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元的诡计 >

第7部分

美元的诡计-第7部分

小说: 美元的诡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同年12月2日,安然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美国政府当然不想看到自己国家进入假繁荣状态,但是政府也只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当美元这一资本的化身侵蚀了人们的灵魂时,任何政府都无法也不敢去阻止资本家们追求利润。历史证明,正是由于欧洲的国王阻止资本家们追逐利润,才导致了自己的覆灭。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与其说是资本家们发动的战争,不如说是隐形的资本发动的战争,资本一直拥有属于自己的意志,它不是让人类享有穷奢极欲的生活,就是让人类遭受被颠覆的命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总值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在这样的繁荣背景下,其制造业所占的总比重还不足1/10,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现实。
  在美国的证券与房地产极速膨胀的时代,美国的制造业正经受着血雨腥风。21世纪初,美国的股市泡沫开始破灭,但是美国政府力挺的强势美元政策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这更加加剧了制造业的困境。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美国的制造业是35%的负增长,第二年,又下降了06%。美国的失业者有65%都是制造工厂的工人。制造业的不景气和美国人的高消费成了严重的对比,谁在养活美国人?
  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格林斯潘一语中的,“美国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的繁荣景象”,而美国的国会和白宫也发现,此时连微调都非常困难。
   。 想看书来

美元?欧元?东欧擂台
在升值与贬值的阴谋中,美国本土流入了大量的来自欧洲的资产,这使得美国的经济泡沫被吹得越来越大,这使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股市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持续注入,那么这条维系着经济的链条就要断掉,而美国政府明白,要想维系如此庞大的泡沫,所需要的资金额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一向很管用的调节汇率的方法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了,因为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的耐心绝不会超过两周。因此,美国实现软着陆的希望也趋向于幻灭。正在美国人苦无良计的时候,欧元又顺利地发行了。这对于美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要知道,欧元区拥有4亿多人口的支持者,它拥有比美国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很快,很多中东的产油国都表示愿意以欧元作为贸易结算的货币,美国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铸币权滑向欧洲人手中。
  对美国而言,失去铸币权是无法承受的切肤之痛,因为失去了它,美国人瞬间会就沦为“第二世界人民”,这是任何一个美国人都无法接受的。要知道,他们一直自认为甚至公认为是“最高级的国家公民”,他们享有着优越于其他国家公民的多项权利。
  事实上,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当,美国在“腐败”了多年之后,已经变成一个建立在泡沫式繁荣基础上的国家,即便是那些军事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价值两亿多美元的美国隐形飞机和美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航空母舰,以及那些先进的特种部队等,都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大泡沫基础上的。没有人能想象泡沫破碎之后,这一切将何去何从。因此美国人所要做的就是阻止这一切的发生。美国政府发现,战争是打压新生欧元信用的最佳方式,而战场,则非中东莫属。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使得南联盟成为欧洲的一个“破碎的边缘”,此时,西欧国家正在急于整合整个东欧市场,而倔强的南联盟成了西欧国家的眼中钉。但是,与西欧国家迫不及待的心情所不匹配的是,欧洲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西欧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盯着南联盟,却束手无策。
  此时,美国人看到了契机,于是“无敌军团”像“黄雀”一样驶向了南联盟这只“蝉”,一举开进了巴尔干半岛。北约军队开始着手对南联盟实施轰炸,与此同时很多报道也开始披露:美国人的轰炸机在目标选取上没有贯彻经典的“五环”理论海湾战争后,美空军约翰? A?沃登上校提出了“五环打击目标”选取理论:第一环是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第二环是生产设施,包括石油、电力、 军工设施及其相关企业;第三环是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部队使用的各种军用基础设施以及部分相关企业;第四环是民心,包括与作战有关的军事与非军事人员;第五环是野战部队,包括防空系统、军营、坦 克部队等。在随后的“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和“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选取打击目标时,都遵从了“五环打击目标”选取理论。,且其国内的精确制导武器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这一报道只能让美国决策者偷笑。美国对前南联盟的轰炸断断续续地持续了78天之久,当时法国和德国也几次想投入战争,为的就是尽快结束这场“轰炸”欧元的诡计。
  美国的轰炸十分有效,目标并不是地表上的建筑,而是新生的欧元。也就是说,什么都炸不到也没关系,只要向下面投弹,欧元必将遭受重创。于是,很多投资者在美国的大肆轰炸下,纷纷将欧元兑换为美元,财富又一次疯狂地涌入了美国腹地,欧元开始大幅度贬值。就这样,欧盟即将取得的铸币权被美国的“TNT炸药”炸得更远了。
   。。

第一个出局者:苏联
美国在打压欧元的过程中发动了数次战争,而对伊战争也是其中的一次。后知后觉的欧洲人终于看穿了美国的用心,因此在伊拉克的问题上,欧洲主要国家都对美国采取了不配合的政策。
  很显然,随着苏联的解体,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已经不再是人们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一次骤然升级,这便是铸币权之争。
  ▲克里姆林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美国与苏联同样是此次战争中的胜利者,但是睿智的美国在战争中崛起,而苏联却在这次大灾难中受到重创,土地变得满目疮痍,成为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
  战后的苏联作为军事大国,成为了美国的头号劲敌,苏联要想恢复元气,就必须依靠自己丰厚的资源储备,与西方的其他国家做能源交易生意以获得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此时,狡黠的美国从中作梗,拉起了所谓的“铁幕”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就这样,美国成功地为西方世界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敌人,也为中东成功地排除了一个敌人。
  在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中,石油无疑成了一大热点。作为一种现代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都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毫无疑问地被推置到“战争导火索”这一位置。
  由于石油的生成条件异常苛刻,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极为不均匀,这就使富产石油的中东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的聚焦点。据探测,这里具备着石油应有的一切生成条件,其储量异常丰富,占世界总量的2/3,仅仅一个与北京市面积差不多大的科威特,其储油量就达到了全中国的水平。除此之外,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极低,其沙漠地区的开采成本大约为每桶5~7美元,而近海地区的开采成本也不过每桶25~30美元。这个与生俱来的财富却为这里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中东人民坐享着财富,却失去了和平与安宁。
  美国人在抛开了黄金这一信用屏障后,发现了石油这一宝藏。在美国决策者的头脑中,闪现出了新的美元计划,而这一切进行得非常隐蔽。美国制裁苏联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中东的石油击垮苏联的复苏之梦。
  当时的苏联为了复苏国民经济,也做出了积极的行动:1945年,为了打通到达西欧的海上油路,苏联开始争夺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苏联单方撕毁了与土耳其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要求重新分割海峡的控制权;1946年,苏联为了获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而拒绝按时撤军。而一直在旁观望的美国找到了制裁苏联的契机,一场战争打响了。
  1946年1月,就苏联拒绝撤军的举动,美国暗中支持伊朗礼萨王室将苏联的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这一暗箱操作致使苏联最终无法染指伊北部的石油资源。
  随后,礼萨国王接连发动了两场政变,并顺利地攫取了伊朗的军政权力,在这两次政变中,美元和F14战斗机源源不断地光临伊朗本土。
  事实上,在苏联插手中东事务之前,中东一直受控于英国,而美国只能远远地垂涎却苦无机会。当苏联入侵之时,国力衰退的大英帝国急忙向美国求助。于是,从1947年3月,美国开始代替英国接管了土耳其等国家与地区的控制权。
  至此,美利坚成功地登陆了中东大陆,并成了这里的掌控者。石油与美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了世人看不透的谜,美国决策者们的深意无人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新石油战略地图(1)
在20世纪初,著名的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一个“世界地理中心”的概念,由此地缘战略地缘战略学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战略理论,该学说的鼻祖叫麦金德,是一个英国地理学家,他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了一个世界“地理中心(地理枢纽)”的概念,奠定了地缘战略学的理论。的理论被奠定。他认为,世界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岛,欧亚非、南北美和澳洲,其中,欧亚非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处于地球的心脏位置。这个心脏地带的东西方向囊括了俄罗斯的叶尼塞河至东欧平原,南北方向包括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克什米尔等地。
  这位地缘政治学家曾经一语惊人,他说:“如果有人统治了东欧平原,那么他就控制了心脏地带;如果他统治了心脏地带,也就意味着控制了世界岛;而假如他统治了世界岛,他就统治了全世界。”
  很显然,这一核心地带为二战后的苏联所控制,这也是最让美国痛心的地方。基于此点,美国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理论——边缘地带论。这一理论的奠定者(美国的斯派克曼)指出仅仅控制了心脏地带是不足以称霸全球的,只有控制了欧亚非的沿海地区才能称霸全球,这也是美国历来非常重视掌控沿海的原因。但是,随着世界金融体系的变化,各个国家都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美国摒弃了地缘政治学说,将控制能源作为了统治全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武器。
  地缘政治学说出现后,能源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间的重要作用被人们重视起来,由此“石油政治”这一新名词随之诞生,石油成为划分全球势力范围的重要依据。
  在一段时期内,石油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消费区域出现了巨大的错位。北美、亚太、西欧等地区的石油储存总量仅占世界的1/5,但是消费总量却占全世界的4/5。历经上百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而其中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国。中东地区的石油总储量占世界的2/3,然而其消费总量却不到世界总消费额的1/10。正是因为这样的消费比例和储存不均,才使得能源的争夺战异常的激烈,这也为美国提供了掌控世界命脉的契机。
  在这场争夺战中,美国一直是主角。
  美国副总统切尼所组织的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曾经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内,美国石油消耗量仍然会呈上升趋势,将增加33%,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将下降12%,截止到2020年,美国仍然坚持以消费进口油为主导。为了本国的利益,控制石油并让美元走势趋于平稳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中东无疑是美国的战略要地。基于此点,美国副总统切尼曾明确指出:“只要控制了海湾石油的流量,就能对本国经济,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拥有钳制的力量。”很显然,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就等于控制了全世界。
  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美元的战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石油展开的。美国一意孤行地发动石油战争,致使中东战火连连,其战略目的无非就是控制中东,控制石油。如,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911”事件后,美国与沙特关系变得紧张,石油仍是主因。
  在展开石油战争之后,美国也试图围绕着自己所提出的“边缘地带论”而进行。如,在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的军事力量借机渗透到中亚地区。在此之后,美国一方面争夺里海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打压中亚地区为拓宽能源渠道作努力。此外,美国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巡逻,也是出于其控制海上石油的战略。
  伊拉克是中东各个国家中最受世人瞩目的石油大国之一,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对其采取的军事行动,还因为它本身就是世界上第二大产油国,其探明的石油总储量约占全球的1/4。伊拉克的前景也令人看好,因为在伊拉克目前所发现的80个大油田中,开发的仅有17个。由此可见其潜在的石油储量之丰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高,而开发成本却相对较低,因此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而美国无疑是战胜的一方。

新石油战略地图(2)
美国借反恐战争控制了阿富汗,此后又“顺便”立足中亚,将里海变成了囊中之物。然后,美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国签署了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其简要的内容有:①关税相互减免;②取消进口限制;③坚持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