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元霸权 >

第1部分

美元霸权-第1部分

小说: 美元霸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8年11月21日,历时四年有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停火了。巴黎,这个欧洲大陆胜利国的核心都市一改战时的萧条,突然热闹了。1919年的新年刚过,距巴黎18公里的昔日皇家圣殿——凡尔赛宫更是灯红花绿,装点一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各国政府要员,外交魁首,顾问专家,名流名媛,以至王公贵族,僧侣教士,纷纷涌向这里,发疯般地寻乐。

    这些人来到巴黎,绝不仅仅为了寻欢作乐,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讨价还价,为自己在战后捞到更多的好处。

    巴黎和会,这场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国际会议,实际只有英、法、美、日、意五国的“十人会议”才是真正的主角,其他国家除了能够参加与本国事物相关的会议,基本没有表达自己看法和意愿的权利。德国、奥地利等战败国更是连参会的资格也没有,他们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地站在一边,等待着胜利国开出的赔偿条件。所以,巴黎和会既谈不上和平、也谈不上和解,更谈不上平等,而不过是一战五大胜利国彼此间讨论如何重新瓜分世界财富和领土的会议。。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5个月零10天的钩心斗角、大吵大闹,随着日本和意大利因不满而退出谈判,一份题为《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最终在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这三大巨头的主导下完成了。

    1919年6月28日这一天,27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凡尔赛宫的镜殿,见证了德国外长赫尔曼·穆勒在胜利国开出的440项赔偿条款的清单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文件就是著名的《凡尔赛和约》(又称《凡尔赛条约》)。

    就是这个和约,让德国丧失了全部的殖民地、租借地和10%的国土、125%的国民;丧失了75%的铁矿石资源、68%的锌矿石资源和26%的煤炭资源;丧失了20%的远洋与内河的航运能力,25%的捕鱼船队和大部分的海外投资;丧失了对军队规模的自主控制权,以及飞机、坦克和重炮等军事装备的拥有权。

    除了德国众多权益被剥夺以外,《凡尔赛和约》中,一个更加引人瞩目的关键点就是:德国必须在未来的30年间,向战胜国交付1320亿金马克约合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330亿美元在当年是个什么概念呢?资料显示,1919年过去四年之后的1923年,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加在一起的总价值也不过200亿美元而已。

    这当然是城下之盟。此时此刻,在场的人心里或许都明白,执行《凡尔赛和约》就意味着德国破产。而执笔签署这份协议的德国外长赫尔曼·穆勒的心里可能更清楚,德国根本无力支付如此庞大的战争赔款。据英国的赔款专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测算,330亿美元的赔款已经超出德国最大支付能力的三倍。

    明知德国赔不起而非要它赔,那这个痛苦就不仅仅是德国一家的痛苦了。实际上,从这一时刻开始,围绕着英、法、德和美国之间纷繁复杂债权债务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把这个刚刚从第一次全球性军事混战中走出来的世界,引入了一个全球性经济混战的时代。

    在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没人愿意尊重中国人的主张,执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转交给了日本。消息传到了北京,中国学子发出愤怒的吼声,著名的五四运动由此而爆发。迫于国内的压力,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如果说,中国拒签《凡尔赛和约》是出于愤怒与无奈,那另外一个拒签协议的国家恐怕就该另当别论了。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在整个协议起草与定稿的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基本上是在亲力亲为,他一到巴黎就立即对外宣布了美国的14条主张,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争取自己的主张。但是,讨价还价的最终结果,美国除了保住了自己的债权,其他几乎一无所得。

    尽管威尔逊勉强在《凡尔赛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协议却遭到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最后导致威尔逊的签字无效。

    而这件事没有影响《凡尔赛和约》的如期生效,这也足以证明英、法两大帝国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依然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面对英法的傲慢,美国人的心里当然很不舒服。不过,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鉴于英、美两国之间特殊的历史渊源,美国敢于对《凡尔赛和约》说“不”,说明一战之后的美国已经今非昔比,英国对它的控制力正在渐渐失去。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美国这个国际新贵崛起的重要转折点。
战争之财使美国势力成倍增长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当天,威尔逊总统就立即发表声明,表明了美国的“中立”立场。8月19日,他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然而,正像美国著名史学家W。米利斯所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国1915年年中就卷入了战争。本质上,我们是战争复杂机器上的一部分。我们整个的经济力量一直在支持着其中一方,而且我们的思想感情和政策都不是中立的。”实际上,从战争开打的第一天起,美国就变成了英国的大后方。

    1915年1月,为避免与美国的中立立场发生冲突,英国政府派出了一位重量级的英国商人来到了纽约,他被任命为英国驻美商务代表。这个人就是与英、美政府高层都有着密切关系、国际著名商业机构摩根财团的当家人——摩根。Ⅰ米Ⅰ花Ⅰ书Ⅰ库Ⅰ ;www。7mihua。com

    摩根在美国,一只手通过大规模举债,帮助英国政府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募集战争经费,另一只手则代表协约国在美国采购军需物资;而美国正是这笔交易的推手,他们一方面通过银行向协约国提供大量的出口信贷,使金融机构获得巨额的金融收益;另一方面则是用自己借出去的钱来购买自己的商品,而使实业家赚得盆盈钵满。

    美国对英国的资助绝不仅仅限于民间借贷行为。1915年8月12日,美国财政部部长麦卡杜给威尔逊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指出,由于向协约国出售工业品,美国一个大繁荣时代正在到来。但是,要使之持久,就必须公开向协约国提供贷款。3个月之后的12月8日,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了政府贷款。他在批准文件上写道:“向协约国贷款25亿美元,这可以维持他们一年多的购买力了。”

    不过,美国向英国提供政府贷款一直是个重要机密,直至1917年这件事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年的1月份,德国的潜艇舰队再次大规模封锁了美英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并声称6个月内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人急了,如果真是德国赢得了战争,那美国对协约国数以百亿计的债务势必灰飞烟灭。情急之下,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美国对德宣战后,国会批准美国政府公开向协约国提供战争贷款。而最为奇妙的是,摩根财团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手中对英国政府的贷款换成了美国的国债。这意味着,贷款的性质从过去摩根财团私人对政府的贷款,现在变成了美、英两国政府间的贷款。这个转化过程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迄今依然是国际金融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外国资产的债权主要由私人投资者以股息或抵押债券的形式持有,那些抵押债券以铁路、矿业公司、银行和其他外国控股公司不断产生收入的资产作担保。巨额的政府债务司空见惯,但这些债权主要由私人投资者持有,而不是由本国政府持有。

    战争改变了一切。战争使某些政府欠下其他政府的巨额债务,它们远远高于国际私人投资的价值,并完全基于新的原则之上。

    在美国参战之前,欧洲各国由于战争而财政拮据。欧洲缺乏必备的现金来购买美国的武器,并缺乏足够的担保物从美国的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美国宣战后,国会颁布的第一个法案就是授权政府为盟国提供军购贷款。

    国会以贷款的形式扩大对欧洲的资助遵循一个原则,即这并不是为了共同的盟国事业而自由分享美国的资源。随着欧洲欠美国财政部的军备债务越来越多,政府间债务迅速积累起来。包括战后的胜利贷款在内,1921年,盟国欠美国政府的债务达120亿美元,而1917年的初始贷款只有30亿美元。

    战争的确让美国发了大财。从战后的统计数据看,从1914年到1919年的五年之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不足250亿美元增长到了640亿美元,增幅达1567%;与此同时,美国百万富翁的人数也增加了17000人。美国的财政部部长梅隆承认,美国在战争交易中所获得的利润率高达80%。而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财政大臣斯诺登认为,美国政府对其军工及相关工业部门征收了约30亿美元的超额利润税。'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与基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33…35页。

    另外,战火中欧洲已经无力顾及的拉美和远东市场,几乎都变成了美国的权益。战争的五年间,美国对拉美的贸易总值从不到8000万美元扩张到34亿美元,增长40倍;战争的五年间,美国已经基本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和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以及巴西的咖啡;战争的五年间,美国私人资本对中国和远东市场输出,从35亿美元增长到了7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英、法等国由于巨额的贸易逆差,他们不得不用黄金作为向美国购买商品的贸易支付手段。所以一战期间,黄金从欧洲向美国滚滚而来,到了191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相当于世界各国黄金储备总量的40%;另外,美国借助战争,收回了20多亿外国人持有的美国债务,一举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战争结束之后,英?人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借给协约国的全部战争债务,总值高达125亿美元。

    正如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1914年10月11日写给美国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所预言的那样:“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豪斯也十分得意地说:“同一个时期里,美国越来越强,交战国越来越弱,就等于美国力量在成倍增长。”
魏玛式通胀使德国一贫如洗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交战双方停战而结束。美国官方立即要求向欧洲提供救济和重建贷款,但是国会拒绝拨款。这使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有陷于崩溃的危险,因为欧洲无力再以战时通货膨胀的价格购买美国的食品。

    1919年,美国政府开始着手拆毁成千上万辆汽车,以避免汽车制造业破产。而欧洲同样也无力继续购买昂贵的美国食品,他们取消了月度食品订单。一时间,美国食品价格一落千丈。美国食品管理局局长赫伯特·胡佛紧急致信威尔逊总统:我们的制造商有大量的存货正在等待出售,大量的肉类产品即将腐烂,必须马上出口。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美国的市场将崩溃,银行的数百亿贷款将损失,我们的财政和农民将陷入危机。

    威尔逊见信后十分焦虑,随即与幕僚们商议对策。鉴于美国的法律规定,“判断战争什么时候应当结束”这是总统的权力,所以白宫决定,利用这一特权,拒绝在1919年宣布战争结束,而继续战争期间的行动——向欧洲提供胜利自由贷款,并使欧洲继续用美国的贷款,购买美国的商品。胜利自由贷款存在了三年,为美国经济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21年7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决议,结束与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战争状态;同年8月,美德双方签署《柏林条约》,恢复了两国的和平;刚刚接替威尔逊的美国新任总统哈丁,1921年11月才正式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时间点,比欧洲宣布一战结束整整拖后了三年。

    战争结束了,美国把注意力转向了债务清偿问题,要求其盟国偿还那些用来取得战争胜利的贷款。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美国似乎很公正,因为美国在德国的赔款中没有直接的金融利益。但美国对盟国的债务却显得很贪婪。美国政府建议盟国和德国调整赔款关系,自己却不和盟国调整债务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125亿美元的债务;而按照《凡尔赛协议》,德国应当向协约国支付共计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面对巨额的“三角债”,列强们当然各有各的盘算,当然不会考虑他人死活,只为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场空前的经济混战围绕着这样一笔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拉开了帷幕。

    德国,一战的战败国,尽管被人按着头签署了城下之盟,但在赔款问题上也是几经抗争,直至1921年5月才最终确定了330亿美元这个赔款数额。虽然,这个数额只相当于《凡尔赛和约》最初文本上所规定数额的一半,但它依然不是德国承担得起的。于是,赔款在执行中,能拖就拖,能少则少。

    法国,作为德国的老冤家,是战争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国家。法国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战争赔款壮大自己,拖垮德国,成为在欧洲大陆唯一的霸主。

    英国,作为西方世界老牌的轴心国,它并不希望德国就此一蹶不振,反而希望它尽快恢复经济。一来,德国经济的恢复可以避免法国独家统领欧洲大陆,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二来,德国经济的恢复可以使英国及时而且足额地获得战争赔款,偿还美国债务,更可避免美国时不时地叫板。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