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鱼跃龙门记 >

第104部分

鱼跃龙门记-第104部分

小说: 鱼跃龙门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公务范畴。
  太子汇报完毕,话题转到玄青上人祈福法事上,表一番肉麻孝心,终于提起容王。
  皇帝叹口气:“老五天生如此,朕活到这个岁数,也知道有些事强求不来。按说皇室子弟玄门修道,这一辈有一个明华足矣。只是老五既无俗世缘分,朕也不愿断了他的路。朕已谕知明华,为他寻个精通武道的玄门高人引导,他愿意修炼,便去狮虎山上修炼罢。”
  把五皇子弄去当道士,等于彻底剥夺了威胁皇位的资格。再找玄门武道高手看守,也不用担心他半夜闯进皇宫刺杀。太子忽然觉得这主意好极了,哪怕皇帝的本意,是要保住老五性命。况且高手又不是没可能收买,将来做出个真走火入魔,也就是了。
  假意敷衍几句,表态支持父皇决定。
  皇帝又道:“朕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老六。倘若有一日,朕不在了……”
  太子赶忙下跪,再次表白孝心。
  皇帝欣慰颔首,语重心长往下讲:“所谓长兄如父,老六年纪尚轻,天真懵懂,不谙世事。你这个做大哥的,须替父皇多看顾些。朕唯一的心愿,希望入土之前,能看到老六成亲。待中秋事了,你便替朕把这事筹备起来罢。”
  太子赶忙应承。皇帝把休王亲事交给自己筹备,那么休王妃人选,也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老六性子跳脱,待在京中难免惹事生非。朕已然应允了他,待成亲之后,任他长居封邑。”
  太子明白,这是第二个条件来了。在他心里,野猢狲般冒出来的老六,从来没有被当成对手过。皇帝在感情上对老六的偏倚,意外归意外,用好了却是一步妙棋。等自己登基之后,这么个小玩意,杀或不杀,还不是反掌之间?宪侯那里或许稍微麻烦,不过自己也并非没有筹码。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等他不再是皇帝面前得宠的六皇子,还有几个会巴巴往前凑?皮相长得好的,这天下间可有的是。
  想通此节,太子慨然允诺,在休王去留问题上,必不会违逆父皇与六弟本人心意。
  皇帝心情看上去好了不少,话也说得愈加顺畅:“你有此爱护兄弟之心,父皇甚感欣慰。这一回老六遇刺,自那刺客身上,搜出来一样东西。有人说是你太子府门客信物,朕是不相信的。故此叫你亲眼瞧瞧,看是否知道是何来路,也好堵了那起小人的嘴。”
  说着,皇帝从枕头底下摸出两块小东西,托在掌中,正是刺客身上藏着的鎏金乌木牌。
  宋雩完全没想到皇帝会来这一出,一时猜不透背后用意,怔愣片刻,只得顺着皇帝的话说:“儿臣府中门客,以阴刻蟒纹铜符为出入凭证,断然不是此物。此物儿臣未尝见过,并不认识。”
  皇帝点头:“有人认出,被俘的两名刺客曾出入姚子彰别院。此事既与你无关,看来定是他背后捣鬼了……”
  太子这回彻底愣住。皇帝最大的条件,原来在这里。
  三公五侯当中,真正与太子绑在一起的,唯有襄国公继任者,姚府嫡长子姚子彰。撇开嫡亲舅甥关系不提,因二人年岁接近,名义上虽差了一辈,实际相当于兄弟。姚子彰颇具政治投资意识,很早就表示效忠于太子,与其他公侯家族子弟保持敏感距离的态度截然不同。
  咸锡朝的传统,君主臣辅,共治天下。君永远只有一个。作为皇子,哪怕是太子,唯有成为皇帝那一天,才有资格做主。如今仅历三代,开国先贤定下的治国精神尚未泯灭,贵族世家的品质也还没有开始堕落。或者换一个说法,以太子和姚子彰为标志,恰是堕落的起点。而现任皇帝及部分核心集团成员,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趋势,欲图加以修正。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皇帝于心中反复考量,更换继承人的可能性。
  太子看似还在发愣,实则心底已经转了无数个圈。
  皇帝的意思相当直接:给你皇位,只不过,坐上去之前,先砍掉你一只手。
  皇帝一口咬定姚子彰背后捣鬼,非要为他开脱,便是引火上身。原定计划中,万一失手,现成的替罪羊是老五。然而皇帝顺着太子自己给出的荒唐借口,先就把老五摘出去了。
  宋雩很久没有额头湿冷的感觉了,这时明显感到发际冒出了薄汗。
  “舅舅……怎会做这种事?总得……证据确凿……”
  皇帝摩挲着两块乌溜溜的木牌:“这个自然。朕已着奕侯并大理寺及刑部共同审查,定不会冤枉了好人。太子眼下重任在身,这些个琐事,就不要管了。”

  第一三二章:闺门不意生疾病,纨绔能期作栋梁

  姚子彰顶着小公爷身份,行事比太子本人方便得多。宋雩许多见不得光的活动,背后皆有他参与。相应地,也难免留下把柄,经不起细查。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须借重这个舅舅之处甚多。宋雩不觉万分踌躇,既舍不得壮士断腕,又不愿意功亏一篑。
  嘴里敷衍道:“不管怎样,儿臣信得过舅舅为人。堂堂襄国公世子,断然不会为此大逆不道之事。若无真凭实据,冤枉了好人……外祖那里,不知该怎样伤心……”
  话里话外,无非提醒皇帝,别忘了姚子彰身份,更别忘了其父襄国公的地位。
  皇帝淡淡看他一眼,道:“到底是不是好人,不仔细查一查,怎生知晓?若是襄国公教子无方,朕不问他的罪,已是格外开恩,哪来的脸伤心?再说了,世子又如何?他姚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就连嫡子,亦不止一个。姚子彰做不好,换个懂事的兄弟来做,便是了。”
  宋雩听罢这番话,呆了呆,才反应过来,父皇只怕是已然拿到真凭实据,与外祖姚穑谈妥了条件。怨不得今日早朝襄国公称病,根本没出现。
  襄国公嫡子,除去长子姚子彰,便是四子姚子贡。对这个纨绔小舅舅,太子一贯没怎么放在心上过。这时候才想起来,姚子贡也曾正儿八经进士及第,科考入朝,完全具备继承爵位的资格。或者,对于外祖父来说,只要襄国公的位子还在姚家人手里,继任者是老大还是老四,并无本质不同。奈何于他太子而言,却是天壤之别。
  宋雩努力在脑中勾勒姚四舅的形象,一时竟模糊得很。他简直不敢相信,皇帝会昏了头,要让姚子贡顶替姚子彰,继承襄国公爵位。
  立刻跪倒在地,叩首进言,殷殷恳切:“父皇!襄国公向来担中书令一职,秉政执行,举足轻重。若所任非人,恐怕……误国戕民,遗祸无穷啊!”
  皇帝看着儿子,忽然轻笑一声:“所任非人?误国戕民,遗祸无穷?一般皆是姚家子弟,莫非只他姚子彰是栋梁,姚子贡便被你外祖教成了祸害?雩儿,亲疏贤愚,不可混淆。如此浅显的道理,朕以为,你早该明白。”
  皇帝这意思,此事已毫无转圜余地。
  太子抬起头。
  父子沉默对望。
  皇帝这几年病情反复,即使中间几度好转,也不过是精神振作,精力恢复,身体始终消瘦。这时一眼看去,病骨支离,老态龙钟,尽是颓败衰微之相。太子甚至有种感觉,只消上前几步,伸手扼住那层层褶皱的脖颈,稍微施力,就能结束对方衰弱的生命,扫清面前一切障碍。
  这念头如此诱人,仿佛带着无比强大的吸引力,令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动作,十指颤抖着离开地面。
  皇帝忽然伸手,揭开药碗盖看看,又合上,轻声唤道:“青云。”
  “臣在。”
  “药凉了,换热的来。”
  青云悄无声息上前,端起药碗,又悄无声息下去了。
  太子悚然惊醒,后背满是冷汗。
  对上皇帝的眼睛,只见那目光沉寂无波,却又深不见底,恍若早已洞察到自己内心深处最隐晦的想法。
  皇帝不再多看儿子,开始闭目养神:“离十三没两天了,忙去罢,都等着你呢。”
  太子为了彰显兹事体大,连日朝会后皆召集有关人等商讨接待使团细节,皇帝是知道的。
  宋雩急匆匆自寝宫出来,去了议事的明思殿。几个大臣都发现,平素干劲十足的太子,今日竟然心不在焉起来。
  傍晚,宋微拿着筷子,把晒得干透的蚯蚓一条条往陶罐里装。蓝靛匆匆掩面而过,奔去药房熬药。六皇子叉着腰哈哈大笑,李易在旁边摇头叹气。
  已经过了喂鸟的钟点,麻雀们吃得肚皮滚圆,在廊前蹦达,依依不舍,两只小鸽子却还没有来。独孤大公子的生活极有规律,这几天鸽子们都来得非常准时。宋微抬头看看天,暗忖:莫非独孤莅行事不密,被大小姐抓包了?
  蚯蚓都收拾好了,李易将罐子接过去捧在手中。
  初四夜里闹得那样凶,隔了不过两日,六殿下便浑似无事人一般,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李易早有经验教训,深知表面现象不可信,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就是一个瓦罐砸碎了,也是能杀人的。
  空中忽然出现两个小灰点,宋微敏锐地发现了鸽子身影,站起来捏好饭团等着。因天色已晚,开始不甚清晰。过得一会儿,两只小灰团渐渐变大,终于扑棱着落在手心里。趁着鸽子投入啄食的当儿,宋微将脚环里的小纸卷摸了出来。
  总觉得鸽子迟到另有因由,心底隐隐有些莫名的不安。扭头冲李易道:“我渴了。”
  李易应一声,抱着罐子进屋给他端茶水。低头喂鸽子的六殿下,浑身散发着温暖柔和气息。李管家相信,就这片刻工夫,应该不至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李易前脚进屋,宋微后脚就蹲在廊柱下展开了独孤莅的信。
  光线不好,字迹辨认得颇为费劲。好在这一回的字也比较大,巴掌大的白棉纸上不过两行,凑近了勉强能看清楚。
  “小隐哥哥,姐姐生病了,流好多血。你快来救姐姐,快来,快!快!……”
  最后连续几个“快”字,东倒西歪,越往后越潦草,可以想见写字之人如何慌乱惶急。
  宋微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封信,又看了一遍,才站起来。吃惊之下,心头纷乱,茶碗到了手边都没反应。
  “殿下?”
  宋微定下神来。现成的御医就在眼前,无论如何,救人要紧。
  “李大人,麻烦你速去取药箱来,跟我走一趟侯府内院。”
  李易惊问:“殿下为何有此一说?”
  宋微不说话,直接把独孤莅的信递过去。李易眼神没他好,走进卧室就着灯光才看清楚。出来时脸色彻底变了:“这、这、怎么一回事?殿下如何得知……大公子所言,可否属实?”
  他脑筋急转,在消息真假之间犹疑不定,总觉得宋微满身嫌疑,多半又跟独孤姐弟串通好了搞什么花招。转念又觉得事情太过突然,当真有阴谋,如此借口,未免匪夷所思。万一真是独孤大小姐出了什么意外,自己这个住在侯府的御医,确实责无旁贷。
  李易会怀疑很正常,宋微却知道独孤莅绝不会拿他姐姐开玩笑。皱眉思索片刻,心中有了计较。
  把距离最近的侍卫叫过来,道:“速传牟平将军来见,就说本王有紧急要务。”他双手背在后面,站得笔直,浑身都是凝重。那侍卫一愣,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见李易还在纠结,宋微道:“我请牟将军同去,李大人可以放心了么?”
  六皇子突然从里到外都是王爷范儿,李易不适应得很。还没来得及回答,便听他又道:“李大人若是放心了,便赶紧做准备罢。人命关天,岂可耽误。”
  李易取来药箱,恰好牟平也到了六皇子跟前。
  宋微招呼二人进了卧室,将独孤莅的信递给牟平。一边解释道:“这是大公子的鸽子捎来的。前几日不过写点日常琐屑,权当一乐,不想今日却生如此变故。宪侯不在府中,内宅空虚,老侯爷年迈,全赖大小姐主事。当真有什么意外,确乎连个照应之人也无。你我三人,一道去瞧瞧罢。”
  牟平将那张小小的白棉纸反复端详,似在辨别真伪。一时深感棘手,犹豫难决。
  宋微着急起来,跺脚道:“小莅之前就诉苦说他姐姐身体不好,万一真是什么隐疾急症,迟一刻便险一分。去看看能怎的?又不会少块肉!你们信不着我,那好办,牟将军,有劳阁下把我和你绑一块儿,成不?”说罢,直接将胳膊伸到牟平面前。
  牟平为难道:“大小姐的闺阁,怎能擅闯?”
  蕃坊风气开放,宋微接触过的又尽是女汉子,之前没想到此节,闻言顿时哑然。旋即拿出解决方案:“就说是老侯爷犯了旧疾,请李大人瞧病。半途悄悄转去大小姐的院子,我叫小莅开门,只李大人进去。有大公子与大小姐身边婢女陪同,理当无碍。”
  牟平琢磨琢磨,觉得可以接受。六皇子如此言行,实在不像有诈的样子,不由得也焦急起来,当下再无二话,引着宋微与李易往侯府内院行去。府中岗哨都是他一手安排,要避开旁人耳目,自是诸多方便。
  来到独孤萦的院子,刚敲了一下,门便开了。
  小鸽子已经回来,独孤莅没拿到宋微回信,正心急如焚等在门口。瞧见小隐哥哥身影,还没说话,“哇”地便哭出了声。宋微赶忙闪身进去,牟平与李易也紧跟着走进来,回身关上了院门。
  “小莅别哭,这位李大人是御医,快让他瞧瞧你姐姐。”
  旁边一个女声道:“李大人请随奴婢来。”
  宋微这才发现是独孤萦的贴身侍女香槿,当初出逃时给过自己钱袋子那位。看样子一直陪独孤莅等在门口。
  李易与香槿往内室走,独孤莅也跟上去。香槿停下脚步:“大公子在外面等着好不好?”
  门口灯光照出她两只通红的眼睛,宋微心中泛起不详的预感。伸手将独孤莅拉住:“小莅,御医在此,你大可放心,人多了反而平添搅扰。”
  独孤莅紧紧抓住宋微的手,宋微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他身体传来的颤栗。隐约见院中葡萄架下有长条木凳,拉着小孩过去坐下。
  牟平原本站在院门边,这时突然抬脚,往两侧偏房走去。宋微瞅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他在查看下人动静。独孤大小姐这个院子,除去贴身大婢女,还有两名嬷嬷,好几个粗使丫头。主子内室动静虽不大,但偏房里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