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宝风流 >

第116部分

天宝风流-第116部分

小说: 天宝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帷幄的打开,沙沙声中,一百零八个身穿皮甲的舞者蓦然冲进了大殿,而这大队舞者拱卫之中的则是一个全身甲胄,却又面若桃花的军士。
    这军士向前的步伐是如此的坚定,但频频回望的眼神中却又包含着怎样海一样的深情,这种情意是如此深沉,甚至连”他“的歌声也染上了重重的眷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战士坚定的向战场迈进,留给他们思乡的时间总是如此短暂。思归的歌声余音未消,远处的战鼓已急促的擂响。
    此次的战鼓声再不是前时般的隐约耳闻,而是如此急促的就在耳边炸响,伴随着战鼓声响起的是每一间歇里如在耳边的厮杀之声。
    征人们的脚步越发的急促,军士深情的最后一眼凝视了故乡后,猛地转过身来,“铿”的一声腰间龙泉鸣响,再次转过头来的“他“再没有柔情,眼波流荡处全是视死如归的坚定。”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随歌而起的,是军士刚健至极的舞姿,手中龙泉展动,其势”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此次,”她“起舞的赫然是健舞中堪称刚健之最的【剑器舞】!
第一百五十二章 家事
    “曾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而低昂。霍如裔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时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开元初,公孙大娘以一曲【剑器舞】名震天下,后更以无上舞技,得玄宗简拔于宫中任舞蹈供奉,其时书家草圣张旭因观公孙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浩荡激怀“,而怀素早年来京时,也因观公孙舞剑,受其剑势”顿挫“之启发,终使草书臻入大成境界。当其时也,公孙之舞,李白之诗,张旭之草书驰名天下,被时人并称为”开元三艳“。公孙大娘以剑器舞而声名大起,而健舞中原本为人冷落的剑器舞也借助公孙而风靡天下,当其时也,凡习舞者必学剑器。
    关关以舞见长,剑器舞乃是其自小在教坊的必学科目,此次为准备【木兰辞】期间,更得公孙大娘嫡传弟子李十二娘亲手调教,此时随着金鼓胡笳之声舞起,当真是起如利剑破空,落如龙潜渊深,动如雷霆,静若凝光。
    作剑器舞者多为女子独舞,乃是以阴柔更衬阳刚,且当时剑器舞家多是穿紧身束腰长裙,而手中也俱有用短小的利器,其中更有以红带束剑做抛飞之势者。
    而此时之关关,可谓打破了剑器舞的所有惯例,身穿甲胄的她英气勃勃,哪里还有半点女儿家的柔媚?而手中剑器更是长达三尺七寸的青锋,至此,这一舞彻底放弃了剑器舞“以柔衬刚”的表演方式,穿甲胄而舞长剑,关关分明是以阳刚助阳刚,尤其是当她所舞还是纯以气势取胜的【裴将军满堂势】时。烈烈剑气在她身形舞动不久后,已是四下激荡。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空旷的大殿内,九面战鼓同时擂响,随着鼓声愈来愈急,隆隆之声在殿内环绕不休,众使节身前酒樽中已是涟漪四起。随着战鼓而起的是尖利的金锣,而在鼓锣间歇之中,更有低沉的牛角号“呜呜”吹响,虽因鼓锣声音的遮蔽,使这种苍凉的长号声若隐若现,但也正是这种不着边际的苍茫彻底升华了战鼓金锣之声,使满殿的沙场气氛逼真的似乎触手可及。
    “杀,杀,杀杀杀!”一百单八柄制式单钩矛直指向天,映起寒光一片,一百零八张口中的“杀”声齐齐破口而出,直刺人耳目肺腑,一百零八双脚步跑动不休,带起身上甲叶击响,辚辚有声。自幼合练【秦王破阵乐】的一百零八个舞儿一听到这熟悉的战鼓声声,就忍不住的全身热血沸腾,声声“杀”字直如久旱巨雷般,滚动而出,他们围绕着关关的脚步也越转越快,而手中的单钩矛也随着这吼声,随着这脚步,随着这滚烫的热血,变化出一个个整齐简洁却又杀气十足的顿挑刺挂。
    这金锣声、这战鼓声、这牛角号声、每一声响起,都将殿中浓烈的杀伐气息推进一层,及至最后那一片喊杀声蓦然而出,就听殿中数十声轻微的“砰砰”声响起,这些番邦使节们浑然不知自己手中的酒樽早已落地,苍白着脸色的他们目光眨也不眨的紧紧盯在那一片舞动的光影上。
    与这些人不同,另外的许多使节此时却是面色发红,双眼贯赤,握着酒樽的手早已因用力过度而变得苍白,但所有的这一切他们都不自知,此时他们只觉心里燃着了一堆火,而这火又点燃了满腔的热血,这些沸腾的血倒冲而上,终于有人按捺不住的猛然站起,嘶哑着喉咙高声应和叫道:“杀!”
    身子向左挪挪,随后又向右边挪挪,玄宗那扶着御榻的手,关节处早已发白,但他不敢放手,他怕自己一放手,就会象那些与宴的使节一样按捺不住。
    麾兵百万、拓土开疆,这是少年英武的玄宗自小就有的梦想,真是这一梦想促使他废韦后、诛太平,历三十年手创开元盛世。随后,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年纪渐老的玄宗在温香软玉里、在歌舞宴饮中慢慢消磨了壮志。而那些自开元中就定型的【十部乐】,随着越来越典雅,越来越雍容,也再也唤不醒他心底沉寂的那团热血。
    只有今天,面对着至刚至阳的剑舞,耳听着声声自胸腔中迸发的喊杀声,这金锣,这战鼓,唤醒了一个六旬君王沉寂的豪情,此刻的他只觉自己就像三十余年前刚刚登基时一样,心激烈的跳、血沸腾的烧。
    金锣、战鼓、喊杀声,在一片单钩矛整齐移动的寒光中,满脸通红的关关正执三尺青锋将【裴将军满堂势】舞的酣畅淋漓,她省去了这一曲剑舞中原本带有的软腰舒臂等动作,而代之以刚性的大开大阖。大殿中这一派阳刚的气息衬的她的剑舞愈发豪放刚烈。
    “梆梆梆”三声战鼓扣弦,使大殿中原本极刚将折的气氛缓缓一降,没有呢战鼓的轰鸣,满殿看客随着三声“梆”响不约而同的长吐出一口气来,只是不等他们这口气吐完,那猛烈的鼓声随即又响,只是,这次的战鼓却不是如刚才般由缓到急,而是从第一声落下就如狂风骤雨般横扫天际,声声催、声声急,观者刚才吁出的那口气还吊在半空,心又不可抑制的随着节奏狂跳而起。
    一百零八个舞儿步伐愈快,关关的剑势也愈疾,左劈右刺、前挑后挡,此时的她已化作一团金色的火焰,而在火焰之外裹着的那团青光如流瀑一般光影摇曳,荡起阵阵剑风。
    鼓越来越急,舞越来越快,就在那鼓势最高点,随着重重一声擂响,金锣声,牛角号声,舞儿的喊杀声蓦然止住。甚至连他们的脚步也一起生生定住。刚才极动的大殿中瞬间化为极静,唯有舞儿群中关关手执的三尺青锋脱手向上疾飞而起。
    此时寂静无声的大殿中,青锋带起“叮”的细微龙吟声也清晰可闻,在数百人的注目中,抛高而起的长剑达到顶峰后急速滑落,而位于长剑落点处的舞者没有半分闪避之意。
    寒芒闪动的长剑带起一片风声急落而下,杨妃如同满殿人一样,看着长剑将要刺入那舞者的头顶,忍不住猛地伸手抓住玄宗臂膀,口中已是惊呼出声。
    就在这间不容发之间,只见身穿甲胄的关关身子微微一侧,那已带起微微啸声的长剑如游龙归海一般,“铿”的一声堪堪入鞘。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片刻之后才见满脸潮红的杨妃蓦然站起,娇喝一声道:“好!”
    只听这一声叫好声出,随即和声如潮。自开元中公孙大娘收山以来,这招抛剑之技早已成绝响时隔十余年,这式“引凤还巢”重现麟德殿,岂不让人赞叹,尤其是这一式用之为钢尺那一曲至刚至阳的【裴将军满堂势】做结,真是神来之笔,一时间喝彩之声响彻大殿。
    就在青锋入鞘的瞬间,满脸汗水的关关长吁出一口气,而在殿后的唐离也是同时吐出一口气来,“死丫头,不要命了!”低声喃喃自语了一句后,太乐丞拍了拍身边老刘的臂膀道:“你在这儿盯着,我出去透透气。”
    亲眼目睹了关关的超水平发挥,又看到杨妃难以自制的叫好及满堂彩声,唐离已知今日斗乐的结果。
    最关键的部分已经过去,随后的“班师回朝”、“辞官归里”两部分有杜甫的诗词、关关的歌舞当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出了大殿,迎面风一吹,唐离再吐出一口气的同时,心下松爽了不少,只是身子却有一点劳累激动的慵懒。
    迈着松散步伐的唐离在廊下站了许久,又眯着眼看了看太阳后,才晃晃悠悠迈步向宫中教坊司走去。而在他身后,关关的唱词声隐约传来:”胡麻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一路渐行渐远,乐声也终至不可闻,唐离走进教坊司公事房旁边的那间小屋时,果见全身收拾的齐齐整整的杜甫安然端坐在胡凳上。”完了?咱们的【木兰辞】怎么样?”刚见唐离进来,杜甫已忍不住出口问道。
    “让你去你不去,现在知道急了!”没好气的看了杜甫一眼,唐离顺手端过了几上的茶盏,只是茶盏刚凑到了嘴边,他又跟着问了一句道:“这茶用的是什么水?”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喝了一回“虫水茶“之后,现在唐离每次到杜甫房中喝茶都不忘问上一句。”麟德殿乃是宫城第一殿,今天又是圣上召见诸藩使节的时刻,若都去凑在殿后,成个什么样子?“随口回了一句,杜甫见唐离有卖关子的意思,遂气定神闲的坐了下来,说了句:“西边三院儿的甜井水”后就再不开口。
    知道凭着杜甫的养气功夫,自己是憋不住他的,唐离索性也不再卖关子,一口气将盏中茶饮尽后才笑着叹道:“总算不枉你我这一番苦心功夫。”
    “果然?”听到这个消息,杜甫也是喜形于色。
    “这事儿岂是能自夸的!”把玩着茶盏的唐离微微一笑,随即又皱起眉头道:“只是我倒要问问子美兄,那配诗是怎么回事?怎么我前边听到的都是王龙标所作,杜兄你原准备的那些配诗去哪儿了?“
    见问,杜甫轻轻一笑,边起身为唐离续茶,边满不在意道:”这事儿我提前到没跟你说,半月前我听关关唱词,总觉沙场征战这段儿我作的那些配诗太软了些,少了慷慨激烈的味道,与舞也不配,后来怎么改都还是不行,索性换上了王龙标的诗,后面‘班师回朝’及‘辞官归里’的配诗倒是没变,还是我那些。“”子美兄有古君子之风啊!“闻言,唐离倒是没再接着这个话题多说,沉吟了片刻后才道:”【木兰辞】之后,未知杜兄有什么打算?“
    蹉跎半生,干谒诗也不知写了多少,却依旧功名路远,此时突听唐离此言,心下五味杂陈的杜甫一时间竟是呆的楞住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事〈二〉
”子美兄如此大才,若肯屈就宫中教坊司,我自是求之不得,只是如此一来,毕竟算不得正式出身,再则,这也未必是子美兄平生所志。杜兄若是有意于进士科,倒不妨在宫中教坊司多呆些时日,但若不然,正好趁着今次恩典谋个出身,虽然没有科举来的荣耀,但毕竟胜在稳妥。“接过杜甫手中的茶瓯替他也倒了一盏,唐离续又说道:”不过,按朝廷惯例,似杜兄这等赐官多是些校书郎一类的闲职,难有什么前程,子美兄若是有什么想法,咱们也好合计合计。“直到唐离这番话说完,呆楞的杜甫才醒过神来,转身拱手为礼道:”多谢别情兄……“刚刚吐出这几个字,语带哽咽的他已是难以为继。”为国举贤,原是我辈份内之事,子美兄无需如此!“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唐离沉吟了片刻后才道:”恩典授官,放出去做个县尉也着实没什么意思,如今皇城各部寺监,象将作监这等地方也不适合子美兄,其他似御史台,一来别人盯得紧,再则似子美兄初入仕宦就入东台,于长远看怕也非福事。若依我的意思,还是到六部谋个差事,只是这样一来,又有个问题,就是品级难免会略低些。“    恩典授官,一般多是八品,循的是新科进士例,只是与新科进士不同的是,这些因恩典得官者所授一般都非实职,即便有实职也多是闲散的清冷职差。依杜甫如今形式,若到六部也只能谋个主事。然则主事虽是实差,品级上却只是九品,比原来的八品的确是低了些。”若是进六部已是邀天之幸,愚兄安敢再做他求!“虽然养气功夫深厚,但杜甫说到这句话时依然抑制不住语调中的丝丝颤音,自二十四岁第一次参加科举,十余年来求官无门,杜甫焉能不激动。六部,这可是无数官员梦寐以求的所在,虽然只有九品,但这是正道出身的流内官。除此之外,更让杜甫高兴的是,六部主事毕竟是实职,唯有能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才符合他”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既然子美兄并无异议,此时就如此定下。“见往日言行皆合于礼的杜甫如此失态,唐离也是微微一笑道:”现在求个恩典,上任当是在六月初了,这倒正好,干到明岁制举之期正好半载,子美兄也就有了制举资格。凭我兄大才,借制举更上层楼也是意料中事。“
    唐离这番话让原本就激动不已的杜甫脸色又是微微一红,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压住心火后,才见他开言道:”别情兄荐引之情,愚兄没齿难忘!“
    言至此处,杜甫见唐离看着自己笑得古怪,意识到现在必是有些失态,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道:”这官儿愚兄恨不能马上到任,只是眼见着八月的千秋节将至,宫中教坊司少不得忙碌,愚兄的意思是想等千秋节过后再赴六部。“
    玄宗登基之后,于开元中承朝臣所请将自己生日设为”千秋节“,近二十年来天下升平富庶,在各级官府的推动下,千秋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每到这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