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 >

第2部分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第2部分

小说: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城池一样,自然环境也被用来减慢速度。除了少数对速度感兴趣的人之外,大多数人会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己。复杂的地形能迷惑为非作歹的雇佣兵、到外抢劫的军人和惯于偷鸡摸狗的流浪汉。通达的道路会为强盗、土匪和其他来抢夺食物的敌人大开方便之门,而且让他们在洗劫一空后可以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当我们看到罗马帝国时代建立起来的发达的公路体系到了中世纪就逐渐衰落,甚至被附近居民当做采石场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人们都清楚:路况越差,军队或者特权阶层就越不会轻易出行,就可以从过路人身上挣更多的钱,例如提供拉车的马匹、维修损坏的车轮和轴承,并且准备休息的地方。18世纪末的很多地方,当地的马车夫、修车工和造车匠甚至会去破坏街道,因此当时的大多数街道就像乡间的小道一样,路面坑坑洼洼。虽然用石头铺设的路面能减少路面阻力,从而大大提高速度,但这并不符合当时人们的意愿。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曾这样形容中世纪的交通状况:“中世纪漫长的道路令人望而生畏,行路之难犹如上青天。”“直至18世纪末,轮船航行一直是人们的首选,而陆路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这是费尔南德·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的评论。
  旅行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毫无乐趣可言。自古以来,人类或动物的出行就受到自然界的双重制约: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制约,例如高山、峡谷、河流和海洋;其次是人或牲畜体能的制约。中世纪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沙土飞扬,非常不适合骑马或驾车。即使路程不远,也要走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旅行者只有在平整干燥、修葺良好的道路上每天才能前行60公里,但是这样的街道少之又少。上述有关中世纪道路的陈述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中世纪的旅行条件的错觉。几乎任何一次出行都可能由于某种自愿或非自愿的原因而中断,因为人和牲畜必须休息以便恢复体力。疾病、洪水、大雪、大风、马匹生病或过于劳累以及路遇强盗等原因都会使原旅行计划落空。直到中世纪末,由于培育出了品种更优良的马匹,建造了更换马匹的驿站,制造出了更快速的船只,以及商人和统治者对于改善交流条件增加了兴趣,才使得很少的几条线路上的旅行速度得以加快。然而在整个现代初期旅行都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
  中世纪时人们几乎从不自己想办法解决大自然给出行设置的一个又一个屏障。罗马人把修建石桥的技术带到了德国,但是这项技术到中世纪就失传了。从巴塞尔(Basel)至累根斯堡(Regensburg)直到12世纪才出现第一批新桥梁。公元803年查理大帝下旨,命令手下在位于莱茵河中游的一座罗马时代修建的石桥遗址上重新修建一座木桥,然而这座木桥完工后又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这种状况持续了近几个世纪。
  人们面对自然界设置的屏障,大多数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人们从来没有想过办法去克服莱茵河的重重天然屏障,为促进中欧的贸易大开方便之门。莱茵河上的宾根峡谷(Binger Loch)构成了一道很难跨越的屏障,莱茵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五米高的瀑布,只有水位较高的时候才能安全通过。平时渡过宾根峡谷必须借助大量人力,才能把船拉到对岸。据记载,公元755年,人们航行到宾根峡谷时必须要下船,船上只能留舵手。
  由此可见,中世纪和近代初期的交通何等缓慢,有时甚至会停滞,更别说追求速度了。
  本章小结
  中世纪和近代初期的农业社会并不要求提高速度。在农业社会中,时间由大自然决定,日、月、星辰是指示时间的向导,生活与工作完全被纳入自然界的循环中。自然界,天气炎热或寒冷、庄稼干枯或发芽、环境明亮或黑暗,完全不可预测,人类的生活规律也因此变化无常:天亮标志着忙碌的一天即将开始。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比如过于炎热、大雨或其他情况,人们就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当时,人类的这种行为并非落后的表现,而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和科技条件限制,人类结合自身的情况所做出的最好选择。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时的人不加快耕地或剪羊毛的速度,从而节省时间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农业社会中人们压根不会思考如何去提高生产速度,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悠然地寻找着自己的发展之路。
   。 想看书来

第2章  城市时代:加速的开始(1)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的时间观念完全来自于自然;到了城市时代,人们的时间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14世纪末到16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时间观念酝酿而生。人们逐渐开始把时间量化,这种新观念比农业社会中的时间观念更加合理。此外,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后来,机械表开始出现。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itirim A Sorokin)写道:“14世纪时人们开始借助机械手段衡量时间。钟表的发明并非偶然,而是人们追求速度的本性开始发挥作用。”
  钟表的发明
  中世纪晚期人类发明了摆钟,将钟摆每次加速平均分成相对静止的小时间段,以此来标记时间。在此之前,人们使用日晷计时,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恩斯特·容格(Ernst Jünger)曾形容说:“钟表创造了自然界中新的节奏。此后人类彻底告别了时间由自然决定的时代,摆脱了自然界的束缚,开创了自主划分时间的新纪元。”由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单位也变得更加精确,例如分钟、秒甚至毫秒。从钟表问世的那一刻起,自然界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控制权,时间也不再与自然现象有任何联系了。
  摆钟仅仅是新时间观念诞生的标志,它本身并不是新时间观念产生的原因和动力,然而人们可以利用机械钟表,更加合理地利用、控制和管理时间。此外,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虽然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生活节奏已经开始加快,但人们对此却并未重视过。
  机械钟表开启了人类计时史上的新纪元,它使人们对时间的把握更加准确。14世纪至15世纪由于城市间相互攀比,机械钟表盛行一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当然,机械钟表仅仅把时间展示给人们,其本身并没有加快工作速度。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城市中虽然出现了加速现象,机械钟表并不能控制它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人们比较两个相同行为或过程产生的结果。钟表不能使商人比竞争对手更早到达目的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商人们需要经验丰富的水手、行驶迅速的船只、便利的天气条件和健壮的牲畜。钟表并没有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人们可以用它来计划、协调和控制日常生活中的加速现象。随着钟表的诞生,一种实用的时间观念也应运而生。
  中世纪晚期,商人是社会中最关心技术创新的群体。中世纪的工匠们一直沿袭传统的“求稳”做法,商人要不断与合作伙伴谈生意,因此他们需要把时间安排得更合理,在这一点上钟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时钟表在商界的意义为:宝贵的时间、红火的生意以及支付能力。因此商人率先采用了这种新的时间划分和度量方法,为自己节省时间,以便更合理地利用时间。商人们首先让时间动了起来。
  民众的压力
  经过上一节的叙述,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加速现象开始于何时何地?生活中名目繁多的“速度竞赛”源于何处?人们是如何想到通过提高速度来改善生活条件的?今天很难追溯到上述问题的起源。纵观历史人们可以确信,由古至今人们为加速经济发展做了种种努力。虽然今天很难再找到这些印记,但是它们随着时间的更迭融入到了人类社会之中。上一章曾提到,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崇尚自然的缓慢,不去追求速度。与此相反,中世纪晚期某些城市出现了加速的萌芽,其他具有革新精神的城市纷纷效仿。随着时间的发展,加速原则开始适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

第2章  城市时代:加速的开始(2)
15世纪和16世纪时,大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迅速上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促使人们的社交圈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速度的追求。据估计,15世纪中期,人口由最初的5 000多万上涨到8 100多万,到16世纪中期人口数量又增加了1 500万,达到105亿。人们的交流变得空前频繁,这与农业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生活大相径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程度不断提高,生活中需要相互协调的领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贸易﹑记账和信贷形式。商人经常需要把商品和信息输送到其他国家,国家之间的商业网络也因此应运而生。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国际商业网络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各国间的交流。远途商人大多会使用国际商业网络,跨国贸易领域也因此充满竞争。当时的交通状况很差,信息传递速度很慢,导致了商人们的运输和信息成本不断提高。为了降低成本,商人们都竞相采用先进技术,并开始尝试通过提高速度来降低运输和信息成本。虽然提高运输速度会增加成本,但是其带来的利润更大。因此用最快的速度,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成为远途商人努力达到的目标。
  劳动分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随着劳动分工程度不断提高,时间的作用日益显现。人们更加合理地利用了生产技术和劳动时间,原先不相干的劳动过程变得整齐划一,生产商品使用的劳动时间逐渐转化为商品的价值。有些领域的生产复杂程度较高,生产步骤联系紧密,为了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人们必须得同时干几件事情,这样就催生了速度。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空闲时间会延长整个生产过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充分发挥劳动分工的优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
  远途商人的时间危机
  城市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大量人和商品来这里聚集。城市里汇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包括商人﹑手工工匠﹑艺术家和科学家。为了在城市里立足,他们纷纷成立了商埠﹑行会﹑艺术展室和学校。他们的所作所为证明社会文明进步归功于职业的分工。城市是社会中加速现象和快速生活节奏的发源地。城市里的时间脱离了自然和宗教的桎梏,人们一改乡村里以自然为主的作息习惯,用时间和日历来安排作息,这种做法更加合理。所以说是城里人改变了以前万事由天定的局面,其中功劳最大的还属大商人。为了取得生意上的成功,击败竞争对手,大商人们发现了时间的重要意义,虽然这与当时教会所宣传的美德大相径庭。14世纪中期,威廉·冯·奥卡姆(Wilhelm von Ockham)发表了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研究成果后,人们才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时间观念。然而商人们早就形成了新的时间观念,并用它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商人们还不顾教会阻挠,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这种做法在农业社会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世纪中期时商人居无定所,他们走街串巷,用自己的商品来交换别的商品。那时的商人既不会计算,也不会写字。中世纪晚期的大商人不但会认字计算,而且逐渐意识到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商人们都清楚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意义重大,通过加快运输和销售速度节省时间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机械钟表的抽象时间概念逐渐被商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采用这种新的时间观念。中世纪晚期的商业信函中可以看出新时间观念的印记。

第2章  城市时代:加速的开始(3)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交易所需的金钱数量也越来越大。货物装船后,商人往往不会立刻用现金付清货款,除安全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货币的重量过大,不可能把所需的钱全部带在身上。12世纪以来,商人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支付工具来代替现金交易。他们在展会现场设立了清算点,尝试使用汇票来代替现金进行交易。随着汇票的问世,时间开始在商业领域发挥作用:清算日往往在展会结束后,这样人们就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付款。此外,从开出汇票到付款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人们必须把现金搬运到指定地点,因此这种支付形式也算是一种短期的信贷。
  货主们很快发现,商人付款之前他们根本无法使用这笔钱,因此他们开始索要额外的金钱来弥补自身的损失。但是这种做法有违基督教禁止索要利息的教义,基督教认为:索要利息是偷窃财产。到了12世纪时,基督教认为,索要利息不但偷窃了财产,而且还偷窃了时间。
  尽管领主和城里的市民一直很缺钱,但是他们还是想方设法尽量避免与基督教的规定发生冲突。实际上债主们一直声称:“债务人需要补偿债主们的损失。”这说明债主的损失必须用金钱来弥补。1515年教会采纳了佛罗伦萨主教安托宁(Antonin)的见解,他认为信贷代表债主参与公司的经营,信贷会给公司带来盈利而不是损失。此外人们还尽量缩短还贷的期限,如果超过期限,必须缴纳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这是利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在放贷时双方在借据上注明的钱数比实际数字大,换句话说,利息是手续费或者是慰劳债主的辛苦钱。只要双方在合同中声明,利息是朋友间赠送的小礼物,就会万无一失。因此大家纷纷效仿,放贷时会直截了当地索要利息。
  为了把商品卖出去,减少库存,商人经常不得不接受赊账。1311年法国香槟省展会上官方批准的利率是20%,这和当时威尼斯、热纳亚以及佛罗伦萨的利率相差不远。然而有些时候利率也会涨得很高,比如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