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mingzhu >

第19部分

mingzhu-第19部分

小说: mingzhu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庆典会上,校长专门作了“忠孝”为题的演讲,光解释“忠孝”两字字义,
便翻遍了所有词典。他极力在学校中树立专制主义的统治,并以年老体衰,
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了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敬之进先生,使他在领不到
退休金的情况下,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后来,又是他极力主张把丑松辞退。
他认为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却比校长更得学生的爱戴,这是他不能容忍
的。他宣称尽管他无排斥人的恶意,但为了学校的统一,他不能不这样做。

此外,作品还揭发了社会上种种罪恶势力。其中有地主对佃户的残酷剥
削。如敬之进租佃的是饭山镇地主兼议员的土地,这位议员阴险、冷酷。敬
之进家里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交纳租税。作品还揭发了丑恶的政治野心家高
柳,他渴求权势和富贵。为了获得竞选资本,他娶了财主六左卫门的女儿为
妻。后来,他又以攻为守,先发制人地揭发了丑松的身份。莲太郎在演说中
攻击了他,他便派打手把莲太郎杀死。这是一个利欲熏心、无恶不作的坏蛋。
在他那仪表堂堂的外表下,掩盖着一具丑恶的灵魂。作品也揭发了莲华寺住
持的禽兽行为。他披着宗教外衣,干的是亵渎神灵的丑事。从外表来看,他
既有学问,又有口才,是个完美无缺的正人君子。可是,他私通民间妇女,
进行奸淫拐骗,甚至要奸污养女志保姑娘,逼得她只好离开莲华寺。

凡此种种,构成了社会的一幅丑恶的图画。作家无情地加以鞭笞,从而
使《破戒》达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度。

二、人权意识的觉醒与挣扎

作品中心主人公濑川丑松是一个在觉醒中挣扎的灵魂。作家曾经说过,
在“秽多”中间,“有了‘人’的觉醒中意识的青年的悲哀,深深感动了我”。
这便是他苦心塑造这一人物的用意。丑松出生在“秽多”聚居的地方——向
街。明治维新以前,他家祖祖辈辈一直做狱卒和巡捕。父亲做过裁判官,后
来从事牧牛业。由于“秽多”世代遭到人们的歧视,他父亲再三嘱咐他,“秽
多”子孙的处世秘诀就是“隐瞒出身”,这是生存的唯一希望和唯一办法。
父亲告诫说:“不管碰到什么事,不管遇见什么人,千万不可吐露真情。要
知道,一旦因忿怒或悲哀而忘记了这条戒规,那就会立刻被社会抛弃。”加
上丑松在上小学时,由于自己低贱的出身,常受到同学欺侮的教训。使他把
“隐瞒”两字作为生活的信条。特别是他在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
人家并不了解他的底细。他享受着正常人的待遇,并和正常人一样立身处世。
就这样他熬到了二十四岁。

丑松是个勤奋工作的好教师,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他在学生中威望比
校长还高。他正直、热情、富有同情心。他为被辞退的敬之进向郡督学说理,
同情志保姑娘的不幸遭遇,把自己的月薪送给省吾交学费,让这个死了亲生
母亲的孩子能继续上学。敬之进失业后,生活潦倒,告贷无门,只有丑松从
精神上和经济上帮助他。

丑松痛恨不合理的身份制。他认为在等级偏见的高墙面前,不知“有多
少善良的新平民,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被葬送了”。他在心里不断诘问自已:


难道“秽多”就一文不值吗?一想到那些粗野的诽谤言词,他就感到气恼。
他为同族出现了猪子莲太郎先生那样的思想家、著作家而感到骄傲。他买下
了他出版的所有著作,喜欢他那与社会抗争,为“秽多”呼吁和鸣不平的精
神。同时,他也喜欢莲太郎那种在身份差别的痛苦中,开创新生活的大胆勇
气。甚至他把莲太郎当作偶像来崇拜,为他遭到不公平待遇而气愤。他不许
胜野文平诽谤莲太郎,并和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当胜野文平攻击莲太
郎为“野蛮的下等人”时,丑松把上等人和下等人作了一番比较,并讽刺地
说:“你们看,文明高尚的人,一开始就抱着胸前要挂上金质奖章的目的,
去从事所谓教育事业。而野蛮的下等人种的悲剧就在这里,像猪子先生之类
的人,他们是做梦也不会去追求那种名利的,打一开始就抱定不惜化为荒野
的露珠的决心,以决死的坚定步伐,踏上人生的征途。这种轩昂的气魄,哈
哈,该是何等悲壮,何等刚毅啊!”

难道“秽多”就一文不值吗?一想到那些粗野的诽谤言词,他就感到气恼。
他为同族出现了猪子莲太郎先生那样的思想家、著作家而感到骄傲。他买下
了他出版的所有著作,喜欢他那与社会抗争,为“秽多”呼吁和鸣不平的精
神。同时,他也喜欢莲太郎那种在身份差别的痛苦中,开创新生活的大胆勇
气。甚至他把莲太郎当作偶像来崇拜,为他遭到不公平待遇而气愤。他不许
胜野文平诽谤莲太郎,并和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当胜野文平攻击莲太
郎为“野蛮的下等人”时,丑松把上等人和下等人作了一番比较,并讽刺地
说:“你们看,文明高尚的人,一开始就抱着胸前要挂上金质奖章的目的,
去从事所谓教育事业。而野蛮的下等人种的悲剧就在这里,像猪子先生之类
的人,他们是做梦也不会去追求那种名利的,打一开始就抱定不惜化为荒野
的露珠的决心,以决死的坚定步伐,踏上人生的征途。这种轩昂的气魄,哈
哈,该是何等悲壮,何等刚毅啊!”

丑松为“秽多”鸣不平,可是,他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是“秽多”。因
为他必须保住自己立身扬名的机会。每当“他想起同族的可怜遭遇——被抛
弃,受歧视,遭白眼,甚至不能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想越觉得应该珍
惜自己的青春。”他牢记着父亲的教导。但莲太郎那种不以“秽多”为耻,
敢于向社会抗争的精神,又给他心田里吹来了一股春风,他几次想把自己的
身份告诉这位他所敬仰的前辈,可是事到临头,他又畏缩了。他害怕这位前
辈会把事情告诉夫人,要是夫人再向外传,便不堪设想了。于是父亲的原则
和莲太郎的精神在他内心引起激烈的冲突。开始时,父亲的原则占了上峰,
他想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生活过来了,今后还得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下
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他必须“隐瞒”。为了避嫌,当高柳询问他和莲太郎
的关系时,他竟回答说:“既非至交,也非沾亲带故,我什么都不知道。”
他甚至把平时购买的莲太郎的著作,抹掉自己的名字,卖给了旧书店。他还
害怕自己的身份被志保姑娘知道后,会失去爱情。”

因此,丑松性格发展的前一阶段是较软弱自私的。虽然他抗议不合理的
身份制度,但他计较个人得失,把“隐瞒”当作谋求正常人生活权利的必要
手段。他在“破戒”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也是一种反抗意识和
妥协意识的斗争。最后,使他跳出个人圈子,决心“破戒”,是莲太郎的死。
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即使他隐瞒得逞,一朝暴露,
社会同样不会放过他的。于是他下定决心:“反正过去的丑松已经死了,抛
弃了爱情,丢掉了名誉。这种现世欢乐是多少青年废寝忘食、梦寐以求的,
可对于“秽多”来说,又有多大价值?要不愧做一个新平民。前辈如此,自
己也应如此。”同时,他想起了莲太郎的话:“要默默地像狼一样顶天立地
去死!”

丑松的觉醒是人权意识的觉醒,也是他对丑恶的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认
识的结果。他认为:“既然都是一样的人,就没有光是我们受蔑视的道理。”
他向学生们宣扬了社会中有“秽多”阶层,以及他们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他的宣讲在学生中引起了反响,学生们向校长请愿,要挽留丑松,既使他是


个“秽多”,他们同样尊敬他。因此,丑松最后对身份制的抗议,不光是为
了自己,而且是考虑到了广大的“秽多”阶层。尽管他还不是勇敢的斗士,
但他已迈出了与传统习惯势力决裂的坚定的步伐。

个“秽多”,他们同样尊敬他。因此,丑松最后对身份制的抗议,不光是为
了自己,而且是考虑到了广大的“秽多”阶层。尽管他还不是勇敢的斗士,
但他已迈出了与传统习惯势力决裂的坚定的步伐。

《破戒》是一部写实的作品,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通过日常生活
的描写,揭发了社会一幅黑暗的图画,而且作品带有乡土气息。如对莲华寺、
饭山镇、小诸向街、千曲川的描写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对佃户贫困生活
及劳动场面的描写(第四章)也相当逼真。作家从早期浪漫主义过渡到写实
主义创作,在这部作品中得到鲜明的反映,这也是作家在小诸地方七年生活
体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作家深入地解剖了主人公丑松的内心世界,揭示
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命运,从而使作品带有浓厚抒情性和感伤的色彩,也可以
说是一部抒情性的心理小说。作品是如何来体现这一特征的呢?基本上采用
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回忆法。即通过丑松对自己家庭、身世、故乡的回忆,来说明他
的出身,“秽多”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二)重现法。丑松一次次提到猪子莲太郎的著作,特别是他那《忏悔
录》一书,他产生了对这位前辈由衷敬仰的心理。与此同时,在他脑际又不
断浮现出父亲的教导、叔父的忠告:“要隐瞒”,“千万不要忘记!”从而,
构成丑松复杂的思想斗争。

(三)幻觉与梦境。丑松父亲死前,他听到了父亲的呼唤。做梦看到志
保姑娘来找他,而文平却把他隐瞒的身份告诉了她。这都表现了他怕失去爱
人、憎恶告密者的心理。

(四)刺激法。小学见习教员和银之助在谈论街上的流言:“小学教员
中隐藏着一个‘秽多’!”丑松听到后,变得目瞪口呆。文平几次当着丑松
的面诽谤莲太郎,使丑松气愤交加,心神不安。莲太郎的死,给他增添了勇
气,作出了与社会决裂的选择。

(五)景物映衬。这是作品中写得最多,也是最好的部分之一。做到自
然景物与人物心境互相交汇。如用莲华寺傍晚的自然美景来衬托丑松对身份
的焦虑。在他看来自然美景对他也有一种压迫感

这时,浓重的暮霭笼罩着千曲川的对岸,高社山一带的山脉也渐渐隐没
在黑暗里了。西边的天空骤然变成了一片桔红色,不一会儿,秋天的落日在
田野上现出了回光返照。前方不远的树林和村落,一齐沉浸在苍茫的暮色之
中。啊!如果既无烦闷又无悲伤,能这样观赏田园风光的话,那么,青春时
代该是多么快活啊!丑松越是感到心中翻腾着烦恼,外界自然的美就越活生
生地浸进了他心灵的深处。

作品又以根津小山坡、田野来衬托丑松在“破戒”问题上的徘徊不定的
心情。

在根津的小山上,在姬子泽的山谷里,在小鸟争鸣的田园边,他时而踏
着被霜打枯的杂草,时而停下来凝望阳光普照的 
11月上旬的田野,更深深地
感到心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丑松确认自己有一股力量,可是这股力量一直
被深深地压抑在体内,却找不到一条冲出体外的道路。丑松老在反复考虑这
件事,不断在山坡上徘徊。啊!大自然给了他安慰,也给了他鼓励,可就是
没有教给他应该朝右走,还是朝左走。丑松需要请教的问题,田野、丘陵、


山谷都没有给予答复

山谷都没有给予答复

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作家。原名金之助,潄石是他的号。他曾任教师和报
刊编辑,在文学上提倡“低徊趣味”(或称“有余裕文学”)。一生写作了
15部长篇和中篇小说,7篇短篇小说,以及诗歌、评论、日记等。主要作品
有长篇小说《我是猫》、《三四郎》、《从此以后》、《门》、《过了春分
时节》、《行人》、《心》、《明暗》,中篇小说《哥儿》、《旅宿》,文
理著作《文学论》、《文学评论》等。

夏目潄石(1867—1916)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代助出身于一个资财丰厚的商人家庭。父亲是公司的经理,他原由官场
进入实业界,近十五年来成了京都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代助有个哥哥叫诚吾,
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父亲经营的公司做事。代助很喜欢嫂嫂梅子,她是一个
将天保时期和现代明治时期不同的社会特征浑然结成一体的人物。她爱好西
洋音乐,还很喜欢占卜。代助生活费用全仗父兄接济,他每月必定回一趟老
家拿钱。

平冈是代助中学时代的同学,他们像兄弟一般亲密。他的妻子三千代还
是是代助作的大媒。平冈在京阪地方一家银行里做事,工作勤快,业务熟悉,
又长于交际,深得上司信赖。后来,他手下的一位职员贪污公款,平冈只得
引咎辞职。他上东京找代助,想在他父兄的公司里谋个职位。

代助父亲长井面颊清瘦,胡须全白了,浓眉下的眼皮也松弛了。他抽着
旱烟,把带着长柄的烟盘拉到自己面前,不时地向里面磕着烟灰,那嘭嘭的
声音震荡着寂静的院落。当代助在他对面坐下来时,父亲便教训起他来。他
说代助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决不该游手好闲地混日子。把学过的东西加以实
地应用,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三十岁的人了,整日无所事事,总不大光彩吧!
父亲读过中国的《论语》和王阳明的书,不管做什么,他都强调诚实和热情。
在厅堂有一块光闪闪的匾额,上面写着:“诚者天之道也”。

照代助看来,诚实也好,热情也好,都不是装在肚子里的现成东西,它
应该是当事者双方很好合作、互相信任的产物。如同石头和铁块碰撞,爆发
出火一样。父亲认为平冈工作失败是由于诚实和热情还不足的缘故。代助终
于没勇气向父亲提出,平冈要在他公司找职业的事。

嫂嫂梅子是一位身材苗条,肤色微黑,浓眉毛,薄嘴唇的女人。她一直
关心代助的婚事,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