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

第2部分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第2部分

小说: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利用美国投机基金吸纳国际美元游资,通过石油期货炒作拉升石油价格。由于国际石油交易一直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工具,因此油价上升,导致国际美   

  元大量流入国际石油资本集团的控股者(美国)和产油国手中。美元通过石油升值而大量回收。   

  中东产油国是美国证券及金融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同时美国又是国际石油资本集团的主要控股国。美国两代布什政府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争,目的就是以操纵石油这一能源武器,不断提升国际油价。   

  通过上述地缘战略政策的实施,美国一度遏止了由于美元大量超发导致的美元币值急速下跌。实际上,石油产品成为了美元币值的金融担保物。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粮食也在成为美国试图操纵和控制的第二种国际战略性商品。(由于美国推动的粮食燃料化作业,致使全球粮价上涨70%以上。)   

  实际上,弱美元、高油价、高粮价,乃是美国当前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市场的力量至少与美国政府的意图形成了某种“共识”。因此,持续地保持油价上升,是美国解决其庞大国家负债的重要政策选择方案。这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美国政府制定一切政策的定位点。   

  三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是一种金融危机,即中国人常说的商业银行因房贷停供而造成的抵押债务呆帐和坏帐危机,所涉坏帐金额据国外估测高达10万亿美元以上。这一危机,是美国经济长期失衡所累积的负面因素的总暴发。问题的实质是,长期以来美国人过度消费,不储蓄,政府也通过滥发美元毫无节制地膨胀其债务。   

  多年来,不仅美国政府以至中产阶级家庭都债台高筑,个人储蓄率下跌至接近零,国家及家庭的总负债相当于美国全部GDP的350%。这种情况如果发生于其他国家,正常的调整逻辑应该是,美国政府及消费者必须大幅削减其开支,增加本国实物产出扩大出口,回笼美元;逐步减少对外债务的比重。这样美元方能重新获得支撑,资金才能真正回流美国,摆脱其信用高度紧缩的状态。         

。←虹←桥书←吧←  

第7节:第四篇:谈国际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2)         

  显然,这个时间会拖得很长,美国并没有这样做。相反,美国政府暗中纵容拥控巨资的非政府投机基金,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过剩美元,发动大规模的国际金融投机;以此牟取金钱和暴利。美国政府当前急于摆脱经济衰退。因为衰退会导致外部资金从美国金融市场流出。美国房价的进一步下跌已引发严重的负资产问题,很可能触发比次级房贷危机更强烈的冲击波,从而加深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调整的时间拖得越长,美国为此负担的成本越大,而且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长时间衰退。当前美国政府仍冀望找到某种方式,尽可能缩短此次全球经济调整的时间,尽可能向外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正在转嫁其危机,让其他国家更多地承担调整成本。   

  四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经济以某种危机的方式结束这轮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最为重要的迹象,那就是油价的飙升。油价飙升完全是一个金融问题,是被美国跨国资本集团操纵的工具。因为无论是从供需、成本、地缘政治、稀缺性、世界经济增长对于能源刚性需求预期等等基本因素来看,都无法解释近两年内油价如此急剧上涨的背景。从供需看,世界原油生产能力和需求量基本仍是平衡的,甚至产能总是保持大于需求。从成本看,中东产一桶原油成本仅5美元,全球平均产油成本也不会超过12美元。地缘政治只对油价形成短期的扰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当年油价仅上升了7——8美元。还有人认为油价飚升原因是石油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能源的刚性需求。其实,这些背景一直存在。即使油价必须因上述因素上调,也只会均衡地反映到原油价格的上涨中。(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世界原油价格年均价一直大致以每年10美元的速率上升。)但是从2007年8月份以后,情况突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油价飙升了近70美元。而在今(2008年)7月的两周内,油价竟突然飚升20%,然后又跌去20%。这种暴涨暴跌,与石油供需变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BOOK。▲红桥▲书吧▲  

第8节:第四篇:谈国际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3)         

  对此,其实没有其他解释。弱美元、高油价,这是美国国家当前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其工具就是非政府跨国对冲投机基金。就是这些基金在石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导致油价飚升。今年第一季度,油价飙升了40%以上,与油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值更飚升数万亿美元。由此而流向华尔街基金回笼的美元,使美国得以暂时解脱了次贷风暴三万亿美元坏帐的梦魇。正是各国对全球金融资本完全无法约束管理的背景,才为美国投机基金在国际期货投机市场的大规模暴利提供了机会。但是,如果认为美国意图仅限于此,那就是错了。从根本上讲,油价上升是美国解决其庞大的国家负债的重要选择,这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是美国政府未来制订一切政策的定位点。   

  五   

  一些迷信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学者总是在憧憬,油价飙升将引发美国通胀的恶化,将导致联储政策重心的调整,转向升息。的确,美联储的官员最近也频频出来喊话,要关注通胀的变化。但是,与美国的对外负债问题相比,油价导致的通胀问题只是个小事件。美联储早就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放弃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了。因为那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效果,严重地消耗欧洲、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市场国家多年辛苦累积的美元储蓄(不管是政府的、企业的还是居民的)。很显然,这些美元储蓄的另一面就是庞大的美国的对外负债。   

  如果说当今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最能顶得住高油价的冲击,那就是美国。当前全球经济结构与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过20多年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美国国民经济结构是80%第三产业,15%制造业,多数工业都已经外移了,能源敏感度很小。美国经济对抗能源价格冲击能力很强。   

  美国国内产业都是居于世界尖端的高科技产业,军工、软件、传媒、数控机床、飞机,大部分是拥有高额垄断价格(知识产权)的超利润率产品,属于具有高附加值含量的产品。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美国的整体资本,不过是收缩了一小份利润空间,基本上可以在美国企业内部得到消化。格林斯潘几年前就说过,今天美国经济的发展,早已经不存在成本推动(结构)型通货膨胀。         

。←虫←工←桥书←吧←  

第9节:第四篇:谈国际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4)         

  六   

  反过来,国际油价上升的巨大成本只能由承载着全球庞大制造业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来承担。中国、印度都是实行能源补贴的国家。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最终顶不住高油价引发的通胀压力,溃败下来,需求骤然下降,资金自然撤出商品市场,回流美元资产。美元顺势转强,美国通胀问题解决了,美国以外的世界陷入通缩,于是重新开启新一轮周期。   

  在这个资金回流的过程中,累积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庞大美元储备将大幅下降,与此对应的美国对外负债也会大幅下降。当前,全球的金融资本对中国,事实上已经形成对赌局面,赌你财政能撑多久,赌你敢不敢取消补贴、放开油价。因此,国际基金正在石油市场反复炒作需求因素。你要是不放开,就消耗你的财政(国家储蓄),消耗你企业和居民的财富;你要是放开,就可能会冒通胀失控的风险。面对两难,当前中国政府只能权衡如何选择(特别是当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大短期冲击的时候)——要么延续补贴,把通胀压力延后,期望国际形势的转机。同时采用更强紧缩货币政策压抑国内需求,加快本国货币升值和大幅提高利率。   

  但这些政策的后果则是加剧国内经济减速以至衰退,加大失业状况。   

  当前,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已经开始显现。企业面临两方面压力:成本上升,信贷紧缩,盈利下降,实质是生产率下降。人民币的实际币值在国内已随物价上涨而严重贬值。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外汇储备被大量消耗,价格上涨导致进口激增,国际收支也在恶化。雪上加霜的是,人民币在离岸市场被国际热钱炒作忽悠到了高位,与人民币在国内以实物为衡量的实际币值贬值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旦各方面条件具备了中国金融与外部全面接轨),现在已进入国内的资本就会转头大规模外流,从而引发人民币币值的崩溃。于是,类似1948年曾发生于上海的金融大崩溃(金圆券大贬值)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爆发,使社会经济政治陷入混乱和动乱。   

  (2008年6月)   

  '注:本文是何新的一次内部谈话,根据录音整理。'         

BOOK。←虹←桥书←吧←  

第10节:第五篇:关于弱势美元问题         

  第五篇:关于弱势美元问题   

  (致友人的一封信,2003年6月)   

  美国经济目前最大问题是巨额赤字,特别是国际收支赤字。这一赤字的涵义是国际负债。若以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时,意味着债务的减少。这是一种对经济危机的巧妙转移。美元贬值的另一含义是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数量的增加。强势美元,弱势美元,都是美国的金融政策手段,这种金融手段已成为当代资本竞争的形态。美国政府推行十几年强势美元政策的目的,是吸引国际金融资本对美国的流入,这种流入伴随着关于“新经济”的意识形态神话,创造了美国十年持续高增长的经济奇迹。美国股票债券价格一路飚升。但近年来“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导致国际资本大幅流出美国,因此美股、美债大幅贬值。股市低迷,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政策,反过来实施弱势美元政策。我在三年前已预测到必有这一调整,必有美元暴跌,今后几年必有大的国际金融动荡。这不并是事后诸葛亮的吹牛,不信可看我2001年出版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序言第4页。我在2001年8月出版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中曾预言:   

  “种种迹象明确显示,我们的确处在爆发新的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危机的焦点将集中在日元——美元——欧元的汇率上。   

  如果美元暴跌,引致美元泡沫崩破(这个泡沫大得惊人),就必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大突变。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突变具有不可避免性。”弱势美元,实际是美国以赖债的手段,削减巨额国内外赤字。其次也利于抑制国外进口,刺激美出口(但效果其实不会太大)。中国人手中也持有大量美国的债券、证券,由于美元贬值,中国将会蒙受重大损失(与其他债主一样。这点在几年前我曾向高层有关方面提过,希望政府警惕,不要让外汇储备唯美元化。但当时人们普遍不信强势美元会很快贬值,故不被采纳。)中国出口品会从美元贬值中得到某些好处。因为人民币是与美元联动的,也等于在贬值。[何按:人民币持续升值后,情况现已不同。]   

  近年将发生的美元币值调整,是当代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以及国际政治结构全面变动的重要表征之一。我们正处在全球性经济及政治历史性大动变的前夜。(从现在起,未来三十年内中国内外必将发生一系列极其重大动变。)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对此则昏然无觉(中国知识界之弱智与麻木是惊人的)。例如报刊媒体对当前弱势美元的许多主流议论,完全言不及义。   

  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入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国家,并没有也不可能处在与发达国家的平等地位,而只能处在一种有所依附和被动受剥削的地位。这是中国当前面临困局的一部分。为什么尽管俄国政治改革早已完成,西方仍坚决不允许俄国加入WTO?因为俄国有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实力仍强于中国)。西方害怕自己的市场对俄开放后会被它吞噬掉。而中国正是由于处在较弱的依附地位,他们才同意吸纳我们。其目的无非是伺机通过资本重组有步骤地兼并、消化中国的产业体系,同时在有些方面(但也并非在一切产业上)搞垮我们。   

  (2003年6月2日)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1节:第六篇:论全球性通货紧缩(1)         

  第六篇:论全球性通货紧缩   

  一   

  近期以来,国际经济评论中频频出现“通货紧缩”这个概念。有报道指出,除了油价由于伊拉克危机有所振荡和上涨,全球商品的价格都在普遍下跌。在东亚地区,日本、香港、中国大陆、台湾,都程度不同地承受到“通货紧缩”的压力。受其影响,当前东亚以至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失业率攀升、就业机会下降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通货紧缩?它是如何突然在经济中出现的?其趋势如何?笔者想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二   

  通货紧缩是一种金融危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所谓通缩就是货币短缺。它在货币和流通领域的主要表现是:银根紧缩、支付困难和物价持续下跌。股市持续下跌也是通缩的重要表征。通货紧缩必然伴随着生产过剩(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开工不足和失业率上升。它实际是古典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金融表现。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拒绝使用“生产过剩”这个字眼。他们更乐于使用“总需求不足”这个术语。但实际上,总需求不足就是总供给过多(或生产过剩)的同义语。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