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mingzhu >

第16部分

mingzhu-第16部分

小说: mingzhu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厌,云雨无时”的滥淫根本不同。贾宝玉尽管是个“混世魔王”,但也处
处表现出“非礼勿动”的思想。

第五,看破红尘与出家。源氏和宝玉经历了一番坎坷的人生历程之后,
都变得消沉和失望起来,最后走着同一道路——遁入空门。形成他们出家思
想的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他们对富贵功名原本不热心,加上人世崎岖,对未来失却了信心。
所以源氏对秋好皇后说:“观此人世无常之相,不由人意气沮丧,难于安心。
于是遁世出家之志,日渐坚强起来。”同样地,宝玉也有荣枯无常,“飞鸟
各投林”的思想。虽然最后他中了乡魁,但他不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归宿,而
是认识到“世上的情缘,都是些魔障”,于是他“改悟前情”,选择了脱离
污浊尘世的道路。

(二)情侣早丧,这对他们打击很大。源氏自紫姬去世后,精神变得一
蹶不振,他又一次感到“世间一切都可厌”,就是他早年贪恋的女色,也感
到像朝露一样消散得影迹全无。同样地,宝玉自志趣相投的林黛玉去世后,
连个说知心话儿的人也没有了,他变得疯疯癫癫。由此而产生了孤独、悲凉
之感,再加上他们平时所接受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弃家出
走的念头。

紫式部和曹雪芹把自己的主人公刻画得如此相似,决不是一种巧合,而


是基于他们对现实人生的观察,有着相同体验的结果。他们的功绩便在于在
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中,在温柔富贵之乡里,选取了异乎寻常的典型。说明
了主人公和繁华世家不能分割的一面,又表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一面,把他
们思想面貌、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又互相纠葛和冲突。但我们应当
指出,两位作家对各自主人公的态度有所不同。紫式部对源氏赞美多于贬斥,
尤其对青年时期的源氏极尽美化之能事,对其放荡好色行为,也缺乏谴责。
曹雪芹对贾宝玉可谓褒贬参半。一方面他同情自己的主人公,大胆书写他的
许多“乖谬”思想,“胡闹”的行为;另方面,又说他“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尚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以致最后让他怀抱“无材
补天”、“枉入红尘”的遗恨。作家生活在封建时代里,受到历史、思想及
阶级的种种局限,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主人公塑造成斗士的形象。但他们却
以自己的主人公来说明一个没落的阶级,体现了处在萌芽时期还十分脆弱的
民主意识,也就很不容易了。

是基于他们对现实人生的观察,有着相同体验的结果。他们的功绩便在于在
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中,在温柔富贵之乡里,选取了异乎寻常的典型。说明
了主人公和繁华世家不能分割的一面,又表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一面,把他
们思想面貌、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又互相纠葛和冲突。但我们应当
指出,两位作家对各自主人公的态度有所不同。紫式部对源氏赞美多于贬斥,
尤其对青年时期的源氏极尽美化之能事,对其放荡好色行为,也缺乏谴责。
曹雪芹对贾宝玉可谓褒贬参半。一方面他同情自己的主人公,大胆书写他的
许多“乖谬”思想,“胡闹”的行为;另方面,又说他“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尚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以致最后让他怀抱“无材
补天”、“枉入红尘”的遗恨。作家生活在封建时代里,受到历史、思想及
阶级的种种局限,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主人公塑造成斗士的形象。但他们却
以自己的主人公来说明一个没落的阶级,体现了处在萌芽时期还十分脆弱的
民主意识,也就很不容易了。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巨大的魅力之一,是作家形象生动地塑造了
一大群封建时代的女子的形象。在大观园里有个天真烂漫、群芳争妍的“女
儿国”;同样地,围绕在源氏周围也有一个花枝招展、鲜艳夺目的“女儿国”。
这里有妩媚窈窕的藤壶女御,风韵娴雅的空蝉,袅娜娉婷的夕颜,骄矜端丽
的葵姬,明媚鲜妍的轩端荻,俊俏姣好的六条妃子,清秀美丽的紫姬,花容
月貌的胧月夜,淡雅秀洁的明石姬,苗条多姿的秋好。同样地,《红楼梦》
中:有“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有“腮凝新荔,鼻
腻鹅脂”的迎春,有“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探春,有“肌骨莹润,举止
娴雅”的薛宝钗,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有“英
雄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的史湘云,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的妙玉。这些女子时而舞文弄墨,时而赏月游宴,时而吟诗作画,时而弹琴
唱曲,时而斗草簪花,时而描鸾绣凤,时而促膝谈心,时而拆字猜枚。不过
大观园中绝大部分是未婚少女,她们更多合群活动;而《源氏物语》中,多
半是已婚少妇,她们较少集体往来。其中弘徽殿女御和斋宫(秋好皇后)赛
画一场,和惜春作画一样,吸引了众多男女,颇饶雅兴。两部名著对女子的
描写有如下两方面相同:

第一,竭力赞美女子的才华。作品中出现的多为才貌双全的女子。紫式
部在“雨夜品评”中,按女子的出身地位分为三等。虽然没有结论,但她强
调不管出身高下,好女子的标准是:一要才艺超群,二要稳重和平。她通过
作品中的人物左马头说:“如此看来,还不如不讲门第高下,更不谈容貌美
丑,但求其人性格不甚乖僻,为人忠厚诚实,稳重温和,便可信赖为终身伴
侣。此外倘再添些精采的才艺,高尚的趣致,更是可喜的额外收入。”源氏
同样也强调女子必须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性。他对紫姬说:“凡为女子
者,特别专精一种学问,是不相宜的。但倘对一切文艺一概不懂,也是不好
的。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密,对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了。”
这些都代表了作家的观点,因此在她笔下的女子都具有学识,能唱和,能弹
奏,而且性格和平、温存。

曹雪芹把女子的才华放在须眉男子之上。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便写
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细考较去,觉
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因此,在他笔下的


女子,不仅容颜姣好,而且才华出众、林黛玉才思敏捷,薛宝钗博学练达,
李纨、史湘云都是女诗人,探春、惜春工诗善画。她们的才华比贾府的公子
哥儿高出一筹。只是封建社会埋没了她们的才能。

女子,不仅容颜姣好,而且才华出众、林黛玉才思敏捷,薛宝钗博学练达,
李纨、史湘云都是女诗人,探春、惜春工诗善画。她们的才华比贾府的公子
哥儿高出一筹。只是封建社会埋没了她们的才能。

第二,深刻同情女子命运。《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的众多妇女,
虽然过着富贵荣华的日子,但她们却成了“有命无运”之人。不论是身份高
贵的,或出身寒微的,都成了贵族男性的玩物,成为一夫多妻制下的牺牲品,
稍有反抗的亦不得善终。不论是天皇宫廷,大臣府第,以及“礼法王国”的
贾府,实际成为女性受奴役的人间地狱。两位作家杰出的成就是通过各自不
同女性的遭遇来倾诉了封建社会的妇女的痛苦。

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写了缺乏靠山,屈死于权力斗争的桐壶更衣;
写了遭到两个贵公子玩弄,最后暴亡的夕颜;写了忠于自己的妇道名份,反
对源氏调戏,后来削发为尼的空蝉;写了遵从父命,高攀豪门的明石姬;写
了作为权势交易品,奉命结婚的三公主;写了饱经凄寒之苦,零落一生的已
故亲王的女儿末摘花;还有处在两个男人的挟持下,不堪其苦,逼到自尽,
而后遁入空门的浮舟。

《红楼梦》中写了“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贾元春;有“金闺花
柳质,一载赴黄粱”的不幸的贾迎春;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
齐来抛闪”而远嫁的贾探春;有“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劳燕分飞的史湘
云;有“勘破三春景不长”,只好“■衣顿改昔年妆”的贾惜春;有“齐眉
举案,到底意难平”的薛宝钗;有那年轻守寡,“心如槁木”的李纨;还有
家败后,成为狼舅奸兄出卖的巧姐。

总之,两部名著中的女子各有一本辛酸史,她们的下场都极其悲惨和可
怜。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两部名著的中心女主人公:紫姬和林黛玉的命运。
她们的身世和遭遇有许多相似之处:1。她们的容颜都长得姣好,一个“美丽
清秀”,一个“风流袅娜”。2。她们都出身于侯门世家,紫姬是一个亲王的
私生女,母亲早丧,自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寄养在外祖母家。林黛玉也从
小死了母亲,后来父亲又亡故,寄养在外祖母家。3。她们都实心实意钟爱自
己心爱的男子。同时,在爱情上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苦恼。紫姬的烦恼是源
氏的爱情不专,黛玉的烦恼是担心宝玉的变心。为此,她们经常饮泣吞声。
紫姬在凄苦中写诗道:

爱情如烟缕,方向尽相同。

我独先消散,似梦一场空。

她以倏忽即逝的烟缕,来比喻爱情的不可靠和自己的苦命。后来,她见
源氏新妇三公主声望日高,感到自己娘家没有靠山,顿萌出家之念。

林黛玉常感寄人篱下之苦。她和宝玉的爱情,在一双双势利眼光的逼视
之下,更显得难和“金玉良缘”相匹,倍感身世凄凉。贾府中的笑语歌声,
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却愈益增加她的愁思万种。她以落花来比喻自己的薄
命身世。她在诗中写道: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4。她们都早夭,含恨离开了人间。她们的眼泪、忧愁、嫉妒,是对男人

薄情好色的不满和抗议,也是对封建伦常道德的抗议。

薄情好色的不满和抗议,也是对封建伦常道德的抗议。

恩格斯说:“最初的阶级压迫是跟男性对女性的奴役相一致的。”正是
这种男权社会和封建礼教给妇女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造成她们悲惨的结局。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都反映了这一客观的历史真实。

但在描写女性上,《红楼梦》所表现的民主思想比《源氏物语》更为强
烈。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主子们的世界”,而且也表现了“女奴们的世界”
尤其是描写了女奴们的抗婚斗争。鸳鸯、司棋在婚姻上维护自由意志,她们
宁愿死,也不屈从于主子的命令。寄食贾府的尤三姐和丫头晴雯,虽身为下
贱,但她们维护自己的尊严,具有敢怒敢言的泼辣性格,抗拒着封建势力对
她们的凌辱和压迫。虽然最后她们一个委曲而死,一个饮剑自刎。但在她们
身上我们看不到奴颜婢膝,相反正体现了女奴反抗的光芒。在《源氏物语》
中,我们却看不到这方面的描写,其中丫环侍从,只起着为主人传递情书的
作用,或者她们学主人的榜样,也搞些风流的玩意儿。

四、琼楼玉阁匠心独运。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在各自民族文学发展中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
破。它们那丰富多采的内容,是以杰出的艺术手法描写下来的。它们有以下
四方面相同的成就:

(一)逼真的写实手法。在《源氏物语》出现前,日本的物语文学受了
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影响,写的是虚构、怪诞的故事,内容均取
材于民间的神话和传说,如《竹取物语》等。紫式部不同意写虚幻的情节,
她在《源氏物语·萤》一章中,提倡小说应当写“真情实事,并非世外之谈”。
同样地,曹雪芹也不同意那些侈谈怪异的传奇小说,他提倡要写生活中的
“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他强调作品所描写的“离合悲欢,兴衰际
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都主张从生活本来面目中去揭示生活,杜
绝虚幻的构想,将客观真实表现出来,使人们去认识生活,开拓视野,探求
真理。这正如鲁迅在肯定《红楼梦》的价值时说的:“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但描写现实不等于照搬照抄现实,因此,两位作家都强调了小
说写作和历史不同。

在《源氏物语》出现前,日本有一部三十卷的巨著《日本纪》,是用汉
文写的,详细记述了神代到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这影响了一部分物语文学
只重历史记述。紫式部认为“《日本纪》不过只是记录事实的一面而已”,
而物语文学要写人间活生生的历史,是作家对世间的事“观之不足,听之不
足,但觉此种情节不能笼闭在一人心中,必须传告后世之人,于是执笔写作”


(《源氏物语·萤》)这说明作家对现实描写是经过选择的,写的是那些作
家深受感动的事,这样才能使读者看了“却不由你不动心”。同样地,曹雪
芹也强调他的作品不同于野史传闻。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认为:“我想
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记所记,
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

(《源氏物语·萤》)这说明作家对现实描写是经过选择的,写的是那些作
家深受感动的事,这样才能使读者看了“却不由你不动心”。同样地,曹雪
芹也强调他的作品不同于野史传闻。他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认为:“我想
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记所记,
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

两部名著都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它们像生活本身一
样真实、朴素。人物也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英雄。作品中大量的是一些日常
生活的描写,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没有半点夸饰和造作。但是就是这些“琐
屑家常”的描写,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作家对每一细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