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281部分

十国千娇-第281部分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想起了在东京兵变后的事,王朴在那节骨眼上故意进言、建议预防武将权力过大;当时太后和郭绍是一个鼻孔出气,王朴的上书一点作用都没有,唯一的用处是表明他的气节和忠诚。王朴这个人还是很在乎名节的,所以郭绍前期密谋阶段不能让王朴参与,哪怕现在与王朴的私交已经很不错。
  郭绍越想,越觉得自己与郭威的爷爷“相认”是比较稳妥的法子。自己是受周朝恩惠起家的,承认太祖郭威的地位,起码吃相要好看一点;否则就像后来的宋朝,没法洗掉欺负孤儿寡母、得国不正的诟病。
  天下大势能走向统一稳定,(后)周两代雄主和文武大臣的励精图治功不可没,无论怎么掩盖都洗不清后来者摘桃子的本质。
  无论将来的庙号是不是太祖,现在都是称帝,权势声威和开国皇帝没有二样,无非图个名;可做了太祖也是一个污点骂名,还要来作甚?况且,郭绍对这个时代的家族祖先缺乏认同感,光宗耀祖的心理需要也就不存在了……之前李处耘等人不想苦劝郭绍,可能就是觉得为祖上增光是郭绍自己的事;他自己都不顾了,外人劝他作甚?
  郭绍那样选择,不仅是在承认前人的功业,也是在认可在大周旗帜下流血牺牲马革裹尸的无数将士的价值。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不过是站在成堆的尸骨之上罢了。
  ……他递还劝降书,随口说道:“王使君之言,有理有节、有情有义。不过,派谁去劝降?”
  王朴回头看了一眼,道:“卢多逊。”
  陪侍在后面的几个文官中,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抱拳道:“下官是主动请缨,愿担当此任。”
  郭绍见状,立刻想起了往事,说道:“当年我在秦凤和蜀国打仗,奉命前来嘉奖咱们将士的人就是卢先生。我拿到升厢都指挥使任命状,就是从你手里接的。”
  卢多逊高兴道:“在下只是奉命行事,跑跑腿罢了。不想郭大帅连这等事都记得如此清楚。”
  “别人对我好几乎都记得,我这人记吃不记打。”郭绍笑道。
  身边的李处耘、罗彦环等武将听罢都一阵哄笑。
  郭绍伸出手掌,一掌拍在卢多逊的肩膀上。卢多逊的嘴一咧,不经意露出痛苦的表情。郭绍道:“南唐国只剩一座古城,覆灭只是迟早的事,现在最后一步了,你可得活着回来,不然不是亏得慌?”
  卢多逊忙抱拳道:“下官愿为大周军早日光复江南,尽绵薄之力。”
  风险还是有的,但正因干提着脑袋的事,才算得上功劳。郭绍点头道:“愿卢先生不辱使命。”
  ……
  卢多逊拿着劝降书去江宁城,被斥候逮住后,是坐吊篮上城的。江宁城的全部城门都紧闭,开闭城门的权力被几个衙门相互制约,现在要开门非常麻烦。他一时没能见到南唐国主,劝降书却被收走了。书先被许多官员看到了,然后才到深宫里的李煜手里。
  下面还有一些文臣武将站在殿上,顿时人们就义愤填膺。
  一个叫呙彦的武将从后面出列,径直说道:“臣请陛下将这等人拖出去斩首,然后将其首级送还给周国人,以示我国死战之决心!”
  顿时就有马诚信、马承俊等武将附议。
  李煜坐在皇位上内心十分复杂,充满了各种负面情绪。他不得不怀疑这几个是什么居心,现在还能死战保有国家?不过只要朝廷还没明确表明投降的态度,他们确实不敢随便提投降……哪怕心里早就想投降了。
  谁要是主动提出投降,就会被怀疑忠心,你是等着卖主求荣吧?所以对周国使臣喊打喊杀,反正至少是不犯错的。
  李煜回顾殿上诸公,没看到陈乔……陈乔去了南都,皖口之战后下落不明,如今不知道在哪里。
  他有把目光停留在韩熙载的身上,问道:“韩公以为,该如何回应周国?”
  韩熙载被点名道姓垂问,当下便执礼道:“老臣附议呙将军等人,将使者斩首并无不妥。”
  “有言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我朝这么做,便是与周军表明结仇。”李煜道,他虽然近来精神不佳,但还没昏头,“斩了使节,接下来该如何保国?”
  韩熙载顿时被问住,站在那里一怔一怔的。李煜见状,情知这老东西的话也是敷衍之言:这厮是北方难逃的士族,下面一帮北方南迁士人,怕被怀疑心存二心,才不敢劝降。
  朝堂上一片噤声,李煜“唉”地叹息一声,他自知已经回天无力了。可是,那郭绍肯定记着派人刺杀的仇,怨恨已经结下,就算投降,自己能活得成、能被宽容?
  就在这时,李煜钦点的状元黄璨出列,抱拳道:“陛下,微臣以为杀使者不妥。”
  众人听罢纷纷侧目。不过此人毕竟是皇帝门生,他说这种话,还好一点。
  李煜忙问:“为何不妥?”
  黄璨昂首回顾殿上,道:“国事如此,就算诸公不愿说,形势一目了然。周军主帅郭绍非等闲之人,两个月攻灭蜀国;又数月之间,攻占江南大片国土,击败我国二十万以上兵力……”
  有人毫不客气地打断黄璨的话:“蜀国不思进取、君暗臣昏,岂能与我国相提并论?”
  黄璨道:“那为何两三个月内、我国就变成了这般光景,为何如此不堪战?就是那些身负陛下重托之人,不为国效力,一败再败,将陛下的隆恩抛诸脑后……”
  李煜听到这里,倒觉得黄璨正直敢言,把自己心里的恼怒都说出来了,也算稍稍出了一口闷气。湖口的朱令赟要是不放周军东下,池州、铜陵、当涂的守将不是丢城失地那么容易,皇甫继勋、林仁肇不是一败涂地,刘澄能稍微少犯两个错……南唐国不是没有实力,形势何至于如此恶化?都是这帮人辜负了自己!把老子害苦了。
  这时一个大臣不高兴了,说道:“黄状元出口成章,为何不为陛下想出一个退敌之策?”
  黄璨道:“派人散布郭绍会谋反称帝的消息,乱其国内。”
  “这样空口说,有人会信?”那人道。
  黄璨正色道:“那郭绍已是殿前都点检,周国朝廷最高的武将,又有平叛二李、攻灭蜀国的大功,这回若是我国不存,再被他立下大功;照中原的老路,他不谋反?这回正好,大军在外,他掌握兵权,带兵回京时是谋反称帝的大好良机!这种话能叫散布流言么,诸位且想想,郭绍是不是真会称帝?”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许多人此前没有想那个事,经黄璨一提,众人都猜测郭绍可能真会称帝。
  黄璨见状,又道:“还有,前阵子朝廷不是从海路派了人去联络辽国和北汉吗……咱们若是投降太快,北方都来不及攻周国腹背以为策应。”
  李煜听到这个资历见识还很浅的官儿说得头头是道,还是没生出什么希望,主要是形势太糟糕了,国境东面就剩一座孤城。


第四百六十八章 就不让如愿
  北汉国都城晋阳内,赵匡胤刚从朝堂上回府,李继勋、石守信等兄弟在门外迎接,赶紧把他迎进屋内。实在是因赵匡胤如今在晋阳的地位不佳,平时压根没资格上朝,今日破天荒了。
  李继勋率先问道:“国主请赵兄前去是何意思?”石守信也急问:“难道他们要趁机南下了?”
  赵匡胤摇头道:“如今的国主不是北汉先主(刘崇),这么长时间了,我早就猜着他们的打算,就想联合契丹自保,毫无进取之心,因此要主动出兵与大周开战暂时不可能。况且,郭绍在南唐国那么能打,几个月就渡江围困了江宁城,(北汉)国主哪还敢轻举妄动?”
  石守信不以为然,嘴里“嗤”地一声:“他手里握的是大周多年拼杀出来的精锐,又据有了上游,大势所趋,能打败南唐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李继勋道:“不过也太快了点。”
  赵匡胤听罢沉吟道:“此人打仗是有些能耐的。”
  石守信这才问道:“那北汉主找赵兄前去,所为何事?”
  赵匡胤听罢眉头一皱,说道:“之前李重进带兵过北汉境,后遭遇郭绍部(平二李叛乱之战)。北汉军派斥候出边境观战,抓住了一个周军斥候,缴获甲胄一副。那种甲胄为整块铁锻造,十分坚固,且光滑平坦……”
  李继勋立刻说道:“在战阵上着实见过此甲。”
  赵匡胤继续道:“北汉主奇之,想得到此甲的锻造之法,认为我知道,就找我去问。”
  石守信道:“那一定是郭绍找高人所得,咱们在禁军中时从未见过此甲。”
  “正是。”赵匡胤道,“可北汉主不信,又不愿当面逼迫我;便提及咱们在东京住的时间长,对地方熟悉、应该也能找到故交。叫我派人去东京联络,带两个造甲的人回来。”
  石守信道:“那北汉主既然怀疑咱们私藏造甲术,不答应他恐怕不好,毕竟寄人篱下,凡事都受制于人。赵兄不如就依了北汉主。”
  赵匡胤道:“我当时只有先答应下来。可是,若北汉主得到了此甲,极可能为了讨好契丹人将造甲术奉上……咱们投靠北汉实属无奈,北汉国虽是大周死敌,也算是内斗;那契丹人却非我族类,常存灭我之心。这等甲胄送去契丹人手里,我是有亏大节。”
  石守信却想得没那么多,说道:“那有什么办法,不能不听命于北汉主。再说这也不算什么事,(后)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引契丹南下,南唐国与多番欲与契丹结盟钳制大周,谁管那么多了?”
  赵匡胤摇头道:“当今世道,不顾大义就会失人心,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赢得了……不然,你我兄弟等人在北汉这么个待遇,早该投契丹去了;为何不去?”
  几个大汉面面相觑,皆尽默然。赵匡胤也自知难寻东山再起的机会,心里一阵添堵。
  赵匡胤想到了什么,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郭绍而今是风生水起,这次回京半道上必谋反自立!”
  “哦?”石守信面有诧异。
  赵匡胤冷冷道:“自古开疆辟土便是大建树,他连克南方两大国,朝廷内外培植党羽,大军在外一人独掌兵权,趁着声名鹊起、手握重兵,不抓住良机自立,更待何时……”
  他想起大周先帝驾崩之后,自己一度在殿前司诸军中势力巨大,仅居张永德之下。这个机会本该他的,现在却眼睁睁看着别人逐渐接近那个位置;他心里的感觉,那种沮丧、痛苦、心酸,真的怎么化解不开。
  以布衣获得天下,千秋万世一共才几人,才几次机会?得到的不仅是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那么简单,还可以在万世青史上获得一席之地、可以为子孙许多代争取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事,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可遇不可求的功业!
  赵匡胤如今看到郭绍的机会,死的心都有了,无法平静!心里只道,一步错,就能懊悔终身、死不瞑目!
  李继勋道:“赵兄言之有理,这等狼子野心之辈,不篡位才怪。可惜太祖、先帝创业之艰,好不容易有了一方基业,白白便宜了外人。此人只能欺负孤儿寡母上位,也算不得什么好汉!”
  赵匡胤脸色难看道:“寡母也不能算在里头,那符氏早就和郭绍一个鼻孔出气的;要是没有符氏,凭郭绍那点底子能有今天?”
  石守信道:“赵兄以为,郭绍会在何时何地兵变?”
  赵匡胤琢磨了一阵:“攻灭南唐国,班师回朝时时机最恰当……地方的话,宋州。”他说到这里,心里更不是滋味,因为他曾做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虽然只是遥领、却也算是他发家之地,结果最看不顺眼的人极可能就在那里称帝。
  他的声音简直充满了悲意,叹了一起道:“征南唐的大军有大量水师,水师船只也能帮大军水运辎重。周军班师时,理应选择沿水的道路;从江南过淮河之后,走汴水最近、河道也最宽。既然班师大军走汴水,此河上离东京最近的地方就是宋州;他可以在那里被拥立,然后回京。”
  不仅赵匡胤恼了,连石守信等兄弟也非常生气。他们就算轮不上皇位,按理弄个开国功臣、封侯拜相还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却在这里如丧家之犬,谁舒服得了?
  果然石守信拍着桌子道:“老子们就是不想看他遂愿!”
  赵匡胤和李继勋几乎要举双手双脚赞同,大伙儿都一个感觉。
  石守信道:“既然赵兄都把他的时间、地方猜准了,咱们何不想点办法,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至少让天下人看清这厮的嘴脸!老子让你得意,让你得意……”
  李继勋忍不住问道:“朝里朝外都有郭绍的人,他有手握重兵。何况干这等大事的人,不早早部署周全,怎敢随随便便就准许部下拥立?咱们能有啥法子?”
  赵匡胤来回踱了几步:“郭绍才多深的根基?应该有什么法子的,咱们好好合计合计。”


第四百六十九章 洞察入微
  因为赵匡胤的脸太黑,复杂的表情都看不太出来,他背着手,在地上踱来踱去。良久才说:“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太妙的法子,我能想到的无非从三面入手。一是让郭绍面临外面的武力威胁,二是内部叛乱,三是损其威信、名声。”
  赵匡胤忽然站住,说道:“李筠……”
  李继勋的脸色顿时一变,他的长子李守恩的脑袋就是被那厮砍下来的;杀子也就罢了,而且李守恩当初是好意去联姻,结果被那厮翻脸砍下脑袋,还送去东京请功!后来李继勋为了稳住李筠不落井下石,被杀了长子却迫不得已写信道歉,说什么犬子无礼才惹李筠发怒云云……实际上李继勋心里恨不得把那厮碎尸万段!
  赵匡胤将李继勋的反应看在眼里,好言道:“我知道李兄心中有气,但咱们得从另一面想这事儿:就李筠那样,像是能坐天下的人?他要是就这么安稳地认命,等着朝廷缓过劲来削他兵权,说不定郭绍想着他在关键时刻没反水、真会放他一条生路,给个富贵。如此一来,李兄的仇就报不了。”
  李继勋气道:“郭铁匠可不是什么仁厚君子,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罢了。他对孟昶等人宽厚,无非是觉得那些人没有威胁了,谁真要威胁到他,他斩草除根眼睛都不眨。”
  赵匡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