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教女儿学论语 >

第3部分

教女儿学论语-第3部分

小说: 教女儿学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实践诺言之意。因:依靠,凭藉。宗:指可靠。
  什么是“义”?
  义,就是正当合理。有子在这里总结了三条教训:第一,你和人家签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如果正当合理,实现的可能就大一些。
  嗯,如果协议内容不符合义,即使双方口口声声决不反悔,也不容易实现?
  是的。第二,尊敬人是不错的品德,但脱离了“礼”——就是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见人就点头哈腰,称兄道弟,虽然也是表示恭敬……
  这样就容易被人瞧不起,是吗?
  是的。第三,你所委托的人,如果比较亲近一点,了解一点,那事情多半可以办成——也许发生过几次所托非人的事,所以他才这样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学而第一 1。14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食shí无wú求qiú饱bǎo,居jū无wú求qiú安ān,敏mǐn于yú事shì而ér慎shèn于yú言yán,就jiù有yǒu道dào而ér正zhènɡ焉yān,可kě谓wèi好hào学xué也yě已yǐ。”
  孔子讲解什么叫“好学”……
  好学,就是喜欢读书……
  对孔子来说,好学是一种为人态度,是一种追求。他对同学们讲:“作为君子,吃饭不追求太饱,居住不追求太安逸,做事敏捷,但讲话要谨慎,经常接近有道之人,求得他们的帮助指正,这就称得上好学了。”就:靠近。
  有道之人是什么样的?
  有道之人,就是高人,品德才学都很高的人。
  古人很重视向高人请教的:我看武侠小说,学武者常常四处寻访高人;上次在博物馆,看到很多书法上面,也写着“某某雅正”、“某某指正”……
  这个“正”,就是“就有道而正”的意思;有了这种追求,你才会提高嘛。
  一定是当时有几个同学在热烈讨论,某某人买了一幢别墅,漂亮得不得了,某某人的鞋子上镶了钻石,某某人昨天上高级饭店吃了一顿鲍鱼什么的……
  这就是一种不同的追求了。
  [相关词语]
  就正——源出“就有道而正焉”。后一般用作谦辞,请求指正之意。
  

学而第一 1。15
子Zǐ贡ɡònɡ曰yuē:“贫pín而ér无wú谄chǎn,富fù而ér无wú骄jiāo,何hé如rú?”子zǐ曰yuē:“可kě也yě。未wèi若ruò贫pín而ér乐lè道dào,富fù而ér好hào礼lǐ者zhě也yě。”子Zǐ贡ɡònɡ曰yuē:“《诗shī》云yún:‘如rú切qiē如rú磋cuō,如rú琢zhuó如rú磨mó。’其qí斯sī之zhī谓wèi与yú○欤?”子zǐ曰yuē:“赐Cì也yě,始shǐ可kě与yǔ言yán《诗shī》已yǐ
  矣yǐ!告ɡào诸zhū往wǎnɡ而ér知zhī来lái者zhě。”
  子贡大概发了一笔财……
  你说过子贡很聪明,也很会做生意。
  可是,他也记得老师常说,君子要安贫乐道……所以,看着那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就有点疑虑……
  他怕孔子看不起生意人?
  是啊,所以他想到孔子这里来求证一下,你看他的口气,小心翼翼地问道:“贫穷却不献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
  我觉得很不错呀。想必那子贡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可孔子毕竟是孔子,他承认子贡说的不错,但还是发现了一点问题。
  什么问题?
  你看子贡那两句话,用了两个否定词,孔子就从这里看出问题的:当他受穷时,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谄媚、不要谄媚……”当他富有了,又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骄横、不要
  骄横……”他越否定,说明他谄媚和骄横的念头越强烈……
  那孔子觉得应该怎样?
  孔子说:“你说的不错,但不如贫穷却乐于追求道,富有还喜欢讲究礼。”
  孔子没用否定词,从正面说了。
  你用否定词,说明你还是执著于贫富的差异。当然,孔子也没用“致富光荣”之类的
  正面话来打消子贡的疑虑,而是提出了一个新境界。
  这要求是否有点高了?
  也不算高,相信你们课本里就有这样的故事,比如很多穷孩子,虽然穷,但还是发愤读书,有所追求。只是,“富而好礼”的故事好像不太多……
  听了孔子的引申,子贡该满意了吧?
  不仅仅是满意,子贡是何等聪明的人,从这场对话中,他又体会出了新的意思,他说:“《诗经》里说:‘不断的切磋,不断的琢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切磋、琢磨是什么意思?
  原来指玉石骨角的加工工艺,和精雕细刻的意思差不多。经子贡这么一引用,成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常用语,表示道德学问的相互探讨和勉励。
  哦,子贡是说:我与老师探讨学问,就像雕刻玉石一样,切磋啊,琢磨啊,道理就这样一点点明白了……
  是啊,所以孔子听了大加赞赏,说,赐啊……
  赐啊?
  就是子贡啊,他不是叫端木赐么!忘啦?——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
  经》啦,告诉你过去,你可以知道未来。”
  就是举一反三的意思吧?
  是的,所以我说子贡聪明吧——他有点跳跃性思维的特点,本来讨论的题目是贫与富的问题,子贡由此获得启发,发现了做学问的方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学而第一 1。16
子zǐ曰yuē:“不bú患huàn人rén之zhī不bù己jǐ知zhī,患huàn不bù知zhī人rén也yě。”
  不知你们班的同学怎么样,反正孔子班上有些学生,心气和才学都很高,所以平时免不了抱怨:我有匡扶天下之才,可惜怀才不遇;我有一身本领,怎么没人了解……
  我们同学,还不到这时候吧。
  孔子觉得,这样抱怨有什么用呢?他对这些同学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和“人不知而不愠”差不多意思吧?
  感觉上比那句话深了一层,讲到了“不愠”的方法,也就是“知人”……
  知人,就可以“不愠”吗?
  嗯——比方说,你画了一幅画,自己很满意,拿给大家看,结果,这个摇摇头说不好,那个摇摇头说没感觉,这时候,你会不会抱怨说,你们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我画得这么好,花了很多心思呢,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呢……会不会这样想?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应该会吧。
  也许,当你“知人”以后,就不会抱怨了——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都是画家,眼光很厉害,见识比你高多了,了解这一点,你还会有怨气吗?
  嗯,既然碰到了专家,那也没话可讲,“就有道而正”吧。第二种情况呢?
  第二种情况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懂画……
  哦,他们的评价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所以也用不着抱怨人家不了解我了。
  是啊——不过,你想想,孔子这句话,究竟是针对哪一种情况说的呢?
  你说呢?
  我也没想清楚……
  

为政第二 2。1
子zǐ曰yuē:“为wéi政zhènɡ以yǐ德dé,譬pì如rú北běi辰chén,居jū其qí所suǒ而ér众zhònɡ星xīnɡ共ɡǒnɡ○拱之zhī。”
  知道怎么寻找北极星吗?
  先找北斗七星,顺着那勺子最前端的两颗星看过去,有颗很亮的星,就是了……
  古人认为,天空是一个球体,北极星是它的中心,一年四季,所有星座都围绕北极慢慢旋转,非常有秩序。
  北辰,就是北极星……
  当时,孔子一行也许正在周游列国途中,风尘仆仆一路奔波。夜晚,同学们累了,满天繁星之下,大家围坐在老师身边,谈到一个个国家都那么混乱,国君不像国君,
  大臣不像大臣,不禁心生感慨,议论纷纷……
  于是孔子才说了这句话?
  也许吧,孔子指着星空,缓缓说道:“用道德来管理众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居于自
  己的方位,群星都朝向他、围绕着他旋转。”共:即拱,环绕、环抱之意。
  为政,就是管理?
  为政就是从事政治;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不仅管理国家,还包括管理单位、管理团队。过去有一句话叫“以德服人”,就是这道理。以道德为中心,人心自然就会向着你
  ,就会秩序井然;反过来,如果你是“以力服人”,或者“以刑法服人”,或者“以小恩小
  惠服人”,你说人心会不会服?
  表面上会服,心里还是不服吧。
  所以,孔子想来想去,觉得治理天下,道德才是根本……
   。 想看书来

为政第二 2。2
子zǐ曰yuē:“《诗shī》三sān百bǎi,一yì言yán以yǐ蔽bì之zhī,曰yuē:‘思sī无wú邪xié’。”
  ●[小知识·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内容包括各国的民歌以及王朝史诗、贵族祭祀诗等,共三百零五篇。编成于春秋时期,相传最后为孔子删定。也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之一。
  孔子说:“《诗经》三百余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心思纯正无邪’。”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古代的诗歌,大都比较纯朴天真,不论男女感情,还是祭神祭祖,心思都很单纯自然。不像后来的乱世,人们心情浮躁,心态阴暗,有时还心术不正……
  哦,他不是在说诗,是在说人心。
  诗最能反映人心了;以后你读的诗多了,自然有体会。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其实也是有感而发。
  你是说,这话也要倒过来读?
  对。他觉得现在社会上人心里邪门的东西太多了,他删定《诗经》的目的,也是希望它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造句]
  一言以蔽之——这场足球赛,我们班男同学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就是“臭”。
  

为政第二 2。3
子zǐ曰yuē:“道dǎo○导之zhī以yǐ政zhènɡ,齐qí之zhī以yǐ刑xínɡ,民mín免miǎn而ér无wú耻chǐ;道dǎo○导之zhī以yǐ德dé,齐qí之zhī以yǐ礼lǐ,有yǒu耻chǐ且qiě格ɡé。”
  还记得孔子讲北极星的事吗?
  刚讲过怎会不记得,他是为了讲解“为政以德”……
  可能有同学就问了:现在很多国家强调“以法治国”,据说效果也不错……
  是啊,他怎么解释呢?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领导,用刑罚来规范,人民虽能逃避犯罪,却并非出于羞耻之心。”免:免罪、免祸之意。
  嗯,百姓的服从是被迫的,你眼睛一瞪,他们就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孔子接着说:“用道德来领导,用礼教来规范,人民不但会有羞耻之心,还会自觉地归于正道。”格:正的意思。
  就是为了让你心服口服?
  不完全对。以德服人,是出于一种尊重人、爱护人的心怀;以力服人,则出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整肃。就像你前两天讲的,林震宇偷了陈清怡的橡皮,丁老师知道了,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罚款两百元,这样林震宇以后就不敢偷橡皮了。
  这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另一种办法呢?
  另一种办法是,让同学们都知道,损人利己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尤其是偷女同学的橡皮,更是可耻。这样,林震宇就会自觉自愿地不去偷橡皮了。不但这样,还要让大家觉得
  ,帮助人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帮助女同学……
  那当然更好啦。
  不过,这不是说政和刑就不重要了。只是孔子觉得,当时的道德问题比较突出,加上他本人又是一个特别宽厚的仁者,所以才会特别强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政第二 2。4(1)
子zǐ曰yuē:“吾wú十shí有yòu○又五wǔ而ér志zhì于yú学xué,三sān十shí而ér立lì,四sì十shí而ér不bú惑huò,五wǔ十shí而ér知zhī天tiān命mìnɡ,六liù十shí而ér耳ěr顺shùn,七qī十shí而ér
  从cónɡ心xīn所suǒ欲yù,不bù踰yú矩jǔ。”
  孔子晚年,结束了周游列国的亡命生涯,回到鲁国,新收了一批年轻学生,除了偶而关心一下政治,大多的时间都专心于授徒讲学,培养后进人才。
  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吧?
  差不多七十前后吧。这一篇自传,就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从十五岁讲到七十岁,可说是世界上最短的自传了。
  我数数——总共三十八个字,相当于一份简历。
  可不像我们填的流水账似的简历表,它讲了经历,也讲了人生每一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你看,他在自传的开头就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求学……”
  我十五岁不到就上学了,比孔子早好多年。
  你讲的是“上学”,孔子讲的是“志于学”,两码事!
  差别在于有没有“志”吗?
  是啊。孔子是说,他从十五岁开始“立志”,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也就是立志于学习先人传下来的优秀文化。
  十五岁,差不多是我们初中、高中之间的时候……
  他接着说:“三十岁时,做到自立;四十岁时,不再为各种诱惑所动……”
  我们现在是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才算自立。
  孔子的“立”,不单指经济,更是精神境界上的独立。在求学阶段,还需要依傍前人或师长,到三十岁时,他自认为人生观已经成熟,真正懂得了立足社会、与人相处的道理
  。大概也就是三十岁左右,他开始聚徒讲学,收了第一批学生。
  只是,他“立”了之后,也曾受到诱惑?
  是啊,三十岁以后,人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