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秘书政治 >

第8部分

秘书政治-第8部分

小说: 秘书政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十二月王谧去世,刘毅等人不希望刘裕进入朝中辅佐政事,因而商议任命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也有人打算让刘裕在丹徒兼管扬州,而把朝中的政务交给孟昶管理。朝廷特意派尚书右丞皮沈带着这两个方案,前去征求刘裕的意见。皮沈首先拜见了刘穆之,把朝廷讨论的情形全部告诉了他。刘穆之假装起身上厕所,秘密地写了一张条子给刘裕:〃皮沈说的话,千万不要同意。〃刘裕召见皮沈后,暂时先让他出去,又把刘穆之叫进去询问。刘穆之说:〃晋朝对朝政失去控制,时间已经很久了,现在上天的福命已经转移。您兴复皇家的事业,功高德勋,地位重要,在今天的形势之下,怎么还能一味谦让,而永远去做一个老守藩地的地方将领呢?刘毅、孟昶几个人,与您都是从普通百姓开始起家的,当年一起倡导大义,争取富贵。但举事的时候,有先有后,所以推举您做了盟主,但他们并不是诚心诚意服从您的。所以,当他们的力量和您相当,地位也差不多的时候,终究是要互相吞并和排挤的。杨州是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所在,决不可以再把它拱手让给别人。上一次把它交给王谧,不过是处理事情的权宜之计,这次如果再把它交给别人,可就要受到别人的制约。权柄一旦丧失,再想得到,便没有理由和机会了,那样一来,将来的危险,实在无法想象。现在朝廷这样商议,您理应表明一下态度,作出回答。但是如果说只有我自己合适,又未免难于启齿,所以只有这样说:〃中央地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辅佐君王的宰相一级官员,地位非常重要。选定这样的官员既然如此重大,便决不可以在外地随便发几声空议论敷衍,最近我打算抽时间前往京都,再与你们一起充分地交换意见。〃您到了都城,他们一定不敢越过您再把这官职交给别的人。〃刘裕听从了他的话。朝廷于是征召刘裕任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原来的徐、兖二州刺史的职务仍然兼任。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赤胆忠心,毫无保留(2)       
  刘穆之对刘裕推心置腹,不但在大事上当参谋、出主意,而且把自己听到和看到的一切都如实向刘裕汇报,史称〃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也。〃刘穆之〃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必知。虽复亲昵短长,皆陈奏无隐。〃也就是通过和宾客来往谈天说笑中了解情况,打听消息,并且有意布下耳目,探访民意,然后告诉刘裕,以便他及时掌握新情况和新动态。对刘穆之的这种不是很光明正大的做法,有人很看不惯,对此刘穆之非常清楚,他不以为然地说:〃以公之明,将来会自闻达。我蒙公恩,义无隐讳。〃刘裕对刘穆之自然越加信任。和刘裕一道起兵的刘毅想离间刘裕和刘穆之的关系,经常对刘裕说刘穆之权太重,刘裕反而越加信任刘穆之。   
  正因为刘穆之对刘裕如此推心置腹,所以刘裕对他的话都能听得进。刘裕因是寒门出身,在年轻的时候自然没有念过什么书,是个文盲半文盲。后来在工作中他虽然慢慢认识了一些字,可以写些简短的命令和文告,但他的字写得极差,和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很不相配。刘穆之便对他说:〃此虽小事,然宣布四远,愿公小复留意。〃当时军政十分繁忙,加之刘裕生性不喜读书习字,自然不可能按刘穆之的建议去做。刘穆之于是又对他说:〃公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其势也美。〃(〃您既然没有时间练字,那就把字写大一些,字写得越大越好。字写得大,不但能够藏拙,而且有气势。〃)刘裕觉得这个意见可行,便采纳了。从此后他写手谕文告,一张纸顶多只写六七个字,这可能是当时最大字号的文告了。   
  刘穆之劝刘裕写大字藏拙,当然是为了维护刘裕的尊严和面子。因为在当时,那些出身大族的人,对出身寒微的人打心眼里瞧不起,哪怕你身为帝王将相,如果不是士大夫出身,他们也是看你不起的。出身士族的人大都有较高的文化,而寒人却没有文化,所以寒人出身的人经常受到士大夫的讥弄和嘲笑。刘裕的字写得难看,当他的面可能没有谁敢挖苦讥笑,但背后人们肯定有所议论,作为他的秘书,刘穆之婉言相劝,要他留意把字写好,自然是一番好意。正因如此,刘裕才采纳了他的建议。   
  连自己的缺点,刘穆之也不想对刘裕隐瞒。刘穆之也是寒门出身,没有门户可以依傍。在得志之前,常常到岳父家里去混饭吃,受人奚落。但他的性格奢放豪迈,跟上刘裕后,身份地位提高了,条件改善了,于是吃饭一定要宽大的饭桌,一大早便经常准备十个人左右的饭食,从来没有一个人单独进餐。他曾经对刘裕说:〃我刘穆之的家庭出身本来贫穷微贱,维持生计都很艰难。自从得到您的信任忝任高位以来,虽然心中常常想着节俭,但从早到晚所需要的花销,仍然稍微显得过于丰厚了一点,除此之外,没有一点儿是对不起您的了。〃   
  从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出任刘裕的主簿,到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十一月去世,刘穆之与刘裕共事虽然不到十三年时间,但对刘裕和刘穆之来说,却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辉煌的阶段。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刘裕南征北伐,打下了刘宋一朝的基业,最后成了新王朝的创立者;在此期间,刘穆之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贡献给了刘裕的事业,是刘裕事业的最大支持者。刘裕称他〃深谋远猷,肇基王迹,勋造大业,诚实匪躬〃。《宋书》的作者沈约说他是〃一代宗臣〃。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即帝位后,即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谥文宣公。(本文史料主要引自《晋书》、《资治通鉴》、《宋书》、《南史》等)   
  意气用事恣意妄为的刘洁   
  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北魏击柔然,无功而返。   
  柔然是北魏的一个劲敌。它是鲜卑的一支,又叫蠕蠕或芮芮,长期游牧在北魏的北边,冬天从漠北迁向漠南,夏天又回到漠北。拓跋焘做皇帝后,用主要的力量对付柔然,前后发动了许多次反击柔然的远征,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429年。这一年,柔然被打败,被北魏降服的柔然人有三十多万家,掳获的马牛羊多达数百万头。北魏把被征服的柔然人南徒于边塞地区,在军事管制下,从事农耕和畜牧。另一部分柔然人,往漠北退走,遇有机会,便像一阵风暴,袭击北魏的北方边境。       
▲虹▲桥▲书▲吧▲。  
第24节:意气用事恣意妄为的刘洁(1)       
  公元443年北魏对柔然的出击,目的便是消灭柔然的残余势力。这次行动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北魏内部有人捣鬼。捣鬼的不是别人,而是拓跋焘的秘书刘洁!   
  刘洁为什么要破坏这次军事行动?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仅仅因为拓跋焘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便成心和拓跋焘作对,使这次本来可望大获全胜的行动受阻和失败。   
  原来,在朝廷商议北伐柔然时,刘洁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柔然人不在一个地方定居,行迹不定,前一次北伐柔然(指太延四年,即公元438年那一次),就是因为找不到他们,不但毫无所获,而且死了不少人马。现在不如广积粮草,等柔然人来侵犯时再将其消灭。〃刘洁这一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但拓跋焘没有听从刘洁的劝阻,执意分四路出兵北伐柔然。   
  这次出击是否有收获,能否找到柔然人决战,可以说谁也不敢保证。刘洁反对这次行动,虽然有他的道理,但拓跋焘执意出兵,也有他的考虑。因为这些柔然人确实是北魏的一大心腹之患,不将其彻底消灭,北魏的北方边境永远得不到安宁。拓跋焘是一个喜欢打仗的人,况且这次行动得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支持,他就是北魏的智囊、在当时谋略无双的崔浩。〃浩固言可伐〃,拓跋焘也就下定决心实施这一行动计划。   
  事已至此,作为秘书,刘洁本应服从决定,全力协助拓跋焘完成北伐任务。但他却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拓跋焘拒绝接受他的意见,刘洁便觉得自己大失了面子,于是〃耻其言不用,欲败魏师〃。正是在这种变态心理的支配下,刘洁搞了一系列小动作,果然把北魏的这次军事行动搞垮了。   
  刘洁搞的第一个小动作,是背着拓跋焘发布诏令,推迟诸军会师日期。拓跋焘在部署这次军事行动时,曾和诸将约定:某一天四路兵马一起到一个叫鹿浑谷的地方会师。但拓跋焘率领中军按照原定会师日期来到鹿浑谷,东、西两军和后继部队却没有赶来!拓跋焘在鹿浑谷等了六天,另外三路部队也不见踪影!拓跋焘做梦也不会想到:三路部队是因为都收到了刘洁伪造的诏令,才推迟赶来鹿浑谷会师的!   
  伪造诏令耽误会师,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破坏了这次行动计划,然而,如果刘洁从此停止破坏行为,改弦易辙,悬崖勒马,北魏的这次军事行动还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原来,拓跋焘按会师要求率中军如期赶到鹿浑谷时,正巧柔然首领敕连可汗吴提的大本营就在这儿!北魏最怕找不到柔然人决战,如今在鹿浑谷和柔然人不期而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兔子撞到猎人的枪口上了!虽然其他三路部队没有赶来,魏太子拓跋晃还是主张掩其不备,〃速进击之〃。但这一主张马上遭到刘洁的极力反对。他说:〃柔然营中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说明柔然人是很多的。我们兵少,这里的地界平坦开阔,现在出击,很可能要被柔然人包围,最好等其他三路部队赶到后再出击。〃拓跋晃反驳说:〃柔然营中之所以冒起这么大的尘土,是由柔然人的惊慌失措、扰乱不安造成的。否则兵营上面怎么会有尘土飞扬呢!〃但刘洁还是极力反对出击。他们两人争论很久,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拓跋焘自然不知道刘洁是有意阻挠魏兵出击的,更主要的是北魏兵力单薄,出击的风险较大,拓跋焘也就听从了刘洁的意见,没有下令出击。他心想其他几路部队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再去追击柔然人也不迟。谁知一等就是六天,到第七天,拓跋焘只好放弃会师的计划,率领中军去追击。但柔然人早已逃得远远的,北魏只抓到柔然的几个骑兵侦察。一审问,柔然侦察说:〃我们柔然人没有想到魏军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上上下下无不恐惧万分,因而纷纷向北逃跑,奔跑了六七天,知道后面没有追兵,才放下心来慢慢走。〃假如刘洁不有意阻挠魏军出击,北魏不是同样可获大胜么?拓跋焘既后悔没有采纳太子的意见,又深恨刘洁误了大事。       
§虹§桥§书§吧§。  
第25节:意气用事恣意妄为的刘洁(2)       
  至此,北魏的这次军事行动,已告失败。但刘洁还不罢休,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滑下去。拓跋焘率领中军追至一个叫石水的地方,不见柔然人,只好返回。这时魏军已深入沙漠之中,携带的粮草已差不多用完,在这种极端困难的境地里,刘洁又耍了一个阴谋,指使人暗中扰乱部队,并劝拓跋焘只身逃命。目的没有达到,他又委过于人,说这次军出无功,一切罪过都是崔浩造成的,企图借刀杀人、转移视线。拓跋焘说:〃诸将失期,遇贼不击,浩何罪也!〃待到其他三路部队赶来后,刘洁伪造诏令的阴谋终于败露了,拓跋焘便将他囚禁起来。后来又发现他有阴谋篡立之罪,拓跋焘便下令杀掉他,并夷三族。   
  刘洁最终得到这种下场,应该说是咎由自取。他走到这一步,看起来好像是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但认真探究一下,便发现有其必然性。史书上说:〃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传,帝心稍不平〃(《北史?刘洁传》);〃洁既居势要,擅作威福,诸阿附登进,忤恨者黜免,内外惮之,侧目而视〃(《魏书?刘洁传》);〃魏尚书令刘洁,久典机要、恃宠自专,魏主心恶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一个秘书骄狂任性到这种程度,他后来〃耻其言不用,欲败魏师〃也就并不奇怪和偶然了。   
  刘洁为何敢如此意气用事、恣意妄为呢?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恃宠〃,即依仗拓跋焘对他的宠爱。拓跋焘宠爱他,一是因为自己还是太子时,刘洁即〃选侍东宫,对综机要,敷奏百揆〃,是一个跟了自己二三十年的老秘书;二是因为刘洁事实上也是个有主见、有才干、能文能武、〃朝臣咸服其能〃的人,对这样的干才,拓跋焘怎么能不喜爱,并在后来把他放在尚书令(此时的尚书令和隋唐以后的尚书令不同。南北朝时,尚书是一切文书的总汇,尚书令类似现代的秘书长一职)这个重要位置上呢?问题在于:对一个人的过分宠爱,往往会忽视其缺点;即使对他的缺点有所觉察,也能过分大度地予以原谅,从而没有及时帮助其纠正过来。拓跋焘对刘洁的问题并非没有发现,而且对他的某些做法还感到厌恶,但厌恶归厌恶,信任归信任,既没有给刘洁敲警钟,也没有对他采取什么组织措施,照常重用不误,于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刘洁的缺点便越发展越大,最后终于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   
  从刘洁的悲剧中,秘书人员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首先要正确看待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要把这种信任当作自己搞好秘书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从而更加勤勉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信任,认为领导反正非常赏识自己,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别人也奈何不得,那就危险了,最后非犯错误、走入歧途不可。其次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秘书部门负有咨询和参谋的职能,在工作中经常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提些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这是应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