后,安子然休息了一会便准备出门。
  傅无天自从跟他到安远县后便彻底变成了游手好闲的人,期间也没见他处理过任何公务,让方君萍她们越来越肯定他可能是个生意做不大的商人,不过自从被安子然整治后,她们倒是暂时安分下来。
  安子然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反倒是王晴岚不得不注意,这个女人太聪明,他怀疑原身的死很可能和她有什么关系,但是没有证据,所以他只能让苏管家多注意她一些。
  “我们要去哪里?”
  傅无天走到他身边,身后跟着亦步亦趋的邵飞。
  安子然理了理袖子,然后才抽空回道:“去巡视安家的田地。”除了租给农民的田地,安家自己还有不少田,那些田都是雇佣人照顾的,除了部分粳米,其他的都是糥米,糥米的价格普遍较高,多供富贵人家享用。
  安常富在世时很重视这一块,所以每个月都会去田间巡视两三回,见到稻米的长势都很好才会放心。
  最终,一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第五十五章 贡米 (2610字)
  安远县是红州一个小县,而红州素有稻米之乡的美称。
  虽然安远县的面积不大,但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土质和气候比起大部分县城要好一些,所以是个种植水稻的好地方,因此也适合种植贡米和黑米等珍品品种。
  像贡米这些珍贵的稻米品种,需要耗费的人力和财力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的,所以整个安远县出产的量不多,安家所产的贡米占了将近一半,不过量虽少,但是这些贡米给安家带去的财富却远远高于其他。
  安子然也是看过账册才知道。
  安家的贡米并不做贩卖之途,而是拿来送人。
  贡米是一种经过精挑细选才选出来的优质稻米,这种米外表犹如珍珠般晶莹剔透,早期主要进献给皇帝。
  不过当贡米的产量越来越多后,一些高官权贵便也开始吃食贡米。
  安家的贡米就是为了讨好这些人存在的,安常富用它们来打点发财的路子,效果竟也不错,可见安家收取高额地租,大发灾难财,能安稳到现在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安常富的手段不光明,但是他确实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地主。
  今年才四月份,绝大多数田地的稻秧才刚插下去,距离收获还有一段时间。
  不过不是所有的稻子都是同一时期收割的,似早熟的品种大约七十天就能收割,这种稻俗称‘救公饥’或‘喉下急’。
  虽然听名字就知道稻米的质量不会太高,但是恰恰是安远县的百姓最高兴的。
  红州一年四季的气候偏向温暖,下雪几乎很少。
  但是今年却罕见的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了稻田,原本再过几个月就能收割的水稻被冻死了大半,剩下的虽然顽强的活下来,但是收获估计不会太多。
  借粮的风波也是由此而来。
  一圈巡视下来,水稻的长势颇盛。
  安家的水稻虽然也受到影响,但是反应比较及时,所以受损的范围不大。
  安子然对水稻的了解不深,所以只是大概的看了一下,花了一个半时辰,直到太阳快要爬到最高点才准备返程回去。
  就在他们准备进入县内的时候,不远处一个嚎啕大哭的声音引起他们的注意。
  路的正中间,一名妇人跪坐在地上,双目呆滞的看着田里。
  发出哭喊声的人是一个站在田里的农民,在他面前倒着一头牛,一动不动的样子,看情况似乎是牛出了问题,周围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正小声的议论着。
  “周老汉家未免太倒霉了,眼看着收获的日子就要到了,牛竟然病死了,没了牛,他们家要怎么耕地,还不得活活饿死啊!”
  “可不是,他们家今年承包的田地因为下大雪毁了不少水稻,本来就已经很倒霉了,现在连牛都死了,今年不知道要怎么过,他们家还有三个小孩等着吃饭呢。”
  “看来今年他们只能跟安家借米。”
  “唉……”
  在安远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牛,为了买一头牛,他们倾家荡产,有的甚至不惜与安家借一大笔银子,结果债越滚越大,到最后几乎无法偿还,要不是安子然后来免了他们的债,一些人估计要卖女还债。
  现在日子稍微好点,但是他们也就靠一头牛过活,这头牛的重要性胜过他们的性命,现在死了,就跟死了命根子一样。
  “少东家来了。”
  不知是谁发现站在不远处的安子然,突然大声喊了一句。
  大家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他身上,包括周老汉俩夫妇,周老汉立刻停止大哭,他其实不老,今年只有三十岁,只是外表看起来像快四十岁,所以大家都叫他周老汉。
  安子然走过来,看了眼倒在田间的牛,四月已经开始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