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新闻抄袭历史 >

第7部分

新闻抄袭历史-第7部分

小说: 新闻抄袭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单向选择权的恋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培养成了盼望当妾的小丫头,半推半就欲拒还迎,要么选择姜子牙那种弄个直钩钓鱼装神秘,要么选择诸葛亮那种让人一顾二顾三顾才出来装矜持,才能吊足买家胃口,又满足了他又让他不会轻易玩腻。这种技巧可是相当难拿,一不小心过梭了,就该像上述几个自由主义者一样,被买家给干掉了。
  

《后天》秦朝版
就像要配合戈尔的《不可忽视的真相》的放映一样,今年以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不断出现,一会是某地滂沱大雨不断淹死人,一会是某地高温热死人,一会是某地夏天飘起雪花……就刚才,我们窗外还刮起了邪风,足有10级,带着暴雨冰雹,如猪八戒现身一般,我长这么大,从没在这个城市里见过这种景况。那一刻,人们的小心“扑通、扑通”地跳。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把每一个奇怪事件都看做是世界走向灭亡的一小步,心里真是替芸芸众生们担心,这一次就更加如此。于是,我用秦史勉励自己——看看人家,那样的科技水平,那样的生活水平,人民们都能扛得过去,我们还怕什么呢?
  一切是从秦始皇即位为秦国国君之后开始的。嬴领袖13岁登基,16岁那年,国内发生大饥荒,从这一年起,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古怪天气和自然现象。咱们就用命运多舛的嬴领袖的岁数来记录吧。
  他17岁那年10月(农历,下同),大群蝗虫从东方飞来,把天都遮蔽了,天下瘟疫流行。穷困的政府只好卖爵为生,老百姓只要交一千石粮食,就封爵一级。18岁的冬天,打雷。
  20岁那年,天上出现彗星,先是在东方,然后转向北方,然后跑到西方,不久后再度出现在西方。
  21岁,黄河泛滥,河里的鱼大量流到平地上来,秦国人民只好都跑到东方找饭吃。
  22岁那年,彗星出现,有时光芒照遍整个天空——得多大的彗星啊!这年4月(也就是公历五六月的时候),正值初夏,忽然天寒地冻,有人被冻死。这年又出现彗星,先在西方,又到北方,然后往南移动,持续80天之久。
  24岁那年,国内闹起旱灾,从农历6月一直持续到8月才下雨。
  28岁那年,秦国地震。30岁又地震一次,然后开始闹大饥荒。32岁又闹大饥荒。
  34岁那年不知道什么季节,天降大雪,有2尺5寸厚。
  39岁,他老人家成了始皇帝,君临天下。这年起,持续经年的奇怪天象消停了一段时间。到他46岁,彗星又出现了一次。
  49岁那年,荧惑星偏离轨道,一颗流星坠落到东郡,成为陨石。老百姓在上面乱涂乱抹,惹怒了嬴领袖,于是把嫌疑人统统杀掉,然后把陨石烧化。第二年秋天,他死在旅游途中。
  30多年时间,为什么屡屡出现灾害天气呢?历史宣传家的解释是他暴虐太深,执政太酷。这种说法……实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超强版解释,用当代的科学知识来看肯定没有说服力。那时候都是绿色蔬菜绿色粮食、绿色出行方式、绿色战争打法,人少活动范围又小,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之现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植被破坏也不严重,出个门还要砍掉树木打通一条道路。如果说那时候人类有什么特异行为的话,也就是派了大量人力修筑长城、阿房宫和骊山了,也许这种庞大建筑工程破坏了地质结构,导致了地震,这是有一点点说得通的。但影响到冬天打雷夏天旱灾,似乎就有点远了,更何况彗星问题呢。
  秦朝那阵子的天气……我就不明白了,它是招谁了呢?我恳请各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好好研究一下,解答一下这个千古之谜,也给咱们今天提供点经验教训。也许因此一举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也说不定呢。
  

西汉时的“艳事门”事件
西汉刘弗陵当皇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官员叫张敞,以擅长治理地方治安闻名。担任首都特别行政区区长的时候,曾以江湖方式邀集地面上各位老大吃合头酒,说服他们交出一些不懂规矩的马仔,换取了任期内的一方平安。
  能混江湖的人,行为举止必定不会很合正统。张敞就曾因为喜欢坐着车在街上闲逛,还用扇子敲马屁股,屡屡被人指摘“轻浮”、“不成体统”,但他仍旧不以为意,继续不拘小节,终于把自己卷入了一起“艳事门”。
  事情本是很简单的:张敞的老婆,据说小时候曾经摔过,伤到眉骨,长大后眉毛有一块总是长不出来,所以每天都要很仔细地画眉。张敞夫妻必定很是恩爱,因为他经常帮他老婆画眉。
  本是自家闺房内的私事,无关他人。不过张敞作为一个争议人物,广受广大八卦迷的关注。透过各种渠道,他给老婆画眉的事情和细节,就慢慢流传出去,成了首都特别行政区人人皆知的秘密和谈资。
  打听人家房中事,听了、聊了、偷偷乐了,也就罢了,但有些正义凛然的人从此坐不住了。不久后,有人——史书上没说是谁,或谁和谁,看来是以群众身份提交的——提交了一份义正词严的弹劾案直送到皇帝面前,指斥张敞流氓、不道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带坏善良单纯的老百姓,要求其道歉,并要求皇帝处理这个下流坯。
  在汹涌的民意之下,皇帝对张敞展开了调查,问他第一,艳事门是否属实;第二,是否知错。张敞迅速做出反应,发表了一个声明,基本表达了如下几个意思:“艳事事件是真的,是我自己干的。这件事是闺房内私事,不算什么。夫妻间的事情比画眉更‘下流’的还有的是呢,且人人都干。”
  这个声明无法让人民群众满意——要知道,人民群众的道德感很高,怎么能接受夫妻间还有“更下流的事”呢?虽然他们自己也要靠这种“更下流的事”制造下一代,但他们可以假装没有,也不能接受别人有,尤其不能接受名人有。
  不过尽管如此,皇帝却实在说不出什么了,处理张敞于法无据,何况人家还是国家栋梁。于是作罢。
  虽然法律没有处理他,但他的光明前途却从此夭折。没多久,他牵涉到一起政治冤案中,作为“坏分子的朋友”再次遭到弹劾。皇帝本想保他,把案卷压下,但他自己却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公报私仇整死了一个盼望他早点下台的人,激起公愤,只好自觉地缴还印绶,宣布无限期退出官员圈。
  毕竟是有才的人,而且实践证明,靠“成体统”往往管不了社会问题,因此后来张敞还先后被召回做官两次,从事重点地区治安专项整治工作,成绩也颇斐然,但他的官职再也没有达到过“艳事门”前的高度。
  

你爱国,谁爱你
“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啊?!”
  ——这是《茶馆》中的名句,几十年来引过多少人嗟叹。两千年前,有一个人曾经喊出过同样的话,这个人叫李陵。
  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也是名门之后——“飞将军”李广的孙子。祖孙俩都骁勇无敌,没有敌人可以打败,但都败于自己人的权谋之中。李广因为得罪权贵,被上级在不配给向导的情况下撒到大漠里,并要求按期与主力会合,结果因迷路而迟到。看得到结局的李广一声长叹“不愿受辱于玩弄文字的官吏”,然后自杀。李陵呢?因为太有才而被主帅嫉妒,不给他带兵杀敌的机会,他只好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以“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的赌注来越级要求出兵,得到皇帝的准许,令他先遣,主力随后跟上增援。主帅李广利压制不住就来暗的,李陵出兵之后,与匈奴8万骑兵先后相遇,李广利的援军却迟迟不至,把李陵和他的5000人甩在狼群之中,就是为了整死他。
  他果然差不多被整死,在这之前,他和他的5000人,没有马,与敌军坚持近10日,杀敌数万,武器用尽粮食吃光,战至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一役,他准备掩护仅剩的弟兄脱逃,弟兄还是战死。没办法的情况下,他投降了敌人。
  投降的意图,他自己后来解释,是为了寻机刺杀敌将。从他后来的表现看,这话应是真实的。可惜,自己人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皇帝派人带兵来救他,派来的公孙敖,不知是嫉妒他的才能,还是拍李广利的马屁,或者兼而有之——没有救他,而是回来诬告他替匈奴当教练袭击己军,于是皇帝大怒——甚至不做进一步调查——屠杀了李陵的全家。唯一替他说了一句话的司马迁,被施宫刑。从此,他被定性为“汉奸”,刻上耻辱柱。
  这就是李陵的祖国对他所做的一切。而他所做的,是在匈奴中暗杀了真正投降匈奴并为其做教练的李绪,然后长期闲居匈奴之中,直到老死,并未为匈奴做任何事情。
  在他移居匈奴很多年后,曾和被羁押的汉朝使节苏武有过深刻的交情,并互相通过书信。他的那番沉痛的感叹,就在这样一封信当中。
  他在信中说:“异国流亡,自古以来就是悲剧。望着吹动的南风,怀念故土,不能自制。”“思念高堂娘亲,垂死之年被绑赴刑场,利斧斩首。妻子儿女,有什么罪?同时遭受屠杀……我自认为对国家贡献很大,而罪状微小,只因不能受到君王的明察,辜负我区区的一片苦心,每一思念及此,痛不欲生……汉政府与我已恩断义绝,自杀有什么意义?徒增人们耻笑。”“当年,萧何、樊哙,被囚禁监狱;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受到诛杀;周勃、窦婴,难逃网罗。其他一些功臣豪杰,像贾谊、周亚夫之辈,都是盖世奇才,但被奸臣陷害,同时受难……”“每次回顾往事,虽然内心沉重,却不后悔。我辜负国家栽培,但政府也同样毫无恩义。你不必再寄望我会回国,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言。”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这句子,就是李陵信中写给苏武的内容。
  在李陵的帮助下,苏武还是回国了,成了忠君为国的典型,被封典属国(省部级)。回到大汉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因为参与亲王的谋反被诛杀,他因当劳模的缘故免于一死,被剥夺官职回乡。而在这之前,在他还在匈奴遥望祖国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因为摔倒的时候碰坏了皇帝的车辕,犯“大不敬”罪自杀,另一个因为宦官互殴他没能抓住逃犯,也服毒身死。
  但苏武毕竟还是保住了名节,不像李陵永远成了个“汉奸”。看来,在自己的祖国里任由宰割,是爱国的要素。
   。 想看书来

一个爱国愤青的一生
“牺牲小我保家卫国”的道理都宣传几千年了,无数人在嘴上把它实践了一万遍,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以至于终于出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写到历史书里。
  这个人叫做卜式,是西汉时候的一个普通农民,别看打小牧羊为生,但很关心国家大事。他勤劳又聪明,放羊赚了很多钱。到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国库空虚,财力匮乏,政府不得不卖官集资来维持军费开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奋勇当先,虽没上战场,但拿出了家产的一半支援国家。
  这样的事情,虽然在各种教科书里讲了一百遍,但还从来没人干过——大家都知道那只是说说而已。因此这一举动一下子惊动了中央,高官大佬们纷纷怀疑这是境外反汉势力搞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于是汉武帝派人找到他,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
  他回答:“我只会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想做官。”
  中央来的人接着问,“那你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访?”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没有冤屈。不上访。”
  这愈发令人怀疑了,中央来的人急了,“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究竟是什么目的?”
  卜式很诚恳地说:“天朝*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做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消灭了。”
  汉武帝了解到这些,彻底晕了,对这样反人类反社会的事情无法理解,就和丞相公孙弘商量。公孙弘说:“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于是政府收了他的钱,没再理他。
  过了一年,汉朝战胜,为了安抚降将整顿边防,国家又花了好多钱,以至于国内百姓流离失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急国家所急,拿出20万钱来救助穷人。这一举动又被中央知道了,这一次,他们决定无论如何也得给卜式一个官当,把他吸纳进体制中来。但卜式不肯,他说他只会放羊。于是汉武帝就让他做弼羊温,负责给政府养羊。他在这一专业上很有建树,不久就建立功勋——也就是说羊养得很好啦——政府再度提拔了他。
  又过了几年,汉朝又和南越开战。好战分子、爱国人士卜式上书中央,恳切地表达了参战愿望,希望父子能一起战死沙场,为国立功。此时正值中央的战争政策得到的反对声比较大,汉武帝一看他的表现,正中下怀,马上将他的请战书批示下发至各级机构,公开表彰,全国范围内巡讲,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的人太少,巡讲了半天,响应者仍是寥寥。
  卜式一心为国的热情得到了汉武帝极大的赏识,于是先拜为封国丞相,后又被征调进京,到核心身边工作。可惜的是卜式是真的爱国,爱得又纯又傻。到了皇帝身边,他决心要发挥出更大的爱国热情,为国为民办实事,就把他在地方上看到的各种问题逐一向皇帝反映,什么中央强令地方购买政府制造的器皿,质劣价高,导致伤民啊;什么盐铁专卖不好,应该停止啊,等等。这些不反映大好形势、没有政治觉悟的话令皇帝听了很不舒服,没过多久,就找了个碴说他不能胜任,给免职了。
  爱国愤青——这时已是愤老了,终于还是没能为国分太大的忧。不过还好,他傻人也有傻福,总算是过得愉快,最终颐享天年。
  

人人都爱笨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