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八零后小教头 >

第15部分

八零后小教头-第15部分

小说: 八零后小教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指导没辙了,过了两秒钟又自动靠过去。
  叶小迪笑着问他:“你不是要分开点儿站吗?”
  “拉着手,还故意分这么开,这不是秀给人家看吗!”
  叶小迪一早就给奶奶打了电话,说好今天带男朋友去看他们。到奶奶家的时候,老太太正在厨房里炖排骨。一看孙女拉着一个穿军装的小伙子进门,高高的个子,老太太一看就喜欢,冲里屋喊老头子:“孙女婿来了,快出来!”
  听奶奶这么喊,刘伟有点儿不好意思。
  老头出来一看:“嚯,上尉同志!”说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抬手敬礼。
  叶小迪拉着爷爷:“您别逗了,您给他敬礼,他还敢跟咱家待吗?”说完又问老两口,“你们没看出来他是谁啊?”
  老太太眼神不好,对着刘伟觑了好一阵也没认出来。
  叶小迪提醒:“小时候跟我一个班的,老跟三儿在一起那小不点,他妈是幼儿园的老师,他们家以前就住幼儿园旁边那楼……”
  奶奶回忆老半天,说:“你说梅老师家的小子?小干巴瘦,有一回来家里玩还在屋里翻跟头?”
  爷爷也想起来:“还打碎我一盆上好的君子兰。”
  刘指导可是一点不记得自己还干过这事。叶小迪转头看着他笑,那表情像是说“瞧您小时候那点出息”。
  “就是他,您老两口这记性无敌了,我们上一年级的事儿都记着!”叶小迪搂着老太太胳膊逗他们高兴。
  奶奶怎么也不信眼前这大高个就是原来那小豆芽菜,拉着刘伟问:“你真是梅老师的儿子?”
  刘伟笑着答:“奶奶,真是。”
  “长这么大了!听梅老师说过儿子当兵去了,你现在在哪呢?”
  “调回北京了。”刘伟说。
  叶小迪看爷爷戴着老花镜,手里还拿着放大镜,她问爷爷:“您这是干嘛呢?”
  奶奶说:“他那老收音机又坏了,用了二十几年,我说买个新的,他还舍不得老伙计。”
  爷爷说:“还好好的,就有些个焊点脱了,点上就好了。”
  “您看得见吗?”叶小迪心想难怪进屋时候闻见一股怪味,敢情儿是老头点焊锡呢。老爷子退伍之后做了焊工,干这点事是轻而易举,但是现在岁数大了,眼睛不好使,还得拿放大镜照着。
  刘伟说:“我帮您修吧。”
  爷爷问:“你会修这个?”
  刘伟笑着说:“以前修过不少,好几年没碰了,可能手有点儿生。”
  那年全连拆了收音机帮他找枪零件,后来他和班长的俩月补贴都被扣了用来买收音机上的器材,买回来自己修,里面什么结构怎么回事全摸清了。老爷子的收音机比他们当时用的还老,但原理都差不多。
  爷儿俩进里屋鼓捣收音机去了,叶小迪帮着奶奶做饭。来的时候两人在路上买了些副食半成品,还有给爷爷买的酒。老爷子就爱喝西凤,当年当兵的时候驻地就离产西凤那地方不远。
  在厨房里,奶奶小声问孙女:“听说你妈不同意这女婿啊?”
  “您都听说啦?消息传得挺快啊。”
  “你小姑说的,说你妈打电话跟她念叨了,让她劝劝你。”
  叶小迪一笑:“我跟小姑打过电话了,小姑已经倒戈了,她说回头帮我劝劝我妈。”
  “你妈就嫌是个军人,顾不了家里,怕你委屈。”
  “我知道,这些我自己都想好了。”叶小迪问奶奶,“您觉得他怎么样?”
  奶奶说:“看着挺踏实的孩子,梅老师两口子也是老实人。”
  “这么说您不反对?”
  “你都看好了,我老太太反对什么?”
  给老爷子修好了收音机,吃饭的时候刘伟又陪着喝了几盅酒。老爷子喝多了,吹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和班长两个人用90火箭筒干掉美国鬼子坦克的事了。刘伟也有兴趣,就陪着老头一块侃。老头说不上那是什么坦克,按年份算,刘伟估计是辆M24,早期在朝鲜战场上□掉的主要是这一型,装甲比较薄,机动性也差,后来逐渐被替换了。即便是这样,扛着火箭筒干掉铁壳子,这也够彪悍了,刘指导一个劲夸老爷子英雄。这么多年爷爷可算找到知音了,一高兴话就多起来,话一多喝起酒就没完没了。叶小迪一个劲给刘伟使眼色,奶奶也劝老头,总算打消了他开第二瓶的念头。
  吃完饭,老头有些不胜酒力,睡午觉去了。叶小迪和刘伟两个人收拾了厨房,奶奶在客厅里看着两个孩子,越看越觉得满意。
  下午,两人转移阵地去刘伟家。刘指导的爹妈对叶小迪当然一百二十个满意,从小看着长大的,叶小迪刚上幼儿园就在梅老师的班里。在刘伟家待了一下午,爹妈要留他们吃晚饭。刘伟看看表实在来不及,他只有一天假,必须在晚上熄灯前回营。
  儿子匆匆来又匆匆走,每次回来就待个把小时。他妈不舍得让他走,可是也没办法,只好在家里搜罗有什么能给他带上的。刘伟看看厨房里放着刚炒好的瓜子,就说把这个装一包吧,别的不用带了。
  从家里出来,他把瓜子递给叶小迪:“你带着,我妈炒的比外面干净。”
  叶小迪问:“你不带回去啊?”
  “我们哪有功夫嗑,弄一地还得打扫。”
  “那你让装这个干吗?”
  刘伟说:“我要说什么都不要,她不是更难受吗,每次装点儿东西走,让她心里踏实。”
  叶小迪看看他,乖乖地把一包瓜子塞进自己包里。
  一路上,刘伟没怎么说话。
  叶小迪问他想什么呢?
  想什么?衣食住行,刘指导在犯愁住的问题,这个不解决,恐怕再迂回再曲线也难以让她妈放心。自己在部队里,她呢?人家一心一意跟自己,以后要是结婚,总不能还让她租房子住吧?

  第二十三章

  ……》
  元旦前生产队养的猪被送走了,原因是家属区和猪圈仅一墙之隔,关于卫生问题家属们已经抱怨了很多年。再加上现在吃肉都是从市场上买,部队也不能把猪当宠物养,于是就便宜卖给老乡了。这批猪里还有十头是刘指导接生的,感情不同寻常。
  送猪走的那天,生产队小孙看着分别的场面忍不住感慨:“指导员是好人啊,猪都舍不得他!”
  为送猪的事,刘指导消沉了大半天。想想它们在部队里过的是啥日子,吃饱喝足养膘,天天有人给打扫卫生。猪要是知道天堂这回事,准把这些穿绿军装的当上帝。到了老乡家谁能拿豆渣馒头喂猪,从天堂冷不丁掉到人间,猪也得讲心理承受力。
  小孙劝他:“指导员您别操心,它们苦也就苦一个月,到过年就成老乡家桌上的下酒菜了。”
  刘指导一听这叫劝人吗?他对着空猪圈发了会儿呆,似乎那还有它们粉嫩嫩刚出生时的影子。一回头,看小孙还在旁边腻歪。刘伟问他:“你咋还不上炊事班报到去?”
  小孙吭哧半天说:“指导员,我想上车队。”
  刘伟一听:“小样儿,养猪养得你自由散漫了,还由着你想上哪就上哪?”
  小孙说:“他们也不愿意我去炊事班。”
  “谁们?炊事班的不让你去?”
  “连里有些人,说我是喂猪的,现在猪走了改喂人了,这不是骂他们是猪吗。”
  刘伟一听这话就知道是谁了,二排的几个刺儿头,就爱没事找事。这几天进入战备不能外出,大概又闲得他们冒泡了。既然这么有精神,回头跟邵连长商量一下,今儿晚上拉紧急集合。
  刘伟对小孙说:“你去炊事班报你的到,谁有话让他来找我。”
  小孙答应一声,走了。
  当时刘伟没觉得这是多大事,心想有些人爱抱怨,抱怨两天就过去了,吃饭的又不是光他们几个人,连长和指导员也吃一锅饭,一连都成猪啦?
  刚过了元旦,这天下午休假没安排训练,一连和三连组织篮球赛,刘伟也在场上。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个战士跑到场边高声喊“指导员”。刘伟把球传给队友,一边擦汗一边走过去。
  “怎么了?”
  “打起来了!”
  “谁跟谁?”
  “五班和炊事班!”
  “在哪呢?”
  “炊事班后面……”
  战士话没说完,刘伟已经跑出去了,心里估摸跟小孙有关。这两天在食堂吃饭,看二排的几个人嘀嘀咕咕,其中就有五班的,五班副也是一号。
  刘伟赶到的时候,邵一鹏已经在那了,打架的都住手了。一看这阵势,好么,之前老兵退伍五班的走了几个,这会儿除了班长几乎全员上阵了,打仗时候要能有这拼搏精神就好了。炊事班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小孙,让人揍得鼻青脸肿,下巴上还挂着血。两拨人这会儿全靠墙蹲着,二排长、五班长和炊事班长也陆续跑来了,看连长和指导员都在,谁也没敢吱声,都在一边杵着。
  “显你们有胳膊有腿是吧?闲得给我窝里斗!”邵连长在这几个人面前来回走,到五班副跟前,一把把人揪起来,“出息大了你!有种你找我打呀,打炊事班的,你有脑子没有!”
  刘伟看邵一鹏火大要上脚,他在后面咳嗽一下,现在不是讲究文明带兵吗,边儿上还有别的连的人看热闹呢。邵连长没动粗,手里加了劲儿把人掼回去:“蹲那!”
  刘伟问那几个:“为什么打?”
  没人吭声。
  “不说话?讲哥们儿义气,还是不好意思说?”
  还是没人打报告。
  邵一鹏一挑眉毛,说:“算你们有脑子,打架归打架,还知道旁边蹲的是战友,不能出卖。”
  动手这几位没有傻透的,知道连长是最讲战友情的人,对底下人也这么要求。战友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掩护,这会儿谁要是不知好歹地蹦出来指责对方,自己也落不着好果子吃。
  刘伟皱眉头,谁都不说话这事儿怎么解决啊?
  邵一鹏转过身喊:“五班长!”
  “到!”
  “带着你们班人,每人负重二十斤,十公里。二排长跟着一起跑。”
  “是!”
  排长和班长领着一拨人走了。
  “炊事班长!”
  “到!”
  邵一鹏指着伙房里:“背着锅,十公里。”
  “是!”
  炊事班长也领着人走了。
  邵一鹏看着这几个兵跑远的背影,忍不住骂:“闲得他们,晚上不拉紧急集合对不起这精神头儿!”
  刘伟说:“你也不问清楚了,罚完就不打了?以后还得有事。”
  “拿脚想都知道怎么回事。”邵一鹏说,“五班今天打扫卫生区,肯定是吃饭晚了,光剩剩饭。五班副本来就对小孙有意见,借题发挥呗。”
  刘伟笑笑说:“挺明白呀?我以为这事儿都不入您的眼呢。”
  “天天看这帮混球,什么看不明白?就是有的事爱管,有的事我不爱管。”邵一鹏说,“小五那脾气倔得跟驴似的,你那怀柔路线、说服教育对他皮毛不损。”
  “那你打算怎么办?”
  “晚上再说。”
  晚上下起小雪,战士们放心了,已经连着两个晚上吹紧急集合,今天晚上怎么也不能折腾了。
  夜里副连查寝,各宿舍转了一圈,回来告诉邵一鹏,都脱了睡了。
  邵连长看看表,十二点整。
  “吹哨。”
  副连到走廊里,“嘟——嘟嘟”,一长两短,连续急促。
  两秒钟后,整个楼层无声无息地沸腾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悄然进行。三分钟的时间,穿衣打背包楼前集合,杯子、毛巾、牙具、水壶挎包,一个都不能少。丢了哪个,就如同上了战场没有枪,等死!
  雪还在下,雪片变大了。
  邵一鹏站在楼外面掐表,看着人陆续跑出来。很多人是真没料到今天还有紧急集合,睡得迷迷糊糊的,半路有被子散了的,有装具没带齐的,有忘带帽子半路又跑回去拿的……等人全员到齐,值班员集合整队汇报过后,邵连长看着表冷笑,五分半。
  “讲一下,稍息。”邵连长对大伙说,“通知一件事,下雪了。”
  有人在心里问候连长一百遍。
  “有人说下雪有什么新鲜?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雪!今年是什么年?奥运年!奥运年能有几回?奥运年的第一场雪,就这么一回,让咱们赶上了。咱们要迈开双腿,迎接这第一场雪!”邵连长说完下口令,“三公里,训练场方向,跑步——走!”
  跑完三公里,各班带回睡觉。累得不想脱衣服,不行,必须脱了睡,副连挨班检查。
  有人心里明白,知道后面准还有一次集合。于是等副连一走,又把衣服套上了,刚在雪里跑完,衣服半湿,穿在身上实在难受,那也忍着等集合哨。这一等,就是俩小时,把人都等睡着了。
  邵一鹏回去眯了一觉,上上表,到两点钟铃响了。刘伟在对面床上爬起来,一边骂,一边梦游似的整好衣服往外走。邵连长敲敲副连的门,没过半分钟,紧急集合哨再次响起,又是一通忙乱。
  这回从吹哨到集合完毕,三分钟,邵连长比较满意,看着睡眼惺忪的一众人等,说:“为什么又集合?刚才忘嘱咐了,大家衣服都湿了,大过节的别感冒,顺便把大家叫起来放放水。没事儿了,解散吧。”说完没事人似的,吹着口哨走了。
  如果大伙的眼神够锋利,邵某人一定被千刀万剐无数遍了。
  这还没完,副连又查了一次寝。于是人人都有数了,谁也不脱衣服,连背包都打好了坐等吹哨。
  宿舍里,刘伟倒在床上骂:“你瞎折腾什么!”
  邵一鹏神神秘秘地说:“不瞎折腾,好戏在最后一场。”
  “我不起了,指导员阵亡了!”
  “阵亡也得亡在集合路上,亡在床上你好意思啊!”
  半小时后,邵连长亲自吹哨,喊:“轻装!不打背包!带背包绳集合!”
  紧急集合分全装和轻装,轻装不必打背包。邵某人还恶毒地要求带背包绳,这下提前打好包的人全傻眼了,打得紧紧的背包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外面等人集合的时候,刘伟站在旁边小声嘀咕:“太孙子了!”
  邵一鹏笑着说:“看他们以后谁敢提前打好背包。”
  等人到齐了,面对一众愤怒的目光,邵某人开口说:“讲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