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亚洲第一女首富:龚如心人生传奇 >

第9部分

亚洲第一女首富:龚如心人生传奇-第9部分

小说: 亚洲第一女首富:龚如心人生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靠的事实表明,采取直觉决策同样可以做到理性而且高效。直觉的本来含义就是定性分析,只不过是熟练地掌握定性分析之后,就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快速决策。所以说,直觉背后的科学,就在于决策者自己是否熟练掌握了正确而科学的分析方法。
  良好的直觉,除了需要天赋以外,还来自于丰富的经验积累加上敏锐的洞察力。实际上,直觉能催生出快速的判断能力。
  在这方面,女性甚至可以比男性更优秀。很多人说,女人的直觉很准确,也相当可怕。
  女性天生感觉比男性敏锐,很多时候不需要逻辑推理,单凭直觉便能判断个###不离十。
  女人的直觉能敏感地捕捉到市场的微妙活动,并感知自己的应对之策。
  点亮你直觉的火花
  直觉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是在各种不同的经历里才能得来的智慧。这种智慧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非凡的记忆力、认知模式和诠释能力,以及良好的创造力。
  直觉是可以学会的,但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个人经验的总汇及信念的不断巩固。培养直觉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追求卓越。
  企业家判断的直觉是需要胆识作基础的。所谓胆识,就是有胆有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说过:“我从不相信市场调查公司,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他作出的决策很专断,只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但是,他所依赖的直觉并不是心血来潮或是“拍脑袋”。他在作决策之前,会深入一线与经销商、消费者聊天,深入了解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这也是他敏锐的商业感觉的来源。
  像龚如心这样的女性有着灵敏的嗅觉,她不是书本知识的奴隶,也不会被社会或市场出现的“潮流”所迷惑。她能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女性直觉去捕捉机会。
  做投资,判断力尤其重要。有时候,作投资决定是相对主观的,理性分析当然不可忽视,但是,关键时候的决定往往在于直觉的一念之差。在这方面,天生比较敏锐的直觉便是女性的优势所在。
  相信自己的直觉吧。很多时候,由于快捷的商业节奏,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所有的决定和可能的行动一一进行详细解剖和分析,这时,就相信自己的感觉,然后去行动吧。相信自己的选择,比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没完没了的猜疑上要好得多。
  请相信你作为女性的直觉——在大量经验基础上的直觉。
  

冒险的勇气,审慎的行事(1)
提起龚如心的商业动作,人们常常会很直观地想起“冒险”两个字。的确,无论是在偏僻的荃湾建超级大厦,斥资55亿竞拍浅水湾129号的地皮,还是收购英国切尔斯·菲尔德房地产公司1408%的股份,投资大西北,都是相当冒险的。
  然而,她的经商之道绝非一味冒险,稳健、审慎也一直贯彻于她商业生涯的始终,成为她恪守的经营法则。
  在王德辉主政的时候,华懋在银行借贷上就极为保守,很少向银行大量借贷,而是依靠旗下各公司的内部运作解决资金问题。这种保守的策略本来可能会阻碍公司的壮大,但是作为房地产商,在变幻莫测的楼市中却成了保身之道:1967年,香港大暴动造成了地产界的大灾难,很多大量向银行借贷的地产公司,因为遭银行“逼仓”而破产,华懋却安然无恙,趁机大量购入土地,地产高潮到来之时,它一跃成为香港最大的私营地产商之一。
  1970~1973年,长实、新鸿基等香港大地产商纷纷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华懋也多次考虑上市,但总到最后一刻放弃。而龚如心接掌华懋以后,也一直对上市提不起兴趣。她说:“我们讨论过很多次,但总是机遇不对,现在觉得这样(指不上市)也挺好。金融风暴时,不少人对我说,你真轻松啊,还好你没有上市。”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林贝聿嘉说:“在香港的大地产商中,华懋是唯一没有上市的,没有被束缚手脚,反而表明她在生意场上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人。”
  龚如心是把地产当成工厂来做,从买地、建房,到出售、物业管理,有时还提供购房贷款服务。她不太讲求一时的赔赚,而注重把生意做到实处。
  20世纪90年代初,港商掀起第一波投资大陆的地产热,包括长实、新鸿基、恒基等香港地产巨头都开始在北京市中心地带兴建标志性物业。龚如心在大陆投资了大量的项目,华懋最核心的地产业务却迟迟未动,多年来一直悄无声息。她坦言,这是因为不懂在大陆盖房子的规矩。在大陆地产投资上的观望态度,一如她在上市问题上的坚持,或许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避免了危机。而那时香港企业在大陆大规模投资面向香港特区及东南亚地区客户的高档外销公寓和别墅,却遇上了1994年国内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港商不得不将外销公寓向大陆客户推广,但是与大陆人消费习惯相悖的建筑设计却使得大量的房子开始积压,那些把投资集中于大城市黄金地段的酒店、写字楼和商场地产巨头集体走麦城。直到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大陆投资房地产,门槛大为降低之后,龚如心才开始谨慎地进军大陆房地产市场。
  或者说,正是因为平时的稳健与审慎,才为她的冒险打下了根基,提供了保障;而她的冒险,也正是因为在素来的沉稳中看准了市场,做足了准备。正如十年磨剑,一朝锋芒尽出。
  “小甜甜”点心:勇气与智慧
  做事情要有冒险的勇气
  如果不敢冒险,那么,人类现在还在树上过日子。在这个世界上,走路都会遇到意外,吃饭都有可能被卡着,要想完全没有波澜、没有风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既然如此,一味地回避不如勇敢迎上去。
  抓住机遇敢于冒险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有的人因为冒险而成功,也有的人因为冒险而失败。但是,想成功的人必须敢于冒险;冒险多一分,成功的可能就多一分。
  梁启超在《新民说·论进取冒险》中说:“进取冒险精神,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进取冒险的精神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拥有它就会获得成功,失去它就会走向失败。一个企业拥有它就会赢得市场,失去它就会流于平庸。维珍(Virgin)集团领导人布兰森选拔继任人的时候,用的是非常特别的方式。他要求从5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6个人接受一系列危险挑战,比如从高空中的一个热气球通过独木桥走到另一个热气球,在非洲野兽出没的荒野中独处一夜等。只有有勇气通过每次考验,才可能成为维珍集团的继任者。这个例子是比较极端的,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冒险的勇气和直面挑战的决心是十分重要的,对企业领导者来说尤其如此。市场竞争复杂多变、风起云涌,很多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者的勇气,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冒险的勇气,审慎的行事(2)
冒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研究技术创新的鼻祖熊彼特说:“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不安于现状,不断地打破常规。只有敢不断尝试冒险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家。”
  财富不会从天而降,落在你的面前,只有那些为了追求财富而敢于冒险的勇敢者,才能把握机遇,获取财富。有风险,才有丰厚的利润回报。
  有人说,女人做事情的问题之一便是不敢冒险。其实,有没有冒险的勇气与性别的关系不大,敢于决断、敢于迎风而上的女性多的是。如果你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就勇敢地去做吧。
  冒险需要智慧来打底
  有冒险的勇气,敢于去做有风险的事,并不意味着顾前不顾后,一味头脑发热,横冲直撞。
  真正有价值的冒险,并不是赌运气。
  冒险需要智慧来打底,需要严谨的思考作基础。风险是一定要冒的,但那应该是经过计算后的风险。
  有人说,在赌博的时候能看出一个人身上的很多东西,比如品性、魄力、胆识、为人……赌博不值得提倡,但是,这句话却并非没有道理。
  在某种程度上,商业上的冒险与赌博不无相似之处。赌场上的高手尚且需要智慧和胆识,洞察全局、步步为营,企业家就更是如此了。领导者并不是冒失者,他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降低行动的风险。他们会致力于考虑各种革新的方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
  大胆的决策并不等于蛮干。对于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冒险的前提是明了胜算的大小。在决定冒险之前,不要问自己能够赢多少,而应该问自己输得起多少。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就盲目地去冒险,那你的胆量越大,赌注下得越多,损失也就越大,离成功就越来越远。
  我们要学会聪明的冒险。拟定的目标应当合理可行,必须以智慧的脚步,冲破困境。
  面对最直接的利害得失,作出选择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既然已经入了局,就必须自己去面对和决定。
  拥抱挑战
  一般说来,女性比较缺少冒险的勇气。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女儿做个乖乖女,从小时候开始,就要求女孩子要乖,要听话,要像个“女孩儿样”。在这方面,对女孩子的要求远比男孩子严格。
  父母对女儿的担心与保护欲也相对强烈得多。在传统的观念里,女孩子是脆弱的、娇柔的,容易受到伤害,禁不起风雨。父母出于爱,会更迫切地要求女儿谨言慎行、小心翼翼,恨不得一生都把女儿罩在自己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相当多的女性没有冒险的勇气,甚至会尽力避免一切有风险的事。
  可是,如果我们不独立面对风雨、面对挑战,就永远不可能长大、成熟,更不可能成功。
  阿尔伯特·J尼迈斯说:“轮船停留在港口中是安全的,但是这并不是轮船要做的事情。”
  我们不能做一个只能依偎在父母怀中的小女儿,就像一条轮船不应该只能停留在港口一样。
  然而,如果要成为一个果敢、成功、自信的女性,就必须自己鼓励自己走上舞台。
  没有一种成功会来得容易,我们必须首先具备了尝试的勇气,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如果连试都不敢试,那么永远都不会拥有任何机会。
  

迎头而上,直面风雨(1)
早在与王德辉相爱之初,“小甜甜”直面困境的风格便已显露无遗。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王家的生意一败涂地,王德辉便辍了学,进华懋集团工作。龚如心很清楚这些情况,却丝毫也没有动摇过对王德辉的爱。她不顾王家的困顿,决心与王德辉共渡难关,登报宣布订婚。
  他们从底层开始,从做塑胶到涉足房地产,一点点摸索自己的生意。自己买地盖房,从打桩、施工、安装管线到销售,甚至包括后来的分期付款等,统统亲力亲为。
  龚如心说他们是劳碌命。别人做地产几乎不用自己考虑钢筋水泥等琐事,因为可以雇用各种不同的施工队,他们却要亲自做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一天的时间主要耗在工地上,礼拜天她还要去工地看看。她说:“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业,是非常辛苦的,就只能买一块地盖好、卖掉之后再买一块,靠自己慢慢地积累。”
  香港的首批富豪是英国洋行的买办,第二批是###。但是,王德辉和龚如心一直不被###认可。因为,###是做实业的,而他们是做地产的,###富豪一直觉得他俩出身不正,不是自己人。而以潮汕商人为主的地产商群体,也迟迟没有接纳他们。
  就是与本港的农民相比,他们夫妻俩也是“外来户”。龚如心曾叹息说:“我们得花大把的钱来买地建房,那些本港的农民随便翻出几亩地就很值钱。跟他们相比,我们无依无靠,好可怜的喔!”
  就是在这样的孤立无援之中,龚如心和丈夫一起艰难创业,直面房地产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深不可测的市场风浪。而1990年,王德辉被绑架失踪,她失去了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从悲痛中站起来的时候,她要面对的已经不只是生意上的挑战,还有怀疑的眼光、员工的不信任,甚至家翁的诉状。
  她没有后退。很快,她的朋友和对手就发现她不是一个只会哭泣的女人。多年的打拼,磨炼出了她的毅力和胆识,但并没有让她失去对生命的勇气、激情和创造。
  “小甜甜”点心:迎接生命中每一个挑战
  成功不会从天而降
  一个朋友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他小时候,有一天,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飞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停下来,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扭来扭去的,但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看上去十分痛苦、十分艰难。他很同情这只蛾,就掏出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快一点摆脱束缚。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
  他守在旁边,等着在他帮助下提前破茧而出的蛾展开翅膀飞翔。但是,它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没多久,它就死了。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变得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人也是这样的。生命的光彩,正是来自于淬炼。从困难与挫折中所磨炼出来的意志,是最具有生命光彩的。在黑暗的摸索中,也能寻找出淬炼后希望的光亮。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多元化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陷入困境。因此,学会应付困境的能力是时代变迁的需要,它成为人们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