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教练的智慧 >

第7部分

教练的智慧-第7部分

小说: 教练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故事,不知发生在何朝何代。说的是一位父亲在临终时把所有的儿子叫到身边,然后,他让儿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团队精神的“体验式学习”。
  他拿了一支筷子,让其中一个儿子折断。这个轻易就折断了。
  他又拿十支筷子,让那个儿子折断。那个儿子无法折断了。
  父亲用这种方式告诉儿子们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少数民族版,只不过,把其中折筷子的情节改成了折箭。
  国外也有一种说法:依靠个人100%的力量,倒不如依靠100个人1%的力量。
  可见,不管现代、古代,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年前,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
  你可能不承认这种“虫”理论。不过你大可不必为此生气。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这不值得。
  其实,如果你是真“龙”的话,你可以有一种比生气更好的方法——用行动证明他是错的。
  别怕犯错
  害怕犯错是最大的错误。
  “敢去做就是好事。你现在缺少的只不过是经验。”在我刚到公司不久时Lawrence对我这样评价。后来,他又对我说了另外一句话:“害怕犯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这让我对自己有一个警醒。
  害怕犯错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面,不愿冒险。
  “做多错多,能够不做最好不做,或者尽量少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诸如此类的对话就是犯错的具体表现。甚至,这些对话渐渐演变为一些人的处世态度。
  这样的结果是失去锐气、创意和活动,心态保守,不敢去尝试新事物。
  事实上,从不犯错的人是没有的,从不犯错的人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犯错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自我反省、自我学习的好机会。正如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的:我们允许下属犯错误,如果哪个人在几次犯错误之后变得“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犯错是在交那笔不得不交的学费。
  当然,别怕犯错也不是说可以永远犯错,更不应该犯同样的错。允许交学费,但也不能光交学费不毕业。
  人们习惯于为成功者献上鲜花和掌声,但在很多时候,如何对待失败者,往往会决定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企业的成败。
  总之,建立正确的态度,我们就能够处理好自己与错误的关系,就能够超越错与对的二元对立去做事、去成功。
  每一天
  有一部名叫《鬼眼》的美国影片,说的是一个能与鬼魂交流的孩子。我对那些离奇的情节并不太感兴趣,但其中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是影片快结束时,那个特异的孩子决定告诉母亲困扰他很久的秘密:他能看见鬼魂。刚开始他母亲不相信,以为这个孩子出什么问题了。直到孩子说出这样一件事:“外婆回来过,她说你在她坟前问过她一个问题,她的答案是:”每一天‘。孩子接着问:“妈妈,你到底问了外婆什么问题?”
  这时,他看见母亲泪流满面、哽咽不已。
  他母亲回答道:“我问你外婆,她生前是否曾为我感到过骄傲。”
  这是最好的嘉许,也是最好的激励。
  常常是这样,一句嘉许或者激励的话语,会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有一个高考状元在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时说,很感谢他的父亲母亲。正是由于他们“二老”互相配合,一个不断鞭策、批评,另一个不断的鼓励、赞许,从正反两方面给予动力,自己才有今天的成绩。
  教练技术中也一样有挑战与激励。让被教练者完成一些有时自已也没想到能够完成的目标。不管是压力还是动力,目的都是一个:让被教练者去赢。
  去赢,母亲当然会为你感到骄傲。
  每一天。
  爱的自以为是的猪
  放下执著,获取成功。
  《爱的自以为是的猪》是日本的一本漫画书。它以漫画这种形式来表现了生活的道理。
  我们从书名中就可以看出几分玄机。其重点在于自以为是的“是”字。在这里,“是”的意思是“真理”,通俗点说就是“标准答案”的意思。自以为是的意思就是自己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真理,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
  漫画用一些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当你自以为是的时候往往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了。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执著于自己的某些观点。
  这本漫画的部分内容和教练文化有相似之处。
  广州有一个从事广告业的学员分享了自己与客户交流的体会。
  他说:学教练前总爱以自己的喜好来做事。自己觉得设计得靓的东西,如果客户认为不靓的话,就认为肯定是客户没眼光,不懂欣赏。就会千方百计去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造成了与客户的诸多矛盾。
  而现在,他明白了自己的目的是要完成客户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要客户认可自己的审美观。然后,再进一步清晰客户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所做的事是否为了这个目标。如果是,就坚持下去;如果不是,就放下自己的执著。
  他获得了客户的认同,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定单。
  好多教练家里都会有一些猪的玩具。不仅因为这些毛茸茸的玩具憨态可掬,可以作为装饰,更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多么容易自以为是。
  学习与超越
  真正的自我超越是没有止境的。
  在“CCCP2000专业教练”小册子的教练导师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梁立邦……现肄业于南澳大利亚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卫有恒……现肄业于英国利斯特大学科学硕士。”
  这里的“肄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和“毕业”“结业”相对应,意思是“正在攻读,尚未毕业”。
  他们都年近40,事业有成,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这种精神比他们已有的成就更让人钦佩。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所以,我一定要一一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胜今日之我!
  这是戴晨志《激励高手》封面的一段话。
  很多企业的会议或训练中都引入了九点游戏。
  这个原本属于几何范畴的游戏被人们引入企业管理,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创新。而且,这个游戏确实能巧妙地启发人突破框框。
  不过,当我们跳出九点之后,是否想过,还有一个新的九点在等待我们突破。我们又在那个新的九点、新的框框里呆了多久?得到一个答案的时候,不应该是一次完结,而是又一次探索的开始。
  真正的自我超越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提倡终身学习。
  因为,就像梁立邦和卫有恒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辈子“肄业”于人生这我大学之中的。
  大与小
  学习从学习者开始。
  在为某机构做的训练上,有的参加者认为某个练习太小儿科,用来训练学习还可以,但自己已经是MBA、博士,甚至博士后导师了,什么道理不懂,什么场面没见识过,哪里还需要学习这些东西。
  针对这些问题,卫有恒说:“有智慧的人可以从小事上学会大道理。因为在小事上学习成本低。学了之后可以用在大事上。”
  懂得在小事上学习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在小事上学会的东西往往可以让他避免在真正需要时付出更大的代价。
  有的人在理论上、概念上懂得非常多,但能用出来的、能变成成果的很少。而且这样的人很容易满足于自己概念上的“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因而不愿、不屑再去学习和行动。
  能否在小事上学习也表明了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能力高的人,可以在小事、在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身上、在逆境中、在很低的条件下学习;而学习能力低的人正好相反。
  很多人满嘴都是“学习型企业”。可是如果你不主动学习的话,再好的概念也没用。
  因为,真正的学习是从学习者开始的。
  以人为本
  有一次,在谈到“人文机构”的概念时,Eva讲述了一部她看过的外国电影——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具有改革思想的年轻医生,他重视医学中人的重要性。
  有一次,医院中的医师按照制度给其他学生讲解病例,用了一个病人为例。指着病人的身体讲了一大串如果病情恶化会如何如何之类的医学术语、理论。完全没有留意到病人在听的过程中已经紧张恐惧得不知如何是好。
  那位年轻医生实在忍不住了,问了一个跟医学完全无关的问题:“请问这位病人叫什么名字?”
  “哦,”那位医师这才意识到病人的存在,“这位是某某太太。”
  病人这才缓过一口气来——终于有人意识到自己是个人而不是医学样本了!
  后来,年轻医生自己办了一所医院。这所医院的宗旨不是关于医疗制度,而是病人本身。
  在一些训练中,教练会要求参加者完成一些量化的目标。
  其实,完成那几个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人建立一种崭新的关系。
  人类努力工作、生产和劳动,但常常会忘了我们的初衷——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人本身。发展人文机构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素质,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离开了人,任何数字、任何学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而教练,正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技术。
  地球故事
  电视片《地球故事》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非洲猎人。他以狩猎为生,直到一位西方摄影师慕名而来,请他做向导。他从这位摄影师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把大象的生活画面拍下来,卖录相带所赚的钱,远远超过杀死一头象所赚的钱。
  后来,这位猎人变成了一位环境保护者。
  这里面,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由此带来了行动的转变。
  在工作和生活中,在和他人的相处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扮演着狩猎者而不是环保者的角色?又有多少无辜的“象”曾被我们射杀?
  你是否从那位猎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呢?
  教练文化的其中一个理念就是——转变观念,就意味着财富。
  或者说,意味着更多的财富。
  在公司里,我们将用过的纸翻过来,再利用一次,用于复印或写一些内部的东西。这种纸,我们称为“环保纸”。不仅仅是省钱,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也许这一点点的行动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它至少宣传了环保的观念,培养了环保的意识。
  我们曾提出:一树在你手,百鸟有归巢。
  人、鸟、树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所以我认为环保就是:和他人、和植物、和动物、和整个大自然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关系。一种让人、鸟、树都拥有持久快乐的关系。
  环保意识是一种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这是必须的。毕竟我们,我和你,亲爱的朋友,正如一本杂志上所说的,都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谁也无法逃离孤岛上。
  过把教练瘾(一)
  在教练技术学习中,有一个参加者分组互相练习教练的过程。我们一组四人,我教练的对象是阿明。
  她说:“我近来感觉比较烦躁。”
  “烦躁什么呢?”
  “主要是我想自己出来做事,但孩子要上学,我又要去接送。很矛盾,所以烦。”她说。
  “你的目标是什么呢?”我开始运用教练四步技巧的第一步。
  “我想自己做事,又想照顾好孩子。”我感觉她回答的是心里话。
  “那么,烦躁对你实现目标有没有帮助呢?”我问。
  “没有。”
  “那你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我继续发问。
  “本来也请了人,他们找不到路。”阿明回答。
  “是他们真的找不到呢?还是你担心他们找不到呢?你有没有让他们试过?”这是教练四种能力中的区分。
  “对,我应该让他们试一下。”她笑着说。
  “什么时候?”这时,练习时间到了。我赶快问完最后一个问题。
  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开心,不仅仅因为我在小组中得分最高,更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有能力教练别人、帮助别人。
  我体验到教练们所说的满足感。
  过把教练瘾(二)
  学完教练技术后几天,同学阿光打来电话,希望能得到一些教练。
  是什么回事:一个和他友情很好的女孩告诉他。结婚后丈夫对她很不好,她宁肯自己住办公室,也不想再和对方住在一起。她想离开丈夫回娘家,又怕父母不接受;想离婚,又怕会被社会鄙视,担心其他男孩子不愿接受她。
  阿光看见她痛苦,想帮助她,但不知从何入手,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我听完后,开始了我的教练。
  *我说:“你有没有留意其实她的担心只是她的假设——父母、社会、别的男孩子可能真像她想的那样,不接受她。但也可能事情完全和她想的不一样。她的担心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还有,你应该让她清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她选择的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何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呢?”*阿光很高兴地说:“看来你在教练技术中确实学了很多东西。
  我本来觉得没有办法的,但是现在觉得自己可以搞掂了。
  #我又说道:“你有没有发现,刚才你告诉我觉得没有办法帮助她。而现在你还没有给那个女孩打电话,她也不知道你有了这些想法,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你就觉得可以搞掂了。”
  “是哦。”阿光同学也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能不能搞掂这件事,是谁的问题呢?是关乎那个女孩呢?还是关乎你自己?”
  “对,是我的问题。”阿光回答到。
  “那你会怎么样呢?”我追问到。
  阿光说了他想采取的行动,还分享了很多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